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粵獨同去支那嘅視角重新論述我哋大粵嘅歷史。追尋我哋嘅古南越根、我哋粵族人係一個有著兩千幾年歷史嘅古老獨立民族!
Post a reply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Aug 9th, '11, 18:07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所在
廣東省廣州市
分類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秦、西漢
編號 4-35
登錄 1998年
南越文王墓,又稱為南越王墓,是中國西漢時期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史記》稱為趙胡)的陵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在中國大酒店的北側,越秀公園西側。趙眜是南越國建國的第一代君王趙佗的孫子,號稱「南越文帝」,公元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南越王墓被認為是嶺南地區已發現的陵墓當中,規模最大,隨葬品最多,墓主人身份最高的陵墓。該墓出土的陪葬品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1983年在該地建樓宇時被發現,挖掘清理之後在原地建立起「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進行保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墓葬
2.1 墓室
2.2 隨葬品
3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4 學術價值
5 參看
6 外部連結
歷史

秦朝末年,中原陷入了「楚漢相爭」的混亂狀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以番禺為都城(今廣州市)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公元前196年,趙佗臣服於已建立西漢政權的漢高祖劉邦,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其位由次孫趙眜繼承,成為第二代南越王,號稱「南越文帝」。趙眛在位15年後於公元前122年去世,其位傳給趙嬰齊。趙眜死後陵墓建在南越國都城番禺內,即是現在的「南越王墓」。

墓葬



南越王墓平面圖


絲褸玉衣
墓室

南越王墓是鑿山建造的,在廣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鑿入20米深的地方,用750多塊的紅砂岩築成。整個陵墓坐北朝南,成「士」字形平面,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由七個墓室構成,前面三室分別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面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和後藏室。

墓室前部前室的四壁和頂上繪有朱、墨兩色雲紋圖案,象徵朝堂。
東耳室放飲宴用器,西耳器放兵器車馬和珍寶等。
墓主居於後部的主棺室、以一棺一槨入殮,身著絲縷玉衣,兩側有10把鐵劍,9枚印鑒,其中一枚是"文帝行璽"的金印。
東側室是4個姬妾的殉葬室,西側室為7個廚役的殉葬室。
後藏室為食物儲藏室。
隨葬品

陵墓內共出土隨葬品1000多件,包括金器、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等,殉葬者15人,是嶺南地區已發現的陵墓當中,規模最大,隨葬品最多,墓主人身份最高的陵墓。其中絲縷玉衣和「文帝行璽」的金印最為珍貴,而殉葬者最為令人驚心。

文帝行璽金印:由黃金鑄成,印鈕為盤曲的游龍,印面刻有小篆陰文的「文帝行璽」四字,是中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絲縷玉衣:共用2291塊玉片用硃紅色絲帶穿系而成,是中國發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絲縷玉衣,比河北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還要早10年。
殉葬者:共有15人,除了東側室有4名姬妾、西側室有7名廚役之外,還在前室發現1名「景巷令」、在東耳室發現1名樂伎、在墓道發現1名衛士和1名車夫。這些殉人都是趙眜的寵妃和身邊近待,多數是被擊砸後腦致死,其狀非常慘烈。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主條目: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南越王墓被發掘之後,為了保護南越王墓,而在原址建立起來的遺址博物館,設計人莫伯治和何鏡堂是嶺南派建築師的代表。該博物館總共佔地1.4萬平方米,共分綜合陳列大樓、墓原址、主體陳列樓三大部分,其中主體陳列樓展示的是南越王墓出土的珍品。1988年2月8日,南越王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有名的博物館之一。

學術價值

南越國由於地處西漢疆土的最南方,雖然是西漢的藩屬國,但更象一個獨立的王國。關於南越國的歷史,《史記》和《漢書》等史書都有記載,但內容非常簡陋。南越王墓的發掘,對於了解南越國的歷史和當時嶺南地區的情況都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

參看

南越國
趙眜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外部連結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97 ... B%E5%A2%93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位於中國廣州市解放北路867號,是在第二代南越王趙眜的陵寢原址上修建的博物館,簡稱南博。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500平方米,是一座遺址博物館。

目錄

[隱藏]
1 建立
2 展覽區
2.1 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
2.2 綜合陳列大樓
2.3 楊永德伉儷捐贈藏枕專題陳列
2.4 短期展覽
2.5 主體陳列樓
3 展品
4 設計與獎項
4.1 獎項與榮譽
5 參觀事宜與交通
6 參見
7 參考文獻
8 外部連結
[編輯] 建立

1983年6月9日,在廣州解放北路象崗的建築工人在挖地基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後經勘查,確定該墓屬於西漢時期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同年10月8日,召開了發掘工作總結會和墓室原址保護以及籌建遺址博物館的座談會。12月9日,南越王墓博物館籌建小組成立。1986年12月27日,舉行了南越王墓博物館奠基儀式。1988年2月8日,博物館一期工程竣工,並在同日開館,展出了部分出土文物。1993年2月8日,博物館二期竣工,並舉行了博物館全面落成的慶祝活動。

[編輯] 展覽區

南博主要有三個展覽區:

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
綜合陳列大樓
主體陳列樓
展覽區經過設計,一般可以以綜合陳列大樓——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主體陳列樓的順序來參觀。

[編輯] 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

博物館的整體布局以南越王墓遺址為中心。古墓原址上蓋是採用鋼架結構和鍍膜藍色平板玻璃材料,取漢武帝茂陵覆斗形封土狀,製成的防雨防晒的保護棚罩。外圍環繞寬2.5米,周長為176米的方形連廊。進入保護棚,即可看到墓葬的上部結構以及回填夯土。中間有一條通往墓內的通道,連接陵墓的前室,參觀者可直接下到墓內觀察。南越王陵墓的結構等相關內容,請參看條目南越王墓。

[編輯] 綜合陳列大樓

綜合陳列大樓位於博物館入口的最前端,門口有由1300多塊紅色砂岩砌成的兩堵紅色砂岩石壁,高12米,寬35米。綜合陳列大樓面積4396平方米,共三層。一樓為服務台、遊客中心、貴賓廳、錄像資料廳、紀念品銷售廳等。二樓東側為楊永德先生與夫人楊張瑞貞女士捐贈藏枕專題陳列,二樓其餘展廳及三樓都用作臨時展覽,會不定期更換短期展覽。

錄像資料廳可以觀看古墓發掘過程錄像,並有漢語普通話、粵語、閩南語、英語、法語、德語、日語、西班牙語等八種語言可供選取,錄像為免費觀看。綜合樓大廳內提供導覽資料折頁,亦為多語言分別製作,可免費索取。在綜合樓,可以僱傭導遊進行全程解說,有漢語普通話、粵語、英語、日語等語言導遊;也可以租用錄音導覽機。

綜合陳列大樓的另外一端以44級蹬道連接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門外有一對圓雕石虎,呈蹲立狀。

[編輯] 楊永德伉儷捐贈藏枕專題陳列

綜合陳列大樓二樓東側永久闢為楊永德伉儷捐贈藏枕專題陳列。楊永德伉儷捐贈藏枕專題陳列是香港鑒賞家、實業家及廣州榮譽市民、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榮譽館長楊永德先生與夫人楊張瑞貞女士捐贈給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200多件陶瓷枕。藏枕按年代、窯口分別陳列於29個展櫃中,從唐朝至元朝的藏枕均有收錄。該專題展從藏枕的數量、品種及窯口的方面講,在現代收藏單位中均屬罕見。其中有較為罕見或者知名的定窯孩兒枕、汝窯瓷枕、「枕賦」枕、遼三彩枕等。

[編輯] 短期展覽

綜合陳列大樓二、三層還不定期舉行短期展覽。舉行過的短期展覽有羊城文物精華展、廣州保護地下文物成果展、石清陶瓷精品展、中華百佛展、客家民俗風情展、中國古代科技展、清代宮廷文物包裝藝術展、廣西甌駱文物展、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展、西夏文物展、走近瑪雅——墨西哥古代文物展、紅山玉韻廣州特展、洛陽龍門佛教藝術展、雲南文物精品展、河南青銅展 、印度展、考古新發現展、楚風漢韻、巫與神的世界——四川三星堆、金沙出土文物展等。現在正在舉行的展覽是旅順博物館館藏亞洲文物展。

[編輯] 主體陳列樓

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出口外為主體陳列樓小廣場,廣場上有三座仿巴黎羅浮宮的小金字塔狀藍色玻璃光棚。

主體陳列樓位於博物館的北側,總面積4262平方米,共兩層五個展廳。

[編輯] 展品

[編輯] 設計與獎項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莫伯治先生主持總體設計,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設計的。

[編輯] 獎項與榮譽

國家優秀設計金獎
國家教委優秀設計一等獎
建設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優秀獎
國際建協(UIA)第20屆世界建築師大會當代中國建築藝術創作成就獎
20世紀世界建築精品 (國際建協)
「羊城之光」廣州改革開放20年十大建築項目 (1998年)
[編輯] 參觀事宜與交通

開放時間:每天9時至17時30分(16時45分後停止入場),每年2月28日及8月31日閉館。(以上時間均為UTC+8)
門票:散客人民幣12元/票,大學生5元/票;解放軍、武警、殘障人士、70歲以上老人,中小學生憑證免費參觀;團客10元/票。
交通:
公共汽車:203/273/552/7/543/211/29/7/33路等 解放北路站下; 21/519/528/555/556/108/110路等 越秀公園站下
地鐵:廣州地鐵二號線,越秀公園站E出口
[編輯] 參見

南越王墓
趙眜
南越國
[編輯] 參考文獻

李林娜主編,《南越藏珍》,中華書局,2002年,ISBN 7-101-03656-2
[編輯] 外部連結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網站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基本陳列介紹 - 南方網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5%BF ... 9%E9%A6%86
Attachments
Nanyuewangmu.JPG
Si_lü_yu_yi.JPG
Nanyue_map001.png

Re: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Aug 9th, '11, 18:38

文帝行璽金印

現藏於博物館內的金印,左下角為「文帝行璽」四字
「文帝行璽」金印是南越國文帝趙眜生前的皇帝璽印,為迄今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該印於1983年在廣州解放北路發現的南越王墓內出土,現珍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該印長3.1厘米、寬3厘米、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98%。呈方形,田字方格,陰刻「文帝行璽」4字,小篆體。龍形花紋,形態逼真,利用龍身拱起的橫穿以系組綬,也可作捉手。出土於墓主絲褸玉衣的胸部。它是中國考古發掘出土的首枚「皇帝」印璽,也是目前發現的最大西漢金印。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6%87 ... 1%E5%8D%B0
Attachments
南越文帝陵墓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左下角為印文正面,上刻有「文帝行璽」四字,說明第二代南越國君主趙眜雖然對漢朝稱臣,但在國內仍然稱帝.jpg

Re: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Aug 9th, '11, 18:46

角形玉杯

時代
西漢
出土 廣東省廣州市(1983年)
現藏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登錄
2002年
角形玉杯,是中國西漢時期的珍貴玉器,1983年出土於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1]。現藏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編輯] 形制

玉杯為半透明青玉質,局部有紅褐色浸斑。呈中空犀牛角形,口呈橢圓形,微有殘缺,向下漸收束,盡頭以卷索形回纏於器身。長18.4厘米,口徑5.8至6.7厘米。

紋飾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於一身,自口沿處起,以立姿夔龍盤繞器身,夔龍從近口的淺浮雕,逐漸過渡至高浮雕,至底部成為圓雕,且在空隙處以單線勾連雷紋補白。

[編輯] 注釋

^ 南越國文王趙眜之墓
[編輯] 參考資料

(中文)角形玉杯.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網 [2009-04-25].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7%92 ... 9%E6%9D%AF
Attachments
南越文帝陵墓出土的玉質酒具,角形玉杯.JPG

Re: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Aug 9th, '11, 18:49

承盤高足杯

承盤高足杯是1983年在廣州解放北路發現的南越王墓內出土,現珍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內。

全杯由筒式高足杯、花瓣形玉托和銅承盤三部分組成,呈三龍拱懷之勢,由金、銀、玉、銅、木五種材料做成。杯為青玉質,圓筒形,杯體座足由另一玉料雕出。高11.75厘米、口徑4.15厘米、座足高3.95厘米。托架為青玉質,雙面琢花,作出三片大型花瓣,花瓣間凸出三片小花蕾,中間有圓孔,玉杯放入孔中。玉瓣托架由三條金頭銀身的龍各含一花蕾,把托架舉起。三龍下面為銅質承盤,為扁圓形。玉杯座足下有一木塊墊承,出土於墓中棺槨頭端。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9%BF ... 3%E6%9D%AF
Attachments
南越文帝陵墓出土的承盤高足杯,全器由玉質的高足杯、托架和銅質的承盤等多部分組成.JPG

Re: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Aug 9th, '11, 18:50

趙眜印

趙眜印是南越國文帝趙眜生前的名章。該印於1983年在廣州解放北路發現的南越王墓內出土,現珍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內。

印長2.3厘米、寬2.3厘米、通高1.6厘米,重16.7克。為青玉質,因浸蝕而成黃白色。呈方形,覆斗鈕,橫穿有一孔,印文為陰刻「趙眜」2字,篆體,印面有邊欄和豎界。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5%B5 ... C%E5%8D%B0

Re: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Aug 9th, '11, 18:53

絲縷玉衣


絲縷玉衣是南越國文帝趙眜的殮服,為中國目前出土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唯一的一套絲縷玉衣。該玉衣於1983年在廣州解放北路發現的南越王墓內出土,現珍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玉衣由2291塊玉片組成,分有頭套、上身衣、兩袖筒、兩褲筒和雙鞋共10個部分組合成,用絲線和絲帶編綴而成,全長1.73米。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9D ... 9%E8%A1%A3
Attachments
Si_lü_yu_yi.JPG

Re: 南越文帝陵 / 南越王墓博物館

Aug 9th, '11, 18:56

南越王組玉珮

南越王組玉珮是1983年在廣州解放北路發現的南越王墓內出土,現珍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內。

玉珮長約60厘米,發現於南越文帝趙眜的絲縷玉衣胸腹間,覆蓋在10塊組玉璧之上。由玉、金、煤精、玻璃等質料的32件飾件組成。因穿結的絲帶已腐爛,器件散開。依出土位置復原,組件順序為:雙鳳渦紋玉璧、龍鳳渦紋玉璧、犀形玉璜、玉人4件、壺形玉飾、獸頭形玉飾、玉珠5粒、玉套環、玻璃珠4粒、煤精珠2粒、金珠10粒組合成。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97 ... 9%E7%8F%AE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