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出爭奪石油 首向美國墨西哥灣進軍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後,經濟猛進,對石油需求日增, 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石油消費量迄今排世界第二,僅次美國。為確保原油供應穩定,中國近年積極進軍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力搶石油資源,甚至打算首度進軍美國後院墨西哥灣,染指當地油氣資產股權。
2008年,中國國內原油產量達 1.9億噸,但淨進口石油近 2億噸,顯示石油對外依賴度達到 51%。一旦石油供應中斷,將會出現能源短缺的瓶頸制約,大大打擊經濟發展。因此,中國一方面建成了第一期四個石油儲備基地,朝發達國家 90天儲備量的水平邁進,一方面進軍海外,全面攫取石油資源。
中國在新疆廣鋪輸油管,反映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路透社
向非洲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中國過往太過依賴中東石油,以 2003年為例,中東原油佔中國進口原油比例 95%,加上中海油 2005年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尤尼科( Unocal)失敗,反映中國被排斥在西方控制的石油資源核心之外,中國於是將目光轉向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由於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石油資源多掌握在獨裁專政國家手中,中國為了石油,不理會西方反對與狼共舞。
中國經濟影響力迅速滲透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目的便是攫取石油資源。中國向安哥拉、蘇丹和幾內亞等提供經濟援助,換取開發石油,但這些非洲國家都不民主,像蘇丹軍政府在丹佛屠殺,幾內亞鎮壓民主集會強姦女示威者。中石油今日也和委內瑞拉達成協議,投資 160億美元( 1240億港元),開發該國重油蘊藏量龐大的奧里諾科東部石油帶。
俄至中國「安大線」本月動工
俄羅斯和中亞石油資源豐厚,也為中國垂涎。全長 2,400公里、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的「安大線」,本月動工, 2011年完成,屆時俄羅斯可向中國年供油 1億 500萬桶。中投更入股哈薩克斯坦第二大石油生產,爭奪石油。
中國又摒棄和日本多年對峙,達成共同開發東海油田的共識,甚至多次叩美國大門分享石油資源。有報道指中海油正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進行談判,可能買下五塊勘探區塊,使中國的石油公司首次獲得美國墨西哥灣油氣資產股權。綜合外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