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4th, '11, 20:40
让利比亚人民自决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2011年03月02日
“永不再犯”(Never again)——每当哪里又发生暴行之后,国际社会都会重申这几个字。每次举行大屠杀纪念活动时,人们都要提到它。在1994年卢旺达种族灭绝大屠杀之后,在1995年在波黑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之后,人们都这样说过。可眼下,利比亚政权正在大庭广众之下杀戮本国民众,而国际社会有效干预、制止血腥屠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利比亚危机,人们与其说“永不再犯”,还不如说“噢,不,怎么又犯了”。
这并不是说国际社会无所作为。上周末,联合国(UN)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其中包括对利比亚高官实施旅行禁令,并扣押资产。决议中还罕见地纳入了将利比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的内容。就联合国的标准而言,这些措施可谓相当严厉。
可是,在看了联合国的会议过程后,令人印象深刻的与其说是国际社会的力量,不如说是它的无能。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Susan Rice)表示,该决议旨在“制止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但鉴于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面临的是有可能被推翻和处死,仅凭查封银行账户或起诉这样一个渺茫的威胁,似乎不太可能制止他。
因此,美国和英国政府现在公开探讨直接出兵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构想,并将划定“禁飞区”作为可能的首选。这些行动将是在行使“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原则。这项原则(目前,“保护责任”这一概念是国际辩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有了自己的缩略词:R2P)背后的想法是,世界再也无法容忍大规模暴行,哪怕它们发生在国境以内。到了一定程度,国际干预——甚至是军事干预——是正当行为。
澳大利亚前外长加雷思•埃文斯(Gareth Evans)是“R2P”理论的思想领袖之一。他在周一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评论称,鉴于利比亚面临血腥屠杀威胁,“采取果断行动的必要性无可置疑”。他遗憾地承认,国际社会就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达成共识的“难度极大”。为此,他支持划定“禁飞区”——这可能需要击落利比亚空军战机。
但目前,所有这些举措仍处于计划阶段。为何要如此谨慎地对待保护责任原则,即使这位疯狂的独裁者正在大开杀戒?
有几个实际问题。一些军事观察人士表示,禁飞区对利比亚不会有太大效果,因为卡扎菲似乎主要依靠地面部队。此外,中国或俄罗斯也很可能否决为动用武力铺路的联合国决议。但美国和欧洲也应该对军事干预持有合理的保留意见。
问题在于,利比亚危机遭遇了两种“永不再犯”。一种是源自卢旺达和斯雷布雷尼察等惨剧的大规模暴行和战争罪——这些行为导致了R2P原则的诞生。还有一种源自伊拉克战争,指西方通过军事干预推翻某个阿拉伯独裁者。从目前看,伊战的影响力更大。随着利比亚危机的发展,这仍是正确的判断。
利比亚的流血事件骇人听闻——但仍比不上有80万人遇害的卢旺达种族灭绝大屠杀。如果利比亚的血腥程度大幅上升,国际社会仍可能感到有必要干预。划定禁飞区是第一步,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象征性的。但根据目前的形势,外国有理由不愿派遣地面部队。利比亚民众自行推翻其独裁者的可能性仍相当高。
利比亚与伊拉克的差异相当显著,且利比亚的情况要好得多。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的残忍程度比卡扎菲更甚——如果还有人能比卡扎菲更残忍的话。除了萨达姆自己的部落,很少有人为他的死亡感到悲哀。但导致萨达姆垮台的是由美国领导的入侵(该行动缺少恰当的联合国支持),这就损害了新伊拉克政权在国内外的合法性。美国及其盟友被指应该对萨达姆倒台后的流血事件和混乱负责,而他们仍感到有责任试图恢复局势。
相比之下,中东各国目前的民变浪潮都是本国自发的,这赋予了它们力量和合法性。这些社会和民众是在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以实际行动驳斥了两则谎言:其一,阿拉伯人生性喜欢专制和独裁。其二,中东所有重大事件都是外部势力险恶谋划的结果。
一旦利比亚人成功推翻了卡扎菲,他们将需要各种外部力量的支持——财政援助、人道主义救助、帮助建立一套法庭制度和举行选举。但国际社会现在进行军事干预会是个错误。这样也许会在短期内挽救一些生命。但从长远来看,这会毁掉该地区实现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唯一真正的机会,即这样一个希望:中东的未来掌握在普通民众(而非本土独裁者或外国势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