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旅遊、壯美風光同民俗風情
Post a reply

吴川飘色

Aug 1st, '11, 13:45

吴川飘色


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吴川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繁荣于改革开放后。

吴川飘色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特别是每年正月十六、十七日吴川市元宵节时,吴川飘色巡游队伍长达数里,场面极为壮观。观众常常多达100多万。吴川飘色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民俗的感染力。吴川飘色不仅在本地广泛开展活动,还先后到过茂名市、中山市、江门市、深圳市、广州市、海南省海口市、云南潞西等地参加文化活动的展演。

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所谓飘色,就是由人(现在一般是5 ~ 10岁左右的小孩子)通过化装,由服装罩住一根钢筋,支撑人物站立于空中,脚不着地,飘飘欲仙。钢筋经人物衣饰巧妙裹藏我们无法辨识,只觉色彩艳丽的一台台飘色就那么危乎玄乎的浮于空中,一飘就是两三个小时,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人物化装的内容,或取材于历史故事,如“西天取经”、“穆桂英挂帅”、“黛玉葬花”、“时迁偷鸡”,或取材于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大闹天宫”;或取材于现代戏剧和重大事件,如“还珠格格”、“奥运夺魁”等等。盛装的小童人上有人、单脚独立甚至凌空作飘,玄妙无比。第一次看到的游客惊得直咋舌,远观还以为是假的,没想到走近来飘色的小童和乐呵呵地向游人打招呼呢,他们倒不领会所做题材是打斗的白娘子或是悲切的黛玉,小演员们只知人多热闹,自己盛装出游,得意得很,笑逐颜开。一板飘色就装饰在一辆能推动的小平台上,由人推着行进。一板飘色就是一座流动的小舞台。在飘色大巡游中,每日都有几十板乃至上百板飘色节目参加巡游,成为年例文艺大巡游中最令人瞩目的风景线。整个巡游队伍加上军乐队、仪仗队、八音班、鼓乐队、鲜花队、武术队、舞狮队、舞龙队、彩车队,起码几千人,浩浩荡荡。年例巡游全民参与,今年来又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规模盛大,热闹非凡,不亚于外国的“狂欢节”,煞是好看。

吴川飘色是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国务院授予“吴川飘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飘色是广东白话的称谓,意指在无宵节以装扮艳丽的彩旗队、彩车队、傩戏造型队和唢呐、歌舞、舞狮队、舞龙队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的游街活动的统称。飘色活动在吴川地区据可考的时间至少也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他的影响不仅在粤西,就在整个东南亚都名声在外。源于晚清,由民间“转色”、“柜色”演变而成“飘色”。吴川飘色造型各异,风格新颖,车板上的多个故事人物由一根隐蔽的“色梗”巧妙支撑,飘然欲飞,新奇惊险。集戏剧、美术、冶金、力学于一体,被誉为“东方的漂浮艺术”。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 尤其是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吴川飘色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特别是每年正月十六、十七日吴川市元宵节时,吴川飘色巡游队伍长达数里,场面极为壮观。观众常常多达100多万。吴川飘色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民俗的感染力。吴川飘色不仅在本地广泛开展活动,还先后到过茂名市、中山市、江门市、深圳市、广州市、海南省海口市、云南潞西等地参加文化活动的展演。
Attachments
2.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