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
壯文: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簡稱:桂
名稱起源 宋代時為廣南西路
行政區類型 自治區
首府
(及最大城市) 南寧
區委書記 郭聲琨
主席 馬飆
面積
-佔全國
-占水域 236,300 km²(第9位)
2.46%
%
人口(2008)
-密度
-佔全國 4816萬(第11位)
206/km²(第位)
3.76%
方言 桂柳官話/粵語/壯語/客家話/平話
GDP(2008年)
-人均
-佔全國 ¥7,171.58億元人民幣(第17位)
¥14966元人民幣(第25位)
2.19%
HDI(2005年) 0.741( 中 ,第22位)
主要民族 漢族、壯族、瑤族、苗族、侗族等
地級行政區 14個
縣級行政區 109個
鄉級行政區†
ISO 3166-2 CN-
官方網站
http://www.gxzf.gov.cn/人口與GDP數據的參考文獻:
民族數據的參考文獻:
† 截至 。
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文名稱
簡體中文 广西
繁體中文 廣西
顯示▼音標
全稱
簡體中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
繁體中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
顯示▼音標
壯語名稱
壯語 Gvangjsih
(老壯文:Gvaŋзsiƅ)
壯語名稱
壯語 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老壯文:Gvaŋзsiƅ Bouчcueŋƅ Sɯcigiƅ)
(方塊壯字:廣西佈僮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簡稱桂,下文通稱廣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首府南寧。位於華南地區西部,南瀕北部灣,與越南接壤。廣西有全中國最多的少數民族,語言使用粵語(白話)、桂柳官話、平話、壯語及各種本地少數民族語言。
目錄
[隱藏]
1 簡史
2 自然地理
2.1 位置與面積
2.2 地形
2.3 地貌
2.4 山系
2.5 水系
2.6 氣候
2.7 水文
2.8 海岸、島嶼及海洋資源
2.9 礦產資源
2.10 生物資源
3 行政區劃
4 人口
4.1 民族
4.2 語言
4.2.1 桂柳官話
4.2.2 普通話
4.2.3 粵語
4.2.3.1 打壓粵語白話
4.2.4 歸類有爭議的廣西平話
4.2.5 壯語
4.2.6 客家話
4.2.7 閩南語
4.2.8 湘語
4.2.9 其他少數民族語言
5 經濟
5.1 GDP
5.2 三大產業
5.3 對外貿易和區域經濟
5.4 重大會展
6 交通
7 文化
7.1 人文歷史
7.2 飲食
7.3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7.3.1 崇左
7.3.2 百色
7.3.3 河池
7.3.4 南寧
7.3.5 柳州
7.3.6 來賓
7.3.7 桂林
7.3.8 貴港
7.3.9 欽州
7.3.10 北海
7.3.11 玉林
7.3.12 梧州
7.4 戲曲
7.5 民族文化
7.5.1 民族民間音樂舞蹈
7.5.2 民族傳統文化節日活動
8 旅遊
9 當地特產
10 社會
10.1 教育
10.2 體育
10.3 媒體
10.3.1 電影
10.3.2 電視台
10.3.3 出版
10.3.4 報紙
11 名人
12 1949年後自治區領導人
12.1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12.2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13 廣西之最
14 對外交流
14.1 領事館
14.2 友好城市
15 參考文獻
16 外部連結
[編輯] 簡史
廣西主題首頁
主條目:廣西歷史
廣西距今5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就有柳江人、白蓮洞人活動。廣西最早的人類在史書中稱百越或百粵。壯族就是古代百越部族西甌和雒越支系的後裔,是廣西最早居住的民族。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桂林郡的全部,以及南海郡和象郡的一部分,即今日廣西的地域範圍。南越國時期沿襲秦朝郡縣轄制,西部有所擴展。
三國至南北朝時期,今廣西的大部分地區屬廣州,歸廣州刺史部管轄;南部北海市、玉林市、欽州市跟今廣東省的湛江市範圍一道屬交州,歸交州刺史部管轄;北部桂林市、賀州市與今廣東省的韶關市範圍一道屬於荊州,歸荊州刺史部管轄。
隋大業三年,隋煬帝取消州,恢復秦朝的郡縣二級制,州治下的郡直屬中央,今廣西地區分屬多個不同的郡。唐貞觀元年,唐太宗設貞觀十道,今廣西大部分地區與今廣東、海南、越南北部地區一起隸屬嶺南道。五代十國中後期,今廣西中部和東南部屬南漢國,北部屬馬楚,西部屬吳權交趾。
宋代初期在嶺南恢復「嶺南道」,後來改為「廣南道」,繼又把「道」改成「路」。宋至道三年將廣南路一分為二,設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其中廣南西路包括今日廣西全境,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等地。「廣西」之稱由此而來。
元朝大部分時候,嶺南地區和海南島沒有單獨設置一級行政區劃,而是將原宋朝廣南東路轄區歸江西行省管轄;原廣南西路劃歸湖廣行省管轄,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和廣東省雷州半島,都歸湖廣行省管轄。
元代末期,設「廣西行中書省」,是廣西建制「省」開始,以後一直設「廣西省」。
明朝初期,兩廣與江西、湖南分開。由於廣西壯、黎、瑤三個民族反明起義猛烈,明朝皇帝朱元璋採用分而治之的辦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廣西門戶欽、廉州劃歸廣東。清朝大體上沿用明的區劃。
廣西在民國新桂系統治時期是全國模範省,為中國桂系軍閥的根據地。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設廣西省。1951年至1955年,欽州、廉州(即今欽州、防城港、北海)從廣東劃入廣西。1952年,懷集從廣西劃入廣東。1955年至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東。1958年3月5日,改為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西。同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廣西僮族自治區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1978年起,自治區成立紀念日定為12月11日,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右江蘇維埃和紅七軍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編輯] 自然地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緯圖示。
[編輯] 位置與面積
地處中國南部,位於北緯20°54′-26°24′,東經104°26′-112°04′,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接鄰省區:廣東、湖南、貴州、雲南,並與海南隔海相望。
接鄰國家:越南,國境線全長約800多公里。
海岸線長度:約1,500公里。
陸地區域總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
佔全國國土總面積比例:2.5%。
全國各省區市國土總面積排名:第9位。[1]
[編輯] 地形
廣西處於被稱為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雲貴高原的東南邊緣,兩廣丘陵的西部,南邊朝向北部灣。整個地勢為四周多山地與高原,而中部與南部多為平地,因此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與東南之間呈盆地狀,素有「廣西盆地」之稱。[2][3] 位於自治區中部的貴港市擁有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郁平原」。
[編輯] 地貌
廣西壯族自治區屬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全區內共計參有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6類地貌,表現為盆地大小相雜,山系多呈弧形,層層相套,丘陵錯綜,平地多為河流沖積平原和溶蝕平原,石灰岩地層分布廣,呈現喀斯特地貌。[4]
[編輯] 山系
廣西境內主要為盆地邊緣山脈和盆地內部山脈兩類,屬於山陵地區,東北部有處於南嶺地帶的越城嶺和海洋山,中部則有大瑤山和大明山,北部有都陽山和鳳凰山,東南部有雲開大山和十萬大山。區內最高山峰為坐落于越城嶺的主峰貓兒山,海拔2,141.5米。
[編輯] 水系
廣西境內河流眾多,總長約3.4萬公里。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地表河有69條,水域面積約8,026平方公里,占陸地總面積的3.4%,喀斯特地下河有433條, 長度超過10公里的有248條。境內地表河分別屬於珠江的西江水系、長江洞庭湖水系(湘江、資江)、沿海諸河流、百都河紅河水系、地下河水系。主要有南盤江、西江、紅水河、左江、右江,柳江、黔江、鬱江、潯江、桂江、南流江、欽江、北侖河、灕江等;地下河有坡心河、地蘇河等。其中,西江流域從西向東貫穿廣西,然後進入廣東,抵達珠江三角洲。南部諸河流注入北部灣,西南有屬於紅河水系的河流流入越南。廣西河流水量大,水力資源充沛,已經建有多座水電站。[5]
西江水系河流之一灕江。
西江水系圖示
(傾斜字體表示河流不在廣西境內)
賀江 西江
灕江 桂江
北盤江 紅水河 黔江 潯江
南盤江
融江 柳江
龍江
右江 邕江 鬱江
左江
[編輯] 氣候
廣西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區各地極端最高氣溫為33.7-42.5℃,極端最低氣溫為-8.4-2.9℃,年平均氣溫在16.5-23.1℃之間。氣候溫暖,熱量豐富,雨水豐沛,乾濕分明,季節變化不明顯,日照適中,冬少夏多。
[編輯] 水文
儘管廣西河流眾多,岩溶地貌較為發育,地表水與地下水能相互轉化,數量比較穩定。但由於河流主要以雨量補給類型為主,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另外,出入境、入海水量比例不協調,加上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北方變性冷氣團的交替影響,乾旱、暴雨洪澇氣象等災害較為常見,因此廣西境內的水資源總量並不穩定。[6][7] 境內河川有規律的汛期,並集中了河川徑流量的70%-80%,其中資水、湘江、賀江等桂東北河川汛期在3-8月,潯江等桂西南河川汛期在5-10月,紅水河、柳江、左江、鬱江、黔江、西江等桂中諸河汛期多在4-9月。[8]
[編輯] 海岸、島嶼及海洋資源
潿洲島。
廣西沿海地區處於中國海域面積約12.93萬平方公里的北部灣的北部,以粵桂交界處的英羅港為起點,沿鐵山港、北海港、大風江、欽州灣、防城港、珍珠港,直至中越邊境的北侖河口沿岸,大陸海岸線長約1,500公里。[9] 其中,南流江口、欽江口為三角洲型海岸;鐵山港、大風江口、茅嶺江口、防城河口為溺谷型海岸;欽州及防城港兩市沿海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為台地型海岸。[10] 沿海島嶼有697個,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1個,島嶼岸線總長600公里,島嶼總面積為84平方公里。[11]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資源豐富。較長的大陸海岸線,以及合適的海岸線的曲直比,使得廣西沿海地區有天然優良港群之稱。北部灣魚類、蝦類、頭足類、蟹類、貝類和其他海產動物、藻類等海洋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煤、泥炭、鋁、錫、鋅、汞、金、鈦鐵礦、石英砂、石膏、石灰石、花崗岩、陶土等海洋礦產資源亦達到20多種。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和合浦盆地三個含油沉積盆地蘊藏豐富的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他鹽化工資源,海洋能源資源,淡水資源也較為豐富。[12]
[編輯] 礦產資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儲量較大,是中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13] 有色金屬礦產凸顯表現為,目前境內已經發現了錳、鋁、錫、鐵、砷、膨潤土、釩、鎢、銦、鉛、鋅、銻、銀等145種礦種,現已探明97種的礦藏儲量。部分礦藏儲量更是位於全國,甚至世界前列,所以廣西亦稱「有色金屬之鄉」。[14] 廣西礦產分布較集中[15]:
桂東的主要礦產為:銀、鉭、鈦;
桂南的主要礦產為:錳、稀土、花崗石;
桂西的主要礦產為:鋁土礦、金;
桂北的主要礦產為:錫、鉛、鋅、銻、汞、銀、硫鐵礦、滑石;
桂中的主要礦產為:石灰岩、白雲岩、重晶石。
其中,較為知名的是南丹錫礦、平果鋁土礦、寧明膨潤土礦。
[編輯] 生物資源
廣西地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帶、北熱帶季節性林帶,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16]
其中已知有289科、1,670多屬、6,000多種植物資源,有國家公布的瀕危保護植物113種,其中包括了「植物大熊貓」銀杉、艦木玉、冷杉、擎天樹、華南鐵杉、華南坡壘、廣西桫鑼、金花茶等。[17]
而動物資源中,已知靈長類10種,陸棲脊椎野生動物884種(亞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物種150個,其中獸類113種,隸屬10目、32種;鳥類530種和亞種,隸屬於19目、56科;兩棲類152種,隸屬3目、11科;海洋及淡水的魚類700多種;沿海地區的灘涂和淺海地帶也生長著大量浮游生物、潮間帶生物和底棲生物。其中白頭葉猴、瑤山鱷蜥和廣西斑鳩菊為廣西獨有。[18]
目前,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廣西已建有各種動、植物自然保護區59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處),其中包括了桂北龍勝花坪林區,興安縣、資源縣的貓兒山自然保護區、弄崗自然保護區、十萬大山自然保護區、大瑤山自然保護區等。[16][17]
[編輯] 行政區劃
現轄14個地級市,以及35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6個縣、12個自治縣。基層設702個鎮,366個鄉,58個民族鄉。[19] 以下為14個地級市中位置圖示、名字、壯文名字、2006年戶籍人口和地區主要聚居少數民族資料詳細列表:
14個地級市地圖與具體位置圖示 # 漢名 壯語名 人口(2006年) 主要聚居少數民族
1 百色市 Baksaek 378.8萬 壯族、瑤族
2 河池市 Hozciz 382萬 壯族、瑤族、毛南族、仫佬族
3 柳州市 Liujcouh 360.5萬 壯族、瑤族、侗族、苗族、回族
4 桂林市 Gveilinz 499.2萬 瑤族、苗族、回族
5 賀州市 Hohcouh 209萬 瑤族
6 崇左市 Cungzcoj 233萬 壯族
7 南寧市 Namzningz 648萬 壯族、回族
8 來賓市 Leizbingz 247萬 壯族、瑤族
9 貴港市 Gveigangj 474萬 壯族、瑤族
10 梧州市 Ngouzcouh 306萬
11 防城港市 Fangzcwngzgangj 75萬 京族
12 欽州市 Ginhcouh 310萬
13 北海市 Baekhaij 148萬
14 玉林市 Yoglinz 598萬
[編輯] 人口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廣西壯族自治區 237,558.10 47,680,000 50,613,316
南寧市 22,111.98 6,824,800 6,835,117
柳州市 18,667.44 3,658,000 3,624,955
桂林市 27,622.89 4,862,100 5,046,171
梧州市 12,554.94 3,041,800 3,101,474
北海市 4,016.07 1,551,200 1,563,189
防城港市 6,181.19 829,100 833,164
欽州市 10,820.85 3,199,900 3,559,870
貴港市 10,605.44 4,225,500 4,915,879
玉林市 12,838.00 5,598,500 6,250,106
百色市 36,203.85 3,598,700 3,858,959
賀州市 11,771.54 2,080,800 2,184,104
河池市 33,508.00 3,783,800 3,969,865
來賓市 13,411.06 2,271,900 2,501,517
崇左市 17,345.47 2,153,800 2,368,946
[編輯] 民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分市縣壯族分布圖(數據準確性和即時性需進一步核實)
廣西境內主體民族為漢族,人口為2702萬,占人口總數比例62%,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少數民族,人口為1794萬,占人口總數比例38.5%,其總人數居全國第一位,比重居全國第4位(次於西藏、新疆、青海)。[20] 具體如右圖所示:[21]
廣西境內民族組成 人口 比例 主要集聚區
漢族 2702萬 62% 南部沿海及東部地區
壯族 1520萬 34% 南寧、柳州、崇左、來賓、百色、河池、貴港7市
瑤族 147萬 柳州、桂林、賀州、百色、河池、來賓6市,設有恭城、金秀、富川、巴馬、都安、大化6個自治縣
苗族 46萬 融水苗族自治縣、隆林、三江、資源、西林、龍勝、南丹等縣(自治縣)
侗族 30萬 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自治縣、融水自治縣
仫佬族 17萬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宜州、柳城等縣(自治縣、市)
毛南族 7.4萬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回族 3.3萬 桂林、柳州、南寧、百色等市及臨桂、靈川、鹿寨、永福等縣
布依族 2.1萬
京族 2萬 東興市江平鎮萬尾、巫頭、山心三島
水族 1.5萬 南丹、宜州、融水、環江、都安、興安、河池市金城江區等縣(自治縣、市、區)
彝族 9712 隆林、那坡和西林縣(自治縣)
仡佬族 隆林各族自治縣
滿族 9576 融水自治縣、宜州市、環江市、南丹縣
壯族山寨
[編輯] 語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比較通用的本地語言是桂柳官話、廣西粵語和壯語。非本地語言則為全國通用語普通話。
[編輯] 桂柳官話
桂柳官話主要使用地域為桂中平原及桂西北的桂林地區一帶,桂南和桂東南也有部分語言區分布。為廣西使用人口第二大的語言。桂林,柳州為其最明顯的兩個使用城市,是明清時進入廣西的西南官話。清末民初隨著廣東商人和廣東移民進入廣西,更因為廣西政治中心由桂林遷往南寧,桂柳官話的通行程度曾一度下降。(《李宗仁回憶錄》中多次稱民國時期的桂系軍閥部隊內部主要使用粵語,且李宗仁本人亦通曉粵語,曾用粵語與廣東軍閥陳炯明會談)。
桂柳官話完整保存有古漢語的入聲和尖團音,同時又不包含現存漢語族中華北官話、西北官話的兒化音和捲舌音,因此其歷史起源必定早於兒化音和捲舌音出現的元朝,但因為目前缺乏考究,因此不能確知其起源時間和地點。
[編輯] 普通話
普通話是基於北京官話的官方標準語,不是廣西歷史上的通用語言,而是隨著近年國家強力「推普」,才開始在廣西政府機關、教育場所中日漸流行。經過幾十年的推廣,普通話在廣西的普及率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城市居民基本可用普通話交談。但廣西人所說的普通話口音較重,因此形成南普、柳普等語調怪異的變種普通話。部分農村居民以及老年人能聽而不能說普通話。在1958年推普前廣西並沒有人以普通話(北方官話)作為母語。使用普通話(北方官話)的廣西人僅限於少數的北方官員和商人。自從90年代起,政府的強勢推普使得普通話在南寧市區成為統治地位的語言,由於其中心城市的影響,已經帶動普通話成為廣西的通用語,尤其是電視、電台媒體基本使用普通話廣播,對廣西有深遠影響。廣西各地域操不同語言的人群習慣以普通話交流。與廣東境內操不同語言的人群習慣以廣州話交流大有不同。另外,南寧市的普通話中地方口音和詞彙非常嚴重,與標準普通話存在明顯差別,形成南寧普通話,導致不少外省客商並不認為南寧口音的普通話屬於「普通話」,而誤以為是「廣西方言」。
[編輯] 粵語
廣西粵語的分布範圍為賀州至憑祥連線的東南部,占廣西三分之一的地域,以及人口的相對多數(桂東南為廣西人口稠密地區),在此線以外還有百色市區等方言島。民國時代新桂系因提升農業技術需要,向桂中平原移入桂東南地區人口,因此此地也有少量粵語村落存在。
粵語在廣西通常俗稱為「白話」,平話也經常俗稱為「土白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編撰的《廣西大百科全書》稱,粵語為廣西第一大方言。「粵語」包含許多各有特色的子方言,如語音差異較大的「勾漏粵語」、「四邑粵語」、「莞寶粵語」、「高陽粵語」等。廣西粵語雖然人口相對多,但是內部差異很大,分屬多個不同的方言片。勾漏粵語、廣西平話、廣州粵語、四邑粵語、高陽粵語、莞寶粵語之間口語直接交談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少數民族人士(如壯族),也能操粵語。
廣府片:分布於梧州、蒼梧,是珠江三角洲廣府粵語(又名「粵海片」)沿西江的延伸,與廣州、香港等地的粵語高度一致。
邕潯片:分佈於南寧,桂平,平南,貴港,百色等沿西江邊的城市。這可能與古代兩廣交通依賴西江水運有關。邕潯粵語與梧州粵語和廣州話都比較接近。80%基本相同,用邕尋粵語使用者廣州話粵語使用者之間交流完全沒有問題。 邕尋粵語主要流行於邕州、潯州(桂平市古稱)兩岸交通便利的城鎮,如南寧市及橫縣、崇左縣、寧明縣、憑祥市、桂平市下屬鄉鎮、平南縣等縣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區。以南寧市為代表。但是由於自八十年代後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加上南寧市政府的語言文化政策是削弱地方方言改而推廣普通話,南寧市區內南寧話的使用人口大幅度下降,南寧話使用人口銳減到不足三成。邕潯粵語的代表性口音實際上已遷移到古稱「潯州」的桂平市下屬鄉鎮。現在也有相當多人憂慮南寧話事實上已經變成死語。但是根據南國早報調查,南寧白話仍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南寧市在上世紀80年代,市區內人口都講白話,也不過三四十萬人。而2009年市區人口約267萬人,「就算按不到三成來計算,得出來的結果也比三四十萬人多。不能說講白話的人大量萎縮」點對於粵語本身的起源,學術界有「廣東起源說」和「兩廣起源說」兩種說法。
「廣東起源說」根據明清地方志和一些歷史資料(如《廣東會館論稿》),認為粵語起源於廣東,但是在明清以至民國時期,廣西都是廣東商人(粵商)和移民的主要地區。 比如廣西有民諺稱「無(廣)東(人)不成市」。因而導致粵語擴散到廣西。
而「兩廣起源說」則認為「兩廣」之分始於宋朝, 而粵語的形成遠在宋代之前, 並且也有歷史研究稱粵語最早的起源地在兩廣交界處的「廣信郡」。只是後來因為珠三角強勢的經濟和文化地位,珠三角粵語口音主導了粵語的語言發展而已。 就如同北京依託強勢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其口音得以全國通用。 但是因此而說「北方方言」起源於北京則屬於無稽之談。
勾漏粵語(勾漏片):分布在桂東南一帶,比如貴港,玉林,岑溪,興業一帶,為廣西歷史上最早的本土漢語方言,產生於南越國時期並在隋唐時期成型。其口頭語和其他廣西粵語及廣東粵語差異很大。這些地區的居民的語言認同感也很複雜, 有認同自己的母語為粵語的,也有認同為「土白話」的, 也有認為自己的母語僅僅是「本地話」的。勾漏粵語屬於粵語僅僅是基於語言學上的因素而已,其民系,民俗和居民認同感方面的證據並不強烈。
欽廉片:分佈於欽州、北海等北部灣沿海地區,有一些自己獨有的特徵,與廣府片、勾漏片、邕潯片、桂南平話都有別。
平話:屬粵語分支,具有粵語子方言的全部典型共性特徵。相傳來自於狄青帶來的漢族士兵,一般視作廣西本土漢語。
貴港話:主要分佈在廣西貴港市港北區,港南區。使用人口約40萬,屬於瀕危方言之一,與同為勾漏粵語的玉林話有所出入但大體相同,當地人也因為語音把其分為「街裡話」「村裡話」。可能屬勾漏片。
[編輯] 打壓粵語白話
1996年開始,廣西自治區政府致力使用行政手段在多個城市強制推行「推廣普通話」政策,當年率先把南寧市和梧州市公共汽車的南寧白話(粵語系)報站取消,南寧電視台、電台等媒體全部禁止粵語,使民眾在媒體廣播方面也沒有了可以借鑒的語言環境。[22]在2001年取消南寧市和2002年取消北海市(市區)的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珠江台),其他大城市如貴港等地亦被取消,現在只剩下橫縣、靈山、浦北、北海(農村)、桂平、平南、博白、岑溪等部份鄉鎮農村及梧州市(含轄下縣城)、賀州市可以收看。2004年,廣西電視台影視頻道晚上取消播放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純正原版音電視劇。2010年12月26日,廣西電台經濟廣播已播出18年粵語白話節目被完全取消,經濟廣播原來是廣西電台唯一一個用普通話、粵語雙語播出的系列台。時至今日,廣西全自治區播放的粵語頻道只有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南方衛視TVS-2)一個,無任何廣西自主的省級粵語頻道,廣西只有極少部分粵語區城市會有自己的市級電視粵語頻道。
現在廣西粵語已經被邊緣化,南寧的粵語已經成為瀕危語言,取而代之的是帶有粵語(包括平話)口音的「南寧普通話」。
[編輯] 歸類有爭議的廣西平話
廣西平話是通行於廣西部分地區的漢語方言。分南部平話(桂南平話)和北部平話(桂北平話)兩種,南北平話之間差異非常大,北部平話內部差異不小。近年來漢語方言學界傾向於將桂北平話跟桂南平話區別對待,視作跟粵北-湘南土語類似的一個土語群。
平話在廣西人傳統認識上,南部方言可歸入粵語,北部方言大致上可歸入客家話。
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一篇論文,將平話列為一個不從屬於粵語的漢語方言。 據該文宣稱,平話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項:
保留入聲(塞音韻尾)
分尖團
中古漢語中先、蕭等三等韻的主母音作細音,齊、痕等韻作洪音
歌、寒、唐等韻的主母音作[a]
全濁(濁塞音、濁塞擦音)清化,不分平仄,一律不送氣
陽入分上下
其中後三項常被引作平話獨立於粵語的證明。但是,很多學者指出:粵語方言同樣具有全濁不送氣、陽入分上下的特點,而陽入分上下在平話內部並不統一,南北平話差異很大不宜歸為一類。廣西的桂柳官話同樣區分尖團音和保留入聲。桂南平話獨立的證據不充分,歸屬問題還存在爭議。
[編輯] 壯語
壯語是壯族的民族語言,其分布極廣,使用者也不僅僅是壯族人,世居農村的漢族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也使用這種民族語言。而新遷入城鎮的壯族即使在與本族人交流時,也較少使用壯語,而是轉而使用當地通行的漢語方言。世居和第二代的城鎮壯族人更是極少有能使用本民族語言的。這是因為廣西民族關係相對北方來說要和諧得多,主要少數民族壯族與漢族間少有文化、利益、宗教方面的衝突,互相通婚者比比皆是,而且廣西主要的少數民族與漢族在人種外貌上沒有區別,姓氏也相同,因此廣西人只能選擇當地流行語言為交際工具。
壯語是廣西除普通話外的法定官方語言。除壯族外,部分在壯區居住的漢族也使用壯語。而在漢族地區居住的壯族則極少懂壯語。
[編輯] 客家話
客家話在廣西主要分佈在博白,容縣,陸川等縣市。廣西客家話分佈區一般也同時通行粵語。
[編輯] 閩南語
廣西的閩南語主要分布在潿洲島和一些沿海島嶼,語民人口少,主要是歷史上由雷州半島等地的漁民傳來。
[編輯] 湘語
桂林市轄區的全州縣,灌陽縣,興安縣等桂東北與湖南接壤的區域有湘語分布。這些縣市的湘語屬於「老湘語」,和長沙等地的「新湘語」並不等同。
[編輯] 其他少數民族語言
其他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瑤族的布努語、拉珈語,毛南族的毛南語,侗族的侗語,京族的京語,等等數十種之多。
[編輯] 經濟
主條目:廣西經濟
[編輯] GDP
主條目: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內生產總值
廣西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2005年以來GDP總量一直穩居全國第十七位(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國內生產總值表)。
廣西也是農業大省,2007年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僅次於海南省居全國第2位。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較,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77.60倍;按可比價格比較(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10.2%,高於同期全國9.8%年平均增長率,增長速度次於新疆、北京等九省市區居全國第十位(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國內生產總值表)。 2002年-2008年,廣西GDP連續7年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率。1978年,廣西GDP總量位居全國第20位(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歷年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1978-2004)),到2005年開始升至第17位;1994年GDP突破1千億元,2007年突破5千億元。GDP人均值,1990年突破1千元,2006年突破1萬元。
2007年,廣西GDP總量(最終核實數[23])達到5,885.88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9%,佔全國的比重達到2.2%;其中第一產業1,264.58億元,佔21.48%;第二產業2,335.39億元,佔39.68%;第三產業2,285.91億元,佔38.84%;廣西人均GDP達到12,408元,次於寧夏、四川和江西等25省份居第26位。根據出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廣西GDP總量達到7,171.58億元,人均GDP為14,966元。[24]
[編輯] 三大產業
廣西農業經濟佔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熱帶水果的主產地之一,其他經濟作物有煙草、麻類、香料。廣西是中國的甘蔗種植基地,製糖業基地。廣西沿海珍珠養殖也十分著名。廣西水利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2133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1751萬千瓦。廣西紅水河被譽為中國水電的「富礦」。已建成大化、天生橋、岩灘、惡灘、天生橋等大型水電站。在建的龍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540萬千瓦,是中國西部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廣西鋁土礦探明儲量6.5億噸。平果鋁礦是中國最大的鋁業基地。廣西旅遊資源豐富,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廣西跨省流動的就業勞務人員比重較大,但多集中於廣東境內的泛珠三角區域。近年在廣西沿海的北部灣地區積極發展石油化工項目,前景預計較為可觀。
廣西經濟結構
(部分內容)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264.58億元 2,335.39億元 2,285.91億元
中國熱帶水果的主產地之一 製糖業基地 桂林旅遊勝地
經濟作物有煙草、麻類、香料 平果鋁礦是中國最大的鋁業基地 勞務輸出
中國的甘蔗種植基地
沿海珍珠養殖 大化、天生橋、岩灘、惡灘、天生橋等大型水電站
沿海北部灣勘探石油
[編輯] 對外貿易和區域經濟
廣西是中國西部唯一沿海的省份,又處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沿和樞紐位置,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泛珠三角經濟區合作等一系列優勢條件正在此疊加,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得到明顯支撐。北部灣經濟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25][26][27]
[編輯] 重大會展
中國-東盟博覽會
[編輯] 交通
廣西臨海、且與越南相接,境內海航、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般。
其中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到1011公里,而縣際和農村公路也有4000公里。水運方面的防城港11號泊位工程、欽州港3萬噸級進港航道工程、欽州港二期工程的碼頭水工工程、防城港十五萬噸級減載平台及其航道工程、右江航運建設那吉樞紐工程以及西南水運出海通道中線起步工程等工程項目中,也有部分已竣工、在建設或審批進行中。[28] 鐵路方面,南廣、貴廣、南昆、黔桂、湘桂等鐵路項目在建設中。航空方面,目前南寧機場調整以實現軍民分開,而新航站區及配套設施也在擴建、桂林機場方面,目前航站樓擴建。另外,柳州機場也在工程擴建。[29]
[編輯] 文化
[編輯] 人文歷史
廣西境內有歷史文化名城柳州、貴港與桂林,另外還有多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境內也出現了太平天國起義、鎮南關大捷、百色起義等歷史事件,出現了石達開、劉永福,馮子材等為代表的歷史名人。
[編輯] 飲食
廣西境內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在南部的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廣西屬粵菜菜系,近年也有桂菜菜系的提出,而且因為飲食文化交流,非常多的廣東著名廚師為廣西人,而且兩廣語言、飲食口味接近,所以粵菜在廣西境內有非常廣的範圍。據徐霞客所記載,廣西境內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其早期的飲食已有種食稻穀和蔬菜、腌菜、飲茶、行酒禮等習慣。[30] 其中以南寧老友粉、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梧州龜苓膏、巴馬香豬、玉林牛巴、玉林餛飩、貴港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濾粉、豬腳粉等為代表。
[編輯]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廣西肉桂(2008年9月19日獲准):肉桂的中心產區為西江沿岸的桂平、平南、藤縣、蒼梧、岑溪、容縣等,稱西江桂,以及十萬大山附近的防城、東興、上思等,又稱東興桂。
[編輯] 崇左
天等指天椒(2007年2月14日獲准):出產於崇左市天等縣。
大新苦丁茶(2006年1月24日獲准):出產於崇左市大新縣。
[編輯] 百色
凌雲白毫茶(2005年8月25日獲准):出產於百色市凌雲縣。
八渡筍(2010年4月6日獲准):出產於田林縣東北角山區,土地肥沃潮潤的八渡鄉。
[編輯] 河池
巴馬香豬(2005年8月25日獲准):出產於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
[編輯] 南寧
橫縣茉莉花(2006年7月12日獲准):出產於南寧市橫縣。
橫縣大頭菜(2009年7月9日獲准):出產於南寧市橫縣。
南山白毛茶(2009年7月9日獲准):出產於南寧市橫縣南山。
[編輯] 柳州
融水糯米柚(2008年8月27日獲准):出產於柳州市融水縣。
[編輯] 來賓
忻城金銀花(2007年3月20日獲准):出產於來賓市忻城縣。
[編輯] 桂林
永福羅漢果(2004年12月13日獲准):出產於桂林市永福縣。
荔浦芋頭(2005年12月28日獲准):出產於桂林市荔浦縣。
陽朔金桔(2006年12月27日獲准):出產於桂林市陽朔縣。
[編輯] 貴港
西山茶(2010年5月24日獲准):出產於貴港市桂平市境內的一座山脈西山。
[編輯] 欽州
坭興陶(2008年12月31日獲准):出產於欽州坭興。
[編輯] 北海
合浦南珠(2004年10月29日獲准):出產於北海市合浦縣。
[編輯] 玉林
玉林香蒜(2007年3月20日獲准):出產於玉林市。
容縣沙田柚(2004年7月20日獲准):出產於玉林市容縣。
[編輯] 梧州
梧州龜苓膏(2007年5月29日獲准):出產於梧州市。
梧州臘腸(2008年8月27日獲准):梧州居民自製的臘腸龍舟牌腊味、肉脯系列產品源自於清末民初的梧州荘記腊味。
[編輯] 戲曲
漢族:粵劇、桂劇
少數民族戲劇和地方戲種:壯劇、彩調劇、邕劇、苗劇、毛南劇。
[編輯] 民族文化
參見:壯族美術及壯族舞蹈
[編輯] 民族民間音樂舞蹈
扁擔舞
銅鼓舞
繡球舞
蘆笙舞
[編輯] 民族傳統文化節日活動
作為廣西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境內的少數民族有著各樣的民族傳統文化節日活動,比如壯族三月三歌節、瑤族盤王節、苗族蘆笙節、侗族花炮節、彝族跳弓節、京族唱哈節等。其中其表達的內容各異,但其表現出來的名族內部特有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更多的是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的一個縮影。
此外,廣西境內還有一些重大的節慶,有些是地方官方舉辦,有些是民間由於民俗所形成,在這些節慶活動中,有些已成為其舉辦地代表性的文化活動,詳細列表如下:
廣西重大節慶
名稱 創辦時間 舉辦時間 內容
北海國際珍珠節 1991年 10月 文藝表演及焰火晚會、「南珠小姐」形象大賽、珠寶展示交易會、書畫影藝術大展、旅遊觀光活動等。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1993年 每年的11月份 開幕式晚會、中外歌唱家演唱會、廣場文化活動、旅遊美食節、山歌擂台賽、經貿洽談會、時裝大賽等。
劉三姐歌圩 民俗 農曆三四月、八九月 歌場交情、賽歌賞歌、拋繡球、搶花炮、斗蛋、以及壯劇、師公戲、採茶戲等文藝演出。
桂林山水旅遊文化節 1993年 每年的11月份 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展示、藝術巡遊、徒步大會、趣味智力賽等。
柳州國際奇石文化節 1999年 9月至11月 奇石展銷、經貿洽談招商會、奇石珍品大賽、拍賣活動、文藝演出等。
中越邊境旅遊節 2001年 9月至10月 中越邊境旅遊發展論壇、商品交易會、中越聯歡活動、民族風情美食展示等。
欽州國際海豚節 2004年 9月 文藝晚會、國際研討會、旅遊美食節、女子沙灘氣排球邀請賽、「漁家樂」、少林武術及雜技表演等。
龍州天琴文化藝術節 2008年 5月 開幕式文藝晚會、學術研討會、「天琴杯」繪畫攝影比賽、經貿洽談招商會、旅遊推介等。
[編輯] 旅遊
龍脊梯田之七星伴月
程陽風雨橋。
主條目:廣西旅遊
相比中國其他省份,廣西境內的歷史旅遊資源相對較少,更多為自然景觀旅遊、民族風情旅遊以及邊境旅遊。其中自然景觀旅遊中較為知名的有「世界旅遊名片」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海灘」北海銀灘;[31] 而民族風情旅遊更多體現在壯族、侗族、瑤族以及苗族等自治縣。[32]
[編輯] 當地特產
廣西境內在特產方面南北有異,例如南部北海、欽州、防城等海邊城市的海鮮特產,以及靈山荔枝、香蕉、容縣沙田柚等水果特產,也有西北部的蘋果鋁等有色金屬特產。
[編輯] 社會
[編輯] 教育
主條目:廣西教育
自治區成立50年以來,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後30年中,廣西教育得到較大發展。目前,全區有學校22,119所,其中,幼兒園4,049所,小學14,873所(不含教學點),普通初中2,142所,特殊教育學校58所,普通高中522所,中等職業學校403所,高等學校74所。[33][34]
全區在學總人數為967.79萬人,其中幼兒園在校生102.34萬人,小學在校生452.48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21.98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8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5.4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54.05萬人,高等教育在校生60.09萬人。[34]
全區學校教職工總數為54.92萬人,其中,幼兒園教職工3.7萬人,小學教職工24.2萬人,特殊教育教職工1052人,普通中學(初中、高中)教職工19.23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3.2萬人,高等學校教職工4.48萬人。[34]
[編輯] 體育
廣西境內體育設施和教育一般。其中有民眾和少數民族[35] 之間有著兩種不同的情況。而在奧運會上,廣西多在舉重、跳水、體操、羽毛球、射箭等方面輸送人才。廣西近代歷史上出現的比較著名的運動員有體操運動員李寧、羽毛球運動員周蜜、籃球運動員朱芳雨等。
[編輯] 媒體
[編輯] 電影
廣西電影製片廠已經拍攝有118部電影,其中較為知名的電影有《黃土地》、《血戰台兒庄》、《大閱兵》、《百色起義》、《周恩來》、《長征》、《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36][37][38][39] 而反映廣西本地風土人情的影片有電影《劉三姐》,全球最大的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40]
[編輯] 電視台
廣西境內各市都有自己地方所屬的電視台,其中覆蓋範圍較廣的是廣西衛視,即廣西電視台。廣西電視台曾參與一些電視電影的製作拍攝,其中,2005年,廣西電視台拍攝製作了《血色殘陽》和《暗算》兩部電視劇。[41] 2007年,由廣西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大型史詩電影《圓明園》獲最佳科教片獎。[42] 而在2008年,廣西電視台所拍攝的形象宣傳片《山篇·水篇·海篇》獲得美國莫比廣告大賽金獎。[43]
[編輯] 出版
廣西壯族自治區出版行業有明顯的出版分類分工,例如接力出版社專註於青少年的板塊,而灕江出版社專註於文學文藝板塊,廣西人民出版社注重於與外文相關板塊,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專註於「三農」、職教、醫學保健讀物等民生板塊,廣西教育出版社專註於教育理論研究板塊,廣西美術出版社專註於美術藝術板塊。廣西的出版的實力在2005年時是全國第13位,而到了2007年已躍居全國第9位,比四川、雲南、江西、重慶等傳統出版強省(市)排名還要靠前,位居西部省(區)第一。[44]
[編輯] 報紙
廣西境內分有《廣西日報》等黨政報紙,以及《南國早報》、《八桂都市報》等大眾報紙。
[編輯] 名人
主條目:廣西名人列表
廣西在歷史上出現不少名人,其中古代以瓦氏夫人為代表,明朝抗後金將領袁崇煥;近代以石濤、馮子材、劉永福為代表,太平天國時期更是湧現不少,其中以石達開等為代表,現代學術主要是以馬君武、梁漱溟、黃現璠、王力為代表,而現在的名人主要以羅文、李寧等人為代表。
[編輯] 1949年後自治區領導人
顯示▼
檢 · 論 · 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歷任正職領導人
[編輯]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1949年-1953年:張雲逸
1953年-1957年:陳漫遠
1957年-1961年:劉建勛
1960年-1966年:韋國清
1966年-1967年:喬曉光
1970年-1975年:韋國清
1975年-1977年:安平生
1977年-1985年:喬曉光
1985年-1990年:陳輝光
1990年-1997年:趙富林
1997年-2006年:曹伯純
2006年-2007年:劉奇葆
2007年至今:郭聲琨
[編輯]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1953年:張雲逸
1953年-1955年:陳漫遠
1955年-1958年:陳漫遠
1958年-1975年:韋國清
1975年-1977年:安平生
1977年-1979年:喬曉光
1979年-1983年:覃應機
1983年-1990年:韋純束
1990年-1998年:成克傑
1998年-2003年:李兆焯
2003年-2007年:陸兵
2007年至今:馬飈
[編輯] 廣西之最
德天瀑布
世界最大的人工寶石加工基地,梧州的人工寶石佔全國產量的80%,佔世界產量的70%,被譽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中國最美的江:灕江,全長437千米,人稱「百里灕江,百里畫廊」。
中國第一灘:北海銀灘,寬長平坦,沙白鬆軟,1992年被列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994年被定為中國35個王牌景點中「最美休憩地」之一。
亞洲最大的跨國瀑布: 德天瀑布,位於黑水河上游中越邊境,瀑布寬100多米,落差40多米。
境內最高的山峰:貓兒山,位於興安縣,主峰海拔2,141米,為廣西最高峰,也是中南群峰之冠。
最完整的泥盆紀石炭紀界線剖面:桂林南邊村的泥盆紀石炭紀界線剖面,該界線剖面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能完整、連續地顯示泥盆紀與石炭紀之間主要脊椎動物門類進化序列的地層剖面。被列為全球泥盆紀——石炭紀界線候選層型(相當於世界標準剖面)。
中國長壽之鄉: 巴馬瑤族自治縣,現健在的百歲以上老人有80多人,1991年在東京第13次國際自然醫學會上被列為世界第5個長壽之鄉。
有色金屬之鄉:廣西有色金屬中錳礦保有儲量和產量居全國第一,銦礦儲量約佔世界探明銦儲量的2/3,磷釔礦、鉿、銀、獨居石、鎘、氧化鈧、銻、錫等儲有量與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中國荔枝之鄉:靈山縣,1996年靈山縣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荔枝之鄉」稱號。
中國最稀有的猴類: 黑、白葉猴 廣西境內特有的靈長類新種,總數估計僅有600隻,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猴類。
壯族最盛大的聚會:三月三歌圩,農曆「三月三」是壯族最盛大的傳統歌節,對歌是壯族的民間傳統娛樂活動和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動。1999年,舉辦的國際民歌節讓這個傳統節日跨出中國,推向世界。
世界珍珠之王:合浦珍珠(南珠)有「西(歐洲)珠不如東(日本)珠,東珠不如南珠」之說。歷代被視為國寶,合浦珍珠在歐洲佔有40%的市場佔有率。
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印象·劉三姐 ,劇場為方圓兩千米的桂林陽朔書童山段灕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廣袤無際的天穹,180度全景視覺。
[編輯] 對外交流
[編輯] 領事館
越南駐南寧總領事館 2004年5月2日在南寧正式開館(狀態:該館對外受理簽證業務)
柬埔寨駐南寧總領事館 2005年10月21日在南寧正式開館(狀態:因柬國內原因,目前該館所有領事官員都已回國,因此處於閉館狀態。)
泰國駐南寧領事辦公室 2006年4月7日在南寧正式開館(狀態:尚未對外受理簽證業務)
[編輯] 友好城市
日本熊本縣—1982年5月20日
奧地利克恩滕州—1987年2月10日
巴西北里奧格蘭德州—1995年11月28日
俄羅斯沃羅涅日州—1997年12月16日
美國蒙大拿州—1999年10月26日
法國 普瓦圖-夏朗德大區—2002年11月23日
泰國素叻他尼府—友辦[2004]1358號2004年11月4日
[編輯] 參考文獻
^ 廣西地理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06-07-17 [2009-05-26] (簡體中文).
^ 廣西自然地理總覽. 南國早報網. 2008-11-25 [2009-05-26] (簡體中文).
^ 廣西自然地理總覽. 南國早報網. 2008-11-25 [2009-05-26] (簡體中文).
^ 廣西地形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06-07-17 [2009-05-26] (簡體中文).
^ 謝之雄. 《廣西年鑒》. 廣西: 廣西年鑒社. 2008. ISBN CN:45-1175.
^ 2007年廣西水利統計公報. 廣西水利信息網. 2007- [2009-5-28] (簡體中文).
^ 水資源公告. 廣西水利信息網. 2007- [2009-5-28] (簡體中文).
^ 謝之雄. 《廣西年鑒》. 廣西: 廣西年鑒社. 2008. ISBN CN:45-1175.
^ 地理環境. 廣西政府門戶網站. 2007- [2009-5-28] (簡體中文).
^ 廣西海洋資源概況. 廣西國土資源廳網站. 2008-11-13 [2009-2-28] (簡體中文).
^ 地理環境. 廣西政府門戶網站. 2007- [2009-5-28] (簡體中文).
^ 廣西海洋資源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 2008-11-13 [2009-2-28] (簡體中文).
^ 廣西礦產資源. 聯報網. 2000-10-30 [2009-5-29] (簡體中文).
^ 廣西礦產資源概況. 中國-東盟礦產資源網. 2008-1-17 [2009-5-29] (簡體中文).
^ 廣西礦產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09-5-29] (簡體中文).
^ 16.0 16.1 廣西生物資源概況. 桂林生活網. 2008-12-2 [2009-5-29] (簡體中文).
^ 17.0 17.1 廣西生物資源. 廣西調研網 [2009-5-29] (簡體中文).
^ 廣西生物資源概況. 廣西農業信息網. 2008-11-18 [2009-5-29] (簡體中文).
^ 廣西行政區劃. 中國廣西. 2005-9-15 [2009-6-13] (簡體中文).
^ 2008年12月11日. 《廣西11個世居少數民族簡介》. 南寧: 南寧晚報. 《南寧晚報》.
^ 廣西民族分布狀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09-09-12 [2010-07-08] (簡體中文).
^ 推普的「南寧現象」. 羊城晚報. 2010-07-13 [2011-07-25].
^ 國家統計資料庫,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摘要版)
^ 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2008年廣西區域經濟大事記. 桂經網. 2008-10-03 [2009-6-13] (簡體中文).
^ 放眼廣西:區域經濟大發展. 桂經網. 2008-01-21 [2009-6-13] (簡體中文).
^ 廣西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新探. 《廣西經濟》. 2005-8-11 [2009-6-13] (簡體中文).
^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 [2009-8-22] (簡體中文).
^ 廣西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 打造區域性國際交通樞紐. 新華財經. 2009-06-25 [2009-8-22] (簡體中文).
^ 徐霞客遊記曳中的廣西飲食文化研究 (簡體中文).
^ 廣西旅遊資源概況. 西部旅行網 [2009年6月27日] (簡體中文).
^ 廣西民族風情吸引眾多遊客 「點亮」假日旅遊. SOHU. 2007年10月07日 [2009年6月27日] (簡體中文).
^ 廣西教育概況. 廣西教育. 2008-9-12 [2009-6-14] (簡體中文).
^ 34.0 34.1 34.2 廣西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2009-7-7] (簡體中文).
^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遊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中國論文. 2008-6-8 [2009-6-14] (簡體中文).
^ 一部廣西電影打破海峽兩岸37年的堅冰. 南寧新聞網. 2008-12-1 [2009-6-17] (簡體中文).
^ 廣西電影製片廠. 南寧本地通網. 2009-3-20 [2009-6-17] (簡體中文).
^ 張藝謀知恩圖報 將出任廣西電影製片廠名譽廠長. 中國電影網. 2008年12月08日 [2009-6-17] (簡體中文).
^ 從張藝謀、李寧獲得「廣西傑出貢獻獎」說起. 新華網. 2008年12月15日 [2009-6-17] (簡體中文).
^ 《印象·劉三姐》的資本故事. yxlsj.com [2009-6-17] (簡體中文).
^ 《暗算》舉行見面會 王寶強一路笑聲亮相南寧. 新浪. 2005年12月10日 [2009-6-14] (簡體中文).
^ 圓明園專題. 廣西電視台. 2007 [2009-6-14] (簡體中文).
^ 廣西電視台(廣西廣播電視報社). 廣西廣播電視報社. 2008年03月16日 [2009-6-14] (簡體中文).
^ 跨地區跨媒體跨行業 廣西出版實力躍居全國第九. 北部灣企業網. 2009-4-13 [2009-6-14] (簡體中文).
[編輯]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植物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廣西桂林旅遊網
新華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廣西頻道
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局
廣西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廣西新聞
中國經濟網:廣西頻道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9%BF ... B%E5%8C%BA
- Attachments
-

-

-

-

- Zhuangzu_shanzhan.jpg (47.35 KiB) Viewed 406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