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討論同優秀網文轉載
Post a reply

蘋論: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Sep 30th, '09, 19:13

30-9-2009

香港《蘋果日報》

蘋論: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明天是中共建政 60周年,天安門廣場有大閱兵。筆者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曾看過陳凱歌的電影《大閱兵》(張藝謀攝影)。那時陳、張二人仍是帶點反建制意味的新一代電影人。電影《大閱兵》講的是軍人為參加 1984年的閱兵,所受的地獄式的訓練,包括發燒 40度仍要受訓,母親病故也不能回家,雙腿紅腫仍要奔跑等等非人操練,只為了經過天安門一齊邁步、一齊甩臂、一起高呼的一秒鐘。

由蘇聯開始、中共依隨的「國慶」閱兵,是現代文明國家的人民無法想像的事。「國慶」不是國家的生日嗎?正常人過生日不都是吃蛋糕、送禮物鮮花的嗎?拿出西瓜刀、鐵尺、手槍來炫耀,恐怕只有黑幫過生日才會如此。

以閱兵來過「國慶」,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對暴力的崇拜,對國家是合法暴力機器這種觀念的認同。這不是「人民共和國」,而是「軍國」。在國家生日時炫耀武力,不惜採取種種擾民措施,正足以說明這國家究竟是「以民為本」,還是以暴力為本。

這幾天,我們會每天不止一次地聽到螢幕播「國歌」。儘管已聽得耳朵起繭,但筆者仍對其中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深有感觸。慶典前在北京的嚴加戒備,驅逐訪民,嚴查進入北京車輛,而且據稱今天起,北京二環路以內的酒店實施戒嚴……。這一切,都證明確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

對這句歌詞有感觸,還因為兩個月前中國作家沙葉新在網上的一篇文章:《「腐敗」文化──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沙葉新在 1979年寫了話劇《假如我是真的》,是文革後第一部反映幹部特權的話劇。這個戲掀起軒然大波,最後遭到禁演。但實際上,所揭露的腐敗,不過是幹部要求換大一點的房子,並要把在外地的子女調回上海這些小特權而已。與後來的發展相比,那些特權只是小菜一碟。其後在 1985年,沙葉新當了八年的官──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社會種種發展,使他擔心再幹下去不知自己會不會也變成貪官。於是他堅決辭職。由於寫過被禁的揭露特權的戲,又有當官經驗,眼看腐敗現象在大陸蔓延,他以「憂國如家」的勇氣,準備三年,寫了三個月,寫下這篇《「腐敗」文化》。

在這篇長近二萬字的文章中,沙葉新總結出中國官員貪污腐敗的集團化、部門化、市場化、黑幫化,貪官品性的低下、骯髒。其中最震撼的揭露,是買賣官位的「市場化」。他列出湖南郴州販賣「烏紗帽」的市場價格,從縣委書記、公安局長、政法委書記的 200萬,到縣檢察長、縣政府辦主任的 20萬,一一列出。而烏紗帽收入也由郴州市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按比例分配。

賣官者固然是貪官,買官者也一定變貪官,他們必以數倍或數十倍的利潤賺回買官的投資。這種腐敗的市場化,實際上等於半合法化、半公開,並成為體制的一部份了。

沙葉新的結論是:腐敗是這個政權執政的基礎。以法治國,以德治國,都是自欺欺人,以腐治國才是實情。「當腐敗的程度能讓各級官員滿意而又不讓百姓太不滿意時,便是這個政權最理想的政治局面。」「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就將危及政權本身,這才有了所謂『反腐』。」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方平衡被打破,老百姓走投無路,群體抗爭事件越來越多。沙葉新在江西「紅色根據地」贛州城外,就親耳聽到一個攤販憤憤地說:「現在就缺陳勝吳廣了。」民眾對陳勝吳廣的盼望,使中共更覺暴力統治的必要。因此,大閱兵最大的意義不是對外而是對內炫耀武力。

我們都不希望出現陳勝吳廣,不希望以暴易暴,因此期盼中共能進行政治改革:開創民主政治,三權分立,保障公民權利。但至今未看到中共有政改之意。誠如沙葉新所說,「拒絕民主政治,不但會孳生腐敗,而且拒絕民主的本身就是一種腐敗──政治腐敗。」於是他的結論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為甚麼不僅是政權,而且是中華民族呢?因為,腐敗在當今中國已經成為行為準則,成為生活方式,成為政治制度的一部份,成為侵蝕精神生命、影響民族性格的一種文化,怎麼不是民族的最危險時候呢?

最危險的時候不是來自外強入侵,而是來自專權政治與民族自身的內耗。這是令人痛心的日子。


周一至周六刊出 Image

Imag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930&sec_id=4104&subsec_id=15333&art_id=13263163&cat_id=32&coln_id=93

Re: 蘋論: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Sep 30th, '09, 23:48

受压60周年之际,为所谓的中华民族默哀!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