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http://www.thecim.org/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antones ... 278366314/
Post a reply

北京路不是終點

Sep 24th, '11, 12:42

北京路不是終點

• Posted by 鐘雙羽 • 4 August, 2010 • (0) Comment

轉摘篇小品文章,讀到倒數第二段,令雙羽我無限唏噓。我父親經常用嘅詞“天口”,“天口好興”“天口好涼”,到左我身上又何償吾系停左使用? 仲有“冚棒唥”。似乎已經被“所有”代替。甘落去,生人同死人就真系吾能夠講野啦—-幻想系心裏面交流都有障礙。

By Larry Wong

只要打壓不停止。城中關心廣州文化的人們今天又有能侃侃而談的事件了。省港同步舉行集會撐粵語。香港由警察開路,廣州則由警察壓制活動者。不過廣州上街的人似乎更多。我們的熱情不會讓行動到此為止,北京路不會是撐粵的終點。
正 如我決定生活中加大粵語的使用範圍。不知道打交道的人身份時,決定先用粵語搭話;看書讀報的時候用粵語在心中默念。有人認為使用普通話教育,看字的時候內 心浮現的應該是普通話,而要改是很難的。然而我的實踐證明這完全是取決我自己。唯一的障礙會是不懂或不確定許多字用粵語的讀法,肯查字典就沒問題。從一年 前到現在,我發現我的粵語水平是有進步的,儘管這樣說有點不好意思,畢竟這是我的母語。
上 海書評今天發了篇對李公明先生的採訪。他說他們長大時候說的粵語,跟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很多詞彙成為“化石”了,言語中帶有認為粵語正在削弱的情感。其實 先生成長那段時間的粵語和那之前六十年的有何嘗會相同呢,語言在發展,許多詞彙的使用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色。普通話強勢的這個時候,詞語普通話化不也是合 情合理嗎?
粵語在被邊緣化,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學校禁粵的規則。今天和媽媽講電話,留 意到兩個詞:“響”和“牙煙”。“響”並不是音響的那個響,而是“你響邊”那個響。這兩個詞有什麽特徵呢?那就是媽媽用,而我不用,取而代之的兩個詞語是 “喺”和“危險”。母語明明就是小時候爸爸媽媽教我說話時候的語言,用法不也應該跟隨父母嗎?爸爸不說“響”,可是“牙煙”總是走不掉的,那爲什麽我都不 說呢?學校的影響是關鍵。我發覺奶奶的口音和用詞跟爸爸的不一樣,而我跟他們又存在許多詞語上的差別。現在這代小朋友的父母真冤,很多人把孩子不說廣州話 的責任歸咎於他們,殊不知同學才是關鍵,而迫使同學們都不說粵語的,不是普語教育,而是禁粵的校規。
江南西、北京路的集會固然“抵贊”;然而爭取在學校說廣州話的權利,才是拯救她的最佳途徑。

-----------------------

http://ifree.xp3.biz/843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