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
壯文 Namzningz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行政區類型 省會、地級市
下級行政區 6市轄區、6縣
現任市長 黃方方
現任市委書記 車榮福
政府駐地 青秀區嘉賓路1號
地理
中心坐標 22°50′00″N 108°19′00″E / 22.8333333°N 108.3166667°E
總面積 22,112平方公里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
總人口(2009) 648萬人
本地語言 粵語/平話/壯語
經濟
GDP(2009) 1492.3億元人民幣
其他
時區 UTC+8(東八區)
市樹 扁桃樹
市花 朱槿
郵政編碼 530000
電話區號 +86 (0)771
車牌號碼 桂A
網站: 南寧政務信息網
南寧市(壯文:Namzningz)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簡稱邕,具有1680多年歷史。土地面積22112平方公里,市區面積6479平方公里[1],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以南,介於北緯22°12′~24°02′,東經107°19′~109°38′之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南寧民族眾多。人口以漢族佔大多數,還有壯族、瑤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南寧人通用南寧白話(粵語方言之一),以及混雜粵語元素的南普(南寧普通話)。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地理
3 行政區劃
4 人口
5 民族
6 經濟
6.1 農業
7 交通
7.1 高速公路
7.2 鐵路
7.3 航空
8 文化
8.1 語言
8.2 教育
8.2.1 高校列表
8.3 歷史名人
9 旅遊
9.1 景點
9.2 文物古迹
10 友好城市
11 參考資料
12 外部連接
[編輯] 歷史
南寧古屬百越之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統一嶺南地區,設南海、桂林、象郡,南寧屬桂林郡轄地。漢高祖元年至元鼎元年(前206年至前116年)為南越國地,元鼎六年屬鬱林郡方縣地。三國時,屬吳國轄地,歸廣州鬱林郡臨浦縣地,一直延續到西晉。東晉大興元年(318年),從鬱林郡析出晉興郡,隸屬廣州,治所晉興縣(今南寧市),晉興縣成為南寧的第一個地名。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晉興縣為宣化縣,治所宣化城(今南寧)。唐貞觀六年(632年),南晉州改稱邕州,為邕州都督府,這是南寧成為桂西南地區行政中心的開始,也是南寧簡稱「邕」之始(「邕」字來自唐《元和郡縣誌》「因州西南邕溪水為名」的記述);咸通三年(862年),邕州屬嶺南西道,治所宣化縣,這是南寧相當於今省級政權治所開始。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轄宣化縣、武緣縣,置邕州路總管府,兼左右兩江溪峒鎮撫,隸屬湖廣行中書省;泰定元年(1324年)九月,為慶南疆綏服,邕州路改稱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得名始於此;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廣行中書省分置廣西行中書省,南寧路隸屬廣西行中書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南寧路,置南寧府,宣化縣隸屬南寧府,治所在今南寧城。清朝承襲明朝建制。
民國元年七月,廢宣化縣並南寧府。同年10月,廣西軍政府從桂林遷往南寧,南寧成為廣西省會;民國25年10月,廣西省會從南寧遷往桂林,後置南寧行政監督區(又稱第九區);民國38年10月,廣西省會再次從桂林遷往南寧。
1950年1月,南寧建市。同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確定南寧市為省會。1952年12月,南寧亦為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改為桂西壯族自治州)駐地。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為自治區首府。
[編輯] 地理
南寧市在地貌分區上屬廣西盆地西南部之間之桂西南丘陵區。地貌上分為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和台地[2]。主要地貌單元有南寧盆地、武鳴盆地、邕寧台地和大明山中山區,以平地佔比例最大[2],盆地海拔在70~100米之間,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
邕江流經南寧市區。其全長133.8公里,河床最大寬度800米[3],屬於珠江水系。
隱藏▲南寧(1971-2000)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16.9
(62.4) 18.0
(64.4) 21.5
(70.7) 26.6
(79.9) 30.4
(86.7) 32.1
(89.8) 32.9
(91.2) 32.7
(90.9) 31.6
(88.9) 28.4
(83.1) 24.1
(75.4) 20.2
(68.4) 26.3
(79.3)
平均低溫 °C (°F) 10.0
(50) 11.5
(52.7) 15.0
(59) 19.6
(67.3) 22.8
(73) 24.9
(76.8) 25.4
(77.7) 25.2
(77.4) 23.6
(74.5) 20.2
(68.4) 15.3
(59.5) 11.3
(52.3) 18.7
(65.7)
降雨量 mm (英寸) 35.3
(1.39) 42.6
(1.677) 59.4
(2.339) 97.1
(3.823) 185.6
(7.307) 207.1
(8.154) 218.8
(8.614) 205.3
(8.083) 128.3
(5.051) 65.5
(2.579) 40.3
(1.587) 24.5
(0.965) 1,309.8
(51.567)
相對濕度 (%) 78 81 82 81 80 82 82 82 78 75 74 74 79.1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11.1 13.2 13.8 13.6 16.6 16.3 16.8 16.2 10.5 8.5 6.8 5.9 149.3
日照時數 69.6 56.7 61.8 91.4 144.0 161.1 196.8 186.1 185.6 163.7 144.2 123.7 1,584.7
來源: 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2009-09-10
[編輯] 行政區劃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轄6市轄區、6縣。
市轄區:興寧區、青秀區、西鄉塘區、江南區、良慶區、邕寧區
縣:武鳴縣、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
[編輯] 人口
全市總人口為648.8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為245萬人。
南寧市各區(縣)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南寧市 22,111.98 6,824,800 6,835,117
興寧區 292,345
青秀區 548,253
江南區 427,486
西鄉塘區 783,528
良慶區 222,139
邕寧區 323,936
武鳴縣 669,411
隆安縣 384,298
馬山縣 524,145
上林縣 482,212
賓陽縣 1,024,119
橫 縣 1,153,245
[編輯] 民族
漢族
少數民族:聚居著壯、漢、苗、瑤等36個民族,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傳統習俗。
[編輯] 經濟
[編輯] 農業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有甘蔗、芒果、大棗、蔬菜、菠蘿、葡萄等。
[編輯] 交通
南寧火車站
南寧街景
[編輯] 高速公路
南友高速公路 全長180公里,連接南寧到中越邊境友誼關的高速公路,與越南國家1號高速公路對接。
桂海高速公路 全長652公里,北與湖南連接,貫穿桂林、柳州、南寧並連接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個港口城市的高速公路。
南百高速公路 全長257公里,南寧連接百色通往昆明的高速道路。
都南高速公路 全長141公里,南寧連接都安縣並通往貴陽、重慶的高速道路。
南梧高速公路 全長344公里,南寧連接梧州通往廣東的高速公路。
[編輯] 鐵路
南寧鐵路局所在地。
南寧火車站
湘桂鐵路主要站點、南防鐵路、南昆鐵路起點站。
南寧軌道交通近期線路將於2015年前完工。[4]
[編輯] 航空
南寧吳圩國際機場 南寧市西南約30公里。有通往香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際航線以及通往國內城市的航線。
[編輯] 文化
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場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自1999年起,舉辦每年一次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2003年起,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地,每年11月舉行。同年11月,成為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舉辦地。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歌圩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三聲部民歌、廣西八音、邕劇、賓陽炮龍節、搶花炮、伏波廟會。
[編輯] 語言
根據歷史資料和地方志的記載,在清末民初之前,南寧市城區的主要方言和地方文化是平話(一種漢語方言)宋朝派狄青南征儂智高起義。狄青南征後留下大批軍隊屯戍,這是廣西以及南寧平話形成的主要歷史因素。在清末,由於粵商西進,南寧老城區(水街到中山路一帶)迅速轉變為使用南寧白話的粵語方言,與標準廣州粵語有一定的差異。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約95%左右可互通。近幾年有餘近幾年東盟博覽會以及自由貿易區的快速建設。大量粵商湧入南寧,並且集中在清秀區,出現了一種本地南寧白話使用者(只限於清秀區)特殊的並且具有集體性的發音轉變,本地人稱之為"南寧話"南寧話的出現是因為大量粵商與本地南寧白話使用者混居,導致清秀區的南寧白話的年輕使用者受到了廣東白話的影響。表現為發音和語調向廣東靠攏,以及南寧白話擁有的"舌尖齒音"完全消失。用詞開始使用廣東地區的喜歡用詞,例如:南寧人喜歡使用"一DD"來表示一點點,而廣東人習慣使用"小小"來表示。這種廣州話習慣用詞以被南寧話使用者大量使用這種白話的使用者如是說話時並沒有廣東珠江口地區盛行的懶音,中山大學的學者表示:南寧市清秀區的這種現象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形成一種處在廣州話與本地南寧白話之間的一種新的粵語方言。民國初年,南寧城仍以平話為主、到30年代則基本轉變為南寧白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城區(不到4平方公里)主要使用白話,江南一帶以平話為主,市郊壯族鄉鎮,墟場以壯話為主。當時南寧市人口不到10萬。至今,仍然從南寧的語言分布上可以看出這一語言重疊。南寧市區(老城)使用南寧粵語;市郊 亭子、心圩、安吉、三塘等地和賓陽縣、橫縣部分地區、上林縣部分地區使用平話;但是當地居民大多數能使用南寧粵語作為第二語言。方言學家把南寧的語言分布 狀況稱之為「方言島」。市區的方言是粵語,即南寧白話,郊區包圍著市區的這一圈講的是平話,再外面是廣西主要少數民族壯族的語言——壯語。其中碼頭上郭街、下郭街一帶因北方客商多,曾流行過一種罕見的混合語,語音官化,詞彙粵化的「南寧官話」,並且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唯一一種南寧特有的地方戲劇「邕劇」。[5][6][7][8]但是由於南寧官話使用範圍窄,並且迅速衰微。「邕劇」並未在南寧得到廣泛流傳。南寧廣泛流傳的地方戲劇是基於粵語的粵劇。
南寧市在1996和1997年實行「推廣普通話」運動後,獲得「全國推廣普通話先進城市」稱號,現在市區和郊縣都已經普遍通行普通話。但是這種普通話是夾雜有粵語,壯語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變體。有外地人稱之為「南寧普通話」。南寧市在推普時使用的行政手段具有很大爭議性。1996年開始,廣西自治區政府致力使用行政手段在多個城市強制推行「推普」政策,當年率先把南寧市公共汽車的南寧白話(粵語系)報站取消,電視台、電台等媒體全部禁止粵語,使民眾在媒體廣播方面也沒有了可以借鑒的語言環境。[9]南寧當局也在學校和工作單位內宣傳方言「粗鄙」,使用普通話文明。2001年取消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珠江台)。2004年,廣西電視台影視頻道晚上取消播放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純正原版音電視劇。2010年12月26日,廣西電台經濟廣播已播出18年粵語白話節目被完全取消。時至今日,南寧市只有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南方衛視TVS-2)一個,無任何廣西自主的省級粵語頻道。南寧市區內已經很少能在公共場合聽到粵語,平話和壯話。[來源請求]
現在大部分80後的南寧青少年尚能聽懂上述三種南寧方言,部分也能順暢的交流,但基本上沒有主動使用的意識。而大部分90年代後出生的南寧青少年既不會聽也不會說上述三種南寧本地方言。南寧的三種方言儘管還有很大的使用人口,但是由於缺乏下一代的學習和使用者,嚴格來說都已經成為瀕危語言。[來源請求]
現在南寧市方言的保護和推普工作已經成為網路上極具爭議的話題,搶救和保護南寧三種方言的民間呼聲漸高。
[編輯] 教育
自唐代起,南寧教育開始發展。最早的學校是南寧府學宮,始建年代不詳,宋寶慶二年(1226年)遷於五花嶺(今邕江橋北一帶)。最早的縣學是唐武德年間(618~626年)創建的武緣縣學。至明代,南寧城內湧現了許多書院,著名的有東泉書院、敷文書院、東廓書院、西廓書院、中廓書院等,其中王陽明創辦的敷文書院最負盛名。主要的社學有府後社學、北侖社學、昭忠祠社學、上廓社學和衣錦社學以及北侖義學。清代光緒二十三年至三十二年(1897~1906),英、美、法等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傳入,並進行傳教辦學活動,先後開辦了法文學堂與玫瑰修道院來培植教會人員。三十一年,左江、蔚南兩書院合併,改為南寧初級師範學堂,宣化、城西兩所小學設立。民國四年(1915年),政府廢止經讀,改學堂為學校,建立學制,規定初等義務教育。1922年,時任廣西省教育廳長的雷沛鴻推行國民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於25年創辦國民中學和西江學院,33年創立國民大學。
1949年後,南寧市人民政府接管和改造了所有學校。調整大專院校,增辦中小學校,創辦文化夜校,積極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停辦學生人數少的私立中小 學。柳州、桂林幼兒師範學校遷往南寧,改立南寧幼兒師範學校和廣西幼兒師範學校。1953年,廣西民族學院成立。1954年,廣西醫學院從桂林遷來南寧。 「文化大革命」中各級教育行政機構陷入癱瘓,1978年後恢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的學校調整有:
省立南寧高中、邕寧縣中學和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初中部合併,成立省立南寧中學
邕寧縣國民中學與南寧師院附中合併成市一中
女子師範學校師範班與南寧師範學校合併為省立南寧師範學校
[編輯] 高校列表
廣西大學,1928年建校
廣西醫科大學,1934年建校
廣西民族大學,1952年建校
廣西師範學院,1953年建校
廣西中醫學院,1956年建校
廣西財經學院,2004年合併成立
廣西藝術學院,1938年建校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1949年建校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1958年建校
[編輯] 歷史名人
簫雲舉
劉定逌
陸榮廷
王和順
雷經天
雷沛鴻
鄧穎超
梁烈亞
莫文驊
程思遠
[編輯] 旅遊
[編輯] 景點
青秀山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區。位於南寧市中心東南5公里邕江邊上,為宋代以來的風景旅遊區。景點有董泉、龍象塔、水月庵、天池、泰國園、蘇鐵園等。
九曲灣溫泉 國家4A級旅遊區。位於南寧市中心東北10公里的南梧二級公路邊、開採於地下1200米,水溫53.5-61度之間。
伊嶺岩(喀斯特地貌溶洞)位於南寧市中心以北25公里的南武二級公路邊伊嶺山寨內(入門15元門票,溶洞另收25元門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一樓主要為壯族銅鼓展示。2樓主要為廣西少數民族的民族服飾、壯錦展示。
民族文物苑 仿造有廣西壯族民居桿欄、戲台,苗族角樓,侗族鼓樓、風雨橋。
人民公園 有水族館、望仙坡鎮寧炮台
南湖公園 開放式公園,有名樹博覽園、水幕電影、百色起義紀念館
廣西藥用植物園 位於南寧市東郊。始建於1959年。中國最大的草藥植物園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南寧市南郊,距市中心14.5公里處,市區往機場的公路橫貫公園腹地。
揚美古鎮 古鎮位於左江下游,三面環江,距南寧市約30多公里,古鎮中主要的景點有歷史悠久的明清一條街,環江的岩石造型獨特,還有文昌閣、孔子廟、劍插清泉等都是具有歷史文化的景點
崑崙關
大明山
大龍湖
九龍瀑布群
龍虎山
[編輯] 文物古迹
頂螄山貝丘遺址
唐智城垌古城垌遺址
智城碑
六合堅固大宅頌碑
元龍坡古墓葬群
安等秧古墓葬群
海棠橋
銅鼓陂
明秀園
[編輯] 友好城市
與南寧締結友好關係的城市
國家 城市 締結日期
澳洲 班達伯格(Bundaberg)[10] 1998年5月12日
美國 普若佛(Provo)[10] 2000年9月27日[11]
奧地利 克拉根福[10] 2001年8月17日
泰國 孔敬市(เทศบาลนครขอนแก่น)[10] 2001年11月2日
英國 蘭開夏郡[10] 2002年3月2日
馬來西亞 怡保
韓國 果川市 2005年4月18日[11]
菲律賓 達沃市 2007年9月3日
越南 海防市(Hải Phòng)
法國 瓦勒德馬恩省(Val-de-Marne)[12]
緬甸 仰光(ရန်ကုန်မြို့) 2009年7月11日
[編輯] 參考資料
^ 南寧市位置與面積.南寧政務信息網.2007年10月20日(簡體中文)
^ 2.0 2.1 南寧市地貌.南寧政務信息網.2007年10月20日
^ 邕江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南寧政務信息網. 2004年6月7日.
^ 南寧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介紹. 南寧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 2009年10月19日 [2011年1月30日] (簡體中文).
^ 南寧市語言文字.參考南寧政務信息網.http://www.nanning.gov.cn/4/economy.htm(中文)
^ 黎曙光.南寧市周邊地區平話與白話音韻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ISBN 7-105-07606-2。(中文)
^ 李連進.南寧近郊平話方言島.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中文)
^ 南寧市年鑒2006.參考南寧政務信息網.http://www.nanning.gov.cn/6120/list.htm(中文)
^ 推普的「南寧現象」. 羊城晚報. 2010-07-13 [2011-07-25].
^ 10.0 10.1 10.2 10.3 10.4 國際友好城市交往.南寧年鑒2002.南寧政務信息網(簡體中文)
^ 11.0 11.1 友好往來.南寧政務信息網(簡體中文)
^ 南寧市與馬恩河谷省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南寧政務信息網.2008年10月24日(簡體中文)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97 ... 1%E5%B8%82
- Attachment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