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或引发骨牌效应 阿拉伯独裁国家心惊
2011年01月16日
西方国家领袖15日呼吁突尼斯(突尼西亚)在推翻总统本.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后实施民主制度;与此同时,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独裁政权也遭到警告,他们可能是下一个被推翻的对象。
突尼斯境内在临时政府实施宵禁后,街头逐渐恢复秩序,白天还有民众拿着照相机,去参观遭到抢劫焚烧后的阿里豪宅。民众抱怨,大官们洗钱逃到国外,人民却需面对物资严重短缺的现况。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成功后,其他阿拉伯国家领袖人人自危,冲击着埃及、沙特等独裁政权,担心事件会引发骨牌效应,令其成为下一个被推翻的对象。
有埃及评论员说:“所有阿拉伯领袖越看突尼斯局势越惊慌;所有阿拉伯平民越看突尼斯就越有希望和团结。”因为突尼斯在阿里治下是较温和的回教国家,也是阿拉伯世界中经济最好的,他的铁腕统治令反对声音噤声,新闻也完全受其掌控,竟然是第一个被人民推翻的国家。
这次阿里垮台,人民透过脸书网站掀起抗暴示威潮,铁腕执政不敌民怨沸腾,终极其23年的独裁政权。昔日非洲的明珠又再一次成为他国人民向往的标竿。
追求民主的人权斗士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政府很难再只手遮天。如2009年的伊朗,因政府涉嫌选举舞弊,人民藉由网络传递信息,号召数以万计的民众上街抗议。
集权国家受冲击 忧骨牌效应
粮食价格飙升、失业率高企、政府贪污独裁,这些问题不是突尼斯独有,而是整个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及一些集权国家的写照。
有分析认为,阿里在连日的抗暴示威中,最终遭到推翻,对近在咫尺的阿拉伯世界独裁政权是严酷的警告,他们的人民也一直有同样的不满。
在安曼(Amman),50名约旦工会成员在已经关闭的突尼斯大使馆外静坐抗议,高喊“突尼斯的革命将蔓延开来”。
埃及有示威者聚集在突尼西亚驻开罗大使馆外庆祝阿里倒台,并高呼“听听突尼斯人的心声,现在轮到你们了埃及人!”“穆巴拉克下台!”“阿里!告诉穆巴拉克,还有飞机等着他!”
摩洛哥的民众则说,阿拉伯世界所有的独裁者都该学到教训。
突尼斯一夕变天,激励着其它专制政权下的人民,尤其是那些与阿里一样,以铁腕手段执政了很长时间的领袖们,首当其冲的便是毗邻突尼斯的两个独裁国家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政府对于阿里下台没有反应,但媒体赞扬推翻阿里的行动,并说这是对阿尔及利亚的警告。月初,其境内也曾发生示威,抗议粮食价格和失业率上升。
另一非洲国家苏丹的反对派领袖萨德克说,她对突尼斯近期发生的动乱悲喜交集,喜的是突尼斯的独裁总统下台,悲的是苏丹人民没有那么幸运。
西方国家纷纷表态 支持民主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赞扬突尼斯人民表现出勇气,维护自己的尊严。
法国曾经是班阿里最亲密的盟友之一,但是班阿里的亲友躲在巴黎迪士尼乐园的消息曝光后,法国说,他们不应该向巴黎当局要求政治庇护。法国总统府声明,法国在这个时刻选择站在突尼斯民众一边,还表示为了斩断独裁者的金援,将采取必要措施阻挡可疑的资产流动。
英国外相赫格(William Hague)对突尼西亚决定举行选举表示欢迎,并呼吁突国“赶快恢复法治”。
加拿大外交部长甘农(Lawrence Cannon)说,他希望这次选举能让所有突国人民在“建立民主、人权与法治的新政府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德国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支持突尼斯实施“真正的民主”,同时尊重人权、新闻自由与国会。
激进的巴勒斯坦人说,突尼西亚人鼓舞其他阿拉伯世界的民众,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态度则比较审慎。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起因于去年12月17日,一名26岁的研究生因无证照销售水果和蔬菜,遭到警察的“耳光”、“吐沫”和没收,市政当局又拒绝其对警察打人的投诉,他投诉无门下自焚,引发民众示威抗议;当局开枪镇压抗议民众,引发更大的示威潮,终至其独裁总统垮台。
----------------
突尼斯强人班阿里闪电下台,屹立不摇27年政权直到最近才出现不稳的迹象,竟然一夕变天,尤其让阿拉伯世界的专制领袖们胆战心惊。
平心而论,班阿里治理突尼斯,经济表现优于许多中东国家,获世界经济论坛(WEF)2009年评比为非洲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突尼斯是海滩观光客胜地,虽然民权不彰也无新闻自由,但人民生活品质优于邻国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
突尼斯的柔性政变还不够资格与1989年掀起东欧民主潮的波兰团结工联相提并论,阿拉伯集权国家的反对势力也还不成气候。但令阿拉伯世界震撼的是,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尼斯向来平静,然而因政府贪腐,民不聊生,民众忍无可忍,揭竿起义。
拜现代科技之赐,突国流血示威透过网路和卫星电视,迅速传遍全球。摩洛哥和沙乌地阿拉伯,同样是君主专制国家;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位30年,长期把持政权也有争议,开罗的突尼斯大使馆前民众高举布条写着:“班阿里请告诉穆巴拉克,流亡专机正在等他!”
阿拉伯世界领导人表面呼吁团结,尊重民意;其实忧心忡忡,深怕本国人民起而效尤。但严刑峻法、管制媒体的伎俩不改,远虑终会变成近忧。
专栏作家拉希德(Abdelrahmanal-Rashed)在伦敦的“中东报”撰文指出:“也许所有阿拉伯政府正睁大眼睛,监控突尼斯情势发展。阿拉伯国家尚未爆发大规模示威的主因是群众的心理障碍,但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之后,民怨已经超越心理障碍了。”
- Attachment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