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发生里氏4.8级地震 廣州感覺到有幾秒震動
据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02月16日02时34分,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北纬24.0度,东经114.5度)发生M4.8级地震。河源市区强烈有感,东莞市、广州市、深圳市、梅州市有震感,广州市部分市民被震醒,初步估算震中区的地震烈度为Ⅵ度,长轴约9km,近南北走向(图1)。
截止16日06时30分共发生0以上地震45次,最大1.9级。从余震空间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库区西北角,仅三次地震发生在库区下游及大坝附近(图2、3)。
2000年后新丰江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一直很低,震前小震活动未出现增强,2011年以来(截止本次4.8级地震前)未发生2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仅1.9级。
新丰江地区有历史记录以来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最大地震为1962年新丰江水库蓄水后诱发的6.1级地震,6.1级地震后至今该区中小地震活动一直较为活跃,已发生4级以上地震44次,是我省地震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区主要断裂有三组,它们分别为北东—北北东、北北西和北东东向。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是地表最醒目的断裂构造,规模较大的有河源断裂、人字石断裂、大坪—岩前断裂。北北西向断裂在水库区很发育,除石角—新港—白田断裂带以外,该组断裂的规模均不大,延长不远,延伸也不深,但分布都十分广泛。北东东向断裂在地表未形成规模巨大的断裂,但在地壳的深部,北东东向构造则属本区的最主要构造,在航空磁测和区域重力资料中均有清楚的显示。如洞源 —下屯断裂带、南山—坳头断裂带和印上围—径尾断裂带。1962年6.1级地震就发生在上述多组断裂的交汇点上。本次4.8级地震距离1962年6.1级地震较远,发生在其西北方向约30km的水库库尾区。
新丰江地区上一次4级以上地震是发生在1999年8月20日的4.5级地震,与本次4.8级地震相隔近13年(4561天),超过该区1962年6.1级地震后4级地震的最长时间间隔(图4)。
根据历史地震统计结果,新丰江地区90%的地震序列属于主震-余震型,4级以上地震序列,80%的最大余震发生在3天内,70%的余震密集活动期在10天内。
1962年6.1级地震以及之后的余震主要集中在库区下游大坝附近。2000年以来,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出现了变化,有向北西向发展的趋势,在库区西北角出现较为密集的小地震活动,呈现出与原有空间分布不一致的特征。根据精定位研究结果,在库区西北角的小震呈现近南北向的展布,主要沿近南北向的兰屋断裂分布。本次4.8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小震活动密集区内(图5)。
根据震源机制结果,本次4.8级地震初步判断为走滑兼具少量正断倾滑分量,节面Ⅰ走向349.6°滑动角-24.3°倾角83.7°,节面Ⅱ走向82.5°滑动角-173.12°倾角65.9°,P轴走向303.5°倾角21.47°,T轴走向38.4°倾角12.2°。其中节面Ⅰ走向与近南北向兰屋断裂一致(图6)。
河源市地震局 2012年02月16日
---------------------------
2012年2月16日凌晨2时34分,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东经114.5°、北纬24.0°)发生里氏4.8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参考地点在锡场镇水库村。震中距东源县城约34公里,距河源市约34公里,据广州市约160公里。据了解,河源市区震感强烈,广东省东至潮州梅州、西至江门、南至深圳的广大地区均有震感。广州市民明顯感覺有幾秒震動。新丰江水库地区1962年3月曾发生6.1级地震。此后几十年,陆续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6次、4级以上地震44次。
据香港电台报道,香港天文台今天凌晨表示,已经接获超过十名市民报告,表示感到这次地震,震动维持数秒。香港天文台表示,震中位于河源西北约35公里,初步分析显示香港的地震烈度是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三度。另据香港商业电台消息,根据纪录,香港平均每年都会有2次有感地震。其中自1979年有纪录以来,来自河源的有感地震有8次,上一次是1999年的4.5级地震。
在此次地震中,坐落在该地区华南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据了解,广东河源市是中国地震多发地区,1962年3月19日曾发生过6.1级地震,是中国第一个水库诱发地震。截至当日上午9点发稿时,当地已发生30多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6级。
新闻资料:1962年广东河源地震
1962年3月19日4时18分53秒在河源新丰江水库大坝下游仅约1千米(北纬23°43ˊ,东经114°40ˊ)处发生6.1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为Ⅷ度,震源深度约5千米,在极震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距河源城镇五千米的双下村、三台山、亚婆山之间的新丰江沿岸一带,房屋毁坏90余间,严重迸裂的1500余间,占总数60-70%,其余房屋均遭受损失,无一完好者。钢盘混凝土建筑物及新式房屋也多裂缝。河源城镇各新式楼房及平房均遭破坏,间有墙迸裂,局部倒塌,计倒塌房1200余间,严重破坏2400间,损坏7000余间,此三项占总数70%.并出现地裂缝、喷水冒沙,小型山崩,孤石滚动等自然破坏现象。离震中约200千米的广州和100千米的龙川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最远有感距离达570千米,包括福建的东山、云霄、武平、上坑,江西的大余、信丰、安远等地。等震线长轴呈北东东走向。
河源并不处在大的地质断裂带上,河源的地震主要是由于新丰江水库造成的。
60年代初,新丰江水电站建成,大坝拦住了上游的新丰江水形成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新丰江水库面积达370平方公里,库容量达139.8亿立方米,大坝高度124米,最大蓄水高程超过110米。如此巨量的水对当地的地质结构必然产生影响。1962年3月19日,水库水位升110.5米时,发生了震级6.1级(一说6.4级)的强震,震中位于大坝下游1.1公里处,震源的深度约为5公里,此次地震对大坝的局部地段造成损害,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结构的逐渐稳定、水库蓄水量的逐年减少,地震的强度逐年迅速减弱。如今新丰江电站因上游来水不足,4台发电机组常年只能开动其中的1台。而汛期开闸泄洪更成了10年难得一见的奇观了。
新丰江水库也过半百了,就冇見政府話要重修。去过新丰江水坝的都知道这么一座百米大坝背后是一个“山中海洋”,而河源市区也就6公里。1962年3月19日,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的一次6.4级地震,是迄今记录的最大的水库地震。这个也被作为案例写入了教科书和一些资料中。当时62年大地震后,针对新丰江大坝做了加固和一定的预防措施。
- Attachments
-

-

-

-

-

- 图5 新丰江水库区ML≥2级地震空间分布 (a) 1972.01-1976.12.jpg (15.17 KiB) Viewed 281 times
-

- 图5 新丰江水库区ML≥2级地震空间分布 (b)1977.01-1999.12.jpg (15.8 KiB) Viewed 281 times
-

- 图5 新丰江水库区ML≥2级地震空间分布 (c) 2000.01-2012.1.jpg (19.11 KiB) Viewed 281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