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古劳咏春拳
咏春拳王·粱赞
咏春拳是我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说到咏春拳,有一个人则不能不提,那就是咏春拳王——粱赞。前段时候,由香港无线拍摄的电视剧《佛山赞师傅》在内地热播,著名武术演员元彪以真功夫演绎咏春拳王粱赞,一时间在内地掀起武术潮,然而令广大观众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身怀绝技的咏春拳王粱赞却并非佛山人,而是一个地道的鹤山古劳人。年轻时候的粱赞曾师承咏春拳的创立人严咏春,晚年回到家乡古劳,创立古劳偏身咏春拳,一直流传到今。光绪初年,梁赞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咏春拳发扬光大,被咏春门人推崇为一代宗师。当年粱赞威名大振的原因,并不是设馆授徒,而是靠真拳实脚的比武,一次次胜利使得他的声望越来越高,声名远播,获得“咏春拳王”之誉。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记者来到粱赞家乡古劳东便村。东便村离古劳旧镇墟不到1000米,虽然地势低洼但异常平坦,不像古劳其他地方那样到处都是鱼塘林立,整条村从地势来看似乎就是一个天然的练武场。晚年粱赞所居住的粱家小院至今保存良好,面积约有100多平方米,这在当时当地已属大户人家,其中包括三间平房及一间祠堂,院子显得很空旷,也许当时梁家小院建造时粱赞就将空旷地设计为练功场。据载,粱赞幼年和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如今的粱家小院已被开辟为粱赞纪念馆,当年粱赞的练功房也置放一些粱赞曾经使用过的物品。
粱赞威风八面的时代距今也有100多年了,然而,至今当地人提到粱赞时仍是一脸的自豪,他们对粱赞流传在民间的奇闻逸事耳熟能详。据当年的一位老人生前所忆,他幼年见的粱赞,中等身材,手上还带着玉手镯,温文尔雅,一派“儒医”风范。粱赞在家乡创立的古劳咏春拳,在古劳,几乎每个人都会耍上两手,精通的更是大有人在,甚至还有村民认为,当年粱赞回乡不单纯是养老,是为了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家乡人。
咏春拳正宗·古劳偏身拳
一般来说,由粱赞一脉相传的咏春拳分为佛山咏春拳和古劳咏春拳。梁赞在佛山等地传下来的咏春拳则被称为正身咏春拳,他晚年在古劳创立的为偏身咏春拳,这一正一偏的咏春拳虽都出自梁赞之手,但产生的时代背景、教授对象不同,这两套拳法的风格特点也都有所不同。佛山咏春拳主张“里帘必争”,硬压直取、拳抢中线,古劳咏春拳则体现了“以弱制强”的精髓,更适合身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子)练习。
在古劳人看来,古劳咏春拳才是正宗的咏春拳。据说梁赞当年跟随咏春拳创始人严咏春三年,所修习的就是今天古劳的侧身咏春的侧身对敌法。后来,粱赞便把原来的佛山咏春拳小念头、寻桥、标指的手法浓缩,又把跟随咏春师祖学习的侧身咏春和南少林传下的洪家拳、蔡李佛拳的一些精华改进,创出一套一偏一正的拳术。粱赞年老时,便把自己所创的秘传咏春拳传授给乡中子侄,并告诫弟子,严咏春师祖在传授侧身拳时,已说明这是一套秘传的看家拳,故此咏春同门一向不知有这么一套隐秘的拳术。
古劳偏身咏春拳的特点是,避开对手正面锋芒的进攻,从侧面攻击对手,正所谓避其锐气,击其弱点,达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目的。因此在古劳,同时也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晚年的咏春拳祖师爷梁赞回到自己的家乡古劳后,收了一位身子单薄的徒弟王华三,王华三无法正面攻击身强力壮的对手,屡屡被人打败,梁赞便有针对性地教王华三一套以偏身攻击对手的咏春拳,自此才有了古劳一脉的偏身派咏春拳。
一位对粱赞生平颇有研究的鹤山学者分析,晚年的粱赞离开当时繁华喧闹的佛山回到家乡,家乡的清静和与世无争让粱赞收起曾经争强好胜的性格,从而创出古劳偏身咏春一脉,而他不仅传授家乡人拳术,更是教会家乡人习武之道。在晚年的粱赞看来,武术是用来强身健体的,而非争强好胜之用。多年来,古劳咏春拳一直是以“父传子或带徒”的形式流传,范围仅局限在古劳以及周边地区。
相比于一脉相传的佛山咏春拳发展的红红火火,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古劳咏春拳显得有点默默无闻。
咏春拳武馆·魅力无穷
今年1月3日,200多名咏春拳弟子从各地回来参加群英武馆的搬迁仪式,他们当中不少还是专程从香港、澳门赶过来的,鹤山市副市长冯细就也参加了当日的仪式。一间外表丝毫不起眼的咏春拳馆何以有如此的吸引力?群英武馆的会长劳六根言简意赅:这就是古劳咏春拳的魅力所在。
劳六根是一名老资格的咏春拳师,他自小开始练习咏春拳,17岁就开始授徒,30多岁的时候就在家乡古劳开设武馆,随后搬迁到城区。在完成最近一次搬迁后,群英武馆成为鹤山城区最大的一家咏春拳馆。在群英武馆中,挂着不少劳六根在各地咏春拳武馆交流时的合影,另外还有不少弟子送予他的牌匾,其中绣着大大“武”字的锦旗是劳六根的一位德国弟子所送。
挂在柜台显眼位置的是劳六根与世界鹤山澳门联谊会会长陶爱珍的合影,无疑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在劳六根看来,古劳咏春拳已经不能再仅局限于古劳甚至鹤山的发展了,古劳咏春拳应该积极走出去,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它。劳六根告诉记者,他提倡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古劳咏春拳,并不等于降低授徒的标准。当年粱赞收授弟子提出,暴戾横蛮之人不可传,如今他还恪守着这个原则,绝不让不法之徒利用古劳咏春拳术为非作歹。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劳六根的群英武馆发展历程也折射出近年来古劳咏春拳的发展缩影。随着鹤山古劳经济的发展,古劳水乡的知名度也逐步提升,昔日神秘的古劳咏春拳也逐渐为世人所知。近年,冯朝振老先生之子冯炎强在香港开创了古劳咏春拳国术研究会,广收门徒,使古劳咏春拳得以发扬光大。
2004年11月,鹤山市在召开了“咏春拳”旅游资源开发研讨会后,古劳咏春拳迎来了一个发扬光大的大好机遇。鹤山市文化部门认为,咏春拳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作为咏春拳王粱赞的故乡和其创立的古劳咏春拳,都有着巨大的发掘价值。作为粱赞故乡的古劳镇,在保护好现有粱家小院的基础上,也计划在粱赞故居附近修建一处纪念馆,供后人参观。
[后记]
粱赞时代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粱赞晚年在古劳生活没有史料流传,仅靠有关当事人的口述难免会出现偏差。粱赞当年创立古劳偏身咏春拳的经过,一直都有着多个版本,众说纷纭,这无疑也是古劳咏春拳神秘的原因之一。
咏春拳作为一门武术,武术则作为文化的存在方式之一,其发展和流传会受到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古劳咏春拳这一曾经神秘的民间拳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年,一代武林宗师粱赞曾经影响古劳的一批人,如今,他所创立的古劳咏春拳术及其精髓将影响着一代一代更多的人。
- Attachment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