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8th, '13, 18:07
反支那新移民 星嘉坡收緊移民申請 HK後生上車難特港政府急學坡佬
20120925【明報專訊】輸入專才、吸納新移民,雖可為社會注入新血,但外來人口過多會引起社會融合問題,新加坡曾發生「煮咖喱」和「法拉利撞死人」事件,便是土生土長新加坡人對中國新移民不滿的經典例子。新加坡在2009年起收緊移民政策,獲批永久居民申請由2007、08年的6.3萬和7.9萬宗,逐步減至去年的2.7萬宗。
09年收緊 移居申請銳減
2011年8月21日,新加坡網民發起全民煮咖喱日,原因可追溯到約2005年,一對中國新移民夫婦,不滿印度裔鄰居煮咖喱的氣味而向政府投訴,引起新加坡人反彈,認為咖喱是印度裔國民基本食物,中國移民應尊重和融入當地文化。
今年5月發生法拉利撞的士奪命車禍,更挑起新加坡本土人對富裕中國新移民的負面情緒,來自中國四川的法拉利車主凌晨4時於馬路飛馳,撞死的士司機和日籍乘客,法拉利司機雖亦斃命,但網民群起批評他鹵莽駕駛「累死人」。
設6300萬基金助融合
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回覆本報稱,星洲是移民社會,鼓勵新移民融入本土習俗及價值觀,09年設立總值1000萬坡元(約6300萬港元)的「社會融合基金」,資助社團舉辦融合活動。新移民入籍前,亦必須完成「新加坡國民之旅」,包括參觀國家博物館、市建局展覽館等了解建國史及未來城市規劃,以及與社區基層領袖和義工交流,了解多元文化、多元種族社會。
20120925【明報專訊】新加坡人口主要分為國民、永久居民和外國人三大類,國民主要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可享最多國家福利,包括向政府購買一手組屋及可分國家的花紅,新加坡526萬人口中,327萬屬國民。
「永久居民」須每5年續期
永久居民是外來工作移居當地的人口,目前新加坡約有54萬名,很多輸入的專才也擁此身分。雖說「永久」,但其實居留權要5年續一次期,續期的資格包括繼續受聘。永久居民如國民一樣要從薪金中扣除約15%作公積金,但福利較國民少,只能買二手組屋,不能分國家花紅。不過,永久居民可申請入籍成新加坡國民。
外國人則不能享國家福利,但不用扣公積金,共有146萬人,當中大多是取得工作簽證到新加坡的人,另有外籍家傭、學生等。
--------------------------
反觀新加坡,房屋政策是「一條龍」,解決由國民結婚搵樓、生仔換大屋、老來賣樓套現養老等一輩子的住屋需求,全面協助並規劃好供應。
星人一生可買兩次政府新組屋
在當地,只要是國民(citizen),一生人會有兩次機會購買政府供應的新組屋,供結婚置業及生育後換屋的需要,組屋供應量一直與國民結婚數字、即每年約2.4萬至2.7萬相若,去年和今年都推出約2.5萬個預購組屋單位,供求大致平衡。
星人均住300呎 港資助房屋137呎
多達74%新加坡自置居所家庭是住4房、約800平方呎以上單位,人均居住面積約300平方呎,至於港人一家幾口擠住的劏房,當地人更形容之為「棺材房」。相對而言,本港已置業者,僅約8%能住逾700方呎大單位,資助房屋的人均居住面積僅137平方呎,私樓則無數據。
記者早前到新加坡建屋局總部,了解當地人申請買賣組屋情况。新組屋單位由450平方呎的1廳1房細樓(售價約62萬港元起),至3房2廳2廁的1100平方呎大單位(售價約195萬港元起)不等,總部亦有計劃讓國民因應人生不同階段需要,申請換大樓或轉購長者屋養老。
被派駐新加坡工作3年多的銀行界高層港人袁先生不諱言,雖然他並非當地國民,但新加坡政府對組織家庭的人所提供房屋配套實較香港優勝,「因為有多一點stepping stone(踏腳石)」。
政府剛成立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要在下月初才展開工作,但當局表示,有關研究報告要待明年下半年才完成,之後才啟動正式諮詢工作。
港學者倡效星推「外國人稅」
委員會成員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港府長遠可策劃不同惠及港人的買樓政策,除早前推出的「港人港地」,新加坡實施的「外國人稅」亦可作參考。港人港地限制所有外來買家,未必可長期推行,反而「外國人稅」既可提供空間讓非香港市民入市,亦可透過稅收作出規劃。
他表示,政府應評估本港家庭組合及主要買樓人士身分,以評估市場需求,再制訂供應的單位租合,如私樓和公營房屋比例,否則若有家庭希望置業,亦只會一直「買貴樓」或無法入市;政府未必需要協助家庭「細樓換大樓」,換大樓應靠個人供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