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粵武學精粹、共鑄我粵尚武精神
Post a reply

醉拳

Aug 13th, '11, 18:11

醉拳


醉拳,一般認為是一種由電影創作出來的功夫。醉拳的發展是否超過百年,仍需考證。現今認識之醉拳拳理皆出自成龍電影,是模仿醉漢動作的一種拳術。像是醉酒後跌跌撞撞,搖搖擺擺,依現有所知電影是形容成形醉意不醉的拳術。若依南方拳派特色象形拳種,即是以外形為模仿對象,依據南派特色之象形創拳理論來說,真正的醉拳存在性很高,但套路表現絕對異於電影成龍所演。

倘若以象形拳創拳理論之論述方向來研究,在台灣武術界有一網路化名關公面前,在其網誌任流「拳劍步」中的中國武術分類之文章醉拳中表示了自己的經歷與部分看法,他曾跟一位老人來往(網誌未說其名),該名老人家傳拳術正是醉拳,詫異的是其拳形拳套、步法、用法、訣竅、口訣、技擊精神完全不同於現今所有之醉拳理論,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模仿醉漢,自主習練技擊,這就極可能符合了南方拳派的象形拳種特色。換句話說,醉拳的演化創造,是有極大可能存在的。唯一不可考者乃是最原始的醉拳出處以及其歷史之定位。

目錄

[隱藏]
1 考證
2 醉八仙歌訣
3 台灣傳統醉拳
4 著名人物
5 相關條目
[編輯] 考證

原始醉拳考證,多有真假,是否百年,毫無根據。

醉拳之名,真實性,武術界盛傳已久,據電影《醉拳》導演袁和平說法,醉拳應是有的,但並非現在所見之拳勢,恐已失傳。 為獨有「傳說」廣東十虎之蘇燦習有此套拳。可惜蘇燦史料難以考證。

現所見者,拳套、拳理皆是成龍因電影之需所創。醉拳自1979年電影播出後,坊間爆出各式書籍秘笈,其皆多為一時延伸作品。現今所有的醉拳套路,皆因電影起而效尤,是弄假成真之舉,毫無實戰價值,不可不察。

但若近代拳師因試圖探討傳說影響,研究所創也不無可能。

關於醉拳考證,有過一說之醉八仙歌訣,此套歌訣早存於清代甚或於明代,不過是否就是所謂的醉拳,無直接證據,因為此歌訣實乃藏訣於中,僅假八仙之名,說明人體八個部位的妙用,實為拳術中萬變不變、萬法之法的技擊本源。因此才被後世收藏於當今武術界完備拳術理論之<拳經>,而並非確定就是與醉拳有關。

[編輯] 醉八仙歌訣

一般認為醉拳中有「太白醉酒」、「武松醉跌」、「魯智深醉打山門」、「醉八仙」等名稱。其中相關醉八仙此名詞者有歌訣,此歌訣僅能說名人體八個部位的妙用,並不能直接證明就是醉拳

醉八仙歌訣
醉者,醉也,號八仙。頭頸兒,曾觸北周巔,兩肩誰敢與周旋。臀膊兒,鐵樣堅;手肘兒,如雷電。拳似抵柱,掌為風煙。膝兒起,將人掀;腳兒勾,將人損。披削爪掌,肩頭當先。身範兒,如狂如顛;步趨兒,東址西牽,好叫人難留戀。八洞仙跡,打成個錦冠顧天

第一節:漢鐘離,酒醉仙。胡蘆兒,肩上安。讓來讓去,得他便。雖則是玉山頹樣,也須要躲影神仙。膝兒起,撇兩邊,起時最忌身手便。牽前踏步,帶飛推肩。

第二節:呂洞賓,酒醉仙。背上兒,雙飛劍。披手披腳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兩手如矢,也須要直利牽拳。反後步,要身偏,偏時要閉陰囊現。從上劈下,石壓山巔。

第三節:韓湘子,酒醉仙。竹筒兒,手內拈,重敲輕打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裡裹外裹,也須要,插掌填拳。魚鼓兒,咚咚填,打時誰知掃陰現。去時躲影,來若翩遷。

第四節:曹國舅,酒醉仙。手兒裡,拂塵翩。直臂橫肘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身步齊進,也須臂膊渾堅。頂肘開,頓肘填,坐時誰知身坐連。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第五節:何仙姑,酒醉仙。鐵爪籬,懷中見,上爪下爪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鸞顛鳳倒也須要,側進身偏。指上爪勝鐵鞭,爪時誰知血痕見。長伸短縮,通臂如猿。

第六節:藍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籃艷,上勾下挽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蜻蜒點水,也須要,搬開爭先。眼兒緊,望下邊,望時只怕腿尖現。挽拳挽腳,裡進填拳。

第七節:張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來拿去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金絲纏洗,也須要,骨反筋偏。身窈窕,採摘堅,采時離託人前面。拿拳拿掌,後手緊拈。

第八節:鐵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剛圈。左投右撞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黃鶯磕耳,也須要,腳管肩先。腳兒彎,好勾臁,勾時鄭重人後面。翻身進步,身倒腳掀。

此醉八仙歌訣,亦出自《拳經拳法備要》以及《拳經》內容可查。

醉八仙歌,僅是假藉八仙之名,藏訣於中,主要講求:頭、肩、臂、肘、拳、掌、膝、腳八個部份的妙用。適用於各拳種,為萬變不變的萬法之法。非醉拳獨有所屬。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6%89%E6%8B%B3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