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討論同優秀網文轉載
Oct 17th, '09, 20:32
13-10-2009
這本書不要看
湖南學者建生的《中國文明的反思》大陸被禁,在香港成為自由行的搶手貨。
為什麼成為禁書?建生議論中國文明的失敗,由批判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譴責朱元璋,然後,連孫中山也不放在眼內,越往後讀,越為這位勇敢的中國知識份子種子擔心──作者最看得起的,是宋朝──到了現代,那位蠱惑風魔了十三億人,直到最近的閱兵大典的「偉大領袖」,在作者的鐵筆下,該如何鞭撻?果然,最後他忍不住了,還是把這個名字掀了出來。
作者的另一條罪,應該是推崇英美。他認為,英王約翰在十三世紀初與貴族制訂大憲章,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典範,然後是美國國父華盛頓,是胸襟宏大的君子,而孫中山只是第三流的政客。
香港中學的歷史教科書,狹隘、歪曲而沉悶地敍事,例如提到宋朝,必定「積弱」;孫中山推翻滿清,一定「偉大」,但傑出的歷史學家,敍之外,必有議,而論必有決。建生推崇華盛頓,有這樣的鼎決:偉大的人格,造就了良好的制度,而良好的制度,也確保良好領袖的產生。如果諾貝爾有歷史學獎,有此論斷,建生先生應該得獎。
今天的華文「時事評論」,以騎牆為「客觀」,以平庸為「穩健」,以各打五十大板為「超然」,但建生的論著,心靈渺小的憤青讀者,千萬不要看,因為何者是正,什麼是邪,湖南人的陽剛風範,決不隱藏,這部書,真不像今日中國人的文字,因為心魂酣熱,血氣猶存。
英國當代最紅的歷史學家羅弼時論史,說邱吉爾:「這個人最重要、最危險,同時也最優秀的品格,就是他的缺乏耐性,不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周圍的世界。」連用三個「最」字,顯示作者的自信,就像名醫斷症,決不含糊:就是這個病了,我說的。
羅弼時論斷:「然而為什麼他勝利了?因為凡英雄,都對凡夫俗子沒有耐性。邱吉爾的英雄觀,與國民的英雄氣概,在一九四○年,很崇高地相逢。」
定案如此決絕,真有氣派。建生也有同等氣派。當然,對於平庸的大多數,有創見的一個人就叫做「偏激」了。這部書不適合一般中國讀者,他們不會明白,也不會包容,但遲早會有英譯,因為傑出的歷史學家,如湯恩比,屬於全世界。
陶傑
Mar 21st, '12, 15:16
陶傑今獲贊錯人,鬧支唔等於仇支,喺眾豬撈裡頭,要數湖南頭最支奴(即使啲湖南頭事實上有著唔少嘅苗楚血統亦都改變唔到呢樣嘢),湖南頭喺鬧完支之後就會更加出力錫支咖喇!
但凡仇支嘅,必定會提出裂支,假如齋鬧支而唔提裂支,統統都係支撈豬憤無疑。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