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喺大粵做過一番大事業嘅今古大粵籍名人嘅功過是非進行褒揚同批判
Post a reply

譚平山

Aug 13th, '11, 13:40

譚平山


政治人物
20世紀
原名 譚嗚謙
別名 譚聘三
性別 男
出生 1886年9月28日
大清廣東省高明縣
逝世 1956年4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國
政黨 中國同盟會
中國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被開除黨籍)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學歷
廣州兩廣優級師範學校
北京大學哲學系
經歷
雷州中學任教
參加同盟會
參加五四運動
創建共產主義小組
中共廣東支部書記
中共中央執委、中央局委員
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農民部長
國民黨一大中央常務委員
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
武漢國民政府委員兼農民部部長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流亡香港
第一至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自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常委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常務委員
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
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
代表作
共產主義小組
南昌起義
譚平山(1886年9月28日-1956年4月2日),原名譚嗚謙,別號聘三,廣東高明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後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之一。

譚平山1886年出生於廣東省高明縣一個裁縫家庭。1905年,考入廣州兩廣優級師範學校。畢業後到雷州中學任教並參加同盟會。1917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積極參加五四運動。

1920年回廣東創建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任中共廣東支部書記。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局委員。在中共四大繼續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農民部長。

1924年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並被任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1927年3月任武漢國民政府委員兼農民部部長。

1927年8月參與領導南昌起義,被推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後曾以國民政府委員長名義對外。起義軍南下途中,介紹賀龍加入中國共產黨。南昌起義失敗後流亡香港。11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因張國燾向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狀告,稱其為左傾冒險,導致南昌起義失敗,在其缺席情況下被開除黨籍。1930年8月回上海參與組織第三黨,因與鄧演達有矛盾,退出活動,然後離開上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譚主動從香港回國,到武漢請戰,受到蔣介石接見。1938年被恢復國民黨黨籍,歷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1948年1月在香港參與組織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常務委員。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主席團常務委員和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等職。1954年9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2月當選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3月當選為民革中央副主席。同年4月在北京逝世。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0%AD ... 3%E5%B1%B1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