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东海人龙舞
东海之人龙舞与内地之“龙舞”不同,“龙”全部由人组成,而不是用物构成,因之称“人龙”。龙身巨长,一般由五六十人组成,有的达数百人,气势雄伟壮观。人龙舞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龙头”是最重要部分,演龙头者必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表演技巧熟练,其身负3个孩童,分别饰龙舌、龙眼、龙角。饰龙眼孩童两手各持一灯笼或电筒,闪闪发光。“龙头”大汉两手握两个盾牌,威风凛凛。“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每个大人的肩上支撑着相继做俯仰动作的小孩。小孩身穿龙服,头戴龙缨、龙冠,分节架接而成。“龙尾”的大人也肩负一小孩。“·龙·”起舞时,由锣、钱、鼓等敲击乐器有节奏地配合,龙头双眼闪光,龙身左盘右旋,一起一伏,,如泼逐浪,随着龙头缓缓前进,龙尾不时摆动,整体感强,威武雄壮,充分显示出龙的威猛精神,也体现出不可战胜的群体力量和聪明智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近年来东海“人龙舞”除了在本地演出夕外,还进市、进省和北京表演。这具有雷州豪放风格的民间文艺深受各地群众的好评。
东海人龙舞是湛江独特民俗,是岭南的一大特色.这是岭南的一张名片. “人龙舞”是湛江市郊东海岛(粤方言区)一带流行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一种大型的广场艺术。
过去每逢农历中秋,或年晚丰收时节,当地人都要在街道或广场上表演“人龙舞”,每次表演都要持续三个晚上。
- Attachments
-

- 6.jpg (16.66 KiB) Viewed 164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