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歌曲、鼓舞粵民
Post a reply

黃霑

Sep 14th, '11, 15:12

黃霑


幕後
本名 黃湛森
英文名 James
暱稱 霑叔、不文霑
籍貫 廣東番禺
出生 1941年3月16日
中華民國廣東廣州
逝世 2004年11月24日 (63歲)
香港
職業 演員、作家、填詞人、廣告人
配偶 華娃(1967年—1976年)
林燕妮(1976年—1990年,非正式)
陳惠敏(1995年—2004年)
活躍年代 1970年代—2004年
網站 黃霑紀念網站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黃霑書房」特展


黃霑生前最喜歡的「音樂毛毯」
黃霑(1941年3月16日-2004年11月24日),原名黃湛森,廣東廣州出生,籍貫廣東番禺,1949年移居香港,曾為天主教徒,晚年潛修佛學。香港著名填詞人、廣告人、作家及傳媒創作人,創作接近2000首流行曲,中港台三地獲獎無數,乃當代粵語流行歌曲重要人物之一。有「鬼才」、「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封號。著名填詞作品包括《家變》、《獅子山下》、《問我》、《奮鬥》、《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等;經典廣告作品包括1975年家計會提倡節育的「兩個夠晒數」(兩個孩子就夠多了)口號、1990年代初的「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廣告順口溜。自他病故後,香港文化界高度推崇他對香港文化的貢獻。
目錄 [隱藏]
1 生平
2 私人生活
3 論文內容
4 生平年表
5 主要作詞作品
6 主要著作
7 主持
8 電影
9 無線電視
10 演講
11 外部連結
[編輯]生平

黃霑於1941年生於廣州,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入讀喇沙書院。1963年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畢業論文題名《姜白石詞研究》;1982年於港大攻讀哲學碩士,師從中文系羅忼烈教授,論文題目為《粵劇問題探討》;2003年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頒發哲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1]。無獨有偶,黃霑在港大三個學位的論文均與音樂有關;而其性質從學府一直到大眾文化,也跟其一生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
黃霑一生與顧嘉煇合作無間,並組成組合「煇黃」;七、八十年代時曾為無綫電視多部電視劇創作主題曲,由顧嘉煇作曲、編曲,黃霑作詞,著名作品有《家變》(1977年)、《奮鬥》(1978年)、《上海灘》(1979年)、《滄海一聲笑》等。中英談判期間,他在《明報周刊》撰寫《數風雲人物》,訪問當時香港各界首屈一指的人物,結集成書出版。這些訪問成為認識當時香港社會面貌的重要資料。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黃霑曾撰寫多首滑稽惹笑的歌曲,諷刺中國政府、舒緩港人的情緒;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有《慈祥鵬·過聖誕》。1990年代黃霑多次擔任電視節目主持,其中在1990年在亞洲電視與倪匡及蔡瀾於凌晨主持成人節目《今夜不設防》,在節目中大談性愛話題。其後又在無綫電視中國文化問答遊戲節目《江山如此多Fun》當主持,並親自主唱主題曲。黃霑生前愛好煙酒,晚年因病才戒掉。
黃霑在媒體行業成就突出。他曾為電影編、導、演及配樂;他是香港資深電視主持人,精通國、粵、英語,有即興急才。他也曾寫曲、當監製、創作廣告歌曲;出版書目逾30本,包括雜文、小說、訪問、廣告心得,其中《不文集》更印行超過60版,所以黃霑被人稱為「不文霑」。
黃霑在推動粵語音樂文化方面有極大的貢獻,七、八十年代已經獲獎無數,1991年亦先後獲得金針獎、最佳唱片監製、最佳作曲、最佳歌詞及金曲金獎。筆耕40年來,作品構成一整代香港人的文化思想。
他填寫的《世界真細小》是香港經典童謠;1977年為電視劇《家變》而寫的同名主題曲,頭兩句歌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成為港人感慨世事莫測的慣用語;他替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創作宣傳歌曲《兩個夠曬數》,是夫婦間談論要生多少孩子時常引用的說話;2002年,香港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香港人信心陷入谷底、民怨不絕時,引用顧嘉煇和黃霑七十年代的作品《獅子山下》,一句「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引起香港廣泛迴響,歌曲不斷重播,哄動一時。曾有一段時間,他的著名歌詞「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亦因為《楚留香》在1980年代初台灣流行,成為台灣送別親人的輓曲。
不過,自1990年代中期,黃霑影響力已滑落,不少唱片公司均認為他的風格已過時。他曾慨嘆版稅年年遞減,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競爭。他為無綫電視主持《城市追擊》,但反應已沒有昔日受關注,此後一段日子除一些被重新播放的舊作外,黃霑作品基本上已不再受歡迎。黃霑在人生最後數年多活躍在亞洲電視,曾主持嘉賓清談節目《三個光頭佬》(與羅家英、麥嘉)和性知識節目《今夜應設防》。
2004年11月24日凌晨零時46分,黃霑在香港沙田仁安醫院因肺癌去世,終年63歲;家人按照他的遺願,低調為他完成葬禮,並未讓公眾憑弔。至此刻,香港人回顧黃霑的生平、作品,才開始重新肯定他的影響;他離世的消息接連多天成為香港媒體的頭條新聞,作品再次成為熱播歌曲;演藝界首次借用香港大球場為他舉行追思禮,逾萬名市民出席。有評論形容,黃霑的離世,為香港的黃金年代畫下句號。 
[編輯]私人生活

1967年,黃霑與著名歌星華娃結婚,育有2子1女,其女兒即無綫電視主持黃宇詩。1970年代中期與著名女作家林燕妮相戀,當時華娃雖然懷有黃宇詩,但仍堅持與黃霑離婚。黃霑與林燕妮的關係維持了14年,期間更合組「黃與林廣告公司」,並在金庸見證下成婚,但最後二人分手收場,林燕妮亦鄭重否認曾與黃霑註冊結婚。1995年,黃霑與助手Winnie陳惠敏,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黃霑一直極力保護這名妻子,不讓她的容貌在報刊上曝光。
[編輯]論文內容

與娛樂圈名人不同,黃霑是少數憑研究而被頒發博士學位的人物。自他病逝後,論文內容被一再轉述,成為2004年底香港文化界一個熱鬧的話題。他的博士論文導師、香港大學教授劉靖之形容黃霑是一位嚴肅學者,當大學考試評審委員為他舉行博士論文質詢會時,他沒有受到多少懷疑已能順利過關。大學認為整篇論文行文暢達、資料厚實、獨具個性。
《香港經濟日報》早前整理黃霑論文的部份內容時指,由《世界真細小》到《滄海一聲笑》,他一手把嶺南文化的精髓重新包裝,成就響遍全球華人的粵語流行曲文化,但他臨終前的博士論文上卻寫下一個極其悲觀的結論:粵語流行曲已完全失去從前的優勢,未來或許只能像粵曲一樣,「成為古董式的精英文化,在高級文化場所變中國曲藝來演出。」他希望藉這篇論文,呼籲港人重新認識香港文化的位置,成為探索未來的基礎。
論文現藏於港大圖書館,並可供讀者在網站下載 [2],題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以法蘭克福學派以及伯明罕學派等各種社會學的方法,加上作者自己的經歷以及對眾多音樂人士的訪問,分析粵語流行曲興衰,上溯至滿洲沒落,文學革命崛起,一直論及1949年天安門廣場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直到1997年香港金紫荊廣場響起同一首歌為止。
黃霑指,1950年代初粵曲佔盡優勢,既遇香港廣東人口急升,還有《伶星報》等報刊推波助瀾,但粵曲製作「七日鮮」變成「三日鮮」,同時也遇上南下的上海人衝擊。當時雖有香港人創作「粵語時代曲」,但質素粗糙,只為迎合新加坡礦工口味。他提出一個新穎觀點,認為香港流行曲的興起,拜「不說廢話」的廣告歌所賜。
當年極流行的《四牛煉奶》、政府歌《馬路如虎口》總是易唱易記,十分悅耳。1959年正式啟播的香港商業電台,高層全通曉粵語,對廣東歌詞把關更緊。黃霑在文中不忘以第三者看自己的成就:「這時候加入廣告創作的音樂人如顧嘉煇、歌詩寶、黃霑」,令粵語廣東歌水準急升。
他認為,1974年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姻緣》,意味粵語流行曲受社會認同。何解有轉變?「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香港開始形成了強烈的本土意識。」他分析,早年香港難民到港後,1967年經歷社會動亂、1972年6月18日有山泥傾瀉、1974年全球股災,復甦後慢慢凝聚港人身份。他更以許冠傑作為一個獨立篇章,例如對有人指許在歌詞加入「賴野」,黃霑反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指出:「太文則迂,不文則俗」,對許的貢獻極為推崇,但他也說,許氏歌藝一般,但咬字卻是全港歌星中最頂尖。
不過廣東歌的衰落,在1990年代已埋下伏筆。與大部分音樂人不同,黃霑並沒有把盜版視為導致廣東歌衰落的重要原因,他提出七大理由,直指港曲衰落的核心原因。
黃霑指,香港普及文化在1980年代享有前所未有的高峰,從地理和政治,香港文化只有繼續邁步向前之勢,但「六四」和「九七」換來紙醉金迷的消費模式,香港文化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即時兵敗如山倒。
「香港人這時(1970-1980年代)注重小我,發展一種自戀式(narcissistic)的感性消費;而一個轉身,就投入一窩蜂的潮流去。」港英政府對香港文化的放任政策,造成一個矛盾現象。「一方面包容,另一方面歧視」既令社會呈現多採的面貌,也令港人為一己成就,為其他華人社區不及。
這一矛盾而多元的環境,成為香港文化達至顛峰的背景,影響力更席捲兩岸。他在論文中舉例,1984年,張明敏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2月1日晚),唱出由黃霑作詞的《我的中國心》;這首歌馬上走紅並全國傳誦。中國文化部門開始對香港流行曲稍有改觀,《上海灘》及《愛在深秋》隨之北上。
憑藉電影《刀馬旦》和《英雄本色》,「港歌」同樣風靡台灣。「本來,香港地處兩岸中間點,正好在兩地交往,做交流的中介。」他悲觀說:「可惜只有地利,另外卻有其他因素,令這完美結合沒有發生。」
由1978年鄧小平堅決改革開放路線,1984年中港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影響已在港人北上潮中,悄然逼近。1989年六四事件是另一轉捩點。當六四發生後,香港政治心態雖有轉變,但反思的結果在流行曲反映得很少。相反港人變得沉醉眼前消費。「滿足了個人消費慾之後,就呼朋喚友唱一夜豪情卡拉OK,或者看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
消極的文化生活,踏入1990年代,終於遭逢七大衰退因素,香港終於被摘下普及文化光環。
與今天的樂壇人不同,黃霑認為兩岸開放,令香港昔日的海外市場,變成競爭對手,才是對香港音樂產業構成最大衝擊。其次是唱片業不肯培訓新人,只求現賣現買。至於常被音樂人掛在口邊的「盜版」問題,在十多萬字的論文中,只佔半個標題,以數百字交代。
高級軟體令未受訓練的人也能擔當演唱人;唱片市場只定位在青少年,而香港生育率又低,令唱片業消費群減少;香港未能消化歐美的新風格如Hip Hop、Euro Pop、Techno,只留下一堆不倫不類的作品;歌手不務正業;產品淪為卡拉OK上的發洩音樂。黃霑指這正是導致港曲沒落的核心原因。
這位巨匠寄語,眼看香港音樂由盛而衰,心情沉重。他說:「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聲音…香港因緣際會,創造了劃時代的普及文化高峰」,不過主權移交後「聲音會隨時間湮沒,除了存在人們的記憶和幾張塵封的唱片裏,下一代未必再有人惹起共鳴了…回歸後香港,縱然偶有獨唱,也只是大中華合唱的單一環節。」
論文以羅文《強人》一曲(同名電視劇主題曲),寫下一個可堪回味的結語:「莫記此中得失,不記恨愛相纏,只記共你當年,曾經相識過!」
[編輯]生平年表

1941年3月16日,於廣東省廣州出生。生活在廣州荔灣區寶華路十六甫東四巷的一個有西關特色的建築,現被幼稚園借用。
1949年,移居香港,入讀喇沙書院,任口琴隊隊長,屢獲獎項。期間已參加電影配樂及電台播音工作。在喇沙書院就讀時當任風紀隊長和學生會會長;畢業一年更獲選為學生長。
1953年,開始向《中國學生周報》投稿。
1957年,向著名口琴家梁日昭拜師學藝。
1960年,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入住利瑪竇宿舍,開始填詞工作。
1961年,獲羅文錦爵士紀念怡和獎學金,積極參與香港大學話劇演出,又參加柏港業餘話劇社,於麗的電視經常有演出機會;開始在樂壇活躍,不時為電影充當幕後合唱。
1963年,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士畢業,於培聖中學任教兩年。
1965年,以業餘形式主持電視節目,及於報刊寫作專欄。與蕭芳芳歌舞表演。
1965年9月,進入英美煙草有限公司廣告部。
1967年4月15日,與華娃結婚,育有兩子一女。
1968年,擢升為廣告副經理,公司保送英國接受商業管理訓練。和顧嘉煇偶然會替粵語電影創作歌曲,如曾替《青春玫瑰》(1968年2月3日首次公映)包辦了三首曲詞。顧嘉煇也曾替《春曉人歸時》(1968年9月20日首次公映)、《紅燈綠燈》等(1969年8月6日首次公映)寫過插曲,但是以國語演唱的。創作了第一首有名的歌曲《忘記他》,一開始是鄧麗君所唱,後來收入關淑怡的粵語專輯,深受歌迷喜愛。
1969年,獲最佳電視節目男司儀獎,被喻為「電視王子」。
1970年,轉職華美廣告公司(Ling-McCann-Erickson),任聯合創作總監,是首位獲美國廣告界最高榮譽「基奧獎」(Clio Award)的香港人。
1972年,獲國泰廣告公司(Cathay Advertising)聘為總經理,同年出任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理事。
1973年,與好友組成「寶鼎電影公司」(Cauldron Cinematics),自編自導創業作《天堂》打入該年十大賣座電影。同年撰寫《不文集》。
1974年9月21日,無線舉辦「74年度香港流行歌曲創作邀請賽」,冠軍歌曲是顧嘉煇作曲的《笑哈哈》,亞軍歌曲是黃霑作曲的《L-O-V-E Love》。
1975年2月,迪士尼樂園表演團來港演出,演出分中、英兩種版本,黃霑獲邀填寫粵語詞,林燕妮寫台詞對白。演出後,多首歌曲都很流行,《明報周刊》亦以能獨家刊載該批曲詞為榮。至四月,百代唱片推出四朵金花的唱片,便灌唱了其中的《世界真細小》、《歡笑樂園開心地》、《無繩又無扣》。黃霑一度懷疑他的歌詞版權遭盜用。12月24日,執導由溫拿樂隊主演的《大家樂》首映,片中十四首插曲曲詞全由黃霑包辦。電影歌曲的唱片也於同期推出。這是溫拿首次唱粵語歌。是年較早的時候,他們也曾推出過一張英文大碟《Love and Other Pieces》。(電影取景於九龍華仁書院),溫拿樂隊憑該片走紅,該電影成為該年十大賣座電影季軍。
1976年8月26日,電影《跳灰》首映,片中主題曲《問我》迅速流行,林燕妮也曾在9月2日於其明報專欄披露《問我》的歌詞並讚賞之。9月6日,佳視推出改編自依達小說的時裝劇集《明星》,張瑪莉主演,並主唱同名主題曲,然而,這主題曲日後卻由陳麗斯重唱才流行起來,再往後,葉德嫻重唱的版本,更教人激賞。因愛慕才女林燕妮,與華娃離緍。同年與林燕妮創辦「黃與林廣告公司」,自任主席。忙碌工作之餘返回香港大學攻讀碩士。
1977年9月21日,在《明報》專欄談歌詞並提到《成報》的周慕瑜,說明周慕瑜在這一年已開始寫樂評。11月14日在《明報》上談羅文對《家變》的演繹。
1978年4月2日,《明報》娛樂消息謂:「黃霑簽約無線,獨家撰寫歌詞,惟電影與唱片則不在此限。」憑《誓要入刀山》(填詞)、《倚天屠龍記》(填詞)、《鱷魚淚》(作曲填詞),入選香港電台「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
1979年7月29日,黃霑在《明報》撰文談林子祥被指妥協轉唱粵語流行曲一事。同年為《明報週刊》撰寫《數風雲人物》專訪。鄧偉雄和他合作填詞《楚留香》,入選香港電台「第二屆十大中文金曲」。
1980年,憑填詞作品《親情》、《輪流傳》、《上海灘》入選香港電台「第三屆十大中文金曲」。
1981年1月,出席無綫現場直播電視特輯「群星拱照顧嘉煇」,歡送顧嘉煇放洋深造音樂。憑作曲填詞作品《舊夢不須記》、《做人愛自由》入選香港電台「第四屆十大中文金曲」;同年憑作曲填詞作品《忘記她》獲得 CASH RTHK 最佳中文流行歌曲獎。
1982年,入選香港電台「第五屆十大中文金曲」填詞作品:《今晚夜》、《忘盡心中情》、《萬水千山縱橫》、《勇敢的中國人》、《兩忘煙水裏》,其中《兩忘煙水裏》更獲當年「最佳中文流行歌詞獎」。同年,在第一屆歌唱新秀大賽,和顧嘉煇擔任評判,一致評梅艷芳獲得冠軍。12月,於歡樂滿東華任嘉賓。
1983年,獲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同年憑《世間始終你好》入選「第六屆十大中文金曲」。出席星光熠熠勁爭輝。
1984年,以填詞作品《我的中國心》得到中國音樂協會歌曲編輯部頒發第三屆神鐘獎。
1985年,於香港無綫電視「18年主題金曲大選」中,黃霑的《狂潮》、《奮鬥》、《上海灘》、《兩忘煙水裏》、《萬水千山縱橫》、《世間始終你好》、《交出我的心》全部獲選。與梅艷芳、羅素主演《歌舞昇平》。12月14日,與顧嘉煇合作《顧嘉煇、黃霑合作20週年紀念演唱會》。
1986年,「黃與林」獲世界最大廣告公司盛世集團收購,黃霑任香港區副主席。同年以填詞作品《當年情》入選「第九屆十大中文金曲」,亦為「英女皇訪港青年精英大匯演」填寫歌曲《這是我家》。
1987年,作品《倩女幽魂》電影配樂及電影主題曲《黎明不要來》所獲獎項:「第七屆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最佳電影配樂、「香港導演評選大獎」最佳配樂、「亞太製片人協會第32屆影展大會」最佳音樂、最佳音效。
1988年,憑填詞作品《半島有情》獲國內主要媒體主辦「第三屆通俗歌曲金兔盃創作比賽」大獎。除夕,邀金庸証婚,迎娶林燕妮。
1989年,出席「第十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頒金針獎與溫拿樂隊。與倪匡、蔡瀾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又與電影工作者支持內地學生民主運動。同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填詞人獎、憑填詞作品《我的中國心》榮獲「中國改革十年全國優秀歌曲評選活動之改革十年1978-1988全國優秀歌曲」、「慶祝建國40周年--喚起我美好回憶的那些歌」優秀作品獎。1989年至1991年任亞洲小姐競選司儀。
1990年,在台灣推出首張國語專輯《笑傲江湖》,銷量衝破30萬張;同年以作曲填詞作品《滄海一聲笑》得到第27屆台灣金馬影展「最佳影片歌曲」。
1991年,連獲香港樂壇12項大獎,包括「最高榮譽金針獎」、「最佳監製」、「最佳作曲」、「最佳歌詞」、「最佳電影配樂」、「金曲金獎」、「CASH電影主題曲最高播放率年獎」等。同年憑《黃飛鴻》電影配樂獲第28屆台灣金馬影展「最佳配樂」。由黃霑親自作曲填詞,替紅線女推出的《四大美人》專輯經過三年終告完成。與林燕妮正式分手。
1992年出席「第十四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頒獎給在1991年度得金針獎的羅文,《黃飛鴻》再獲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
1993年,簽約無綫電視,主持各類大型綜藝節目。1993年至1997年當萬千星輝賀台慶主持。
1994年,獲中國國務院及新華社香港分社委任為「香港事務顧問」。主持電視節目《江山如此多FUN》、《城市追擊》。與周慧敏在《親親媽咪愛心大喜宴》合作司儀。和李綺紅、宣萱、羅家英、李影、羅文等合演電視劇《阿 Sir早晨》。出席無線節目《花弗新世界》。12月,在歡樂滿東華做嘉賓。
1995年,《梁祝》獲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與助手陳惠敏(Winnie)結婚。無線製作特輯《霑霑自喜三十年》慶祝黃霑入行三十年,周慧敏、顧嘉煇等任主持。
1996年,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院士。與周慧敏在拉丁舞大賽合作司儀。
1997年,在中國大陸主持《江山如此多嬌》電視節目,合共31輯。
1997年7月,為「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之96小時回歸全接觸」節目擔任主持。
1997年9月,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持「創作人談創作」講座。
1998年,與顧嘉煇合作《顧嘉煇·黃霑·真友情演唱會》,在香港、廣州及新加坡演出13場。和顧嘉煇出席無線節目《33不盡煇黃夜》。
1999年,主持「創意與創造力」講座,開創益智TALK SHOW系列。出席無線節目《還看煇黃夜》。為東海海鮮酒家唱作廣告。
2000年,再與顧嘉煇合作《香港煇黃2000演唱會》,共演出16場,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再演出6場。
2000年6月,演出春天舞台製作的《蝦碌戲班》舞台劇共43場。
2000年10月,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贈最高榮譽「音樂成就大獎」。
2001年,替「春天舞台製作」的《麗花皇宮》舞台劇擔任藝術總監。為香港新城電台每朝主持早晨節目《開心大鬧鐘》。為無綫電視主持名人訪問節目《香港龍情》、為亞洲電視主持清談節目《三個光頭佬》。參加亞洲電視的《百萬富翁慈善SHOW》。
2001年4月,證實患上肺癌。
2002年,為亞洲電視主持《黃霑香港情》。出席TVB節目《星光燦爛仁愛堂》。主持香港電台《回到夢工場》。10月,羅文逝世,在羅文葬禮時致悼詞。
2003年4月,張國榮逝世,在張國榮葬禮時致悼詞。7月18-19日與香港中樂團合作《學者靈芝黃霑·獅子山下演唱會》,在香港體育館演出兩場。於中國《南方都市報》、《新京報》撰寫專欄。為香港話劇團、香港中樂團及香港舞蹈團合作演出的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撰寫全劇歌詞。工餘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及社會學系修讀博士學位,研究香港流行文化。 8月2日,與湯鎮業到廣州出席百蓮達影視學校成立儀式。9月獲得博士學位。11月,林振強逝世,出席林振強的葬禮。曾在電台披露抗癌成功經過。為劉德華作曲卡通《神鵰俠侶》主題曲《真愛是苦味》,為梁漢文作曲《情常在》。同年,在澳門旅遊塔玩,感慨「嚇到標尿」。
2004年1月1日,去廣州參加南方都市報舉辦的記者見面會。1月13日出席梅豔芳的葬禮(梅豔芳在2003年12月30日逝世)。2月28日任香港口琴與音樂藝術教育─香港口琴家梁日昭傳奇講座講者。主演的《我的大舊父母》播出。主編《花旗銀行》。廣告作生平最後的歌《Blessing》給張敬軒。7月和顧嘉煇出席「CitiGold璀璨金夜」。11月17日為南方都市報寫專欄。11月23日病危,在11月24日凌晨零時46分逝世。12月5日下午3時,香港大球場舉行「黃霑博士追思會」,讓公眾向他作最後致敬。
2005年在2004年度TVB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榮獲榮譽大獎,由黃霑女兒黃宇詩替父親領獎。
[編輯]主要作詞作品

《獅子山下》:填詞/黃霑;作曲/顧嘉煇;編曲/顧嘉煇、蔡德才;主唱/羅文——香港電台電視劇《獅子山下》主題曲
《奮鬥》:填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奮鬥》主題曲
《發你個財財》:填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大L
《倆忘煙水裡》: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關正傑、關菊英——電視劇《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主題曲
《萬水千山縱橫》: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關正傑——電視劇《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
《上海灘》: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葉麗儀——電視劇《上海灘》主題曲
《萬般情》: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葉麗儀——無線電視劇《上海灘續集》主題曲
《上海灘龍虎鬥》: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葉麗儀——無線電視劇《上海灘龍虎鬥》主題曲
《問我》:詞/黃霑;作曲/黎小田;主唱/陳麗斯
《東方之珠》:填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東方之珠》主題曲
《玫瑰玫瑰我愛你》:詞/黃霑;作曲/陳歌辛;主唱/梅艷芳——電影《奇跡》主題曲
《晚風》: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葉蒨文——電影《上海之夜》主題曲
《滄海一聲笑》:詞/黃霑;作曲/古曲;主唱/羅大佑、許冠傑、黃霑、張偉文——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據說在彈古箏時隨意彈出來的)
《一生有意義》、《桃花開》、《千愁記舊情》、《肯去承擔愛》: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羅文、甄妮——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之東邪西毒》主題曲及插曲
《當年情》: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張國榮——電影《英雄本色》主題曲
《奔向未來的日子》: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張國榮——電影《英雄本色II》主題曲
《點解手牽手》: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陳秋霞
《只有知心一個》: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溫拿樂隊
《舊夢不須記》: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雷安娜
《明星》: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張瑪莉;重唱/陳麗斯、葉德嫻、張國榮——歌曲原名《當你見到天上星星》是佳藝電視1976年劇集《明星》的主題曲
《好想忘記你》: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張瑪莉——佳藝電視1976年劇集《明星》插曲
《碧血劍》:詞/黃霑;作曲/黃霑、吳大江;主唱/關正傑——佳藝電視劇集《碧血劍》主題曲
《仁者無敵》(1980):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仁者無敵》主題曲
《一個人》:詞/黃霑;作曲/金培達;主唱/陳奕迅——電視劇《洗冤錄》主題曲
《Blessing》:詞/黃霑;作曲/張敬軒、常石磊;編曲/常石磊;主唱/張敬軒(黃霑最後一個填詞作品,寫於2004年8月)
《Tears Of Love》: 詞/黃霑 (James Wong);作曲/姚敏、編曲/顧嘉煇;主唱/筷子姊妹花——1970年《The Chopsticks Sandra And Amina》12吋唱片專集內、原國語歌曲《情人的眼淚》的改編英語版
《最愛上海灘》: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劉德華--電影《新上海灘》主題曲
《流光飛舞》 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陳淑樺--電影《青蛇》主題曲
《只記今朝笑》: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陳淑樺--電影《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插曲
《梁祝》:詞/黃霑;作曲/何占豪、陳鋼;主唱/關正傑、吳奇隆--電影《梁祝》主題曲
《男兒當自強》:詞/黃霑;作曲/古曲《將軍令》;主唱/林子祥--電影《黃飛鴻》主題曲
《黎明不要來》: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葉倩文--電影《倩女幽魂》插曲
《道》: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黃霑--電影《倩女幽魂》插曲
《倩女幽魂》: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張國榮--電影《倩女幽魂》主題曲
《誰是大英雄》: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張學友--電影《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主題曲
《我的中國心》:詞/黃霑;作曲/王福齡;主唱/張明敏
《太陽花》: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路嘉敏
《世界真細小》:詞/黃霑;作曲/RichardSherman(迪士尼動畫經典音樂It'sasmallworld粵語版)
《忘記他》: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鄧麗君
《又到聖誕》:詞/黃霑;作曲/(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主唱/黃霑(收於《HKX'mas》內)
《中國夢》:詞/黃霑;作曲/趙文海;主唱/羅文
《命運》:填詞/黃霑;作曲/黃霑;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火鳳凰》主題曲
《狂潮》:填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關菊英——無線電視劇《狂潮》主題曲
《近代豪俠傳》: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關正傑——無線電視劇《近代豪俠傳》主題曲
《天涯孤客》: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
《家變》: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羅文——無線電視劇《家變》主題曲
《大亨》:詞/黃霑;作曲/顧嘉煇;編曲/蔡德才;主唱/徐小鳳——無線電視劇《大亨》主題曲
《強人》: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羅文——無線電視劇《強人》主題曲
《倚天屠龍記》: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主題曲
《熊熊聖火》: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倚天屠龍記》插曲
《誓要入刀山》: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陸小鳳之武當之戰》主題曲
《情未了》: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
《死亡遊戲》: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羅文——電影《死亡遊戲》主題曲
《天虹》: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汪明荃——無線電視劇《天虹》主題曲
《抉擇》: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林子祥——無線電視劇《抉擇》主題曲
《楚留香》:填詞/鄧偉雄、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楚留香》主題曲
《人海奇譚》: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關正傑——無線電視劇《人海奇譚》主題曲
《無名英雄》: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關正傑——無線電視劇《無名英雄》主題曲
《風雲》: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仙杜拉——無線電視劇《風雲》主題曲
《難忍別離淚》: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離別鉤》主題曲
《親情》: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羅文——無線電視劇《親情》主題曲
《發現灣》: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羅文——無線電視劇《發現灣》主題曲
《仁者無敵》: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仁者無敵》主題曲
《龍仇鳳血》: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龍仇鳳血》主題曲
《衝擊》: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衝擊》主題曲
《情債》: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衝擊》插曲
《名劍》: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電影《名劍》主題曲
《做人愛自由》、《飲勝》: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流氓皇帝》主題曲及插曲
《烽火飛花》: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烽火飛花》主題曲
《星夜星塵》、《今晚夜》: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陳潔靈——無線電視劇《星塵》主題曲
《忘盡心中情》: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葉振棠——無線電視劇《蘇乞兒》主題曲
《心債》: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梅艷芳——無線電視劇《香城浪子》主題曲
《胸懷大志》: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威利——無線電視劇《獵鷹》主題曲
《默默向上游》:填詞/鄭國江、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張國榮
《愛定你一個》: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播音人》主題曲
《巾幗英雄》: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葉麗儀——無線電視劇《十三妹》主題曲
《交出我的心》:詞/黃霑;作曲/顧嘉煇;主唱/梅艷芳——無線電視劇《警花出更》主題曲
《皇帝子孫》: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電影《新蜀山劍俠》主題曲
《夢裏幾番哀》: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鮑翠薇——無線電視劇《決戰玄武門》主題曲
《不見我淚流》: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鮑翠薇——無線電視劇《決戰玄武門》插曲
《始終會行運》: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張國榮——無線電視劇《鹿鼎記》主題曲
《我與你他與我》: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梅艷芳——無線電視劇《挑戰》主題曲
《楚歌》:填詞/鄧偉雄、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張學友——無線電視劇《楚河漢界》主題曲
《雪山飛狐》: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呂方、關菊英——無線電視劇《雪山飛狐》主題曲
《大步上青雲》(1985):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關正傑——無線電視劇《六指琴魔》主題曲
《留下我美夢》: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甄妮——無線電視劇《陸小鳳之鳳舞九天》主題曲
《昂首向天唱》: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屈原》主題曲
《胡漢夢》: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劉錫明、方曉虹——無線電視劇《書劍恩仇錄》主題曲
《人類的錯》: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關正傑——無線電視劇《大明群英》主題曲
《少年心》: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關正傑、雷安娜——無線電視劇《大明群英》插曲
《扁舟情侶》:填詞/鄭國江、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溫兆倫、陳松齡
《野玫瑰》:填詞/潘偉源、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陳松齡
《特別快車》:填詞/鄭國江、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溫兆倫、陳松齡
《焚心以火》:作曲、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葉蒨文——電影《秦俑》主題曲
《不願再纏綿》:填詞/楊紹鴻、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張學友——無線電視劇《蜀山奇俠》插曲
《長流不息》: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張學友、黎瑞恩
《留住秋色》:填詞/簡寧、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張學友、周慧敏——無線電視劇《如來神掌再戰江湖》插曲
《絕世絕招》: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合唱/張智霖、吳倩蓮——無線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主題曲
《無悔愛你一生》(又名《真情細說》):填詞/黃霑;作曲/顧嘉煇;編曲/袁卓繁;主唱/李樂詩——無線電視劇《真情》主題曲
《意難平》: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伍詠薇——無線電視劇《圓月彎刀》主題曲
《圓月下你來依我》: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伍詠薇——無線電視劇《圓月彎刀》插曲
《精彩故事》:填詞/黃霑;作曲/顧嘉煇;編曲/顧嘉煇、趙增熹;主唱/羅文——無線電視劇《皇家反千組》主題曲
《難得有你》: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羅文——無線電視劇《皇家反千組》插曲
《頭頂一片天》: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馬浚偉——無線電視劇《鹿鼎記》插曲
《始終會行運》: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張國榮——無線電視劇《鹿鼎記》主題曲
《清風不染》: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鄭少秋——無線電視劇《狀王宋世傑(貳)》主題曲
《笑喇笑喇笑一笑》: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無線電視劇《布袋和尚》主題曲
《美麗緣份》:填詞/黃霑;作曲、編曲/顧嘉煇;主唱/馬浚偉——無線電視劇《金牌冰人》主題曲
《願意不願意》:填詞/黃霑;作曲/M.Ravel;編曲/譚國政;主唱/鄭秀文
《做人做到底》:填詞/黃霑;作曲、編曲/楊雲驃;主唱/羅文——無線電視劇《金牙大狀》主題曲
《鱷魚淚》:作曲、填詞/黃霑;主唱/袁麗嫦——麗的電視劇《鱷魚淚》主題曲
[編輯]主要著作

《人海同遊》(香港,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過癮人過癮事》(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開心半世紀》(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未夠不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想到就寫》(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廣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浪蕩人生路─人生篇》(香港,壹出版有限公司)
《浪蕩人生路─人物篇》(香港,壹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我自求我道》(香港,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
《數風雲人物》(香港,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1996年)
《開心快活人》(香港,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
《黃霑不設防》(香港,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
《香港仔日記》(香港,文林社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大家姐傳奇》(香港,文林社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鹹濕仔自白》(香港,文林社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JJ自傳》(香港,文林社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三級片導演手記》(香港,文林社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不文集》(香港,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1984年)至2004年長青特別版已重印61版
[編輯]主持

電視節目
《萬千星輝賀台慶》(1984年,1993年~1997年)
《香港小姐競選》(1979年,1980年,1982年)
《亞洲小姐競選》(1989年~1991年)
《今夜不設防》
《江山如此多FUN》
《城市追擊》
《三個光頭佬》
《聯中傳奇》
電台節目
新城電台《星期日大菠蘿》
[編輯]電影

1974年:
《天堂》
《大鄉里》
《傻瓜大鬧香港》
《鬼馬雙星》
《天天報喜》
1975年:
《大千世界》
《大家樂》
1977年:
《唐人街小子》
1982年:
《愛人女神》
《先生貴姓》
1984年:
《霹靂情》
1985年:
《歌舞昇平》
《花心紅杏》
1987年:
《鐵血騎警》
1988年:
《老虎出更》
《最佳損友》
《南北媽打》
《繼續跳舞》
《雙肥臨門》
《長短腳之戀》〔飾-游江南〕
《夢過界》
1989年:
《火燭鬼》
《奇跡》〔客串-顧新全老友〕
《開心巨無霸》〔客串-醫生〕
《義膽群英》
《偷情先生》〔飾-老油條〕
《精裝追女仔之3狼之一族》〔飾-口水霑〕
1990年:
《老虎出更2》
《祝福》
《開心鬼救開心鬼》
《不文小丈夫》
《殭屍醫生》
1991年:
《洪福齊天》
《不文小丈夫之銀座嬉春》
《駁腳差佬》
《豪門夜宴 (1991年電影)》
1992年:
《雙龍會》〔飾-馬父〕
《逃學威龍II》〔飾-黃牧師〕
《不文騷》
《大咸濕》
《黃飛鴻笑傳》
《夏日情人》
《何日金再來》
《私鍾真面目》
《不文教父帶你嫖韓日》
1993年:
《花田喜事》〔飾-知縣〕
《水滸笑傳》
《唐伯虎點秋香》〔飾-華太師〕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1994年:
《大富之家》
《年年有今日》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摩登龍爭虎鬥》
《新英雄本色》
《不文女學堂》
《鬼迷心竅》
1997年:
《南海十三郎》
《小倩》(配音)
1998年:
《美少年之戀》
2000年:
《愛情敏感地帶》
《創業玩家》
2001年:
《幽靈人間》
2004年:
《我的大嚿父母》(原名《外來媳婦本地郎》)
[編輯]無線電視

1976年:
《光怪陸離》
《CID之殺女案》
1994年:
《阿Sir早晨》飾 祝華年
[編輯]演講

2000年
《創意與創造力》
[編輯]外部連結

新浪網「娛樂大手筆」黃霑專欄
黃霑官方網頁及悼念冊
香港大學校友事務部紀念黃霑所設的網頁
滄海一聲笑——樂壇鬼才黃霑紀念館
真音樂--黃霑訪問
離教者之家:黃霑--學海無涯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83%E9%9C%91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