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Cantonia!康頓尼亞!我哋粵人嘅世居祖根之地!粵民族嘅真正祖國!
Post a reply

梧州市

Sep 19th, '11, 19:56

梧州市


簡稱 梧
別稱 山城水都
水上門戶
廣西東大門
地名出處 以古蒼梧郡為名

梧州的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治區 廣西
行政區類型 地級市
行政區劃代碼 450400
設市 1927年
地理
中心坐標 23°29′00″N 111°17′13″E / 23.4833333°N 111.28694°E
總面積 12583平方公里
- 市區 1098平方公里
- 建成區(2007) 70.15[1]平方公里
人口
總人口(2007) 306.8萬人
- 市區人口(2005) 48.63萬人
- 市區非農業人口(2005) 28.16萬人
官方語言 粵語
本地語言 粵語廣州話/客家話
經濟
GDP(2008) 400.12億元人民幣
人均GDP 12866元人民幣
市區GDP(2005) 92億元人民幣
市區人均GDP 19129元人民幣
其他
市花 寶巾花
郵政編碼 543000
電話區號 +86 (0)0774
車牌號碼 桂D
網站: wuzhou.gov.cn
梧州市(漢語拼音:Wúzhōu,郵政式拼音:Wuchow,粵拼:Ng⁴zau¹;官方外文名稱為Wuzhou,傳統外文名稱為Ng Chow)是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的地級市,毗鄰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被稱為廣西「東大門」。地理位置是東經111°40'至111°51',北緯22°58'至24°10'。北回歸線經過梧州市區。現轄萬秀區、蝶山區、長洲區、蒼梧縣、藤縣和蒙山縣,代管岑溪市,面積12588平方千米,人口306.8萬,其中市區面積1097平方公里,人口48萬。近一世紀以來,梧州長期受廣州文化影響,有「小廣州」之稱。

目錄

[隱藏]
1 歷史沿革
2 地理
2.1 臨近地區
2.2 地貌
2.3 氣候
3 行政區劃
3.1 人口
3.2 交通運輸
3.3 教育
4 文化
4.1 語言
4.2 嶺南文化
5 地方特色
5.1 自然資源
5.2 旅遊
5.3 特產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沿革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設蒼梧王城。蒼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時期。《戰國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蒼梧。」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蒼梧郡。轄有廣信、猛陵、謝沫、高要、端溪、臨賀、馮乘、富川、封陽和荔浦等十縣。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嶺南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漢後期又一度遷去交趾的龍編。公元2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把交州牧和交州剌史搬回蒼梧郡之廣信。古廣信兩度做過嶺南首府,是因為它居交通要衝,是古代南北交通與中外交通相會合的地方。後來,廣信以西稱廣西,廣信以東稱廣東,兩廣因此而得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始名梧州。
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設總督府,轄廣西、廣東。梧州成為兩廣政治、軍事中心。直到1746年(乾隆11年)兩廣總督府再重返廣州,梧州為嶺南的政治中心。
民國十六年(1927年),始設市。
1949年,置市。[2]
[編輯] 地理

[編輯] 臨近地區

東鄰廣東省肇慶市、雲浮市,南接玉林市,西連貴港市、來賓市,北通賀州市、桂林市。

[編輯] 地貌

梧州位於桂江注入潯江之口,此後兩江合併成為西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

[編輯] 氣候

梧州溫暖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梧州市地理位置獨特。北回歸線從市區通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1.1℃,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11.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9℃,年均降雨量1503.6毫米,全年平均日照為1915小時,日照百分率43.7。

隱藏▲梧州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17.0
(62.6) 17.5
(63.5) 21.1
(70) 25.8
(78.4) 30.0
(86) 32.3
(90.1) 33.7
(92.7) 33.5
(92.3) 32.1
(89.8) 28.8
(83.8) 24.1
(75.4) 19.8
(67.6) 26.3
(79.3)
平均低溫 °C (°F) 8.4
(47.1) 10.0
(50) 13.5
(56.3) 18.1
(64.6) 21.5
(70.7) 23.9
(75) 24.5
(76.1) 24.3
(75.7) 22.8
(73) 19.0
(66.2) 13.9
(57) 9.7
(49.5) 17.5
(63.5)
降雨量 mm (英寸) 55.5
(2.185) 76.7
(3.02) 82.6
(3.252) 203.1
(7.996) 279.5
(11.004) 193.8
(7.63) 169.2
(6.661) 173.4
(6.827) 91.1
(3.587) 62.1
(2.445) 33.7
(1.327) 30.2
(1.189) 1,450.9
(57.122)
相對濕度 (%) 76 80 82 84 84 83 81 82 78 73 71 70 78.7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10.3 13.1 15.0 17.7 19.7 18.2 15.7 16.9 10.8 7.2 6.1 6.1 156.8
日照時數 95.0 62.2 62.2 79.5 134.9 167.4 226.9 209.2 192.9 187.9 169.3 150.8 1,738.2
來源: 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2010-06-30
[編輯] 行政區劃

全市轄3市轄區、3縣、1縣級市。

市轄區:萬秀區、蝶山區、長洲區
縣:蒼梧縣、藤縣、蒙山縣
縣級市:岑溪市
[編輯] 人口

梧州市各區(縣、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梧州市 12,554.94 3,101,474
萬秀區 163,853
蝶山區 194,646
長洲區 133,807
蒼梧縣 583,382
藤 縣 966,568
蒙山縣 211,302
岑溪市 847,916


[編輯] 交通運輸

鐵路
洛湛鐵路(洛陽——湛江)
高速公路
南梧高速(南寧——梧州)
桂梧高速(桂林——梧州)
廣梧高速(廣州——梧州)
航空
梧州長洲島機場,可抵達南寧、桂林、廣州、深圳、重慶、西安。
水運
可抵達南寧,桂林,廣州,深圳,香港。
[編輯] 教育

高校
梧州學院
中學
梧州高中(廣西示範性高中)
梧州一中(廣西示範性高中)
梧州二中
梧州三中
梧州四中
梧州五中
梧州六中
梧州七中
梧州八中
梧州十中
梧州十一中
梧州十二中
梧州十四中
梧州十五中
[編輯] 文化

[編輯] 語言

梧州的主要語言為粵語,俗稱「白話」,也有研究指梧州為粵語的發源地。[3]梧州話和廣州話基本一致,可直接與珠三角及港澳人士通話。人口以漢族為主,當中有幾條少數民族村,也通用壯語、瑤語、粵語,少數講客家話。

與很多廣西的城市一樣,梧州的粵語也受到自治區政府的打壓。1996年,梧州公共汽車購買第二批無人售票型新車後,就取消了粵語報站,只保留普通話,而此前報站是使用粵普雙語,粵語為第一位。直至目前唯一在市區服務的梧州珍寶巴士有限公司都沒有恢復粵語報站的打算,有更多時候甚至乾脆不報站。

相對於廣西首府南寧市打壓粵語的程度,梧州受到的影響較低。梧州電台所製作的節目粵語普語比例為各半。梧州電視台節目大部分為普通話,其中新聞頻道每日晚上的《830新聞》仍然使用粵語播出。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珠江台)、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南方衛視)可在梧州落地。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翡翠台和亞洲電視本港台曾經也在梧州播放多年,梧州市民只需要另外繳交費用即可收看此兩個香港頻道,不過在2009年兩香港頻道被自治區政府勒令禁播,現在只有梧州藤縣一些東面鄉郊地方可以用私製衛星天線才能收看香港的頻道。

[編輯] 嶺南文化

主條目:嶺南文化
梧州位於五嶺以南,具有典型的嶺南文化。另外,梧州為廣西與廣東接壤的邊界城市,長期受廣州文化影響,有「小廣州」之稱。

[編輯] 地方特色

[編輯] 自然資源

黑葉猴、蛇、熱帶水果。

[編輯] 旅遊

中山公園:公園內有早於1930年建成的中山紀念堂
龍母太廟
中國騎樓城
[編輯] 特產

龜苓膏、冰泉豆漿、六堡茶

[編輯] 參考資料

^ 梧州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行政區劃網,梧州歷史沿革
^ 梧州是粵語的發源地
[編輯] 外部連結

梧州市人民政府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2%A7 ... E%E5%B8%82

Re: 梧州市

Sep 25th, '11, 16:38

萬秀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為406.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米,2002年人口約為16萬。

[編輯] 行政區劃

萬秀區轄4個街道,2個鎮。

[編輯] 外部連結

梧州市萬秀區簡介

-------------------

蝶山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為31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16萬。

[編輯] 行政區劃

蝶山區轄4個街道:角嘴街道 東興街道 富民街道 大塘街道。

[編輯] 外部連結

梧州市蝶山區簡介

-------------------

長洲區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總面積為37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14萬。

[編輯] 行政區劃

長洲區轄2個街道,2個鎮。

[編輯] 外部連結

梧州市長洲區簡介

-------------------

蒼梧縣

概覽

所屬行政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
區劃類別 縣
區劃代碼 450421
建置時間 1950年1月10日
政府駐地 龍圩鎮
- 鎮數 12
地理
總面積 3506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8) 58.34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43100
電話區號 0774

蒼梧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所轄的一個縣。位於廣西東部,潯桂兩江匯合地區,「瑤連五嶺,總納三江」,素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

[編輯] 沿革

蒼梧歷史悠久,上古為虞舜巡遊之地。《戰國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蒼梧。」秦朝縣地屬桂林郡(一說屬南海郡)。漢初趙佗(南越武帝)封其宗人越光為蒼梧王,治廣信。前111年(漢元鼎六年)置廣信縣(今蒼梧縣及梧州市),縣治廣信城(今梧州市)。前106年(元封五年),置猛陵縣(今人和鎮、嶺腳鎮地),縣治猛陵(今人和鎮孟陵村)。廣信、猛陵兩縣隸蒼梧郡。280年(三國吳天紀四年),由廣信縣分置新寧縣。同年,由廣信縣分置農城縣;新寧縣改名寧新縣。東晉時農城縣改名遂城縣。廣信、猛陵、遂城、寧新4縣同隸蒼梧郡。到南北朝建制不變。583年(隋代開皇三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同年撤寧新縣併入蒼梧縣。599年(開皇十九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607年(大業三年),撤猛陵縣併入始安郡豪靜縣。蒼梧縣、戎城縣同隸蒼梧郡。蒼梧縣為蒼梧郡治所。621年(唐武帝四年),復置猛陵縣,更名為孟陵縣。孟陵縣、戎城縣隸藤州。901年(光化四年),戎城、孟陵兩縣改隸桂州,蒼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971年(宋代開寶四年),撤孟陵、戎城兩縣併入蒼梧縣。蒼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此後到民國,除隸屬變遷外,蒼梧縣名及建置基本不變。1950年1月10日,蒼梧縣人民政府成立,與梧州市分治,隸梧州專區。1951年隸容縣專區。1984年2月始隸梧州市。

[編輯] 行政區劃

蒼梧縣轄龍圩、廣平、大坡、新地、嶺腳、京南、獅寨、六堡、梨埠、木雙、石橋、沙頭12個鎮。

[編輯] 外部連結

梧州市蒼梧縣簡介
蒼梧概況

-------------------

藤縣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
區劃類別 縣
區劃代碼 450422
政府駐地 藤州鎮
- 鎮數 15
- 鄉數 1
地理
總面積 3943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2) 93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43300
電話區號 0774
藤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所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394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為93萬。

[編輯] 行政區劃

藤縣轄17個鎮、2個鄉。

[編輯] 外部連結

梧州市藤縣簡介

-------------------

蒙山縣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
區劃類別 縣
區劃代碼 450423
政府駐地 蒙山鎮
- 鎮數 6
- 鄉數 1
地理
經緯度 110°32'E 24°8'N
總面積 1274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2) 20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46700
電話區號 0774
蒙山縣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是梧州市所轄的一個縣。

全縣面積1279.34平方公里,轄6鎮3鄉。2002年統計有20萬人,有漢、瑤、壯、苗、侗、布依等12個民族,其中漢族佔80%。

目錄

[隱藏]
1 行政區劃
2 歷史
3 風物特產
4 外部連結
[編輯] 行政區劃

蒙山縣轄轄6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蒙山鎮 新圩鎮 西河鎮 文圩鎮 黃村鎮 陳塘鎮 漢豪鄉 夏宜瑤族鄉 長坪瑤族鄉。

[編輯] 歷史

古為百越地;隋開皇十年(530年)置隋化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隋化縣為立山縣,隸荔州;貞觀八年(634年)改為蒙州;明置永安州;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為永安縣,隸桂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蒙山縣,屬平樂府。

1851年洪秀全農民起義軍曾在這裡休整改編,史稱「永安建制」。

[編輯] 風物特產

蒙山肉丸
[編輯] 外部連結

梧州市蒙山縣簡介

-------------------

岑溪市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
區劃類別 縣級市
區劃代碼 450481
政府駐地 岑城鎮
- 鎮數 14
地理
總面積 2783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6) 80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43200
電話區號 0774
岑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的轄市,位於廣西東南部,義昌江沿岸,207國道與324國道交會處。岑溪東南與廣東省相連,北與梧州蒼梧和藤縣連接,西與玉林相鄰。岑溪盛產花崗岩,是遠近聞名的石都,特產三黃雞,出口到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 區號0774 郵政編碼543200 官方政府所在地:岑城

[編輯] 外部連結

岑溪市人民政府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