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人權、我粵民主
Post a reply

雅虎挺Google抗爭!白宮下周出招,美破中國封鎖!!助網民翻「牆」!

Jan 16th, '10, 05:00

15-1-2010

香港《蘋果日報》

雅虎挺Google抗爭 白宮下周出招
美破中國封鎖 助網民翻「牆」


Google(大陸稱谷歌)向中國說不,揚言不惜退出中國也要捍衞言論自由後,美國白宮、國會、商務部,甚至對手雅虎( Yahoo!)均開腔力挺。白宮則證實 Google在作出震撼國際社會的決定前,已經知會政府,而美國下星期公佈的互聯網政策,將可能推出協助中國和其他言論受打壓國家的網民突破防火牆封鎖的措施。

Image


自 Google前日宣佈考慮退出中國市場之後,美國白宮發言人證實,該公司管理層曾與官員會面,並就這議題進行討論,發言人未有透露討論內容,但強調總統奧巴馬( Barack Obama)深信網絡自由。他去年訪問中國時,強調他支持讓民眾自由使用互聯網,反對任何形式的審查。

助中國 伊朗網民接觸受管資訊

國務卿希拉莉( Hillary Clinton)曾表示, Google曾經知會當局受到來自中國、高度精密和有針對性攻擊,以盜取維權和異見人士的電郵資料,她認為問題相當嚴重,已要求北京當局解釋。上星期,她曾邀請包括 Google行政總裁施密特( Eric Schmidt)在內的科技企業高層晚宴,講述下星期將公佈的互聯網政策。她的顧問透露,即將公佈的互聯網政策將提出措施,協助包括中國、伊朗等被當局限制接觸互聯網的民眾,接觸未受限制、審查的資訊。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Nancy Pelosi)讚揚 Google的做法,她呼籲其他科技企業加入,抗拒中國的網上審查。商務部長駱家輝( Gary Faye Locke)則促請北京當局與 Google及其他美國企業合作,確保這些公司在中國市場有安穩的營商環境。

Google的主要對手、入門網站雅虎亦發表聲明,表示在回應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一事上,兩間公司立場一致,但拒絕透露此舉是否準備將手頭的阿里巴巴股份出售。微軟和惠普等網絡公司,昨日未就事件表態。


Image
中國為加大對互聯網的監控,曾強制電腦裝過濾軟件綠壩,但最終失敗。


王丹: Google撤出「是遲早的事」

身在美國的民運人士王丹則認為, Google考慮退出中國市場「是遲早的事」。他認為隨着中國經濟發展,中西方價值觀的衝突將越來越明顯, Google若真的率先退出中國市場,會對北京當局限制網絡自由產生壓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日在記者會上回應 Google擬撤出中國一事時,強調中國歡迎國際網絡商到中國依法經營,互聯網在中國是開放的,當局鼓勵互聯網發展,努力創造有利環境,但中國政府反對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活動。

北京維權律師江天勇昨表示,他的 Gmail電子郵箱( qiuzhijlawyer@gmail.com)於去年 11月 18日被侵佔,至今無法再進入郵箱,失去郵箱裏近兩萬電郵及其他重要資料。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對事件表示強烈關注。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華盛頓郵報》/新華社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115&sec_id=15335&subsec_id=15336&art_id=13628056 (有片)

Re: 雅虎挺Google抗爭!白宮下周出招,美破中國封鎖!!助網民翻「牆」!

Jan 16th, '10, 05:16

北京總部戒備森嚴

在傳出 Google有意撤出中國後,昨日續有網民到位於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的辦公室獻花。 Google在內地現有 700名員工,美國總部表示,除了可為他們在全球各地尋找合適的職位外,他們也可以選擇豐厚的補償。

位於北京五道口的 Google總部,昨日戒備森嚴,在場的民眾、記者連地下大堂也無法接近,不少外籍人員不斷進出大樓,當被問及他們是否前來與北京當局談判,他們都三緘其口,網民則繼續在總部門前放置鮮花。


Image
北京 Google中國總部昨日有保安在大門把守,禁止記者、民眾進入。 美聯社


廣州網民獻花被驅趕

約 20名網民昨日傍晚則集體到位於廣州天河北的 Google辦公室,準備獻花,但大廈保安以樓內有其他國家領事館為由,拒絕網民進入及拍照,但卻代 Google接收鮮花。網民隨即鳥獸散。不久,大批公安撲至現場,便衣公安則在現場站崗,盯緊每名接近大樓的民眾。


Image
廣州網民被禁進入 Google所在大廈,但大廈保安代為收集鮮花,並轉交 Google。


而在香港,香港獨立媒體、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民主黨三個團體約 20人,昨午到銅鑼灣時代廣場的 Google辦公室獻花。獨立媒體執委會成員林藹雲表示,一直以來沒有企業肯站出來抗議中國政府對網絡的監控,故對於 Google不純為追求商業利益表示敬意。

Image


內地員工獲豐厚補償

內地部份 Google員工如常上班,但變得比前日低調。一名員工透露,前日創辦人之一布林( Sergey Brin)在視像會議中,未有回應擬撤出中國決定是否倉促,稱要視乎與北京當局談判的結果,他又感謝員工過去努力與北京當局維持關係,並表示會「好好照顧」員工。

當 Google宣佈可能撤出中國後,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前日一度急跌,昨晚開市報 583.9美元,比前日收市 587.09美元,續跌 3.19美元,其後逐步回升。


廣東《南方都市報》/本報記者

Re: 雅虎挺Google抗爭!白宮下周出招,美破中國封鎖!!助網民翻「牆」!

Jan 16th, '10, 05:22

官媒:Google借遭網絡攻擊發出威脅

Google計劃撤出中國市場後,內地官方媒體連續第二日炮轟。其中新華社主辦的報紙《參考消息》批評 Google是「藉口遭網絡攻擊發出威脅」、「為其在華業績不佳找下台階」,而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重申,面對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當局將會加強嚴查違法傳播,抓緊網上輿論引導能力。

網民獻花照列「敏感照片」

除《參考消息》以外,中新社則引述一些情緒激動的 Google員工稱說:「總部的做法難道不是拋棄了我們?」地方的《重慶晨報》則批評 Google的決定是「賭氣」、「太意氣用事」,並認為他們是「在打心理戰」,真正撤出中國的機會不大。英文《中國日報》則指, Google只是向當局施壓而已。

內地各大網站昨日則陸續收到宣傳部門通知,要將網民到 Google總部獻花的圖片全部刪除。但官方新華社昨日則發出一組有關香港獨立媒體,到香港 Google公司獻花及支持其退出中國市場的圖片,並在圖片前特別註明「敏感照片」。

內地媒體同時刊登王晨的專訪,他指出互聯網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黑客攻擊、網絡詐騙等犯罪已構成嚴重危害。他表示,政府將會加強規範傳播秩序,令當局能掌握網上輿論引導力,維護社會穩定。


新華網/法新社/路透社

Re: 雅虎挺Google抗爭!白宮下周出招,美破中國封鎖!!助網民翻「牆」!

Jan 16th, '10, 05:28

蘋論:政策收緊 對抗加劇 北京深陷泥沼

北京對網絡言論的管制、對維權人士的打壓,早已舉世矚目,從過濾敏感詞語、屏蔽搜尋結果,發展到網絡攻擊、竊取維權人士的資料,終於令 Google(谷歌)無法再啞忍,由此揭開了北京官方在網絡上胡作非為的黑幕,但中國外交部昨日還宣稱,中國的互聯網是開放的,當局的管制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實在是太過恬不知恥。

值得關注的是, Google事件只是反映了中國近期收緊對內、對外政策的一環。政治上,當局在以言入罪、將《○八憲章》簽署運動發起人劉曉波判囚 11年之後,近日又拘捕了另一發起人、深圳網絡作家趙達功,更在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病逝五周年前夕,軟禁了北京多名異見人士、六四傷殘者。對於香港普選問題,北京亦是從未鬆口,從未允許香港制訂普選的法定時間表、路線圖。

經濟上,總理溫家寶上月底剛重申今年投資力度不減,若太早退市,或會前功盡棄。言猶在耳,中國央行已在市場上大舉回籠資金,更突然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揭開退市序幕,銀監會也頒佈《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指引》,令股民鍾情的內銀股雪上加霜,多數已連跌七日。

這些經濟緊縮措施貌似為了防止資金氾濫,其實背後隱藏着外交、內政的政治圖謀。自哥本哈根氣候峯會破局後,中國與美國的對抗已公開化,除了出口產品關稅大戰之外,在對台灣軍售問題上更是劍拔弩張, Google又打響了中美網絡自由之爭的第一槍。中國此時提早出台退市措施,所產生的阻礙經濟復蘇的風險,對國際市場的影響遠甚於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如此既可以掣肘美國,也可以減少拋售美國債券等報復措施的損失。

北京之所以對內、對外的政治、經濟政策,都擺出強硬姿態,固然有中國經濟實現「保八」( GDP年增長 8%)、財大氣粗的因素,但不能不察的是,高層權鬥惡化、民間怨聲載道,才是當局政策僵硬、失去彈性空間的主因。

中國近期有大批軍隊將領、省部級高官執位,外界關注兩任中共總書記兼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胡錦濤的嫡系力量的消漲,誰能在這批下屆中共中央委員的當然人選中佔據多數,誰就能主導 2012年中共中央換屆時的大局及其後的政策決定權、利益分配權。顯然,只要中共一天不改幕後分配權力的模式,周期性的政策收緊就不會結束。

至於國務院和中央部委頻頻出招打壓樓價,既是防範資產泡沫擴大,更是防範民怨爆發。但是,只要制度上一天不解決官商勾結的問題,不解決地方財政對地產的依賴問題,中央再多措施,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中共正是由於在權力產生、利益分配問題上深陷制度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因此對美國採取一種對抗態度,既能避免在權鬥中授人予柄,被對手攻擊為損害國家核心利益,又能轉移焦點,以愛國為號召,將民怨引向國外。這種做法,對國內政治來講顯然是很合算的,但恐怕難免付出國際代價,而且與美國的對抗,一旦擦槍走火,勢必禍及全球。


周一至周六刊出

Imag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115&sec_id=4104&subsec_id=15333&art_id=13628713&cat_id=32&coln_id=6453400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