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Cantonia!康頓尼亞!我哋粵人嘅世居祖根之地!粵民族嘅真正祖國!
Post a reply

北海市

Sep 19th, '11, 18:37

北海市


廣西 北海市

北海在廣西的位置
市政府駐地 海城區
面積 3337平方公里
人口
- 總人口
(2008年)
149.2萬人
方言 欽廉粵語
行政級別 地級市
電話區號 0779
郵政編碼 536000
北海市(壯文:Bwzhaij)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地級市,北海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24.74平方公里)、斜陽(1.8平方公里)二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地理氣候
3 行政區劃
4 人口
5 方言
6 經濟
7 交通
8 物產
9 主要景點
10 友好城市
11 參考資料
12 外部連接
[編輯] 歷史

清康熙元年(1662年)設北海鎮標。1926年設「北海市行政籌備處」。1929年置「北海鎮」。1950年設北海市。北海原屬廣東省,後於1952年劃入廣西省,1955年劃回廣東省,1965年再劃入廣西壯族自治區。1984年闢為對外開放城市。[1]

[編輯] 地理氣候

北海地區海岸線總長達500多公里。北海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潮濕。空氣優良。年均降水量1644毫米 ,年均溫22.6℃。

[編輯] 行政區劃

北海市轄3個市轄區、1個縣。

海城區,面積 140平方千米,人口26萬。郵政編碼536000。區人民政府駐北部灣大道。
銀海區,面積 423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536000。區人民政府駐明珠大道。
鐵山港區,面積 394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536017。區人民政府駐南康鎮。
合浦縣,面積2380平方千米,人口93萬。郵政編碼536100。縣人民政府駐廉州鎮。
[編輯] 人口

北海人口以漢族為絕大多數,亦有壯族等少數民族。

北海市各區(縣)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北海市 4,016.07 1,573,400 1,563,189
海城區 212.82 276,191
銀海區 475.16 141,192
鐵山港區 477.32 164,128
合浦縣 2,850.77 981,678
[編輯] 方言

北海通行好幾種方言,主要為欽廉粵語及其次方言和客家話。本土的原始方言是粵語次方言欽廉話,分布在今合浦縣廉州鎮、黨江鎮、沙崗鎮、西場鎮、烏家鎮、星島湖鄉、石灣鎮、石康鎮、常樂鎮,北海市銀海區地角鎮、高德鎮、福成鎮和潿洲鎮等地區。合浦縣閘口鎮、公館鎮、白沙鎮、曲樟鄉等地區則通行客家話。合浦縣沙田鎮通行閩南語的分支海邊話。至於在北海市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和合浦縣山口鎮通行的粵語,則是現今北海最官方的方言,屬於粵語中的欽廉系。據暨南大學粵方言專家陳滔考證,欽廉粵語融合了粵語、客家話和閩南話的特點,自成一派,帶有濃郁的北部灣漁鄉特色。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地移民湧入北海。1996年起,廣西自治區政府致力使用行政手段在多個城市強制推行「推廣普通話」政策,粵語遭到嚴重打壓。2002年,北海市(市區)的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珠江台)被取消,其他大城市如貴港等地亦一樣,目前北海仍然存在的粵語頻道只有在廣西全區廣播的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南方衛視TVS-2)一個。現在普通話作為共同語日益流行。因而,目前北海市區內語言使用格局為欽廉粵語、欽廉話和普通話三足鼎立的局面。

[編輯] 經濟

中國政府於1984年宣布開放包括北海之內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作為整個西部地區唯一沿海開放城市,北海一度被視為中國西部各省出海的通道和窗口,被比作第二個深圳、西南開放橋頭堡,尤其以四川、雲南為盛,分別有6個和5個城市與北海結為友好城市。1990年代初北海爆發了房地產泡沫,之後北海的發展一直落後於其它開放城市。

目前,北海正著力建設鐵山港,發展臨港工業;中國石化北海煉化異地改造及系列配套項目將極大的拉動北海工業;中國電子集團、台灣光寶集團的進入為北海的產業提升奠定了新的基礎。

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四大漁場之一。主要魚類500多種,蝦類43種,另有蟹類、貝類、頭足類、爬行類及哺乳類等種類繁多的海生動物和藻類等多種植物。工業以漁業和對外貿易為主。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335億元人民幣。

[編輯] 交通

交通以海上運輸為主,有北海港、鐵山港、南澫港、高德港和南灣港。

[編輯] 物產

北部灣大陸架蘊藏總儲量約5億噸的石油和豐富的天然氣。有總儲量約1930萬噸的石英砂、儲量約30億噸的陶土。
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蔬菜等。森林面積0.47 萬公頃。
主要土特產有珍珠、海參、文蛤、沙蟲 、魷魚、地魚 、紅魚、鱔肚、貝雕畫、煙花爆竹。
[編輯] 主要景點

名勝古迹有:

冠頭嶺
王龍岩
白虎頭海灘
草花嶺
斜陽海島風光
高墎古遺址。
北海銀灘
潿洲島
[編輯] 友好城市

越南海防市
美國圖爾薩
日本八代市
[編輯] 參考資料

^ 北海行政區劃
[編輯] 外部連接

北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C%97 ... 7%E5%B8%82
Attachments
Beihai-Silver-Beach-2007-08-27.jpg

Re: 北海市

Sep 25th, '11, 16:37

海城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為14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25萬。

[編輯] 行政區劃

海城區轄5個街道。

[編輯] 外部連結

北海市海城區政府網站

-------------------

銀海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為42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13萬。

[編輯] 行政區劃

銀海區轄8個鎮:高德、西塘、銀灘、平陽、咸田、僑港、福成和潿洲。

[編輯] 外部連結

北海市銀海區政府網站

-------------------

鐵山港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為39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16萬。

[編輯] 行政區劃

鐵山港區轄3個鎮:南康、營盤、興港。

[編輯] 外部連結

北海市鐵山港區政府招商網

-------------------

合浦縣

別稱 南珠之鄉
古稱 廉州

合浦縣的地理位置
概覽

所屬行政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區劃類別 縣
區劃代碼 450521
建置時間 公元前111年
現任縣長 蔣達
現任縣委書記 羅詩漢
- 鎮數 13
- 鄉數 2
地理
經緯度 21°40′30″N 109°11′35″E / 21.675°N 109.19306°E
總面積 2380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3) 93.09萬人
人口密度 391
GDP 113.77億元人民幣
其它
郵政編碼 536100
電話區號 0779

合浦,舊稱廉州,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所轄的一個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東南部與廣東省廉江接壤,東北部與博白縣相鄰,南部東西臨海,中部與北海市毗鄰,西接欽州市,北部與浦北縣交界。總面積2380平方公里,人口930,914(2003年),以漢族為主,有少量壯、苗等少數民族[1]。

「合浦」意為江河彙集入海之處。而成語「珠還合浦」中「合浦」也是出自此縣。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自然環境
2.1 地理
2.2 氣候
2.3 動植物
3 行政區劃
4 交通
5 名勝古迹
6 合浦珍珠
6.1 珠還合浦
7 著名人物
8 參考資料
9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參見:合浦郡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合浦地區就有人類活動,在西沙坡新石器遺址曾發掘出肩石斧、石錛、石刀、夾砂紅褐陶和灰褐陶等原始人類用具。

秦統一中國前,合浦稱為「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軍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合浦屬象郡轄地。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處設置合浦郡,郡治徐聞(今廣東省海康縣地域),同時設合浦縣。

三國吳黃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稱珠官郡,不久復稱合浦郡。

唐貞觀八年(634年)合浦稱廉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設廉州總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清設廉州府,隸屬廣東省。

中華民國時期(1911年-1949年),合浦縣先後隸屬於廣東省欽廉道、南區綏靖公署和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合浦縣,仍屬廣東省。1951年5月10日將合浦縣下轄的北海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划出設北海市。1952年劃歸廣西。1955年劃歸廣東。1965年再次劃歸廣西,隸屬於欽州專區。1987年7月合浦縣改由北海市管轄。1988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開放縣。1994年12月17日,合浦縣的福成鎮劃歸北海市銀海區管轄;南康鎮、營盤鎮劃歸北海市鐵山港區管轄。

[編輯] 自然環境

[編輯] 地理

西部為南流江沖積平原,同時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大的三角洲。北部和中部為丘陵地帶。東部包括鐵山港和周邊的濱海平原。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和低丘陵地佔全縣總面積的92%。

[編輯] 氣候

合浦縣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型海洋性氣候區,日照較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夏熱冬暖,無霜期長。氣候受季風環流控制,雨熱同季。冬干夏濕,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盛行風向有明顯的季節性轉換。在沿海鄉鎮還有晝夜交替的海陸風出現。

1955-2007年統計,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1927.1小時,年均氣溫23.0℃,極端最高氣溫37.7℃,極端最低氣溫-0.8℃。年均降雨量1500-1800毫米,相對濕度75%以上。縣境全年的風向北風最多,出現頻率達20.7%[2]。

[編輯] 動植物

合浦縣境內有多種類型野生生態環境:山地、灘涂、淺海、丘陵、平原等,擁有眾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包括:

儒艮
中華白海豚
文昌魚
星格沙蟲(俗稱沙蟲)
綠海龜
斑海馬[3]
普通野生稻[4]
目前合浦縣境內設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合浦營盤港-英羅港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山口紅樹林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編輯] 行政區劃

合浦縣下轄有13個鎮、2個鄉:

鎮:廉州鎮、黨江鎮、沙崗鎮、西場鎮、烏家鎮、石灣鎮、石康鎮、常樂鎮、閘口鎮、公館鎮、白沙鎮、山口鎮、沙田鎮。
鄉:曲樟鄉、星島湖鄉。
[編輯] 交通

經過合浦縣境內的主要交通線:

國道325線(廣州—南寧)。
國道209線(呼和浩特—北海)。
蘭海高速公路(G75,蘭州—海口)。
玉港高速公路(玉林—鐵山港,建設中)
欽北鐵路(欽州—北海)。
合唇鐵路 (合浦—河唇,規劃中)。
玉合鐵路(玉林-合浦,規劃中)。
[編輯] 名勝古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浦漢墓群
大士閣
其他重要文物古迹
大浪古城遺址
文昌塔
東坡亭
[編輯] 合浦珍珠

合浦自漢代起即為重要的天然珍珠產地,歷朝歷代皆專設官職,駐合浦監督採珠進貢。合浦東南部北部灣海域所產珍珠尺寸較大,色澤艷麗,是珍珠中的上品,稱為「南珠」,合浦因此得名「南珠之鄉」。

明朝人屈大均著《廣東新語》載[5]:

合浦珠名曰南珠,其出西洋者曰西珠,出東洋者曰東珠。東珠豆青白色,其光潤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南珠自雷、廉至交趾,千裡間六池,出斷望者上,次竹林,次楊梅,次平山,至汗泥為下,然皆美於洋珠。

合浦海域採集到的珍珠多出自馬氏珍珠貝[6],這種貝多見於開敞的內海灣,在水溫15―25℃間,水質清澈,水流平緩的泥砂底質上生活。

採集珍珠貝是十分危險的,清代張英等奉敕撰的《淵鑒類函》記載[7]:

亷州府城東南有珠母海,海中有平江、懸梅、青嬰三池,池中有珠。每月明之夜,其光燭天,即古合浦珠也,人採珠者以長繩繫腰,攜竹籃入水拾蚌,置籃內,則振繩令舟人汲取之。不幸遇惡魚,一線血浮水面,則知人已葬魚腹矣。

近代,隨著人工養殖珍珠技術的發展,合浦海域的天然珍珠採集業逐漸衰落。1958年,合浦營盤鎮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人工養殖海水珍珠基地,同年馬氏珍珠貝人工插核育珠獲得成功。但是隨著日本、浙江等地的人工珍珠培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合浦南珠的一家獨大已成為歷史。近年來珍珠的功效得到了進一步挖掘,推出了珍珠粉、珍珠貝殼粉等產品。

[編輯] 珠還合浦

南朝宋范曄著《後漢書·循吏傳·孟嘗》載[8]:

(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嘗到官,革易前敲,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

孟嘗合理開採珍珠的故事演化為成語「珠還合浦」,比喻失物復得或人去復還。

[編輯] 著名人物

陳銘樞: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總指揮
梅艷芳:香港歌手及演員


[編輯] 參考資料

^ 合浦縣人民政府2004年統計公報 [1]
^ 合浦縣氣象局:合浦氣候特徵 [2]
^ 韓秋影等. 人類活動對廣西合浦海草床服務功能價值的影響. 生態學雜誌.2007, 26(4): 544-548 [3]
^ 陳成斌等. 合浦縣野生稻資源現狀調查及保護對策.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5: 6(4)
^ 《廣東新語·卷十五·貨語》[4]
^ 廖國一. 環北部灣沿岸歷代珍珠的采撈及其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 廣西民族研究. 2001(1)
^ 《淵鑒類函卷三十三·地部十一》 [5]
^ 《後漢書·孟嘗傳》[6]
[編輯] 外部連結

合浦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