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農業及水利事務、自然保育政策制定同食品安全管理
Post a reply

粵江口(珠江口)水利整治規劃

Feb 6th, '11, 01:13

粵江口(珠江口)水利整治規劃


珠江河口概况

珠江河口东起九龙半岛九龙城,西到赤溪半岛鹅头颈,由八大口门组成。东四口门自东而西是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同注入伶仃洋;西四口门自东而西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其中磨刀门直接注入南海,鸡啼门注入三灶岛与高栏岛之间的水域,虎跳门和崖门注入黄茅海河口湾。行政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6市,还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江河口6市国土面积24863平方公里,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304亿元,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珠江河口地区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该地区的国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珠江河口地处河海过渡带,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影响,河道水量、水质、水流条件随着上游来水量、潮流条件以及不同时期河道水力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互动影响极大,径流、潮汐、泥沙运动规律极为复杂,加之河口的治理、开发相互影响,引导河口有序延伸、保障河口地区防洪潮安全是一项复杂、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珠江河口范围

珠江河口管理范围包括珠江河口的八大口门区及河口延伸区。

八大口门区:自虎门黄埔(东江北干流大盛、南支流泅盛、北江干流沙湾水道三沙口水位站):、蕉门南沙、洪奇门万顷沙西、横门横门水位站、磨刀门灯笼山、鸡啼门黄金、虎跳门西炮台、崖门黄冲水位站以下至伶仔洋赤湾半岛、内伶仔、横琴、三灶、高栏、荷苞、大襟岛、赤溪半岛间的连线之间的河道、水域及岸线。

河口延伸区:自上述赤湾、赤溪半岛连线以下,与从深圳河口起沿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域分界线至南面海域段18号点(北纬22。08’54.5”,东经114。14’09.6”)和由18号点与外伶仔岛、横岗岛、万山岛、小襟岛南面外沿、赤溪半岛鹅头颈的连线之间的水域及岸线。
Attachments
珠江河口一角.jpg
高栏岛填海区.jpg
澳门附近水域十字门水道.jpg

Re: 粵江口(珠江口)水利整治規劃

Feb 6th, '11, 01:15

由于水沙动力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珠江河口仍存在着局部河段泄洪能力不足、防洪防潮形势严峻、咸潮上溯、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又对保障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流域洪水情势发生变化,河口防洪防潮形势严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洪水情势发生了两大显著变化,一是因西江中下游两岸堤防加高培厚,导致洪水归槽现象突出,西江下游及注入三角洲的洪峰流量明显加大;二是因无序采砂导致三角洲北江片水道河床的下切幅度大于西江片,西、北江洪水向东四口门的分泄比例增加,加重了北江三角洲部分河道的防洪压力。同时,由于口门淤积,拦门沙淤涨,部分口门的行洪纳潮能力有所减弱。珠江河口面向南海,是台风暴潮灾害多发区,近十多年来,台风暴潮的影响程度有加大的趋势,口门暴潮水位多次超历史最高水位,防潮形势严峻。

(2)咸潮上溯影响加剧,严重威胁供水安全
近年来,因流域枯水期径流来量偏少,加之采砂导致三角洲河道下切,河口咸潮上溯呈加剧趋势,咸水线不断向上游推进,对珠江河口地区的供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2004年和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咸潮影响的人口约1000万人、历时达四个月,澳门、珠海、中山、广州等城市不得不采取限制供水和超咸度供水等应急措施。近几年的实际情况表明,咸潮发生趋于频繁,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重,部分城市的枯季供水形势较为严峻。

(3)水生态环境恶化,河口健康堪忧
据1999年~2007年的监测资料分析,珠江河口八大口门水质呈下降趋势,2007年珠江河口区9个监测断面,全年水质评价均为Ⅴ类和劣Ⅴ类。由于水污染降低了河口水域的水环境质量,再加上天然滩涂湿地的不断开发利用,改变和破坏了湿地水生态环境,降低了湿地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河口健康堪忧。

(4)人类活动频繁,管理任务日重
随着珠江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日趋频繁,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无序采砂致使三角洲河床不均匀下切,改变了重要分流节点的分流比,壅高了局部河段的洪水位,加大了防洪压力;非法侵占河滩地,大批港口、桥梁等涉水建筑物的建设,缩小了河道行洪断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洪纳潮安全。如何加强管理,处理好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是河口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5)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河口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珠江河口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社会经济地位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举足轻重。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对河口地区防洪(潮)、供水、生态安全保障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 粵江口(珠江口)水利整治規劃

Feb 6th, '11, 01:18

河口综合治理目标和任务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在分析珠江河口存在问题及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的目标。一是使口门延伸走向、宽度以及河口湾平面形态符合水沙运动和河势发展的规律,满足泄洪纳潮的要求,改善水流条件,维护滩槽与航道的稳定;二是加强磨刀门泄洪主通道的地位,维持虎门、横门、蕉门的排洪能力,适度增强洪奇门的排洪作用,通过采取清、退、拦、导、疏等综合措施,增强泄洪能力,确保流域洪水安全下泄;三是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功能区管理,通过制定水功能区划,提出水质保护目标,促进河口健康发展;四是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岸线、滩涂资源,维护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五是加强珠江三角洲主要河道和口门区的采砂管理,在维护河道稳定、堤防安全和洪水畅泄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对河砂的需求。

-----------------------------

河口综合治理总体格局

1993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批复”中指出“珠江河口治理、海涂围垦和综合开发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抓紧编制珠江河口开发规划”,并强调“河口的治理开发必须有利于泄洪、维护潮汐吞吐、便利航运交通、保护水产、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结合珠江河口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形势,以及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整治开发和保护的需要,《规划》提出的珠江河口综合治理总体格局如下:

(1)治导线规划
《规划》提出了伶仃洋、黄茅海和八大口门的治导线。伶仃洋和黄茅海,分别以东、西两侧治导线为控制,形成喇叭型河口湾形态,以增强潮汐动力;对以河流动力为主的河优型河口(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鸡啼门、虎跳门)以控导口门合理延伸为重点,尽可能保持延伸河道呈多汊通道格局;对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优型河口(虎门、崖门),口外治导线布置为喇叭状形态,以利纳潮。

(2)泄洪整治规划
《规划》提出了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等口门泄洪整治方案。规划巩固磨刀门在分泄流域洪水中的主导地位,维持虎门、横门、蕉门的泄洪能力,适度增强洪奇门的泄洪作用,重点对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进行泄洪整治研究。通过采取清、退、拦、导、疏等综合措施,合理调整口门出流主干、支汊的分流比及口门间的汇流角度,达到泄洪安全顺畅、减少内伶仃洋淤积的目的。

(3)水资源保护规划
《规划》划定了河口水域的水功能分区,明确了不同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和水量保障措施。珠江河口水功能区划分采用两级体系,一级功能区分四类,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分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分七类。珠江河口的水质保护目标为前山河Ⅳ类,其余水域为Ⅱ类、Ⅲ类。为改善珠江河口水域的水质,逐步恢复河口水域生态系统,要求不得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磨刀门水道排放任何污染物。

(4)岸线、滩涂保护与利用规划
《规划》结合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河口岸线和滩涂进行了功能分类。口门区岸线根据不同功能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四类,滩涂利用根据不同功能分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和保护区三类。《规划》划定保护岸线6公里,保留岸线336公里,控制利用岸线371公里,开发利用岸线266公里;划定养殖区4670公顷,港口区11258公顷,工业和城镇建设区3156公顷,保留区15296公顷,自然保护区5509公顷。

(5)采砂控制规划
《规划》对主要水道的采砂进行了控制性规划,提出了可采区和禁采区。按照保障泄洪安全、维护河道稳定、利于河口有序发育的原则,划分了可采河道和禁采河道,规划禁采河道1147.1公里,可采河道293km。

-----------------------------

规划实施管理的意见

为确保珠江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目标的实现,必须按照《规划》提出的总体布局,落实各项规划措施,在加快口门泄洪整治的同时,加强河口规划治导线管理、水资源保护和水功能区管理、岸线和滩涂管理以及采砂管理,以保障河口地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规划治导线管理
珠江河口规划治导线是根据出海河道演变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合理确定河口延伸方向,保持河口稳定,畅通尾闾,加大泄洪、纳潮、输沙能力拟订的河口水系总体布局控制线,是河口整治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务院关于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中明确要求“河道上特别是河口处的建设项目,必须实行洪水影响评价制度,任何工程建设均不得超越规划治导线”。今后应按照规划治导线加强河口地区的涉水事务管理,以引导河口的有序延伸,保障流域和河口行洪纳潮安全。

(2)泄洪整治管理
为确保流域洪水顺畅下泄,需尽快实施河口泄洪整治工程。八大口门之间互相关联,互动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合理安排泄洪整治工程的实施次序。首先实施磨刀门、横门和洪奇门整治工程,随后实施蕉门整治工程。实施各口门整治过程中,先安排清障、导流工程,利用整治工程的开卡、导流功能使水道增加流速、增加输沙动力,以减小疏浚工程量。同时,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岸线滩涂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水资源保护和水功能区管理
应制订水源地建设和保护规划,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排污总量控制管理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入河污染物总量限排意见;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注重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加强水质监测,建立优化的水质监测网络,随时掌握水质的变化动态,并适时开展水质生态监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4)岸线和滩涂管理
珠江河口地区岸线包括大陆海岸线和滩涂围垦成陆的岸线在内,总长983km。在珠江河口地区有广州、深圳、珠海、虎门港等数个大型港口正在兴建中。根据珠江河口管理的现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河口地区岸线滩涂开发利用的要求,今后应加强岸线和滩涂使用管理。注重岸线和滩涂资源的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利用,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整治与开发相结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岸线和滩涂管理以保留区、保护区管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不改作其它用途,保留区在开发利用时应与河口总体规划相适应,并从防洪、生态环境、航运交通等方面进行专题论证,以发挥其综合利用效益。

(5)采砂管理
规划可采区的采砂活动需结合河道、口门疏浚整治同时进行。崖门、鸡啼门、洪奇门和蕉门等河口延伸区的泥沙淤积形态及演变趋势对河口的发育及泄洪纳潮影响巨大 ,这些区域的采砂活动应符合河口整治的要求。要认真贯彻执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禁止河口拦门沙采砂活动,制止盲目无序及超量无度采砂,同时加强河道采砂的监督和监测。
《规划》的实施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依据规划,切实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要做好规划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按照轻重缓急,抓紧实施磨刀门、横门、洪奇门及蕉门泄洪整治工程,有序做好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协调和监督工作,使治理工程及各类涉河项目的建设符合规划的要求。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