大粵疆域、地理同行政區域分置
Post a reply

廣東行政區劃沿革(1949-2005年)

Nov 18th, '10, 01:16

廣東行政區劃沿革(1949-2005年)


廣東省1949年行政區劃

汕頭升格爲地級市;湛江升格爲地級市;設立韶關市(縣級),以曲江縣韶關鎮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江門市(縣級),以新會縣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設立佛山市(縣級),以南海縣佛山鎮爲其行政區域;設立肇慶市(縣級),以高要縣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龍川縣駐地由佗城鎮遷至老龍鎮;豐順縣駐地由豐良鎮遷至湯坑鎮;普寧縣駐地由洪陽鎮遷至流沙鎮。

廣東省1950年行政區劃

設立欽廉專區,轄原南路專區的合浦縣、靈山縣、防城縣、欽縣;設立北海市(地級),以合浦縣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瓊崖專區更名爲海南行政區;南路專區更名爲高雷專區;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更名爲北江專區;佛山市、江門市、韶關市升格爲地級市;海口市升格爲地級市,由海南軍政委員會代管;設立新民縣,以瓊山、安定兩縣各一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駐屯昌鎮;撤銷昌江縣、感恩縣,合幷設立昌感縣;撤銷梅菉設治局,設立梅茂縣;設立三埠鎮(縣級),以開平縣的長沙地區,臺山縣的新昌地區、獲海地區爲其行政區域;郁南縣駐地由建城鎮遷至都城鎮;花縣駐地由新華鎮遷至平山洛場;新會縣駐地由江門市遷至會城鎮;電白縣駐地由電城鎮遷至水東鎮;澄邁縣駐地由老城鎮遷至金江鎮;遂溪縣駐地由城月遷至遂城鎮;開平縣駐地由蒼城鎮遷至赤坎鎮。

廣東省1951年行政區劃

北江專區的新豐縣劃歸東江專區;欽廉專區更名爲欽州專區;珠江專區專員公署由中山縣遷至佛山市;撤銷肇慶市,幷入高要縣;樂會縣駐地由樂城遷至中原圩;瓊山縣駐地由府城鎮遷至嶺脚墟;崖縣駐地由崖城鎮遷至三亞鎮;廣東省的欽廉專區及所屬的欽縣、靈山、防城、合浦4縣和北海市委托廣西省代管;廣西省平樂專區的懷集縣委托廣東省代管。

廣東省1952年行政區劃

撤銷北江專區,設立粵北行政區;撤銷潮汕專區、興梅專區,合幷設立粵東行政區;撤銷高雷專區,設立粵西行政區;撤銷西江專區,設立粵中行政區;撤銷東江專區,所屬的惠陽縣、紫金縣、河源縣、龍川縣、海豐縣、陸豐縣劃歸粵東行政區,博羅縣、龍門縣、增城縣劃歸粵中行政區,連平縣、和平縣、新豐縣劃歸粵北行政區;撤銷珠江專區,所屬的中山縣、順德縣、南海縣、三水縣、番禺縣、寶安縣、東莞縣劃歸粵中行政區,花縣劃歸粵北行政區;撤銷粵中專區,所屬的臺山縣、赤溪縣、陽春縣、陽江縣、恩平縣、開平縣劃歸粵西行政區,新會縣、鶴山縣、高明縣、三埠鎮劃歸轄粵中行政區;設立東方縣,由昌感縣、樂東縣、白沙縣析置,縣駐地東方鎮;設立瓊中縣,由保亭、白沙、屯昌、樂會、萬寧等縣各一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地級),轄海南行政區的樂東縣、白沙縣、保亭縣,和新設立的東方縣、瓊中縣;設立雷東縣,以湛江市的部分地區和東海島、硵洲島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漁民縣,由中山、東莞、寶安3縣所屬的海島爲其行政區域;新民縣更名爲屯昌縣;信宜縣駐地由鎮隆遷至東鎮鎮;普寧縣駐地由洪陽遷至流沙鎮;饒平縣駐地由三饒鎮遷至黃岡鎮;五華縣駐地由華城鎮遷至水寨鎮;廣西省懷集縣劃歸廣東省粵中行政區;廣東省的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及所屬的合浦縣、靈山縣、防城縣、欽縣劃歸廣西省。

廣東省1953年行政區劃

設立潮州市(地級),以潮安縣潮州鎮爲其行政區域;設立石岐市(地級),以中山縣石岐鎮爲其行政區域;海南行政區直轄的陵水縣、崖縣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駐地由樂東縣遷至保亭;撤銷連南縣、連山縣,合幷設立連南瑤族自治區(縣級);撤銷赤溪縣,幷入臺山縣;撤銷梅茂縣,幷入吳川縣,吳川縣駐地由吳陽遷至梅菉;撤銷三埠鎮,幷入開平縣,開平縣駐地由赤坎鎮遷至三埠鎮;漁民縣更名爲珠海縣。

廣東省1954年行政區劃

廣州市由中央直轄市降格爲地級市,劃歸廣東省;設立連山縣,以原連山縣合幷于連南瑤族自治區的地區爲其行政區域;
寶安縣駐地由南頭遷至深圳;廣東省樂昌縣的野猪窩村、東嶺背村、垠背村、油寮村及分水坳村29戶劃歸湖南省宜章縣。

廣東省1955年行政區劃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更名爲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粵東行政區駐地由潮州市遷至汕頭市;粵中行政區機關由江門市遷至佛山市;連南瑤族自治區更名爲連南瑤族自治縣;花縣駐地由平山洛場遷至新華鎮;瓊山縣駐地由嶺脚墟遷至府城鎮;廣西省的欽州專區及所屬欽縣、靈山縣、防城縣、合浦縣、浦北縣、北海市的劃歸廣東省,幷更名爲合浦專區;北海市升格爲地級市。

廣東省1956年行政區劃

撤銷粵東行政區、粵西行政區、粵中行政區、粵北行政區;設立惠陽專區,惠陽專區轄粵中行政區的博羅、寶安、東莞、增城、龍門5縣,粵北行政區的連平、和平2縣,粵東行政區的惠陽、河源、龍川、紫金、海豐、陸豐6縣;設立佛山專區,佛山專區轄粵中行政區的南海、番禺、順德、中山、珠海、新會、鶴山、高明、三水9縣,粵北行政區的花縣,粵西行政區的臺山、恩平、開平3縣;設立汕頭專區,汕頭專區轄粵東行政區其他各縣;設立湛江專區,湛江專區轄粵西行政區其他各縣;設立高要專區,高要專區轄粵中行政區其他各縣;設立韶關專區,韶關專區轄粵北行政區其他各縣;設立韶邊瑤族自治縣,以曲江、乳源、樂昌3縣各一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撤銷廣州市白雲、黃浦、新滘3區,設立郊區;廣東省興寧縣的堯輋村劃歸江西省尋鄔縣。

廣東省1957年行政區劃

設立十萬大山僮族瑤族自治縣,以防城縣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欽北僮族瑤族自治縣,以欽縣、防城縣各一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設立那大縣,以儋縣,臨高縣各一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

廣東省1958年行政區劃

海口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海南行政區管轄;佛山市、江門市、石岐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佛山專區管轄;汕頭市、潮州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汕頭專區管轄;韶關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韶關專區管轄;湛江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湛江專區管轄;北海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合浦專區管轄;合浦專區專員公署由合浦縣遷至北海市;設立惠東縣,以惠陽縣的東部地區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惠州市(縣級),以惠陽縣、博羅縣各一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設立肇慶市(縣級),以高要縣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撤銷連山縣,設立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十萬大山僮族瑤族自治縣更名位東興各族自治縣;封川縣駐地由封川鎮遷至江口鎮;廣東省樂昌縣白雲鄉的牛頭窩和坳背兩自然村劃歸湖南省宜章縣。

廣東省1959年行政區劃

撤銷的惠陽專區,所屬轄的紫金、海豐、陸豐3縣劃歸汕頭專區,龍川、連平、河源3縣劃歸韶關專區,惠陽、博羅、保安、東莞、增城5縣劃歸佛山專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與海南行政區行署合署辦公,駐地海口市;海南行政區直轄的瓊中、崖縣、東方、樂東4縣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高要專區更名爲江門專區,駐地高要縣,佛山專區的江門市和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高明、鶴山6縣劃歸江門專區,韶關專區的從化縣劃歸江門專區;撤銷合浦專區,幷入湛江專區;撤銷焦嶺縣,幷入梅縣;撤銷龍門縣,幷入增城縣;撤銷三水縣,幷入南海縣;撤銷佛岡縣,幷入從化縣;撤銷始興縣,幷入南雄縣;撤銷新豐縣,幷入翁源縣;撤銷和平縣,幷入連平縣;撤銷潮州市,幷入潮安縣;撤銷澄海縣,幷入汕頭市;撤銷惠來縣,幷入普寧縣;撤銷南澳縣,幷入饒平縣;撤銷平遠縣,幷入興寧縣;撤銷恩平縣,幷入開平縣;撤銷郁南縣,幷入羅定縣;撤銷雲浮縣,幷入新興縣;撤銷開建縣,幷入懷集縣;撤銷肇慶市,幷入高要縣;撤銷雷東縣,幷入湛江市;撤銷瓊山縣,幷入海口市;撤銷臨高縣,幷入澄邁縣;撤銷陵水縣、保亭縣,幷入崖縣;撤銷防城縣,幷入東興各族自治縣;撤銷惠州市、惠東縣,幷入惠陽縣;撤銷石岐市、珠海縣,幷入中山縣;撤銷仁化縣、曲江縣,幷入韶關市;撤銷北海市、浦北縣,幷入合浦縣;撤銷欽北僮族瑤族自治縣,幷入欽縣;撤銷豐順縣、分別幷入揭陽縣、大埔縣;撤銷韶邊瑤族自治縣、乳源縣,幷入樂昌縣;撤銷那大縣,幷入儋縣,儋縣駐地遷至那大鎮;撤銷萬寧、瓊東、樂會3縣,合幷設立瓊海縣;撤銷屯昌縣、定安縣,合幷設立定昌縣;撤銷化縣、吳川縣,合幷設立化州縣 ,駐附城鎮;撤銷高明縣,鶴山縣,合幷設立高鶴縣,駐沙坪鎮;撤銷德慶縣、封川縣,合幷設立德封縣,駐德慶鎮;撤銷廣寧縣,四會縣,合幷設立廣四縣,駐縣城鎮;撤銷陽春縣、陽江縣,合幷設立兩陽縣,駐江城鎮;撤銷陽山縣、連縣、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合幷設立連陽各族自治縣;撤銷白沙縣,白沙縣西部幷入東方縣,白沙縣東部幷入瓊中縣;撤銷昌感縣,幷入東方縣;撤銷番禺縣、順德縣,合幷設立番順縣,番順縣以順德縣和番禺縣南部地區爲其行政區域,番禺縣北部地區幷入花縣;撤銷茂名縣、信宜縣,設立茂名市、高州縣,茂名市以茂名縣的公館鄉、牛頭鄉爲其行政區域,高州縣以茂名縣其他地區和信宜縣爲其行政區域;撤銷海康縣、徐聞縣、廉江縣、遂溪縣,合幷設立雷南縣、雷北縣,雷南縣以徐聞縣、海康縣的南渡河以南地區爲其行政區域,雷北縣以廉江縣、遂溪縣、海康縣的南渡河以北地區爲其行政區域;瓊中縣駐地由乘皮遷至營根;連平縣駐地由元善鎮遷至忠信鎮。

廣東省1960年行政區劃

佛山專區從化縣,花縣劃歸廣州市;撤銷廣州市珠江、中區、河南、西區、北區5區,設立海珠、荔灣、越秀3區,撤銷廣州市郊區,設立黃浦、芳村、江村3區;撤銷番順縣,分別設立番禺縣、順德縣,番禺縣以其原幷入番順縣、花縣的地區和中山縣的部分爲其行政區域,順德縣以番順縣其他地區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澄海縣,以原澄海縣幷入汕頭市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南澳縣,以原南澳縣幷入饒平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三水縣,以原三水縣幷入南海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新豐縣,以原新豐縣幷入翁源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保亭縣,以原保亭縣幷入崖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瓊山縣,以原瓊山縣幷入海口市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萬寧縣,以原萬寧縣幷入瓊海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始興縣,以原始興縣幷入南雄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撤銷連陽各族自治縣,分別設立連州各族自治縣、陽山縣;雷北縣更名爲雷州縣;雷南縣更名爲徐聞縣;連平縣更名爲和平縣。

廣東省1961年行政區劃

江門專區更名爲肇慶專區,專員公署由江門市遷至肇慶市;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由海口市遷至保亭縣通什鎮;設立佛岡縣,以原佛岡縣幷入從化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龍門縣,以原龍門縣幷入增城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珠海縣,以原珠海縣幷入中山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曲江縣,以原曲江縣幷入韶關市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仁化縣,以原仁化縣幷入韶關市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惠來縣,以原惠來縣幷入普寧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平遠縣,以原平遠縣幷入興寧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焦嶺縣,以原焦嶺縣幷入梅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肇慶市,以原肇慶市幷入高要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恩平縣,以原恩平縣幷入開平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雲浮縣,以原雲浮縣幷入新興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郁南縣,以原郁南縣幷入羅定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吳川縣,以原吳川縣幷入化州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信宜縣,以原信宜縣幷入高州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臨高縣,以原臨高縣幷入澄邁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白沙縣,以原白沙縣幷入東方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陵水縣,以原陵水縣幷入崖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昌江縣,以原昌江縣幷入東方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豐順縣,以原豐順縣幷入揭陽縣、大埔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撤銷定昌縣,分別設立屯昌縣、定安縣;撤銷兩陽縣,分別設立陽春縣、陽江縣;撤銷廣四縣,分別設立廣寧縣、四會縣;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設立連縣、連山瑤族瑤族自治縣;撤銷德封縣,分別設立德慶縣、封開縣,德慶縣以其原幷入德封縣的地區爲其行政區域,封開縣以幷入德封縣的原封川縣及幷入懷集縣的原開建縣合幷設立,駐江口鎮;撤銷雷州縣,分別設立海康縣、廉江縣、遂溪縣,海康縣以其原幷入雷州縣、徐聞縣的地區爲其行政區域,廉江縣以其原幷入雷州縣的地區爲其行政區域,遂溪縣以其原幷入雷州縣的地區爲其行政區域;東方縣駐地由新街遷至八所鎮;大埔縣駐地由茶陽遷至湖寮;珠海縣駐地由唐家鎮遷至香洲鎮;平遠縣駐地由平城鎮遷至大柘鎮。

廣東省1962年行政區劃

撤銷連山瑤族僮族自治縣,分別設立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設立連平縣,以原連平縣幷入和平縣、新豐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保亭縣駐地由通什鎮遷至保城鎮。

廣東省1963年行政區劃

設立惠陽專區,轄佛山專區的惠陽、博羅、保安、東莞、增城、龍門6縣,韶關專區的河源、連平、和平、龍川4縣,汕頭專區的紫金縣;廣州市的佛岡縣劃歸韶關專區;肇慶專區的江門市和高鶴、新會、臺山、開平、恩平5縣劃歸佛山專區;撤銷欽縣,設立欽州僮族瑤族自治縣;設立乳源瑤族自治縣,以原乳源縣和韶邊瑤族自治縣幷入樂昌縣、曲江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撤銷廣州市芳村、黃浦、江村3區,設立郊區。

廣東省1964年行政區劃

設立惠州市,以惠陽縣惠州鎮爲其行政區域;設立北海市,以合浦縣北海鎮爲其行政區域。

廣東省1965年行政區劃

設立梅縣專區,轄汕頭專區的梅縣、大浦、豐順、焦嶺、平遠、興寧、五華7縣;設立惠東縣,以原惠東縣幷入惠陽縣的行政區域爲其行政區域;設立斗門縣,以中山、新會兩縣各一部分爲其行政區域,駐斗門鎮;設立揭西縣,以揭陽、陸豐兩縣各一部分爲其行政區域,駐河婆鎮;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更名爲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廣東省的合浦縣、靈山縣、欽州僮族瑤族自治縣、東興各族自治縣劃歸廣西僮族自治區。

廣東省1966年行政區劃

佛山專區的佛山市、江門市升格爲地級市,由廣東省直轄;曲江縣駐地由 鎮遷至馬壩鎮;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駐地由永和鎮遷至吉田鎮。

廣東省1967-1969年行政區劃

無變更

廣東省1970年行政區劃

佛山市,江門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佛山專區管轄;各專區更名爲地區。

廣東省1971-1972年行政區劃

無變更

廣東省1973年行政區劃

設立廣州市黃埔區。

廣東省1974年行政區劃

無變更

廣東省1975年行政區劃

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韶關地區的韶關市,汕頭地區的汕頭市,佛山地區的佛山市、江門市,湛江地區的湛江市、茂名市和海南行政區的海口市均升格爲地級市,由廣東省直轄;韶關地區的曲江縣劃歸韶關市;設立汕頭市平、金砂、安平、公園、郊區5區;設立湛江市赤坎、霞山、郊區3區。

廣東省1976-1977年行政區劃

無變更

廣東省1978年行政區劃

設立梅州市(縣級),以梅縣的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

廣東省1979年行政區劃

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地級) ;撤銷珠海縣,設立珠海市(地級) ;設立潮州市(縣級),以潮安縣的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

廣東省1980年行政區劃

無變更

廣東省1981年行政區劃

撤銷高鶴縣,分別設立高明縣、鶴山縣,高明縣駐三洲鎮、鶴山縣駐沙坪鎮;設立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縣級),作爲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由海南行政區領導。

廣東省1982年行政區劃

設立寶安縣,以深圳市的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縣府駐新安鎮。

廣東省1983年行政區劃

撤銷韶關地區,所屬的南雄、始興、樂昌、翁源、英德、陽山、連縣8縣和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劃歸韶關市,清遠、佛岡2縣劃歸廣州市;撤銷汕頭地區,所屬的澄海、潮陽、揭陽、揭西、晋寧、惠來、饒平、南澳8縣劃歸汕頭市,海豐、陸豐2縣劃歸惠陽地區,潮州市由廣東省直轄;撤銷佛山地區,所屬的南海、三水、順德、高明4縣劃歸佛山市,開平、臺山、恩平、新會、鶴山5縣劃歸江門市,斗門縣劃歸珠海市;撤銷湛江地區,所屬的徐聞、海康、廉江、遂溪、吳川5縣劃歸湛江市,高州、化州、信宜、電白4縣劃歸茂名市,陽江、陽春2縣劃歸江門市;海口市降格爲縣級市,劃歸海南行政區管轄;撤銷潮安縣,幷入潮州市;撤銷梅州市、梅縣,設立梅縣市;撤銷中山縣,設立中山市;設立深圳市羅湖、上埗、南頭、沙頭角4個區辦事處(縣級)。

廣東省1984年行政區劃

撤銷海南行政公署,設立海南行政區,海南行政區轄海口市、瓊山、文昌、瓊海、萬寧、定安、屯昌、澄邁、臨高、儋縣9縣、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東沙、南沙、西沙群島辦事處的島礁及其海域。[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是1個辦事處(縣級),駐西沙群島的永興島] ;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設立佛山市汾江區、石灣區;設立江門市城區,郊區;設立汕頭市達濠區;設立韶關市湞江區、武江區、北江區;設立湛江市坡頭區;設立珠海市香洲區。

廣東省1985年行政區劃

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惠陽縣駐地由惠州市市區遷至惠陽縣淡水鎮;設立廣州市天河區、芳村區,各自以廣州市郊區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

廣東省1986年行政區劃

海口市升格爲地級市;設立通什市(縣級),以保亭縣的通什鎮以及暢好區、紅山區、毛道區、南聖區,瓊中縣的五指山、毛陽區,樂東縣的番陽區等8個區、鎮爲其行政區域;高要縣駐地由肇慶市市區遷至高要縣南岸鎮。

廣東省1987年行政區劃

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將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通什市,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劃歸海南行政區管轄;三亞市升格爲地級市;撤銷白沙縣,設立白沙黎族自治縣;撤銷昌江縣,設立昌江黎族自治縣;撤銷東方縣,設立東方黎族自治縣;撤銷樂東縣,設立樂東黎族自治縣;撤銷陵水縣,設立陵水黎族自治縣;撤銷保亭縣,設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撤銷瓊中縣,設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廣州市郊區更名爲白雲區;佛山市汾江區更名爲城區。

廣東省1988年行政區劃

撤銷惠陽地區,惠州市惠州市惠城區,將原惠陽地區的惠陽、博羅、惠東3縣及廣州市的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地級),河源市設立源城區、郊區,幷將原惠陽地區的紫金、連平、和平、龍川4縣劃歸河源市管轄;設立汕尾市(地級),汕尾市設立城區,以海豐縣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將原惠陽地區的海豐縣、陸豐縣劃歸汕尾市管轄;撤銷梅縣地區、梅縣市,設立梅州市(地級),梅州市設立梅江區,以原梅縣市部分地區爲梅縣行政區域,梅縣駐扶大鎮,梅州市轄梅江區、梅縣及原梅縣地區的興寧、五華、豐順、大浦、平遠、焦嶺7縣;設立清遠市(地級),撤銷清遠縣,設立清遠市清城區、清郊區,將韶關市的英德、陽山、連縣3縣和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及廣州市的佛岡縣劃歸清遠市管轄;設立陽江市(地級),撤銷陽江縣,分別設立陽西縣(駐織篢鎮)、江城區、陽東區,陽江市轄陽西縣、江城區、陽東區及江門市的陽春縣;撤銷肇慶地區,肇慶市升格爲地級市,設立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原肇慶地區的高要、四會、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雲浮、新興、郁南、羅定10縣劃歸肇慶市管轄;廣州市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東莞市升格爲地級市;中山市升格爲地級市;設立陸河縣,以陸豐縣的部分地區爲其行政區域,駐河田鎮,由汕尾市管轄;南海縣駐地由佛山市市區遷至南海縣桂城鎮;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粤琼分治。

廣東省1989年行政區劃

潮州市改爲廣東省直轄。

廣東省1990年行政區劃

設立深圳市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

廣東省1991年行政區劃

撤銷陽江市陽東區,設立陽東縣,縣府駐東城鎮。汕頭市安平區、同平區、公園區、金砂區、達濠區、郊區調整爲龍湖區、金園區、升平區、達濠區;龍湖區:轄原郊區的下蓬鎮、珠池辦事處和原金砂區部分行政區域,其四至界綫爲,東以新津河爲界,南臨汕頭港,西至東環路與金園區的浮東村接壤,西北以梅溪河爲界,區府駐鮀江路;金園區:轄原金砂區的金砂、陵海、龍厦、飛厦、龍眼、東墩、金龍、東厦8個街道辦事處,原公園區的石炮臺、崎碌、新梅、新興4個街道辦事處和原郊區的岐山鎮,其四至界綫爲,東與龍湖區接壤,南臨汕頭港,西以博愛路、公園路、大學路、紅蓮池河爲界,北與潮州市的庵埠鎮毗鄰,區府駐金砂中路(原金砂區府駐地);升平區:轄原安平區的南海、吉祥、萬安、永泰4個街道辦事處,原同平區的福合、新風、烏橋、光華4個街道辦事處,原公園區的中山、中馬兩個街道辦事處,原金砂區的新鄉村,原郊區岐山鎮的中、下岐山村的一小部分以及鮀浦鎮,其四至界綫爲,東與金園區接壤,南臨汕頭港、榕江出海口,西與揭陽縣地都鎮相連,西北至桑浦山分水嶺,北與潮州市的庵埠鎮毗鄰,區府駐光華路(原同平區府駐地);達濠區:保留建制,所轄行政區域不變,其四至界綫爲,東南瀕臨南海,西南與潮陽的河浦鎮接壤北鄰臨汕頭港,區府駐達濠府前路。潮州市升格爲地級市,市府駐潮州市昌黎路,設立潮州市湘橋區,轄原潮州市西湖等8個街道辦事處,意溪鎮及楓溪鎮、古巷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區府駐潮州市太平路,設立潮安縣,轄原潮州市的庵埠、龍湖、鳳凰等19個鎮和3個鄉的行政區域,縣府駐楓溪鎮;將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的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撤銷揭陽縣,設立揭陽市(地級),市府駐榕城區新興路,設立揭陽市榕城區,轄榕城的3個街道辦事處及漁湖、磐東、仙橋、梅雲4鎮,區府駐榕城區店馬路,設立揭東縣,轄原揭陽縣的龍尾、白塔、曲溪等15個鎮,縣府駐曲溪鎮;將揭東縣和原汕頭市的普寧縣、揭西縣、惠來縣劃歸揭陽市管轄。“關于廣東省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新河縣問題的批復”,目前河源市郊區的行政區域暫維持現狀;從江門市的長遠發展考慮,目前不宜撤銷城區和郊區,設立江門市蓬江區。

廣東省1992年行政區劃

撤銷順德縣,設立順德市(縣級);撤銷臺山縣,設立臺山市(縣級);撤銷清遠市郊區,設立清新縣,縣府駐太和鎮;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撤銷南海縣,設立南海市(縣級);撤銷雲浮縣,設立雲浮市(縣級);潮安縣府駐地由楓溪鎮遷至庵埠鎮;撤銷新會縣,設立新會市(縣級);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寶安區、龍崗區,寶安區轄新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石岩、龍華、觀瀾8個鎮和光明華僑畜牧場,區府駐新安鎮;龍崗區轄布吉、平湖、橫崗、龍崗、坪地、坪山、坑梓、大鵬、南澳、葵涌10個鎮,區府駐龍崗鎮。

廣東省1993年行政區劃

撤銷開平縣,設立開平市(縣級);撤銷三水縣,設立三水市(縣級);撤銷普寧縣,設立普寧市(縣級);撤銷羅定縣,設立羅定市(縣級);撤銷潮陽縣,設立潮陽市(縣級);撤銷高州縣,設立高州市(縣級);撤銷花縣,設立花都市(縣級);撤銷高要縣,設立高要市(縣級);撤銷鶴山縣,設立鶴山市(縣級);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府駐仙塘鎮;撤銷四會縣,設立四會市(縣級);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縣級);撤銷廉江縣,設立廉江市(縣級)。

廣東省1994年行政區劃

設立汕頭市河浦區,以潮陽市的河浦鎮爲其行政區域,區府駐紅岐;撤銷英德縣,設立英德市(縣級);撤銷恩平縣,設立恩平市(縣級);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雲浮市升格爲地級市,市府駐新設的雲城區,雲浮市新設雲城區,雲城區轄雲城、高峰、河口、六都、安塘5個街道辦事處和腰古、恩勞、都騎、楊柳、南盛、達石、茶洞、托洞、富林、鎮安、白石、高村12個鎮,區府駐雲城街道辦事處,將肇慶市的新興縣、郁南縣劃歸雲浮市管轄,羅定市由雲浮市代管;撤銷澄海縣,設立澄海市(縣級);撤銷高明縣,設立高明市(縣級);撤銷連縣,設立連州市(縣級);撤銷海康縣,設立雷州市(縣級);撤銷樂昌縣,設立樂昌市(縣級);撤銷陽春縣,設立陽春市(縣級);撤銷惠陽縣,設立惠陽市(縣級);撤銷吳川縣,設立吳川市(縣級);撤銷興寧縣,設立興寧市(縣級);撤銷化州縣,設立化州市(縣級);江門市城區更名爲江海區,郊區更名爲蓬江區;湛江市郊區更名爲麻章區。

廣東省1995年行政區劃

撤銷陸豐縣,設立陸豐市(縣級);撤銷信宜縣,設立信宜市(縣級)。

廣東省1996年行政區劃

設立雲安縣,縣府駐六都鎮港城大道,雲安縣轄雲浮市雲城區的六都、高村、白石、鎮安、富林、托洞、茶洞、南盛、達石9個鎮;撤銷南雄縣,設立南雄市(縣級)。

廣東省1997年行政區劃

調整深圳市羅湖區的行政區域,增設深圳市鹽田區。鹽田區轄從羅湖區劃入的沙頭角鎮和鹽田、梅沙2個街道,區府駐鹽田街道黃必圍。

廣東省1998年行政區劃

無變更

廣東省1999年行政區劃

將開平市人民政府駐地由三埠街道長沙沿江東路135號遷至長沙街道長沙光華路1號。

廣東省2000年行政區劃

撤銷縣級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以原縣級番禺市的行政區域爲番禺區的行政區域,區府駐市橋鎮海傍西路;撤銷縣級花都市,設立廣州市花都區,以原縣級花都市的行政區域爲花都區的行政區域。區府駐新華鎮。

廣東省2001年行政區劃

設立茂名市茂港區,茂港區轄從電白縣劃出的羊角、坡心、七徑、小良、沙院和南海6個鎮。區府駐南海鎮;撤銷斗門縣,設立珠海市斗門區,斗門區轄原斗門縣的井岸、白蕉、乾務、五山、斗門、上橫、六鄉、蓮溪8個鎮。區府駐井岸鎮,設立金灣區,金灣區轄原屬珠海市香洲區的三灶、南水、小林3個鎮和原斗門縣的紅旗、平沙2個鎮。

廣東省2002年行政區劃

無變更

廣東省2003年行政區劃

撤銷汕頭市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以原升平區、金園區(不含高新技術開發區東片區域,即東起天山北路,西至華山北路,南起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綫,北至科技北三街向南轉向科技西路再轉向科技北二街)、原達濠區礐石街道潯洄居委會、龍湖區龍溪路以北區域(即東起華山北路,西至龍湖溝西側,南起龍溪路,北至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綫)的行政區域爲金平區的行政區域,區駐金砂中路;撤銷汕頭市河浦區、達濠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以原達濠區(不含礐石街道的潯洄居委會)和河浦區的行政區域爲濠江區的行政區域,區府駐府前路;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以原潮陽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個街道,海門、河溪、和平、西臚、關埠、灶浦、金玉、谷饒、貴嶼、銅盂等10個鎮的行政區域爲潮陽區的行政區域,區府駐棉城中華路,以原潮陽市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兩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12個鎮的行政區域爲潮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峽山鎮;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以原縣級澄海市的行政區域(不含外砂鎮、新溪鎮)爲澄海區的行政區域,區府駐澄城鎮文冠路;將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個鎮、原金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東片區域(即東起天山北路,西至華山北路,南起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綫,北至科技北三街向南轉向科技西路再轉向科技北二街)劃歸龍湖區管轄。撤銷縣級惠陽市,設惠州市惠陽區,惠陽區轄原縣級惠陽市的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頭、秋長、新圩、鎮隆等10個鎮。區府駐淡水鎮金惠大道;原惠陽市所轄的陳江、潼湖、潼橋、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等10個鎮以及博羅縣的仍圖鎮劃歸惠城區管轄。惠城區府駐惠州新聯路。

廣東省2004年行政區劃

撤銷韶關市北江區、曲江縣,設立韶關市曲江區,調整韶關市湞江區、武江區和仁化縣的行政區劃:將原北江區的行政區域和原曲江縣的花坪鎮、犁市鎮劃歸湞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重陽鎮、龍歸鎮、江灣鎮劃歸武江區管轄;將原曲江縣的黃坑鎮、周田鎮、大橋鎮劃歸仁化縣管轄;曲江區轄原曲江縣的馬壩鎮、羅坑鎮、樟市鎮、大坑口鎮、烏石鎮、沙溪鎮、大塘鎮、小坑鎮、楓灣鎮、白土鎮,區府駐馬壩鎮。

廣東省2005年行政區劃
 
撤銷信宜市東鎮鎮,設立東鎮街道辦事處。撤銷始興縣江口鎮,幷入太平鎮;撤銷都亨鄉,幷入羅壩鎮。撤銷南雄市梅嶺鎮,幷入珠璣鎮;撤銷黎口鎮,幷入雄州鎮。撤銷廣州市花都區北興鎮、花僑鎮,幷入花東鎮;撤銷芙蓉鎮,幷入獅嶺鎮;撤銷新華鎮,設立新華街道辦事處。撤銷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設立會城街道辦事處。將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爲大石、洛浦2個街道辦事處;鐘村街道辦事處分設爲鐘村、石壁2個街道辦事處。批准撤銷乳源縣侯公渡鎮,幷入乳城鎮;撤銷古母水鎮,幷入洛陽鎮;撤銷龍南鎮,幷入東坪鎮;撤銷紅雲鎮,幷入大橋鎮;撤銷柳坑鎮,幷入游溪鎮;從桂頭鎮劃出方洞村委會幷入必背鎮。撤銷佛山市高明區富灣鎮、荷城街道辦事處、三洲街道辦事處、西安街道辦事處(除原西安街道辦事處崇步村委會、潭土朗 村委會、新崗村委會、苗徑村委會外)設立荷城街道辦事處;撤銷楊梅鎮、人和鎮,設立楊和鎮;撤銷合水鎮、更樓鎮,合幷設立更合鎮(更樓鎮羅穩村委會除外);將原更樓鎮羅穩村委會和原西安街道辦事處崇步村委會、潭土朗 村委會、新崗村委會、苗徑村委會劃入明城鎮。撤銷龍門縣龍城鎮,設立龍城街道辦事處,幷將原王坪鎮王坪居委會和青溪、戴屋、樟潭、黃溪、鸕鷀、橫田、城西、王坪、花圍、陳村、黃竹瀝、江厦、三洞13個村委會劃入龍城街道辦事處;王坪鎮更名爲龍田鎮。撤銷德慶縣德城鎮,設立德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徐聞縣徐城鎮,設立徐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南雄市雄州鎮,設立雄州街道辦事處。撤銷開平市沙岡街道辦事處,幷入水口鎮。撤銷中山市五桂山鎮,設立五桂山街道辦事處。羅定市扶合鎮更名爲龍灣鎮。撤銷新豐縣豐城鎮,設立豐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小正鎮,幷入梅坑鎮;撤銷大席鎮、石角鎮,幷入馬頭鎮。撤銷廣州市番禺區靈山鎮,分別幷入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撤銷魚窩頭鎮,幷入東涌鎮。撤銷惠東縣平山鎮,設立平山街道辦事處,幷將原大嶺鎮蕉田居委會和陳塘、碧山、坣陂、光明、譚公、鶴樓、下聯、星合、大布、六德、三聯等11個村委會劃歸平山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銷黃埠鎮、鹽洲鎮,幷入吉隆鎮;撤銷港口鎮,幷入平海鎮;撤銷馬山鎮,幷入寶口鎮;撤銷新庵鎮,幷入白盆珠鎮;撤銷增光鎮,幷入多祝鎮;撤銷松坑鎮,將元嶺、河南、河北、上村、石溪、大徑6個村委會幷入多祝鎮,白沙村委會幷入安墩鎮。撤銷惠州市惠城區小金口鎮,設立小金口街道辦事處;撤銷矮陂鎮、大嵐鎮,幷入橫瀝鎮。撤銷龍門縣沙徑鎮,幷入龍華鎮;撤銷路溪鎮,幷入龍江鎮。撤銷博羅縣橫河鎮,幷入長寧鎮;撤銷響水鎮,幷入湖鎮鎮。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國函[2005]35號)、5月20日省政府(粵府函[2005]84號)批准:
①撤銷廣州市東山區、芳村區,設立南沙區、蘿崗區;②將原東山區的區域,白雲區礦泉街,天河區登峰街、天河南街的楊箕和中山一2個居委會及沙東街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③將芳村區的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④將番禺區南沙街、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歸南沙區。⑤將白雲區蘿崗街,鐘落潭鎮紅衛、鳳尾、埔心、蟹莊、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徑下、長庚等14個村和九佛、穗北2個居委會;增城市中新鎮的鎮龍、徑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等14個村和鎮龍居委會,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等4個村;黃埔區夏港街,荔聯街的筆崗社區、穗東街的東基和西基2個自然村,天河區新塘街玉樹村的區域劃歸蘿崗區。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