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Cantonia!康頓尼亞!我哋粵人嘅世居祖根之地!粵民族嘅真正祖國!
Post a reply

支殖大粵本土粵裔世居人口形勢(根據2010年支那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斷)

May 11th, '11, 00:32

支殖大粵本土粵裔世居人口形勢(根據2010年支那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斷)


根據最新出爐嘅支那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喺支殖大粵本土,亦即係兩廣海南,統計出“常住人口”為1億5900萬,其中廣東1億零430萬、廣西4602萬、海南867萬。基於支那嘅“統計”歷嚟水份多多,唔可以盡信,所以,加埋啲瞞報漏報嘅,至2010年底,喺支殖大粵本土嘅活動人口起碼達到1億6400萬。

經過排查並重新估算,而家喺大粵本土1億6400萬嘅活動人口裡頭,而家喺大粵(亦即兩廣海南)住緊嘅粵、潮、哎、畬、瓊、壯、儂、黎、瑤九大世居民族以及雷、臨高、仫佬、毛南、京、彝、回、占、苗、侗、水、仡佬等諸少數世居族裔人口,總共有1億2665萬(唔計離粵散居喺支那各地嘅大粵籍人士),其中1億2165萬屬粵桂瓊三省嘅“常住人口”,另外500萬喺三省間作省際流動。

喺支那入粵殖民漢撈裡頭,可以分成生熟兩大類別:喺滿清帝國崩亡之前殖民我粵嘅,係熟撈,包括桂柳川話撈、全州湘語撈、海南軍話撈三支;而之後嚟嘅,尤其係喺1949年之後落嚟嘅,就係生撈。顯然,生撈佔現時殖粵漢撈裡頭嘅絕大多數。

而喺大粵作半年以上“常住”嘅各式生熟支撈,計有3730萬,其中生撈2910萬(廣東2500萬、廣西260萬、海南150萬),佔78%;熟撈820萬(廣西800萬、海南20萬),佔22%。喺大粵半年以下“非常住”生撈人數,估計有630萬(半年以下“非常住”人口按半年以上“常住”人口嘅20%測算,其中廣東550萬、廣西50萬、海南30萬),所有喺大粵嘅各式生熟支撈,估計共有4360萬!


據呢次人口普查數據披露,喺廣東,攞著“暫住證”嘅非廣東省籍流動人口為2697萬,其中2150萬係居住超過半年嘅“常住人口”,547萬係居住唔超過半年嘅“非常住人口”。喺呢2697萬裡頭,估計由廣西海南流入廣東嘅,約莫500萬(廣西400-450萬、海南65萬),噉亦即係話,現時單喺廣東,就有2200萬殖粵支撈流動人口!而且仲係100%嘅生撈!

呢次普查,廣東有1億零430萬“常住人口”,減去非廣東省籍嘅“常住人口”2150萬,廣東省籍“常住人口”實際祗有8280萬,而統計局話,廣東本省戶籍人口有8500萬,噉顯示有220萬廣東戶籍人士喺外省居住,剔除住喺廣西海南福建嗰啲,廣東戶籍人士旅居支那者,估計唔足200萬,人數僅及支那殖粵漢撈嘅9%!

2008年底,深圳全市六區戶籍人口有235萬,入咗廣東籍嘅殖粵支撈起碼有150萬,佔深圳戶籍人口嘅三分之二!2008年底,廣州核心城區(唔計番禺南沙花都增城從化)戶籍人口有467萬,以10%計,單喺廣州,取得廣東籍嘅殖粵支撈就有將近50萬!以10%呢個比率,同樣放去東莞佛山中山珠海,乃至江門惠州呢啲深受撈侵嘅埞方,好易就可以粗略估算出擁有廣東戶籍嘅殖粵支撈起碼有350萬!(東莞20萬、佛山20萬、中山15萬、珠海20萬、江門10萬、惠州10萬、其他市加埋55萬)

喺廣東本省8280萬“常住人口”裡頭,起碼有350萬甚至更多係入咗廣東籍嘅殖粵支撈!粵省籍生撈同流粵生撈兩者相加,廣東生撈人數總共就有3050萬之巨!其中裡頭嘅2500萬將會喺廣東作半年以上嘅“常住”,半年以下嘅“非常住”人數,僅及半年以上“常住”嘅22%。

而而家喺廣東住緊嘅粵、潮、哎、畬、雷、瑤、壯各世居民族實質總人口就祗有7930萬喇!若果加埋嗰220萬離粵廣東籍人士,則係有8150萬;而加埋由廣西海南流入廣東嘅人士,則會有8430萬。


呢次普查,廣西有4600萬“常住人口”,但係,作為一個外勞輸出省份,廣西嘅“常住人口”顯然會比佢嘅戶籍人口數要低,據廣西政府官方嘅講法,廣西而家嘅人口係5010萬,呢個數估計係廣西本省嘅戶籍人口嚟。

喺廣西,南寧顯然係支殖禍害最深嘅城市,2009年底,南寧市區戶籍人口267萬,按10%計,單喺南寧,取得廣西戶籍嘅殖粵支撈就有將近25萬,加埋廣西其他城市,攞著廣西戶籍嘅殖粵支撈總共起碼有60萬。相比廣東,廣西經濟並唔發達,所以攞著廣西各市“暫住證”嘅支撈(呢度指嘅係生撈)應該唔多,依照海南流瓊生撈同取得瓊省籍生撈比值係3比1嚟推算,現時廣西嘅流桂生撈應該會喺200萬上下。

將呢次普查嘅4600萬“常住人口”,減200萬流桂生撈,得出廣西有4400萬廣西籍“常住人口”,對比廣西政府5010萬戶籍人口嘅講法,可以推斷出廣西外勞輸出有600萬,其中多數會嚟廣東,剔除非往廣東同往廣東務工經商人口裡頭桂柳撈、全州撈嘅成份,去廣東打工做生意嘅廣西籍粵、壯、儂、哎、瑤各族人口合計估計有400-450萬,佔廣西人口嘅8%-10%。

對比廣東嘅2600萬生撈(粵省籍生撈+流粵生撈),廣西估計淨得區區260萬生撈(桂省籍生撈+流桂生撈),不過,廣西熟撈眾多,呢樣嘢同廣東好唔同,廣東撈多,不過全部係啲生撈,而廣西就生撈唔多熟撈多,廣西熟撈大致可以分成桂柳川撈同全州湘撈兩支。

桂柳川撈分佈喺桂林柳州來賓河池四市,總人口估計640萬,其中桂林290萬、柳州240萬、來賓50萬、河池60萬。自支那嘅宋元至明清,桂柳川撈入據廣西北部幾百年,文化上一直未完成去支入粵進程,迄今仍然同湖南西部乃至貴州四川嘅川撈聯繫密切。全州湘撈集中分佈喺桂林市東北郊嘅全州、灌陽、資源、興安四縣,總人口160萬。全州湘撈入據廣西北部同樣超過幾百年,全州湘撈同湖南湘撈係隔離鄰舍,喺人文上全州湘撈同湖南嘅永州湘撈更加係同一條腸出嘅,相比桂柳川撈,全州湘撈嘅粵本土化程度更低,佢哋係喺大粵住得最耐而又一直未有粵本土化嘅支撈族群。

桂柳川撈同全州湘撈兩支廣西熟撈合共人口800萬,加埋260萬入桂生撈,計有1060萬各式生熟支撈喺廣西“常住”;而而家喺廣西住緊嘅粵、壯、儂、瑤、哎、仫佬、毛南、京、侗、苗各世居民族總人口實質就祗有3540萬,不過若然加埋外出嗰450萬,則會有3990萬。


呢次普查,海南有867萬“常住人口”,其中流動人口竟然高達363萬!好可能同海南旅遊業興旺有關,按廣東本省籍流動人口占全部流動人口三分一呢個比率,海南非海南省籍流動人口應該有240萬左緊,但係,基於歷史人文同地緣關係,兩廣籍人士喺呢240萬裡頭,比例一定唔會少,佔一半到喇。

同樣由於歷史人文同地緣嘅關係,海南人口流出嘅,幾乎可以話,祇會去兩廣,尤其係去廣東,依照7%-8%嘅估算,去廣東打工做生意嘅海南籍粵、瓊、黎、臨高、苗各族人口合計估計有65萬。

近年嚟,海南係旅遊同退休養老嘅熱門勝地,海口同三亞作為海南嘅南北門戶,支殖禍害效應顯著,同樣按10%計,單喺海口同三亞,取得海南戶籍嘅殖粵支撈估計已經逼近30萬。

喺度估計,入瓊支撈合計會有170萬,其中流瓊生撈120萬,取得瓊省籍生撈30萬,外加分佈喺島內西部沿海嘅一支熟撈:海南軍話撈約20萬。折合估算,而家喺海南住緊嘅粵、瓊、黎、臨高、苗各世居民族實際總人口祗有695萬,加埋嗰65萬離島瓊省籍人士,則係有760萬。

Re: 支殖大粵本土粵裔世居人口形勢(根據2010年支那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斷)

May 11th, '11, 00:38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广东省统计局昨天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是广东这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第一人口大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270万,人口排在第二至五位的分别是深圳、东莞、佛山和湛江。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42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1788万人,增长20.69%,平均每年增加178.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同期,全国总人口增长5.84%,年均增长率为0.57%,广东常住人口增长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读:统计部门认为,广东人口增长较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户籍人口增长,由于广东人口基数较大,每年人口自然增长量较大;二是有大量外省人口流入,广东经济发展较快,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了大量外省人口到广东工作和生活。十年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88万人,其中有644万人是由外省流入,806万人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208万人是户籍人口的迁移增长,还有130万人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户口而在人口普查前的户口整顿中清查出来的人口。从2007年开始,广东总人口已超过河南排在全国第一位。

  尽管广东常住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但从户籍人口情况看,2010年全省户籍人口8500万,比2000年的7473万增加1027万人,10年增长13.74%,平均每年增加103万,年增长率为1.30%,可见户籍人口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再从上世纪最后10年看,2000年广东户籍人口比1990年增长19.46%,平均每年增加119万,年增长率为1.75%,这近10年,广东户籍人口增长速度也低于上一个10年。以上数据表明:10年间,广东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继续下降趋势,生育水平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表明广东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成效。

  目前,广东常住人口排在全国首位,是全国第一大人口大省。广东GDP也是全国第一,但由于人口总量大,人均GDP水平并不是全国第一,广东人均GDP低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江苏等省市,排在全国第6位。

  人口分布 继续向珠三角地区聚集

  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广州市,1270万,排在前五位的还有深圳1036万、东莞822万、佛山719万和湛江699万。珠江三角洲九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3.80%,东翼四市占16.18%,西翼三市占14.60%,山区五市占15.42%。

  解读:统计部门表示,2000年珠三角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0.31%,东翼、西翼和山区各占17.32%、15.82%和16.55%,10年间,珠三角人口比重上升了3个多百分点,东翼、西翼和山区各下降了1个多百分点,说明广东人口继续向珠三角地区聚集。

  性别比例 常住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水平

  调查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7747417户,家庭户人口为886817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49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4397408人,占52.15%;女性为49905724人,占47.8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2上升为109.00。

  解读:广东的常住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水平,主要因为外来人口中男性比重较多。目前广东户籍人口性别比在106~107之间,与全国水平接近,但外来人口高达120以上。外来人口性别比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关,广东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产业结构有所重型化,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城镇化水平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超一成

  普查登记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9027813人,占66.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5275319人,占33.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1507812人,乡村人口减少3624681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18个百分点。

  解读:1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据介绍,同年全国平均水平为49.68%,广东城镇化水平大大高于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广东经济发展排在全国前列,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是必然的。

  教育程度 大学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教育程度方面,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6725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80682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475992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94431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解读:统计部门分析认为,和全国相比,广东高中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高于全国,但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有8930人,广东比全国平均水平少716人。由于目前广东还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层次较低,大量的外来劳动力以初高中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东常住人口中高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偏低。高素质人才不足,对今后广东产业升级转型和科技创新不利。

  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两头低,中间高”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18241人,占16.89%;15~64岁人口为79645606人,占76.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9285人,占6.7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解读:统计部门表示,目前,广东人口年龄结构较明显地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即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低,而劳动力年龄段人口比重较高。主要原因是目前广东人口还处于“人口红利”期,本省户籍人口中,劳动力年龄段人口多。同时,有大量外省劳动力在广东就业,拉高了广东劳动力年龄段人口比重。由于有大量外省劳动力,广东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7%)。

  流动人口 三成人口不长住户口登记地

  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0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0227538人,增长48.58%,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

  解读:在粤省外流动人口数量之庞大,是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

  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全省还有跨乡镇流动半年以下的人口(非常住流动人口)907万人,其中本省人口360万人,省外人口547万人,加上常住广东的省外人口,这次普查在粤登记的省外流动人口共2697万人。2000年,普查登记外省在粤流动人口为1784万人,10年间,外省在粤人口增加913万人。
Attachments
1.jpg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各省常住人口.jpg

Re: 支殖大粵本土粵裔世居人口形勢(根據2010年支那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斷)

May 11th, '11, 00:40

5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海南省统计局和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南海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海南省总人口为8671518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共增加了804000人,增长10.22%。平均每年增加8040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8%。
  
  海南各市县的常住人口分布,海口市、儋州市、三亚市的常住人口依次位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2046189人、932362人、685408人,但是2000年至2010年各市县的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依次位居全省前三位的是三亚市、海口市、东方市,分别增长3.58%、3.10%、1.31%。
  
  家庭户人口方面,海南共有家庭户2224884户,家庭户人口为806831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3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11人减少了0.48人。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中,男性为4559933人,占总人口的52.59%;女性为4111585人,占总人口的47.4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2.54下降为110.90。
  
  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海南10年间人口增加了804000人。

------------------------------

中新社海口5月10日电

海南省10日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该省第一大少数民族黎族的人口为127.74万人,占总人口近14.73%。三亚人口增长速度居全省各市县之冠,十年增长了35.8%。

  海南省统计局局长符国瑄当日表示,海南此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较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全省总人口变化进入低增长的稳定发展阶段;二是区域人口流向明显,主要向主要城市、中心城镇和经济较发达区域流动;三是人口素质提升较快,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成倍增加;四是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0-14岁的低龄人口比重总量明显减少,15-64岁人口比重明显上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略有增长。

  海南第六次人口普查查明,全省总人口逾867万人,十年间共增加了8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8%。家庭逾22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63人,比十年前减少了0.48人。

  黎族是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周秦时期黎族先民即在琼岛生息繁衍,目前主要聚居琼岛中南部地区。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黎族有124.78万人,其中海南117.22万人。此次人口普查显示,黎族人口占海南总人口比重下降0.78个百分点,而全省包括黎、苗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人口近145万人,占总人口的16.67%。

  三亚市人口增速最快,从十年前的40多万增长至目前的逾68.5万人,年均增长3.58%。其次为省会城市海口,人口从十年前的150万增长至目前的近205万,年均增长3.1%。

  符国瑄还透露,海南流动人口增速较大,十年间从151万人增长至目前的363万人,增速达71%。
Attachments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海南各市县常住人口.jpg

Re: 支殖大粵本土粵裔世居人口形勢(根據2010年支那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斷)

Aug 25th, '11, 13:12

THX Q SO INFORMATIVE, FUCK ALL CHINESE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