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18th, '10, 19:06
佛山精武体育会
霍元甲于一九0九年在上海以“乃文、乃武”“唯精唯一”为建会宗旨,以爱国、正义、修身、助人为已任、以强身健体、洗雪东亚病夫之耻为目的创立了上海精武体育会。
精武会的会旗是红、蓝、黄三星会旗。三星的含意是:红星代表德育,蓝星代表智育,黄星代表体育。会徽是盾形,代表以武自卫,会徽左上角有红、蓝、黄三星,分别取智、仁、勇的代表含义。 1920年春,上海精武会创始人之一陈公哲到广州参加广州精武会成立一周年纪念会,陈士超(公哲之妹)也一同到穗。会后,陈士超到佛山镇登台表演,讲述精武宗旨,开明人士非常赞同,极力要求成立佛山精武。 1921年,佛山精武会在工商界、医学界、教育界人士发起下,于莲花地太史第内正式成立,由梁敦远任董事会主席。后迁莲花路李氏宗祠,再迁长兴街,由上海精武会派拳师来授拳,计有:鹰爪派李保英、蔡丽秋,螳螂派于乐江、罗光玉、陈振仪,长江派姚电侠,黄河派周圣朝、周芬、范永振等,从此,北派武术在佛山广为流传。 因前来习武人数大增,原址太窄,由源伯禧、梁敦远、李佩弦等倡议,李众胜、堂兆基等热心人捐资,1936年落成新址于旧中山公园之后面,以殿堂式设计,占地900多平方米。
1936年梁敦远再捐资兴建精武国术学院(在会址右侧),总计面积17,000多平方米,由卢炜昌任院长,梁敦远为董事。为曾加精武经费,由梁敦远、何心平集资兴办豉油场,使精武与经济挂勾。 佛山在1928年第十一届省运会曾参加武术比赛,武术名家李佩弦任国技股主任,佛山元甲女校获第二名,元甲男校获第五名。 1938年佛山沦陷,学院停办,精武会被日军占为司令部。抗战胜利后,佛山精武会恢复活动,由陈君颐、何心平、丘公实、林君选、麦大华、区荣炬、卢正心等成立新理事会,在何心平、冯雏仪、卢正心的努力下,元甲中学成立。精武会不但教授拳术,还教音乐、戏剧和书法。解放后,精武体育会停办,因中山公园扩建精武会旧址被包进公园。
1984年,由民主人士提议恢复活动,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修复目前全国仅存的精武会佛山分会旧址。86年元旦正式揭幕复会,由广东精武会创办人之后人、佛山精武会老会员——黄颖心师傅主持,91年在民政局和城区体委的帮助下,正式成立社团,先后成立了咏春拳、太极拳、木兰拳、白眉拳、醒狮等研究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培训中心粤剧曲艺团和精武狮队,在石湾、澜石、南海沙头、顺德市成立了辅导站,现有会员1300多人。教练8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