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nd, '11, 15:45
咏春:十二式藤圈手
咏春拳藤圈手爲大多咏春門人所忽略的基本功法。它基本包含了咏春拳上三路的主要手法,身法和心法。通過藤圈有限的空間來規範練習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增加肩,肘,腕三個關節和韌帶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加强雙手配合使用的流暢協調性別。幷可通過藤圈和橋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橋手的聽勁能力。幷可快速,準確,自然地表達咏春拳的守中用中,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的要求。從而使咏春拳手能潜意識應用子午綫攻防技巧的習慣。爲以後練習小念頭,沉橋,標指,木人樁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掌握了藤圈手,就基本領會了咏春拳的主要思想。就可在近身搏擊中發揮强大的作用。望諸君珍之,惜之,習之。
總式
代表了整個藤圈手的主要思想,咏春拳術的手法的主要難度都包含在內,只要練號總式,基本解决咏春拳術的招式的定型問題。
松肩
主要練習肩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裏練陰陽掌
練習歸錚的原理,更易表達咏春拳的中綫原理。
圈手
練習腕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咏春拳的招式變化大多表現在腕部。
枕手
練習向下切橋的發勁方法。
外廉
爲咏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練習在中綫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有裏練陰陽掌爲基礎,就較易解决此式。
耕手
爲咏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點在于中綫切面轉換手橋,難度不大,但常用,建議多練。
撲翼掌
兩手腕挂在藤圈,限制兩手橋的變化空間。主要學會左右轉腰化勁和發勁。
三品掌
爲咏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主要表達拍打、耕打和攤打。練好此手法,就更易在運作中變換手法。
半攤膀
和耕手爲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內廉
和外廉手爲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橋由中綫向外遮攔發勁,一手配合沖拳發勁的攻防手法。
三星捶
以藤圈挂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圓的原理連續沖拳,産生的離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頻率,同時增加手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