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海外粵僑社區、緬懷海外粵僑開拓者嘅艱苦辛酸
Post a reply

馮如

Sep 14th, '11, 18:28

馮如


位於廣州黃花崗公園的馮如墓
馮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馮九如,乳名馮珠九,字鼎三,號樹垣。廣東恩平人。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他是中國最早從事飛機研製、設計、製造的人。被美國報紙贊為「東方萊特」。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他提出航空救國主張並為之奮鬥,並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殉職。馮如殉職後,被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追授陸軍少將軍銜,遺體安葬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今黃花崗公園),立碑紀念,尊為「中國始創飛行大家」。

目錄 [隱藏]
1 留美生涯
2 歸國
3 殉職
4 參閱
留美生涯

馮如出生在廣東恩平的牛江鎮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在鄉間私塾讀了幾年書,輟學後在家務農。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國庫空虛,民生凋敝。當時年僅12歲的馮如,雖然不懂國事,但也嘗到了家庭窘困的滋味。就在當年,他不得不揮淚告別父母,隨親戚遠涉重洋,去美國舊金山謀生。
到舊金山後,經鄉親介紹,在耶穌教會做童工,日工夜讀,生活十分艱苦。通過學習英語和科技知識以及目睹日新月異的先進機器,他認識到:國家富強,必有賴於機器,於是更加發憤學習,專攻機器製造。 馮如為了救國,決心去紐約學習機器製造技藝。他先後在船廠、電廠和機器製造廠當學徒和工人,歷時近7年,備受種族歧視和失業的折磨。終於學會了多種機器製造技能,也增進了機器製造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1907年,馮如終於在舊金山的奧克蘭租了一所工廠,開始製造飛機。
1909年9月21日傍晚,「馮如1號」正式試飛。馮如駕機迎著強風起飛,升至4.5米高,環繞一個小山丘飛行,飛行了約800米,顯示了他的飛機具有良好的性能,從而為中國動力載人飛行史譜.寫了光輝的第一頁。當時中西報刊競相報導。美國《舊金山考察者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馮如的大照片,讚譽馮如為「東方的萊特」,並驚呼「在航空領域,中國人把白人拋在後面了!」
馮如最終實現了他「飛機造不成,誓不回國」的誓言。
歸國

1911年2月,馮如帶著公司人員、機械設備和造好的飛機回國。他以「壯國體,挽權利」為宗旨,搬遷在廣州設廠,製造機器和飛機,把公司易名為「廣東飛行器公司」,並親自擔任總機器師。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全國沸騰。11月9日,廣州光復,廣東革命政府成立,馮如率助手參加革命。馮如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除了他的愛國思想和受革命風暴的激勵外,主要是因為他對滿清朝廷所抱的幻想已經破滅,認識到他的航空救國主張和發展中國航空工業的抱負只有「入民國後或可實行之」。
參加革命後,馮如被任命為廣東革命政府飛機長,成為中國第一個飛機長。他立即在廣州燕塘建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這是中國國內的第一個飛機製造廠。當時清廷尚在北京,馮如以虜巢未破,終為後患,遂結合同志,組織北伐飛機偵察隊,準備北伐,並加緊製造飛機,以供北上參戰,推翻清王朝。經過3個月的努力,於1912年3月,製成一架與「馮如2號」相似的飛機,這也是中國國內製成的第一架飛機,揭開了中國航空工業史的第一頁。因此,馮如也是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殉職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機場公開進行飛行表演。馮如先向到場的各界人士介紹情況,包括飛機如何利用、如何製造、如何駕駛等內容。接著,馮如駕駛自製飛機凌空而上,高約36米,東南行約8千米。當時飛機運轉正常,操縱自如,鼓掌之聲,不絕於耳。但馮加急於升高,操縱過猛,致使飛機失速墜地,機毀人傷。醫院搶救無效,馮如以身殉國,時年僅29歲。在彌留之際,馮如猶勉勵助手:「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級。」
馮如犧牲後,廣州各界紛紛舉行追悼會。當時中西報刊亦迅速報導馮如失事消息和評論盛讚中國飛行家馮如的豐功偉績。 1912年9月24日,在馮如蒙難處召開追悼大會,各界人士送來很多輓聯,其中文學家何淡如的輓聯最膾炙人口: 殉社會者則甚易,殉工藝者則尤難,一霎墜飛機,青冢那堪埋偉土; 論事之成固可嘉,論事之敗亦可喜,千秋留實學,黃花又見泣秋風。 輓聯讚揚了馮如的光輝業績,表達了人們對馮如沉痛哀悼。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6%AF%E5%A6%82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