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粵獨同去支那嘅視角重新論述我哋大粵嘅歷史。追尋我哋嘅古南越根、我哋粵族人係一個有著兩千幾年歷史嘅古老獨立民族!
Post a reply

西江流域龙母文化

Aug 1st, '11, 11:43

西江流域龙母文化


1、龙母文化是龙的图腾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   
“图腾崇拜”是社会初级阶段的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我国黄帝、炎帝所出的汉族图腾崇拜物是“龙”。“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民族的族微。古代南方中国人也有崇拜“龙”的习惯,他们在农历正月舞龙,二月有祭龙节,要杀猪祭龙,祈求人畜平安、粮食丰收,五月初赛龙就是证明。温氏因豢养龙而成为龙母,又因受“龙”的图腾影响而受崇拜,那就容易理解了。在南方,“龙母”是珠江的图腾。   龙母文化中的“龙的图腾”色彩是十分浓烈的。传说中的龙母豢龙,龙衔鱼孝敬龙母;龙母不愿接受秦始皇的礼迎,龙就引船四次南返;龙母仙游后,五龙化作儒生来操办丧事,“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为坟”;五蛇守庙侧直至以后历代皇帝因征战将领的风送转运,胜利奏凯,地主郡县的阴阳协调,雨泽丰收,平民百姓的出入安,旅途顺畅都归功于龙母和五龙的赐福,而不断地给龙母以敕封,无一不显示“龙的图腾”的意义。“龙的图腾”既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遗产,又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我们海内外的华人自诩的“龙的传人”。 “龙”的精神,即团结整合、利泽天下、奋发进取、天人和谐的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办。龙母文化正是龙的图腾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信仰自由,发挥这种文化的作用,将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华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2、龙母文化是“龙的传人”对母爱主题的真情抒写。   
龙母是古代百越民族中的一位著名人物。在南国的“龙的传人”的眼中,龙母就是他们的一位伟大而又仁慈的母亲。   在传说中,龙母是伟大的,她勤劳、聪敏,不仅有“利泽天下”的理想,而且有“利泽天下”的本领,善织能耕,心灵手巧,既有扁鹊的医术,又有预测风雨,先知祸福的超人功能,更感人的是,她还确有“利泽天下”的实绩,战国和秦时的西江流域还属蛮荒之地,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当险恶,龙母率领南越、西瓯的群众开荒山、治旱涝、导江河、抗洪水,战胜许多自然灾害,使苍生得以安居、生自、繁衍、发展,且因有豢养五龙,雨泽万方,秦始皇礼迎未果的神话故事,而备受爱戴和拥护。   在传说中,龙母又是仁慈、博爱的,这位阿婆、阿嬷在“无意望报”的“豢龙和养物放生”中显示她的“爱”,竟泽及到生物,龙子复来后“蟠旋游戏。亲驯如初”的情景,又真切地表现了久别母子的无限情深。更为高尚的是她的“母爱”是有原则的,她“喜白鹿,常豢之乘以出入。”“但农人恶其害稼,母便断一足,放之南山麓。”然而又对它牵肠挂肚,常渡江去探它。正是这种仁慈、博爱的母亲情怀,又扩而成为“利泽天下”的愿望和行动。这种“母爱”,对当时和后代的普通人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亲切的,人们才越把龙母看成了自己的祖宗、母亲,而四时礼拜,特别是当他们在憧憬追求一种理想目标或者在生命的游戏中遇到挫折,越不可能成为胜利者的时候,他们就越会像祖宗、母亲倾诉一样,向龙母祈祷,从而获得内心的慰藉。千百年来,许多人来参拜龙母,正是怀着这种寻根拜祖的感情而来的,原来并无迷信色彩。   

3、龙母文化是西江水域“保护神”的赞歌。   
古代生产力落后,西江流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社会不文明,官害严重,人们害怕水旱害,恶浪惊涛,渴望风调雨顺,农渔丰收,安居乐业。于是,龙母豢龙的传说传开以后,人们寄托龙母,把龙母当作水域的“保护神”,祈祷龙母“降妖”,保我水域安宁就是自然的了。   探讨龙母文化对研究神话的起源和作用,对认识我国古代,特别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民族的生活和思想,有积极意义。

-----------------

悦城龙母祖庙  

悦城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时代,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以优美的风水环境和独有的“龙母文化”而名播海内外,是广东省内香火最旺、鞭炮最多、最富神奇色彩的庙宇。   

龙母祖庙位于德庆县悦城镇五龙山下,悦城河与西江交汇处,秦汉期间兴建。历代相传悦城龙母乐善好施,能 消灾解难,一千多年来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到初八的龙母诞期,来朝拜的人更是人山人海,数 以万计,香港来的人也不在少数,成为一大奇观。   龙母曾得到历代皇帝的册封,现在庙中还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开国皇帝的洪武诏书碑。一千多年来龙母祖庙重修了13次。在公元1905年(清光绪31年)曾集中两广的能工巧匠,耗费巨资,花了七年的时间重建了这座龙母祖庙。 1985年,社会公众和港澳同胞集资300多万元,又进行了全面的整修。

龙母祖庙是一座砖木石结构的建筑群,也是一座凝聚了历代建筑和造型艺术的殿堂。龙母祖庙建筑群具有良好的防洪、防火、防虫、防雷性能,虽经百年风雨雷电,至今瓦不漏,墙不裂,柱不弯,地不陷,令专家惊叹不已,称为南方低水地区古建筑的典范。特别是它完整的地下排洪渠道设计非常巧妙,溢流通畅快捷。每逢洪 水侵浸,庙宇内外清洁如故,绝无淤泥。庙内梁、柱、桁、檐,几乎全是木雕、砖雕、石雕、灰雕、陶雕,精妙 绝伦的艺术品目不暇接,令人叹为观止。它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合称为南方古建筑“三瑰宝”。   

它具有“神”、“绝”、“巧”、“灵”四大特点,整个建筑群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相契,浑然一体。龙母祖庙石雕、砖雕、木雕、陶雕等,建筑雕刻艺术巧夺天工,广泛运用深雕和透雕工艺,使得祖庙建筑活灵活现和具有立体感;庙内木雕、陶雕题材广,造工精、数量多、保存好,堪称小型雕刻艺术馆。龙母祖庙无论从建筑技艺、文化底蕴都堪称“古坛仅存”。同时它在建筑艺术上别具一格的防雷、防水、防虫技术也堪称一绝。
Attachments
6.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