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粵獨同去支那嘅視角重新論述我哋大粵嘅歷史。追尋我哋嘅古南越根、我哋粵族人係一個有著兩千幾年歷史嘅古老獨立民族!
Post a reply

導致大粵同越南分離嘅公元938年白藤江之戰

Aug 9th, '11, 16:42

導致大粵同越南分離嘅公元938年白藤江之戰


{{{partof}}}之一

{{{caption}}}
日期: 938年
地點: 越南北部白藤江
結果: 吳權擊敗南漢軍隊,越南自中國獨立
起因: 吳權討伐矯公羨,矯公羨向南漢求救
領土變更: {{{territory}}}
參戰方
南漢 交趾
指揮官
劉弘操† 吳權
兵力
10000人 不詳
傷亡
5000人以上 不詳

938年白藤江之戰(越南語:Trận Bạch Đằng,938/陣白藤,938?)指的是938年南漢政權與靜海地區(今越南北部)軍閥吳權之間的戰爭,因發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目錄

[隱藏]
1 起因
2 經過
3 戰後
4 相關條目
5 參考文獻
起因

930年,南漢君主劉龑派李守鄘、梁克貞討伐交趾,擒靜海節度使曲承美而歸。但不久曲氏的部將楊廷藝就驅逐了南漢軍隊,自稱靜海節度使。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劉龑早已有吞併交趾的野心,趁機任命兒子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劉岩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省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後應。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經過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大羅城(Cổ Loa),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

在得知劉弘操陣亡後,南漢君主劉龑慟哭,率殘部回國。

戰後

吳權擊敗南漢後,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Cổ Loa)。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

相關條目

白藤江
白藤江之戰 (981年)
白藤江之戰 (1288年)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後晉紀二》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第五·劉隱》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五·南北紛爭紀》以及《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五·吳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170至172頁
《越史略·卷上》
《越南歷史》(Lịch Sử Việt Nam),第二部份第四章,第15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編著: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科學出版社1972年版),翻譯: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1976年3月)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9%BD ... 8%E5%B9%B4)
Attachments
Chienthangbachdang.jpg
Chienthangbachdang.jpg (18.09 KiB) Viewed 201 times

Re: 導致大粵同越南分離嘅公元938年白藤江之戰

Jul 22nd, '12, 14:46

自此之後,古南越二分,越南正式獨立建國。

Re: 導致大粵同越南分離嘅公元938年白藤江之戰

Jul 22nd, '12, 20:44

可笑既系两广竟然5肯独立。

Re: 導致大粵同越南分離嘅公元938年白藤江之戰

Jul 24th, '12, 12:17

喺12世紀嗰陣,儂智高曾經努力過一鋪,可惜唔成功。

之後就噉就過咗900年,直到依家,粵獨至重生萌發。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