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粵武學精粹、共鑄我粵尚武精神
Post a reply

叶问授拳要义

Aug 18th, '10, 18:45

叶问授拳要义




叶问宗师,自四九年挟技来港之后, 积极发扬咏春拳, 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时间, 不但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 更将咏春种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 使咏春之果实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国家, 他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黄惇梁、何金铭......等一班出色之弟子, 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 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 故宗师逝世后,咏春门人, 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叶问一生谦虚谨慎,从未自称是咏春之宗师或什幺掌门人之类, 这一点, 特别写给一些曾争做掌门人之咏春同门为戒), 这个称号宗师叶问实受之无愧。


叶问于清未生于佛山, 佛山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个最富庶地区之一, 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古来就与景德、朱仙、汉口合称为中国四大古镇, 历来工商业, 特别是手工业十分发达, 居民生活安定富裕, 因而文化艺术也十分昌盛, 中国功夫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种, 故历来武风尤盛, 南派成名之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张鸿胜、梁赞、冯小清......都出自佛山, 宗师生长于这样的一个年代, 加上他对功夫热爱, 兼具聪明和毅力, 且得名师传授业(前有陈华顺后有梁赞之子梁碧), 宗师之成就是可以理解的。


宗师十分注重对人才之选择, 他经常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 固然困难, 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 更加困难。" 作为一个一生以教拳为职志之人, 能有这种心态, 殊不简单, 这可说是他对工作态度之认真, 对所教徒弟负责之表现。宗师一生教拳, 从不挂牌, 亦不卖招生广告, 他之所以这样, 其唯一之目的, 就是保留这一个"有选择收徒弟之主动权"。二十年来, 宗师信守这个原则, 作为一个教拳为职志者,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咏春拳是一门实而不华, 简单直接和实用的功夫, 宗师对初入门者之基本训练, 十分重视, 当传授小念头时, 从正确手法, 腰马配合, 到发力运用, 从没有时间限制, 只要学者能达到他的要求, 他才会进而教授新的课程, 从不苟且, 这其实是对勤学者一种奖励。


宗师授拳另一特点, 就是量才而教, 他对每一个学者, 从心理而至个性, 身材体魄而至知识程度, 文化修养而至吸收能力, 先作充分了解, 更根据每个学者不同所需, 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 务使每一个学者都能更易学习和吸收。


宗师教拳过程中极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击的练习, 这是培养学者对咏春的喜爱和信心, 从而引导学者进一步对咏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桩之研究。


宗师除对咏春功夫有高深的造诣外, 他早岁时, 亦曾受过高深的教育, 更加上他不断吸收现代之科技知识, 故经常能用今日之科技常识。如力学原理、几何角度......去解释咏春拳之法度。宗师更能进扬弃一些玄学上今人费解的理论, 如五行、八卦, 相生相克的辞语等, 这一点对功夫净化, 实是宗师之所以有如许之成就。宗师从来没有且十分讨厌一些"巧遇甚幺、奇人异士, 授予特异功能, 或是武林绝学, 藉此欺骗门徒, 宣传自己"的行为。他认为这样的人, 是对自己所学毫无信心, 对功夫之法度, 认识十分肤浅, 而希望能利用这种似是而非之故事, 去吓人骗人而矣。这种不靠真材实学的教拳形式方法, 注定是失败。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