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韻悠揚嘅粵劇、輕快歡愉嘅廣東音樂
Post a reply

解码陆丰皮影戏

Jul 26th, '11, 15:04

解码陆丰皮影戏
  
  【传统】
陆丰皮影戏最迟在明末清初已十分兴盛,明嘉靖编纂、清乾隆重修的《碣石卫志》“民俗”篇中,便有“每届神诞,多聘木头戏、皮影戏”的记载。
  
现在的陆风皮影大多是动物戏,这是惟妙惟肖的《鸡斗》

【唱腔】
   陆丰皮影属“潮州影系”的一支,白字戏是陆丰皮影的主要声腔,以福佬方言演唱,对白亦用方言,民间俗称“唉咿嗳”。其曲牌名称大部分遗失。唱腔中也采用了一些民歌小调。北方的皮影戏大多在唱腔上更胜一筹,比如唐山皮影有独特的“掐嗓”唱法。

幕后操作的是陆丰皮影剧团的一群年轻人,很多孩子也来学习皮影

【剧本】
   陆丰皮影有所谓的“四大连台本戏”,指的是《高文举连》、《祝英台》、《秦雪梅》、《吕碧英》等经典文戏剧目,现在基本上已经无法演出。
  
陆丰皮影戏的行当分成公、婆、旦、花、丑五类,主要用三支杆操作

【表演】
   陆丰过去的影偶约高六七寸,属于小身皮影,后来加大,四肢比例与真人相仿,造型贴近生活,与北方影戏的人体比例高度夸张、五官轮廓不明有显著的区别。陆丰皮影戏的行当分成公、婆、旦、花、丑五类,主要用三根竹竿操纵。
   陆丰影戏有所谓的“半夜反”现象,当地又称为“下水戏”,是一种前武后文的演出顺序。即上半夜演年轻人喜爱的武戏,下半夜才开始演老年人喜欢的演文戏。
  
陆丰皮影用牛皮制成,至少可以用50年,但每次表演后都会有局部损坏,演出后要修补一下。

【制作】
   与北方一些地方驴皮影不同,陆丰皮影用牛皮制成。彭忠老师傅的制皮技术堪称圈中一绝,在当地被称为“熟牛皮彭”。1975年,彭忠进入陆丰皮影剧团,着手研究影皮,花了十年工夫终有所成,他所制影皮最大的特点是透明度高,同业者难以望其项背。
  
陆丰皮影现存唯一的草台班子的演员拿着传统影人,陆丰影人比北方皮影更厚、更大、堪称一绝。

【雕刻】
   陆丰皮影的雕刻是相当重要的技术,最关键的是眉、眼部位,因为它最能体现角色的正反性格。相较而言,关中皮影的雕刻更为精致。

--------------------------

今年正月十五,陆丰皮影剧团在停顿18年后,再次公演,观众如潮。据悉,陆丰皮影戏正以“中国皮影”的一员,参加今年“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

歌德也看皮影戏。皮影是电影和日本漫画的始祖,不少专家都认可这种推理。
   皮影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13世纪,蒙古族的铁骑纵横驰骋子欧亚大陆,那时,普及军中的娱乐活动就是皮影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把皮影戏带到了西亚与欧洲,“中国灯影”在欧洲风靡一时。现代法国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皮影为“世界电影的始祖”。
   从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1774年,在德国一个展览会上,歌德特地把中国皮影戏介绍给德国观众。之后,歌德又在自己32岁生日那天举办皮影戏演出。

蜡笔小新、机器猫这样的日本漫画称霸时,很少人想到它们的根很可能就是中国皮影。日本“动漫之父”手土冢治虫(《铁臂阿童木》作者)是在看了我国万籁鸣兄弟导演的《铁扇公主》深受触动,才创作出日本早期动漫代表作。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