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Cantonia!康頓尼亞!我哋粵人嘅世居祖根之地!粵民族嘅真正祖國!
Post a reply

汕頭市

Sep 24th, '11, 16:56

汕頭市

汕頭人民廣場
簡稱 汕
別稱 鮀城
舊稱 鮀浦、沙汕頭

汕頭市在廣東省的位置圖
概覽

省 廣東省
行政區類型 地級市
行政區劃代碼 440500
下級行政區 6個市轄區1個縣
設市時間 1930年
現任市長 蔡宗澤
現任市委書記 李鋒
政府駐地 金平區
地理
中心坐標 23°21′0″N 116°40′0″E / 23.35°N 116.666667°E
總面積 2064平方公里
- 市區 1956.4平方公里
海拔 0~587米
氣候類型 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年平均氣溫 21℃~22℃ °C
人口
總人口(2009) 510.73萬人
- 市區人口(2009) 503.43萬人
經濟
GDP(2009) 1035.73億元人民幣
人均GDP 20382元人民幣
其他
時區 UTC+8
市花 金鳳花、蘭花
郵政編碼 515000
電話區號 +86 (0)754
車牌號碼 粵D
網站: shantou.gov.cn

汕頭市(官方外文名稱為Shantou,傳統郵政式拼音外文名稱為Swatow或Suatao[1])是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是經濟特區之一,位於廣東省東部,其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北枕潮州市潮安縣,西界普寧市、揭陽市的揭東縣,西南鄰揭陽市的惠來縣[2]。東南瀕臨南海,與台灣隔海相望。韓江在此注入南海。汕頭市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人口484.64萬人,海外華僑300多萬,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主要語言是潮州話、普通話。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地理
2.1 氣候數據
2.2 自然資源
3 行政區劃
4 人口
5 人文
5.1 僑鄉
5.2 語言
5.3 文化
5.4 文博場館
6 交通
6.1 對外交通
6.1.1 鐵路
6.1.2 公路
6.1.3 航空
6.1.4 港口
6.1.5 汽車站
6.2 轄區交通
6.2.1 橋樑隧道
6.2.2 公共運輸
6.2.3 的士
7 經濟
7.1 工業
7.2 農業
8 教育
8.1 大學
8.2 中小學
8.3 特殊教育
8.4 職業教育
9 醫療
10 體育
10.1 體育場館
11 旅遊
12 名人
13 國際交流
14 相關
15 汕頭大事記
16 參考資料
17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汕頭老市區
汕頭,最初是一個漁村。宋朝時,汕頭是揭陽縣鮀江都的一個漁村。元代的時候,這裡被稱為「廈嶺」。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汕頭是潮州府澄海縣的一部分。明神宗萬曆三年(1575年),汕頭被稱為「沙仙坪」。清康熙八年(1669年)改鮀浦水寨為汕頭汛,汕頭之稱開始見諸史冊。因市區原處韓江三角洲之沙堤上,常設柵薄捕魚,柵薄古稱汕,故名沙汕頭。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在這裡築炮台,此地改稱「沙汕頭」(沙汕頭炮台),雍正、乾隆期間,逐漸被簡稱為「汕頭」。乾隆二十一年,清政府在媽嶼島設立「常關」。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即咸豐八年(1858年),《天津條約》修定,劃潮州為通商口岸。由於潮州城區民眾的強烈反抗,使得外國人主動放棄在潮州城區貿易,改而選擇了相對安全的汕頭為通商口岸,進行貿易。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九(1860年1月1日),潮海關在媽嶼島成立,美國駐華公華若翰之弟華為士被任命為潮海關第一任稅務司,而俞恩益被清政府戶部任命為潮海關第一任海關監督,汕頭正式開埠[3],成為全國第三個、全省第二個設海關的口岸。恩格斯在其著作《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一書中認為汕頭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4]。自此,汕頭開始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對安全的環境,逐漸超越了潮州城區,成為了粵東的經濟中心。1906年11月16日,連接汕頭和潮州的潮汕鐵路通車,這是中國第一條商辦鐵路。鐵路控制福建西南及廣東東部出海要衝,營業額甚為可觀,日均貨運量約為100噸以上,收入幾乎可以和日本東海道的鐵路相等,是中國營業狀況最好鐵路之一。



潮汕鐵路汕頭站
1918年2月13日發生震級為7.5級的汕頭大地震,是廣東省有歷史記載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華人城鎮房屋幾乎全部倒塌,駐汕各國領事和洋商耶同罹巨劫,其中法國、荷蘭領事館倒塌,而英國、日本和美國領事館也受損嚴重。震後汕頭民眾和海外華僑開始城市重建,1921年汕頭成立市政廳,與澄海分治,但仍隸屬潮循道管理。1922年8月2日,颱風登陸汕頭,並給汕頭地區帶來嚴重破壞,這也是20世紀中國最嚴重的一次颱風災害[5],史稱1922年汕頭颱風。

1925年9月,在廣州國民政府東征軍第一次東征中被打敗的廣東軍閥陳炯明殘部,乘東征軍主力回師廣州之機發動叛亂,佔領汕頭,廣州國民政府為徹底消滅廣東省的軍閥勢力,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由總指揮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人率領東征軍進行第二次東征,並於11月4日收復汕頭。1927年9月,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從福建入粵,接連攻克潮州和汕頭,起義軍在進佔潮汕七天期間,曾經在汕頭等地建立革命政權,史稱潮汕七日紅。

1930年汕頭正式設市,成為中國首批設市的城市之一。汕頭老市區是以小公園為中心,周邊的安平路、國平路等街路呈類似法國巴黎凱旋門附近以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四永一昇平」、四安一鎮邦,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邊的紅亭、南側的「汕頭港」,形成了當時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1933年,汕頭港出入口船舶共計4478艘次,噸位6324468噸,占當年全國沿海港口貨運量的8.76%。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國第3位,,僅次於上海、廣州,商業之盛居全國第7位,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6]。



汕頭小公園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對中國大陸實施經濟封鎖。1938年10月廣州淪陷,汕頭成為華南地區最後一個對外聯繫的口岸,大批海外抗日物資均由汕頭港轉運中國內地。為切斷中國的補給通路,1939年6月21日端午節凌晨,侵華日軍突襲汕頭,潮汕戰役爆發,當時守衛潮汕的國民革命軍僅有一個獨立旅和兩個保安團,雖然駐守官兵在吳奇偉和華振中將軍的指揮下奮起迎擊,但由於敵眾我寡,汕頭於當日下午失陷[7],開始長達6年的日據時期。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8日,潮汕受降長官、抗日戰爭第七戰區12集團軍副總司令徐景唐接受日軍南支那派遣軍23軍參謀長富田直亮的侵汕日軍投降書,汕頭光復[8]。1949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二、第四支隊擊敗守衛汕頭的國民革命軍,汕頭市區同潮陽縣、澄海縣易幟。1950年2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控制南澳島,汕頭全境易幟。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頭市人民政府。1958年,設立汕頭專區,潮汕地區的行政、文化中心向汕頭轉移。1969年7月28日,強颱風維奧娜登陸汕頭,是汕頭自1949年之後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波及面最廣、危害性最大的一次颱風,史稱「七·二八風災」,當時在汕頭西郊牛田洋圍墾造田的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學生在護堤時悲壯捐軀[9]。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汕頭龍湖片區試辦經濟特區,汕頭的經濟建設進入新的階段。1984年11月及1991年11月,汕頭經濟特區兩度擴容,先後將廣澳、金園、昇平等地納入特區。1991年,汕頭調整行政區域,潮州、揭陽分設地級市。[10]。

2011年5月1日,汕頭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汕頭全市。

[編輯] 地理

汕頭市全境處於東經116°14′40″至117°19′35″和北緯23°02′33″至23°38′50″之間,北回歸線從市區北域通過。汕頭市處潮汕平原,僅西北部有小片丘陵。全市最高峰是位於南澳島的大尖山,海拔587米,大陸上的最高峰是位於澄海區的蓮花山,其他主要山峰有桑浦山、小北山、大南山等。汕頭位於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出海口。榕江及紅蓮池河、鮀濟河等橫貫市區,榕江口有媽嶼島、德州嶼等島嶼。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夏秋有颱風,年均降水量2420毫米。年均溫21.3℃ ,1月均溫13.1℃,7月均溫28.3℃。

[編輯] 氣候數據

隱藏▲汕頭(1971至2000年)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 (°F) 17.9
(64.2) 17.9
(64.2) 20.3
(68.5) 24.3
(75.7) 27.4
(81.3) 29.9
(85.8) 31.8
(89.2) 31.5
(88.7) 30.2
(86.4) 27.7
(81.9) 23.9
(75) 19.9
(67.8) 25.2
(77.4)
平均低溫 °C (°F) 10.7
(51.3) 11.5
(52.7) 14.1
(57.4) 18.2
(64.8) 21.8
(71.2) 24.5
(76.1) 25.6
(78.1) 25.5
(77.9) 24.0
(75.2) 20.5
(68.9) 16.0
(60.8) 12.0
(53.6) 18.7
(65.7)
降雨量 mm (英寸) 33.6
(1.323) 66.8
(2.63) 99.5
(3.917) 172.9
(6.807) 213.5
(8.406) 286.9
(11.295) 227.2
(8.945) 258.5
(10.177) 140.8
(5.543) 52.3
(2.059) 41.3
(1.626) 38.1
(1.5) 1,631.4
(64.228)
相對濕度 (%) 78 80 82 82 85 86 83 83 81 77 76 75 80.7
平均降雨日數 (≥ 0.1 mm) 7.2 10.8 12.7 13.3 15.3 17.1 13.4 13.7 9.9 5.2 4.8 5.2 128.6
日照時數 143.2 96.0 101.7 112.8 134.7 170.9 239.7 218.6 200.7 207.6 181.2 171.5 1,978.6
來源: 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2009-03-17
[編輯]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有鉛、鋅、鎢、錫 、鈦、鋯等。
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大豆、黃麻等,林木以松、杉 、樟為主。
水產品有墨魚 、鮐魚 、帶魚。
[編輯] 行政區劃

潮陽區 潮南區 金平區 濠江區 龍湖區 澄海區 南澳縣
汕頭市現轄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六個區和南澳縣。
[編輯] 人口

汕頭市各區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汕頭市 2,064.42 5,001,300 5,008,177
龍湖區 103.58 370,897
金平區 108.71 739,221
濠江區 134.88 275,918
潮陽區 667.60 1,599,992
潮南區 596.42 1,228,679
澄海區 345.23 721,125
南澳縣 108.00 72,345
[編輯] 人文

[編輯] 僑鄉

旅外及台港澳華人335萬人,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 1]。 汕頭是著名的僑鄉,與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鄉親有335萬人,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屬200多萬人。與海外交往的獨特人緣、地緣、親緣優勢,使汕頭在對外開放方面具有特殊的優越條件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編輯] 語言

全境通行閩語閩南語次方言潮州話,內部也有分幾種口音。

[編輯] 文化

主條目:潮州文化
地方方言為潮州話,潮劇、潮樂、潮汕小吃和工夫茶等享譽海內外。

[編輯] 文博場館

國家一級圖書館:汕頭市圖書館,汕頭市澄海區圖書館。
官方文博館:汕頭的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僑批文物館是國內首個僑批文物館。
民間文博館:潮南的劉明通博物館是國內首個民間博物館,澄海的塔山風景區有中國大陸首個民間文革博物館。
[編輯] 交通

[編輯] 對外交通

[編輯] 鐵路

廣梅汕鐵路全長480千米,1991年1月動工,1995年7月鋪通,9月27日投入貨運,12月28日投入客運。汕頭站為廣梅汕鐵路的終點站。

廈深鐵路預計201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雖廈深鐵路在潮陽區谷饒鎮設立站點,沒有在汕頭市區設立站點,但汕頭市區與廈深鐵路已確立建立雙向對接的聯絡線[參 2]。

[編輯] 公路

高速公路有深汕高速、汕汾高速,以及在建的汕昆高速、汕湛高速等。公路有廣汕(324國道)、汕揭(206國道)、官汕、潮汕幹線等,通廣州、梅州、廈門市。

[編輯] 航空

汕頭外砂機場位於汕頭市龍湖區外砂鎮。汕頭機場為國家4D級機場,可起降中大型等客機,可達韓國、新加坡、泰國、緬甸、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或地區和國內的北京、長沙、成都、重慶、大連、廣州、桂林、貴陽、昆明、南昌、南京、寧波、青島、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瀋陽、太原、溫州、義烏、珠海、廈門、深圳、天津、湛江、海口、杭州、合肥、武漢、湛江等國內外城市。但由於軍民合用機場的諸多條件限制,促使潮汕機場建設。預計2011年潮汕機場建成後,汕頭外砂機場將轉為純軍用機場,而民航業務則轉場潮汕機場[參 3]。

[編輯] 港口



汕頭港夜景
汕頭港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是中國沿海5個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擁有5000噸級以上泊位3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與世界58個國家和地區的272個港口有貨運往來,擔負著粵東、閩西南、贛南地區對外貿易進出貨物的運輸。

汕頭不僅是粵東的中心城市,而且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也是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處於「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節點,也是長三角、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帶的重要連接點,擁有亞太地緣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汕頭港臨近西太平洋國際黃金航道,距香港僅187海里、台灣高雄僅160海里。臨近西太平洋國際黃金航道。汕頭是大陸對台開放的港口之一。汕頭已於2008年1月18日開通汕頭至高雄貨運直航。2008年5月6日開通汕頭至台灣客運直航。

[編輯] 汽車站

市內設有不同汽車站,當中規模最大的是由政府注資八千萬的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該站在2003年10月18日開幕後[參 4] ,不足一年於2004年4月1日結業,後在2008年再度啟動。 而汕頭市汽車總站是過去較長時期內,汕頭市唯一一家國有的客運企業,規模僅次於現在的客運中心站。在2008年重新啟用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之前,汕頭市區內有多個過渡性臨時客運站配客點,金砂東站人流量為當時幾個臨時站中最大。但依據2008年2月19日汕頭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決議[參 5],在2008年4月20日,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重新啟用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的同時,其它位於客運中心站覆蓋範圍內,包括市金砂東汽車客運站和迎賓臨時配客點在內的7個客運站及配客點,均被要求於2008年5月31日前撤銷[參 6]。

[編輯] 轄區交通

[編輯] 橋樑隧道

汕頭海灣大橋,位於汕頭市龍湖區東部出入口媽嶼島海域,南接深汕高速公路,北聯汕汾高速公路,是全國第一座大跨度現代化懸索橋,全長2500米,歷時4年建成。
汕頭礐石大橋位於汕頭市金平區西部出入口,是繼海灣大橋後又一座連接汕頭市南北城區的大型橋樑。大橋為鋼筋混凝土斜拉橋,全長3500米,比海灣大橋長1000米,橋寬30米,雙向6車道,主橋兩側設觀光人行道,主跨通航淨高38米。
南澳跨海大橋,位於汕頭市澄海區萊蕪圍,全長11.08公里。將於2012年通車。
蘇埃灣過海隧道,將於2012年3月15日開工,預計2015年4月開通
[編輯] 公共運輸

2009年開始有步驟有計劃的更換公交車。先有很大的成效,公共運輸比2008~2009年有了顯著的進步

[編輯] 的士

情況較為混亂,載客亂收費的情況嚴重,故也充斥大量的非法營運的藍牌車三輪車等,汕頭市區1000多輛的士曾經於2009年11月20日停運罷工[參 7]。市區(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有1100多輛的士,原起步價較高,而且標準不一,比如有的一類車起步價9塊,有的車舊點屬二類車,起步價可能就7塊、8塊,且不少車計程表都是壞的,索取發票有時司機甚至不給[參 8]。2009年7月1日開始調整的士起步價與公里運費,起步價從原來的3公里9元(一類車)、8元(二類車),統一為2公里5元,運價調整為每公里2.4元。[參 9]。但普通市民仍然普遍覺得此價格普遍過高,故不輕易打的。另外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都有自己轄區計程車公司。

[編輯] 經濟



市中心的速食店街
市內有程式控制電話3萬多門,本地固定電話網用戶號碼於2008年5月18日零時起升至8位[參 10]。可直撥158個國家(地區)和國內580多個城市。

[編輯] 工業

工業主要有輕紡、機械、電子、塑料及手工業,產品有潮綉、木雕、貝雕、彩瓷、工藝品、超聲波電子儀器、罐頭、抽紗、玩具和感光材料。

[編輯] 農業

農業有糧食、蔬菜、禽畜、水產、果茶、花卉六個產業,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編輯] 教育

[編輯] 大學

汕頭大學是1981年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廣東省屬「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由香港企業家和慈善家李嘉誠先生捐資支持建成,是潮汕地區的惟一綜合性高等學府。

汕頭大學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中小學

主條目:汕頭市省一級學校列表
汕頭市現有普通高中85所,其中國家示範性高中9所,分別為,汕頭金山中學,潮陽一中,汕頭市第一中學,汕頭華僑中學,澄海中學,潮陽林百欣中學,潮陽黃圖盛中學,汕頭聿懷中學,潮陽實驗學校。

[編輯] 特殊教育

汕頭市聾啞學校
汕頭存心特殊教育學校
澄海啟智學校
[編輯] 職業教育

現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2所,高校內設中專部1個。其中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4所、市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所、省級實訓中心2個。

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粵東高級技工學校、汕頭林百欣科技中專。
[編輯] 醫療

三甲醫院有二家: 汕頭市中心醫院、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編輯] 體育

[編輯] 體育場館

汕頭海濱體育場
汕頭跳水館 位於南濱路西段。
汕頭正大體育館
汕頭潮汕體育館
[編輯] 旅遊



存心善堂側門門神


青雲岩 韋馱像


鄭皇達信公園


潮陽文光塔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汕頭農業科學園
老媽宮
關帝廟
南澳生態旅遊區(汕頭八景之一)
海門蓮花峰(汕頭八景之一)
溝南許地民俗生態旅遊區
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汕頭八景之一)
白花尖大廟(九天聖母廟)
陳慈黌故居 (汕頭八景之一)
礐石風景名勝區
潮陽大峰風景區
青澳灣(省AA海濱浴場)
汕頭礐石大橋
媽嶼島風景區
華僑公園
汕頭海灣大橋
桑浦山風景區
達濠青雲岩風景區
汕頭大學
北山灣旅遊度假區
北回歸線標誌塔
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時代廣場
中山公園
人民廣場
金砂公園
濱海長廊
石炮台公園
迎賓路和迎賓廣場
汕頭小公園
[編輯] 名人

吳復古(1004-1101):龍湖區龍祥街道(時為宋海陽縣蓬州都)人,後徙於揭陽,與司馬光、蘇軾、蘇轍等交遊,為潮州前八賢之一。
翁萬達(1498-1552):金平區鮀江街道(時為明揭陽縣鮀江都)人,後徙於蓬洲所城(今金平區),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出為梧州知府。後官兵部尚書,總督宣大。
鄭正秋(1888-1935):潮南區成田鎮鹽汀人,中國電影事業奠基人。
蔡楚生(1906-1965):潮陽區銅盂鎮集星人,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奠基人。主要代表作《難夫難妻》、《孤兒救祖記》、《姐妹花》等。
鄭壽麟(1900-1990):潮陽人,中國最早的研究德國專家,原同濟大學代校長。
杜國庠:澄海區人,中國當代哲學家史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非馬(1936-):潮陽區和平鎮人,台灣著名詩人。
秦牧:澄海區人,中國當代作家。
馬化騰(1971-):潮南區成田鎮人,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
黃光裕(1969-):潮陽區銅盂鎮人,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前中國首富。
林百欣(1914-2005):潮陽區棉城人,香港麗新集團、亞洲電視創辦人。
丘成桐:祖籍,生於汕頭,數學家。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之一。
鄭信:澄海區,生於泰國,又名鄭昭,是在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的華裔。泰國名字叫達信。
差猜·春哈旺:澄海區人,泰國第23任總理。
馬大猷(1915-):潮陽區和平鎮人,中國聲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劉遵義(1944-):潮陽區谷饒鎮新陂人,生於貴州遵義,劉侯武之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蕭灼基(1933-):潮陽區棉城人,中國當代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鄭之僑(1707―1784):潮陽區金浦街道梅花人,其《農桑易知錄》是國內一本倖存的珍稀古代農書
謝志偉(1955-):籍貫廣東汕頭市,台灣學者、政治人物、政論節目主持人,民主進步黨籍
馬琳(1980-):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1993年移籍至汕頭,桌球世界冠軍,是桌球歷史上擁有單打世界冠軍頭銜最多的選手(4個世界盃冠軍和1個奧運會冠軍)。
劉國正(1980-):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1993年移籍至汕頭,桌球世界冠軍。
胡佳(1983-):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1993年移籍至汕頭,跳水運動員,參加兩屆奧運會,並獲得雅典奧運會男子10米高台跳水金牌。
[編輯] 國際交流

日本 岸和田市(1990年6月2日締結為友好城市)
加拿大 聖約翰斯(1997年2月28日締結為友好城市)
越南 芹苴市(2005年8月1日締結為友好城市)
美國 奧蘭多市(2007年8月8日締結為友好城市)
韓國 平澤市(2003年3月25日締結為友好交流城市)
澳大利亞 費菲市(2005年4月26日締結為友好交流城市)
馬來西亞 山打根(2009年5月28日締結為友好交流城市)[參 11]。
[編輯] 相關

1990年4月10日,國際小行星協會發出公告,宣布紫金山天文台在1980年11月11日發現的小行星3139正式永久命名為汕頭星(3139 Shantou)[11]。

[編輯] 汕頭大事記

1981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准在汕頭市郊龍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7月13日,汕頭地市合併,汕頭市為省直轄市,下轄揭陽、饒平、澄海、南澳、潮陽、普寧、惠來、揭西、海豐、陸豐、潮州市等10縣1市及安平等5區。    1983年7月20日,汕頭被列為開放城市。    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    1990年2月8日,汕頭市授予李嘉誠、庄世平先生「榮譽市民」稱號。汕頭大學舉行落成典禮。    1991年4月6日,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範圍從52.6平方公里擴大到234平方公里。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決定調整潮汕地區行政區劃,設置汕頭、潮州、揭陽3個地級市。    1997年7月20日,廣梅汕鐵路全線貫通。    1997年8月6日,第一屆國際華人物理學大會在汕頭舉行。400多位華人物理學家與會。    1998年10月22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蒞汕考察。    1998年6月3日,世界上投資規模最大、長度最長、途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海纜系統———亞歐國際海底光纜在汕頭登陸。    2000年2月,國家環保總局授予汕頭市「國家環保模範城」稱號。    2000年9月,汕頭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通過「國檢」驗收。    2001年2月26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汕頭市召開現場辦公會,研究如何進一步加快汕頭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研究如何整治好汕頭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    2001年5月16日,市委書記李統書在市委常委擴大會上提出「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是新世紀汕頭的生命工程」。    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工作協調會在汕頭召開。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調整汕頭市行政區劃,設立金平區、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    2003年4月11日,經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批准,汕頭成為國家跳水項目單列城市,將作為跳水項目參賽單位參加中國游泳協會主辦的各種競賽活動。    2003年7月7日,由教育部、香港李嘉誠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汕頭大學聯合承辦的首屆「長江學者論壇」在汕開幕。    2007年6月25日,南澳海域發現古沉船「南海Ⅱ號」,船上及四周約有古瓷器上萬件。這是汕頭市海域水下的重大發現,充分證明南澳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出海口之一。   2008年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蒞汕考察,充分肯定汕頭和粵東地區的新變化,對汕頭未來發展寄予厚望。    2008年5月10日,奧運聖火耀汕頭。    2008年11月4日,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台北簽署4項協議,其中的《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把汕頭列為大陸對台開放的港口之一。    2009年,汕頭GDP突破千億元大關。     2009年1月18日,廣東汕頭———台灣海上直航班輪航線成功首航,汕頭港實現了海峽兩岸海上直航。    2009年10月25日汕頭機場對部分外籍飛機開放。    2010年 2月2日首家進入汕頭機場的外籍航空公司——新加坡捷星亞洲航空公司開通新加坡——汕頭的直飛往返航線。這是汕頭機場首條由外籍航空公司執飛的國際航線。    2011年5月1日汕頭經濟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

[編輯] 參考資料

^ 中華民國《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大部分根據粵語標準音廣州話拼寫,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話或其他方音拼寫而成。
^ 中國汕頭政府-地理位置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1860的記憶
^ 恩格斯--俄國在遠東的成功 [2009-12-24] (簡體中文).
^ Willis E. Hurd. North Pacific Ocean. 《每月天氣回顧》: 433–35 [2010-08-23].
^ 《潮海關史料彙編》
^ 日軍入侵 汕頭淪陷
^ 侵汕日軍投降日 汕頭人民歡天喜地慶祝勝利
^ 我愛今日牛田洋——寫在抗擊「七·二八」海嘯36周年之際
^ 中國汕頭政府-歷史沿革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星
^ 中國汕頭政府-僑鄉僑情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將建廈深鐵路聯絡線. 2009-11-14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潮汕民用機場將動工建設. 2006-07-26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介紹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妥善解決市汽車客運中心站有關問題的決議. 2008-02-19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市區臨時客運站點按期停業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市委市政府連夜開會應對的士停運. 2009-11-22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的士或調低里程收費. 2008-12-05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的士本月調價. 2009-07-27 [2009-12-24] (簡體中文).
^ 關於汕頭市本地固定電話網用戶號碼升位的公告 [2009-12-24] (簡體中文).
^ 汕頭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 [2009-12-24] (簡體中文).
[編輯] 外部連結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汕頭市
汕頭市政府
汕頭教育信息網
汕頭信息港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1%95 ... 4%E5%B8%82
Attachments
汕頭老市區.jpg
潮陽文光塔.jpg

Re: 汕頭市

Sep 25th, '11, 16:41

金平區

位於金平區的汕頭人民廣場
漢語拼音 Jinping Qu

金平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區劃代碼 440511
建置時間 2003年
政府駐地 石炮台街道
現任區長 張勝光
鄉鎮街道數 17
- 街道數 17
方言 潮州話
地理
總面積 108.71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74.46萬人
GDP 218.28億元(2009年)
其它
郵政編碼 515041
電話區號 0754
車牌首號 粵D
網站: gdjinping.gov.cn
金平區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金平區是汕頭市政府所在地,是汕頭市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和重要的工業、科技基地。總面積為108.71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為74萬,區政府駐金砂中路50號。

目錄

[隱藏]
1 行政區劃
2 歷史
3 旅遊
4 外部連結
5 來源參考
[編輯] 行政區劃

金平區下轄17個街道:金砂、金廈、東墩、東方、廣廈、月浦、岐山、石炮台、大華、烏橋、光華、海安、新福、永祥、鮀蓮、鮀江、同益。



[編輯] 歷史

金平區於200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是由原昇平區、金園區以及原達濠區礐石街道潯洄居委、龍湖區龍溪路以北區域組建而成。為汕頭的老城區,也是汕頭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編輯] 旅遊

桑浦山景區、中山公園、老媽宮、小公園、溝南許地民俗文化村、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等。

[編輯] 外部連結

汕頭金平區政務網

-------------------

龍湖區
{{{Photoname}}}
漢語拼音 Longhu Qu

龍湖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區劃代碼 440507
建置時間 1991年
政府駐地 金霞街道
現任區長 黃建固
鄉鎮街道數 7
- 鎮數 2
- 街道數 5
方言 潮州話
地理
總面積 103.13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3) 34萬人
GDP 156.27億元(2008年)
其它
郵政編碼 515041
電話區號 0754
車牌首號 粵D
網站: gdlonghu.gov.cn
龍湖區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龍湖區是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著名的僑鄉。總面積為103.58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為33.7萬。

[編輯] 行政區劃

龍湖區下轄5個街道:珠池、金霞、新津、龍祥、鷗汀。2個鎮:外砂、新溪

[編輯] 外部連結

汕頭市龍湖區人民政府網站

-------------------

濠江區

達濠善德古堂大峰寶殿
漢語拼音 Háojiāng Qū
別稱 達濠
古稱 招收都、砂浦都

濠江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區劃代碼 440512
政府駐地 達濠街道 府前路4號
現任區長 林廣華
鄉鎮街道數 7
- 街道數 7
方言 潮州話潮陽音
地理
總面積 134.88平方公里
海拔 0-278米(掠鳥尾山)
最長河流 濠江(16公里)
海岸線 92.8公里
氣候類型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7) 275,918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5071/ 515073/ 515098[1]
電話區號 0754
車牌首號 粵D
網站: 濠江區人民政府
濠江區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北隔汕頭港與金平區、龍湖區相望,西界掠鳥尾山接潮陽區東山,東面與南面瀕臨南海。濠江區於2003年3月由原達濠區和河浦區合併而成,總面積為134.88平方公里,2003年總人口為27.25萬[2]。

目錄

[隱藏]
1 歷史
1.1 新石器時代
1.2 大事記
1.3 區劃沿革
2 地理
2.1 氣候
2.2 地形
2.3 丘陵
2.4 海岸
2.5 水文
3 交通
3.1 公路
3.2 橋樑
3.3 公交線路
3.4 輪渡
3.5 海港
3.6 過海隧道
3.7 軌道交通
4 經濟
4.1 第一產業
4.1.1 漁業
4.1.2 鹽業
4.2 第二產業
4.2.1 概況
4.2.2 工業園區
4.2.3 工業基建
4.2.4 建築業
4.3 第三產業
4.3.1 旅遊
4.3.2 酒店住宿
4.3.3 餐飲
5 城市建設
5.1 濠城
5.2 濠城街巷
6 教育
6.1 高等教育
6.2 中學
6.3 小學
6.4 職業教育
7 人文
7.1 傳統節日
7.2 民俗
7.3 方言
7.4 特產
7.5 潮樂
7.6 書法
7.7 燈謎
7.8 文體場所
7.9 古廟
7.10 寺廟
7.11 教堂
7.12 善堂
7.13 祠堂
8 文物古迹
8.1 石刻
8.2 砲台
8.3 塋墓
9 濠上聞人
9.1 古代
9.2 現代
10 注釋
11 參考書目
12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編輯] 新石器時代



分布於小望山周圍地表的夾砂陶片
據饒宗頤《韓江流域遺址及其史前文化》和《潮瓷說略》(日文)可知,在1946年至1948年間曾在澳頭出土過一些新石器時代的陶片和一個完整的網紋水瓶。在小望山山頂分布著一些夾砂網紋碎陶片,可能也是新石器時代遺物。





1881年 清光緒十年 潮陽縣疆域圖


1897年 光緒二十三年
廣東輿地全圖 招收都、砂浦都


1934年 汕頭口岸地圖


1936年汕頭及周邊地圖


1954年 美軍軍用地圖
達濠及周邊地圖


1992年 汕頭城市總體規劃圖




招收都、砂浦都 明隆慶《潮陽縣誌》





達濠城圖

民國





[編輯] 大事記


陳憺 號開峰,莆田進士。初官侍講,嘉定間(1208-1224出知潮州。修學宮,崇禮教,清正有聲。任滿士民攀留,因擇潮之濠浦鄉家焉。居鄉廉靜自持,時以經學課其子孫雲。


洪武初設海口巡檢司于海口(今海門)。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設潮陽守御千戶所於縣城內,後以離海稍遠,不便控制,於二十七年(1394年)移置海門,改名海門守御千戶所。至二十八年(1395年),移巡檢司於招收都大柵村(今下衙),改名招寧巡檢司,後又移置達濠。

嘉靖五年(1562年),僧信騰創始青雲禪林。總兵湯寬捐東湖租十一石,監生紀時學捐岩前租8石為香燈之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倭寇攻潮陽縣城,達濠人應募守御,圍解。

嘉靖四十四年(1565) 砂浦人林有源中進士。


順治四年(1647年),張禮據達濠、砂浦兩都,為渠長。 五年(1648),鄭鴻逵遣陳豹入邑索餉,為土寇張禮等所乘,豹走。 六年,張禮入據縣城。 七年,鄭成功入潮陽攻達濠三寨,殺張禮等而還。

康熙元年(1662年)遷斥近海鄉村。 三年再行續遷。

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邱輝入海門,劫掠和平諸寨。二十日直抵峽山、黃隴二都。 康熙九年(1670年)邱輝受台灣鄭經札,開潮州府於達濠埠,置市廛魚鹽之利。 康熙十九年(1680年),官兵水陸兵並進,與邱輝鏖戰於牛田、磊口,邱輝不敵,夜間下海遁,投入台灣,達濠始收入內地。

康熙二十年(1681年)建達濠營守備署。水師達濠營設守備1員,千總1員,把總2員,外委3員,額外外委1員,戰兵66名,守兵192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軍裝庫、火藥局。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達濠城。周圍142丈。高1丈5尺。同年建廣澳炮台、蓮澳炮台、河渡炮台。

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河西柵委員署於馬滘。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陳耀振倡建河東書院。

嘉慶五年(1800年)七月,建宮鞋石炮台。營房35間,外委一員,炮七尊。

道光二十一年(1841)鄉紳陳作舟倡建育嬰堂。

[編輯] 區劃沿革

主條目:濠江區劃沿革
參見:潮州歷代沿革列表
2003年3月汕頭市行政區劃調整,濠江區由原達濠區和河浦區合併組成,取名於境內的濠江。

濠江區現下轄7個街道:達濠、礐石、廣澳、馬滘、河浦、玉新、濱海。

濠江各街道 面積/人口數據(2007年)[3]
街道 面積(KM2) 人口 居委數 居委
達濠 20.2 73,000 10 濠濱、達濠、達埠、赤港、赤隆、青籃、青林、青鹽、葛洲、西堆,另有包帆、放釣、赤濠3個漁業經濟聯社
礐石 35.9 60,000 16 珠浦、葛陳、葛朱、茂南、茂北、頭村、中村、尾村、礐居、紅光、紅旗、紅星、磊口、棉花、松山、澳頭
廣澳 26.7 31,652 7 廣澳、東湖、三寮、埭頭、溪頭、河渡、大蔚
馬滘 7.8 30,000 7 海光、海星、海明、和社、馬居、鳳崗、南山
河浦 30 35,337 5 河東、河南、河北、樓下、肚橋
玉新 13 18,689 6 玉石、黎明、崗背、燎原、燈塔、下衙
濱海 19.2 30,000 9 華新、華里、錢塘、五一、上頭、林後、東隴、上店、里前
合計 134.88 275,918 60
村落
參見:濠江區村落列表
[編輯] 地理

[編輯] 氣候



汕頭市濠江區地形


達濠小望山
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24060/cm2,年日照總時數為2100小時,年均溫21.5℃,七月均溫27.9℃,一月均溫14.8℃。春暖早,冬寒遲(比汕頭北區早或遲15天左右)。每年十月至四月為東北季風,六月至八月為西南季風,五月及九月為東北與西南風過渡季節。年均出現5級以上強風39次,平均風力比北區大一級。年均降雨量1536毫米,集中在四至九月汛期,為全年總降雨量的80%。

參見:汕頭市#地理
[編輯] 地形

區內東部為達濠島,是汕頭市第二大島,為典型陸連島。島中部為200米以下丘陵,自礐石向東南方向延伸至埭頭、東湖。東南端為廣澳大山,為伸入大海最前沿。達濠島周沿間有小塊平原。濠江區西北部疊石山由眾多巨石堆疊而成,形成螺旋狀的天然石洞。西部為掠鳥尾山,與潮陽棉城東山相接。中部河浦至濱海為平原。濠江自西北磊口接榕江水,東南蜿蜒而下貫通全境,至河渡注入南海。[4]

[編輯] 丘陵

區內最高峰為掠鳥尾山,海拔278米。次高為香爐山,海拔212米,其次為汕頭氣象台所在的大瞭望山,海拔181米[5]。其他主要的丘陵有東湖嶺、小望山、皇帝帽石山、三界嶺、象山、升旗山、筆架山、廣澳大山、河渡山、虎仔山、疊石山等[6]。



小望山西北望香爐山


大瞭望山頂的汕頭氣象台


在大瞭望山望廣澳
[編輯] 海岸



虎仔山上看南山灣 2009.7.27


汕頭保稅區東海岸南望表角風車
全區海岸線長92.8千米,沿岸深水港灣和淺水海灘20多處。主要海灣有廣澳灣、南山灣、後江灣、北山灣、東湖灣等。 其中南部南山灣、龍虎灣海灘相加長達十公里,為平原海岸。 東部則有北山灣、東湖灣等,東南部河渡和廣澳分布有數處小沙灘。後江灣位於汕頭保稅區東面。東南部廣澳港是粵東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7]。 北部臨礐石海原為泥灣,1994年在此圍海造地填出約250公頃土地,並修建南濱路。[8]。

島礁

達濠島位於濠江區東面,北面為汕頭港,東、南面臨南海,西為濠江,長19公里,寬9.5公里,岸線長59.6公里,面積82平方公里,為汕頭第二大島。其東部海面分布著赤礁嶼、鐵砧嶼、鐵砧屎礁、娘礁等礁嶼。
德洲島又名鹿嶼,位於汕頭港出海口、德洲水道東北側,西南距達濠島0.5公里,面積0.136平方公里。
龜山外形酷似伏龜,位於濠江下游,鳳崗村以東寬闊水面中,常有白鷺等候鳥棲止。
東嶼、西嶼位於濠江出海口西側。退潮時,有沙堤與東嶼相聯。與河渡構成濠江入海的門戶。
廣澳大山蓮鞍頭角北部分布有草嶼、蕉礁。廣澳村西南海面有鳥礁、耐礁。 濠江出海口外西南200多米外有內烏礁、外烏礁。[9]
南山海灘虎仔山在清代原為虎仔嶼,現已與海灘相連。[10]

岬角 廣澳大山深入海面,有表角,蓮鞍頭角、馬耳角、尖石角、南牙角。 河渡酒晏山南端有進士頭角。 東湖東部有娘宮頭角[11]。



達濠東面的大海 2009.8.4


濠江中的龜山2009.8.4


廣澳大山尖石角、南牙角
[編輯] 水文



濠江入海口 古「河渡門」
濠江

濠江古稱招砂水,北端於磊口接榕江牛田洋,南端河渡入南海,全長16公里。濠江北窄南寬,珠浦段最窄處不足百米,下游水面寬闊,葛園段最寬達600米,達濠-馬滘段水面寬200米,南段龜山處水面寬達800米。入海口東端為河渡,西端為東嶼、西嶼,古稱河渡門。

濕地 北部蘇埃灣濕地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天然次生桐花樹林[12],規劃將建成蘇埃灣紅樹林公園[13]。另外濠江兩岸分布著不少濕地和淺塘,也是候鳥越冬的天然場所。[14][15]

水庫 濠江區內大小水庫25宗,其中石音坑、鐵鳥坑、大腳蝦容量分列前三位,分布於西面的河浦。水望底、西坑、東坑位於珠浦。嶺腳、鱷魚、橫坑、坑底、內坑則分布於達濠、葛洲間。[16][17]

[編輯] 交通



濠江區綜合交通規劃圖 2007-2020


礐石大橋


濠江大橋


2010年濠江春節煙火表演
濠江大橋煙花瀑布
[編輯] 公路

深汕高速公路 從汕頭海灣大橋起始往南,在葛園跨過濠江,往西南至海門。濠江區內設有達濠、河浦、澳頭三個出入口。
G324 324國道從汕頭海灣大橋出,經南濱路至礐石磊口往西進入潮陽區。
S337磊廣路 在磊口連接324國道,往東南經珠浦、達濠城區至埭頭村往南接廣達大道到廣澳港。在葛園達濠路口與深汕高速公路連接。
S324河浦大道 在棉花村連接324國道,往南經河浦,在濱海接安海路。在河浦路口與深汕高速公路連接。
廣達大道 在埭頭接磊廣大道往南至廣澳港。
疏港大道 已開建,從廣澳港始,連接廣達大道經河渡,跨過濠江出海口往西接安海路。[18]。
安海路 現建成南段,接河中路往西南至海門。北段規劃從河中路向北延伸跨過濠江至葛園,在達濠路口連接深汕高速公路,繼續往北經珠浦至蘇安村接蘇埃隧道接天山路。
濠洲路 在區政府東側連接磊廣大道,往北過三界嶺經葛洲、澳頭接南濱路。
南濱路 在達濠島北部、汕頭港南岸,東西向連接礐石大橋、324國道和澳頭海灣大橋、東湖路。
東湖路 在埭頭接磊廣大道往北經東湖在澳頭接南濱路與深汕高速公路。
達南路 在區華僑醫院前連接磊廣大道,往南過濠江大橋經馬滘、鳳崗一直到南山海邊。
河中路 在馬滘連接達南路,往西中段接安海路,在河浦連接河浦大道。


達濠汽車客運站 為省「十一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項目,屬二級公路客運站。選址位於磊廣路和濠江大橋北引道交際處,計劃投資4800萬元。總佔地面積為3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6280平方米,設計發送能力為9064人/日。預計於2012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19][20]目前運營中的汽車客運站位於海旁路西的西園。


[編輯] 橋樑

海灣大橋 位於汕頭港出海口,自澳頭跨媽嶼島與龍湖區相連,深汕高路公路從此過。
礐石大橋 位於汕頭港西部,在礐石接324國道,橫跨汕頭港。
濠江大橋 在達濠城區跨過濠江,接馬滘。
磊口橋 在濠江北端磊口,324國道從此過。
深汕高速公路濠江大橋 深汕高速公路在葛園跨過濠江。
疏港大道濠江大橋(在建)在河渡跨過濠江出海口至南山。
安海路濠江大橋(規劃) 安海路向北延伸跨過濠江至葛園。
[編輯] 公交線路

經過濠江區的公交線路有:8路 11路 16路 33路 34路 35路 36路 37路。



經過紅橋路的16路公車

具體如下表:

顯示▼經過濠江區的公交線路
[編輯] 輪渡



礐石輪渡 2010.2.10
廣場―― 礐石航線 開航時間:6:30 收航時間:22:40 ,其中6:30--20:00 每隔15分鐘對開1班;22:00--22:40每隔20分鐘對開1班。
西堤――礐石航線 開航時間:6:30 ,收航時間:19:45 。每隔15分鐘對開1班。
西堤――蜈田航線 開航時間:5:40 ,收航時間:20:30 。每隔15分鐘對開1班。
[編輯] 海港

廣澳港 作為粵東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汕頭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汕頭港將逐步置換轉移至廣澳港區。一期工程3、4號泊位建設進展順利,二期工程(2個10萬噸級貨櫃)碼頭程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已完成廣澳港區二期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估。[21]。

廣澳港目前已開通至中東、日韓、東南亞、地中海、西非、南美等6條國際航線,世界十大航運公司有4家落戶廣澳港區。[22][23]



廣澳港 2009.8.4


[編輯] 過海隧道

蘇埃隧道(規劃) 根據《汕頭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汕頭市城市交通規劃》,蘇埃隧道項目路線全長約6.8km,按一級結構安全等級設計。全線設置互通式立交2處,南岸設置收費站及管理處1處。採用盾構法建設方案,隧道長約5.01km,建設期4年。項目線路起點於北岸天山南路與金砂路交叉口處,沿天山南路南行至長平路交叉口北側進入隧道,下穿長平路、中山東路,從國際貨櫃碼頭西南側邊緣入海,穿越蘇埃灣海域,在南岸穿越南濱路從跳水館西側或南濱路南側出隧道,沿礐石風景區和南濱規劃片區之間的預留空地穿行,終於虎頭山北側接上規劃中的安海路、南濱南路。[24]。

[編輯] 軌道交通

廣澳港疏港鐵路(規劃)
城市輕軌 作為規劃中的汕頭市城市輕軌交通的一部分,在茂洲濠江新城設一站點,通過蘇埃隧道與北區交通聯接。
[編輯] 經濟



達濠漁港 沿江路的漁船 2009.8.4


下尾附近的鹽埕 2009.7.30
經濟以工業、建築業、"三高"農漁業為支柱。 2005年GDP為24.84億元,2009年GDP增長為57.48億元,增長勢頭良好。
濠江區區位優勢明顯,擁有天然深水良港廣澳港,充裕的土地資源,優美的自然風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已成為一方投資熱土。[25]

[編輯] 第一產業

[編輯] 漁業

海洋漁業歷來是濠江區傳統支柱產業,有「耕三漁七」之說。達濠漁港、廣澳漁港分別為省一級、二級漁港。
達濠國家一級漁港建設項目於2008年12月5日經國家農業部正式批准立項建設,預計2011年前完成建設。[26] [27]
2010年水產品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將達到70%。[28]
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業已成規模,建成有對蝦養殖業標準化示範區,並有萬畝連片江蘺養殖示範基地。

[編輯] 鹽業

海水製鹽為濠江傳統產業。宋代招收場為潮州三大鹽場[29]之一。年產海鹽一萬八千石[30]。元代招收場下轄大柵、洋背柵、雞岡柵、青嵐柵,上浦柵五鹽柵[31],設招收管勾司於大柵[32],管理鹽業生產和鹽務。明代設鹽課司,設大使一人,攅典一人,總催七人,鹽課凡七千七十引有奇。[33]漸改「煮海為鹽」為曬鹽法。清初,移招收場署於達濠。清代鹽業生產比明代有所擴大。招收場雍正六年(1728年)奉文分轄河東、河西二場,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河西柵委員署於馬滘。時潮州鹽場有七,分別為:東界場、海山場、河東場、河西場、惠來場、小江場和隆井場。河東場包括青鹽、埭頭、葛園三廠,鹽田八百二十墛,分布於濠江東岸,每年額收鹽八萬三千七百九十三包。河西場包括馬滘、北口、南山三廠,鹽田一千一百一十四墛,分布於濠江西岸,每年額收鹽九萬三千七百八十五包。[34]

1958年在青洲至河渡間圍海建青洲鹽場,從1958年動工至1986年28年間,共生產原鹽286508噸,為廣東省新建鹽場中的一個典型穩產、高產、優質的鹽場。[35]現今製鹽業對GDP貢獻比重較小,諸鹽場將逐步轉換為工業及其配套用地。製鹽業或成為歷史。

[編輯] 第二產業

[編輯] 概況



澳頭 華潤水泥 2010.2.27


廣澳 華潤風能 2009.6.11
濠江區外向型經濟特點突出。2005年有民營工商企業近2000家,其中工業企業近400家。民生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省首家"五自"企業。 2005年,三次產業比例為17:66.2:16.8。工業成為全區主導產業,已初步形成以汽車配件、生物製藥、電子機械、塑料工藝、食品飲料、感光材料、精細化工等為主體的產業集群。

濠江區擁有較充裕的土地資源,可連片開發的工業建設用地達3萬畝,其中面積最大的園區達8000畝,是汕頭市唯一可提供連片開發工業用地的中心城區。已規劃南山灣工業區、大三聯工業區、河浦產業轉移園區、青籃工業區和廣澳臨港工業區等五大工業園區。 其中,南山灣產業園基礎設施總投資約10億元。園區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是粵台經貿合作試驗區的重要載體。
2006年起始的區「十一五」重點工業項目有:汕頭市工業經濟帶(台商投資區)、汕頭南區化工區煉油乙烯一體化項目、年加工原油1000萬噸、年產90萬噸乙烯、80萬噸芳烴聯合裝置、年產18萬噸滌綸聚酯項目。區級重點工業項目主要有華天富感光材料、粵華不鏽鋼、永佳二甲醚、嘉利好食品、高輝線路板、鍋爐工業以及大明廠房開發等,估算總投資120.84億元。
2009年金明塑膠、華泰鋼構已正式投產,華潤水泥、華潤風能、宜華木業、萬安紙業、英聯易拉罐等一批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預計這批項目投產後,將實現100億元以上的年產值。中石化塑化物流項目落戶廣澳物流園區,與其產業鏈相配套項目也已正式落戶。 2009年濠江區已和中國印製電路行業協會(簡稱CPCA)達成合作意向,將中國(汕頭濠江)電子電路工業基地定位為全國三大印製電路板生產基地之一。主要承接台灣和珠三角地區的電子電路板生產項目轉移。藉以打造中國乃至世界一流電子電路工業基地。 [36]

[編輯] 工業園區

汕頭保稅區
廣澳臨港工業區
南山灣工業區
三聯工業區
過溪洋工業區
[編輯] 工業基建



澳頭 華能汕頭電廠


南方電網達濠營業廳大樓


汕頭衛星通信地球站


氣象台
華能汕頭電廠 位於澳頭,為汕頭市主幹電廠。
松山火力發電廠 位於松山村附近,主要向三聯工業區周邊企業供電供熱。
廣澳風電廠
位於廣澳響螺礁至大山山脊一帶的山地區域。初步建設規模為20MW,設備採用國內生產製造單機容量20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共10台),總投資為22718萬元。[37]

變電站[38]
2004年10月,珠浦220KV變電站建成發電。另有110KV變電站四座:達濠110KV變電站(裝機容量:31.5+40MVA)、河浦110KV變電站(裝機容量:2×50MVA)、保稅區110KV變電站(裝機容量:2×50MVA)、礐石110KV變電站。另規劃建設河浦220KV變電站、馬滘220KV變電站和茂洲110KV變電站。

中國南方電網達濠營業廳
污水處理[39]
南濱污水處理廠位於華能汕頭電廠的灰池內,規劃規模6萬噸/日,佔地7.5公頃,負責南濱葛洲片區的污水處理。
達濠污水處理廠位於廣澳港北側,規劃規模25萬噸/日,佔地23公頃,負責達濠片除南濱葛洲片區的大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
河浦污水處理廠位於河浦下衙,規劃規模15萬噸/日,佔地12公頃,負責河浦片污水處理。

汕頭國際海纜登陸站[40][41]
位於汕頭市濠江區企望灣,瀕臨南海。於1997年9月8日開始興建,並於2001年12月建成運行。目前已有亞歐國際海底光纜和中美國際海底光纜和亞太二號國際海底光纜[42]共3條海纜在此登陸並開通運營。

汕頭衛星通信地球站
位於汕頭市濠江區東湖,是廣東省第二個國內衛星通信地球站,於1995年建成投產。擔負著粵東地區與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通信傳輸職責。[43]

汕頭氣象雷達站
位於達濠大瞭望山山頂[44],俗稱氣象台。2005年,安裝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探測400公里範圍內的災害性天氣的發生、發展和消亡的整個過程,測風精度可達每秒1米。[45]

[編輯] 建築業

建築業為濠江區傳統優勢產業,業務開拓以外向型為主。2009年,全區共有15家總承包資質施工企業,其中,一級企業2家,二級企業5家,三級企業8家。15家施工企業共設立48個駐外分公司或工程處,500多支施工隊伍。[46]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廣東聯泰集團和汕頭市達濠建築總公司。

[編輯] 第三產業

濠江區推進濠江新城建設,濠江三面環海,風光旖旎,旅遊資源集中、生態環境質量優越。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礐石風景區」和「中信度假村」。青雲岩素有「海國風光第一山」的美稱。此外還有未開發的濕地、峽灣、海灘,景色迷人。

規劃建設市級重點項目汕頭市(南濱)會展中心,投資10億元。[47]

依託廣澳港,物流業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編輯] 旅遊



青雲岩韋馱像


青雲岩 蒼龍
礐石風景區
青雲岩風景區
達濠古城
巡司埠
達濠、赤港、青籃傳統民居
巨峰寺風景區
中信海濱渡假村
中信高爾夫球俱樂部
北山灣
南山灣
東湖嶺小望山
疊石山
掠鳥尾山
表角燈塔
[編輯] 酒店住宿

中信度假村酒店—— 四星級
麗日度假酒店 —— 位於東湖北山灣附近
迎賓花園酒店 ——與麗日度假酒店毗鄰
南天大酒店 —— 位於府前路,區教育局附近
濠江賓館 —— 位於海旁路
[編輯] 餐飲

新晶合酒樓 —— 位於海旁路濠江花園
集香食府 —— 位於商業街民生小學附近
雨林軒 —— 位於商業街中段
新岳餐館 —— 位於商業街東段
達濠蒂蒂香魚丸店 —— 位於海旁路中段
[編輯] 城市建設



濠城 2009年


濠江花園
[編輯] 濠城



赤港寨南門 南塘澂鑑
清嘉慶已巳年(1809年)重建
達濠三寨
達濠最初由達埠、赤港、青籃三鄉發展而來。達埠位於西面、赤港居中、青籃位於東面,三個村落大致在南宋後期逐漸形成。明代為抵禦倭患,各自築有寨,稱達濠三寨。

建達濠城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達埠南面臨濠江的地方建達濠城。 這一帶為當時商業市集的中心。

三鄉一鎮
市鎮。 永濠街、永德路、新興街、通興街,廠前街。

濠城初現
原先竹排坑、赤港坑分別為達埠、赤港、青籃之間的自然分界。後來水道淤塞,便改築為路面,是為現在的西田路和紅橋路。 在永濠街的南面修築海旁路、沿江路兩條平行的街,成為新的商業中心。

之後,又在達埠、赤港北面鋪設商業街。至此,濠城初具規模。商業街、紅橋路、海旁路、沿江路、西田路等構成了濠城主要的道路系統。並且逐漸向北邊丘陵拓展空間,沿著磊廣大道形成一批樓房建築。

濠江花園
2005年,在濠城西面,海旁路、達南路與磊廣大道相接處建成濠城高檔住宅小區----濠江花園。2009年濠江花園二期建成對外發售。濠城有向西面拓展的趨勢。

濠江新城
按照《濠江區分區規劃》和《汕頭市總體規劃》,在2020年之前,將在濠城西1.5公里的茂洲建成面積相當於現在濠城兩倍的濠江新城,屆時新舊城將聯成一體。

[編輯] 濠城街巷

達濠城區主要道路有: 海旁路、沿江路、紅橋路、商業街、西田路、永濠街、永德路、新興街、蘇州街等。
下表所列為主要街巷名,並未囊括所有街巷。[48]

顯示▼濠城街巷
[編輯] 教育



東湖嶺山道望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飄然亭上望金山中學
主條目:濠江區各級學校列表
[編輯] 高等教育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49]
[編輯] 中學

汕頭市金山中學
汕頭市金中南校
汕頭市達濠華僑中學
汕頭市達濠中學 前身為創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河東書院。
汕頭市河浦中學
汕頭市廣澳中學
汕頭市礐石中學
汕頭市達濠第二中學 位於珠浦
汕頭市達濠第三中學 位於馬滘
汕頭市玉新中學
汕頭市濱海中學
汕頭市三河中學
[編輯] 小學

民生學校 前身為達濠小學。1994年新建校舍,並改是名。位於商業街與西田路相交處,是濠江區硬體設施最好的小學。
鎮一小學 後改名為中心小學,新校區在濠江市場旁,後撤消,校區作為達濠華僑中學分校區。
濠濱小學 原達濠鎮二小學,位於永濠路。
赤港小學
青籃小學


民生學校


濠濱小學


青籃小學
[編輯] 職業教育

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 位於東湖,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北側。
汕頭市衛生學校 位於礐石,緊鄰汕頭市第三人民醫院。
礐光中專 位於礐石東部,白花尖大廟南側,臨南濱路。
濠江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位於馬滘海星,設礐光和海星兩個校區。[50][51]
[編輯] 人文

[編輯] 傳統節日

節日 農曆 習俗活動
祭灶 臘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日 俗稱「老爺上天」,晚上於大廳立紅漆八仙桌供以祭品,盛一桶水,以送灶君(老爺)上天。臨近過年,每家每戶大掃除。
除夕 大年三十 一家人團圓吃年夜飯,打邊爐。
春節 正月初一
及接下來一周 祭拜祖先、長輩給晚輩壓歲錢,貼春聯、串門走親戚,會友必飲茶。
人日 正月初七 食七樣羹。
天公生 正月初九 晚上祭拜天公。
元宵 正月十五 俗語曰:「十五夜,營古燈」。猜燈謎。
清明 二十四節氣之一 俗稱「上墳」,清明前後幾天里,人們上山掃墳,壓冥紙、給墓碑描紅、食鳥餅,追遠慎終。
端午 五月初五 端午又稱五月節,食粽子或枝粽,觀看扒龍舟。
五穀母 六月十五 中午做「香飯」,放一大椅條於飯桌前,備好的菜食供於飯桌,竹筒盛米,蒙以紅紙,插香於竹筒。
中元節 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盂蘭會,潮俗謂「施孤」。附近居民集合於一處,攜瓜果食物以祭遊魂亡靈。長者命童稚沿路插香,各家商鋪也於店前焚香,場面可謂頗盛。
中秋 八月十五 中秋月圓人團圓,食月餅、柚子,賞月。
重陽 九月初九 登高。昔時有放風箏之俗。
冬至 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潮俗謂「冬節」,食湯圓或糯米做的「大丸」。


天公生桌上供品
[編輯] 民俗

營老爺
達埠正月初一巡遊



2011年正月初一達埠巡遊 扣英歌


2011年正月初一達埠巡遊 舞龍


2011年正月初一達埠巡遊
農曆二月初六馬滘營老爺
農曆一月十七鳳崗媽生
正月初七食七樣羹。
喜飲「工夫茶」
[編輯] 方言

方言為閩南方言分支的潮州話。濠江區的口音為潮陽口音。此外,普通話也普遍使用。

[編輯] 特產

達濠魚丸
達濠米潤
珠浦酥糖
河浦赤沙蚶[52]
馬滘薄殼
葛洲朴子
東湖西瓜
蚝烙
巡司埠牛肉丸
墨斗丸
飯仔糕
墨斗卵粿
[編輯] 潮樂

濠江區內民間音樂自明朝時便已相當興盛,清朝中期,樂社有30多個,大鑼鼓20多班,盛極一時。[53]
2006年濠江潮樂團,憑藉潮州大鑼鼓《六國封相》奪得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54][55]

2007年8月份,由濠江區內10個民間音樂社團整合成立濠江區潮樂團,並於2007年9月舉辦「濠江春」潮州音樂演奏會。著名潮樂樂師有:鄭森耀、吳順喜(鼓師)、吳順意、徐正烈、蔡秋標等。

[編輯] 書法

李彧
李永芝
吳著明
陳廷文
2003年1月28日,汕頭市迎春群眾美術書法巡迴展在達濠古城揭幕展出。[56]
2004年,舉辦黃舜生、吳繼儒、李照維、洪波、吳著明、吳著彬、蔡起炎、陳倫傑、林永年、楊秀榮[57]「濠江十人書法藝術展」。[58]
2007年,陳坤鎮、蔡起炎先生被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2007年9月28日,濠江區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展在汕頭市圖書館開幕展出。
2008年,濠江區成為廣東省首個「楹聯之鄉」。[59]
2010年9月29日,濠江區書法協會、美術協會成立,並舉行會員作品展。[60]

[編輯] 燈謎

達濠謎事源遠流長,可上溯至清順治年間。每逢春節、元宵、中秋諸節日,開台競智,是節日助興的傳統節目。

謎壇前有邱旭如、陳梓森、陳眾修、陳祥瑞、林仲鴻、朱重豪、楊勤德、陳雄俊、林偉桐、楊懷道諸位前輩。今日則有林永年、林典威、陳成發、陳弼榮、李照維、楊基平、鄭悅兒、李嘉銘、紀相奎、林振武、楊秀容、蔡詩通、林世文、李來源、李楚廷等高手。[61]

2002年元宵節,濠江區舉辦「月明濠江」燈謎大聯猜,新加坡、香港等地謎友亦組團前來參加。[62]

2010年,楊基平《達濠燈謎》一書出版。

[編輯] 文體場所

名錄 簡介
汕頭跳水館 位於南濱路西段。
濠江區圖書館 位於海旁路與坑墘路交界處。
巡司埠 位於永濠街與永德路相接處。為清代「巡檢司」的小校場。內有「雙忠古廟」、「三聖廟」及「珍珠娘娘廟」。
民國為一公共廣場,1933年闢為體育場,並立牌門,門匾書「中山體育場」,背面匾額書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四字。並建有「尚武亭」、「雪恥亭」(尚武亭坍塌後,於1946年再建「正氣亭」),同時建立「中山圖書館」於左側。
1939年,日軍入侵,場內設備殆廢。
1963年,牌門盡拆毀,用於擴建抽紗廠、醫院民房等[63],後恢復。
2003年6月24日,新巡司埠牌坊建成,為四柱三門式,正面匾額書「巡司埠」,背面匾額書「天下為公」四字。
2006年4月30日,陳昌華夫婦伉儷捐建「柳嘉林紀念樓」,區僑聯成立「濠江區耆康會」[64]。
雙泉公園 2004年建成,位於皇帝帽石與三界嶺之間,毗鄰雙泉寺,濠江區文化活動中心位於此。[65]
濠城影劇院 位於達濠古城內,1956年11月初建時為竹木結構建築,1983年重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1950平方米。
以戲劇演出為主,兼作電影放映場。至今已顯殘破。[66]
工人文化宮 位於達濠古城內。1928年由原陳氏宗祠改建而來,或疑其前身為達濠營守備署。
[編輯] 古廟



東湖嶺伯公、伯姆像
土地廟(福德老爺、伯公):
土地公又稱伯公、福德老爺,分布最普遍,每家每戶家裡以及商鋪都會有伯公神位,以祈平安。比較大的伯公廟有青籃東門廟、北門廟,赤港東門廟,赤港福德巷福德老爺廟,赤港西田路福德老爺廟、下尾千人冡福德老爺廟,東湖嶺東山土地廟等。還有一些伯公廟建於村頭,常有大榕樹遮蔭,此類則以南山、廣澳、葛朱的村頭的伯公廟為代表。



下尾伯公、伯姆像


青籃東門伯公群像


赤港福德古廟


廣澳村頭伯公


西墩 珍珠娘娘 2010.2.1
珍珠娘娘廟:下尾珍珠娘娘廟,巡司埠珍珠娘娘廟,達濠古城東城牆珍珠娘娘廟。
天后宮(媽宮):達濠瀕海,所以天后宮特多。青籃南門媽宮,赤港南門當鏡古廟,西門頭海山媽,僅廠前街就有兩座媽宮。馬滘、廣澳、東湖、澳頭等地亦廣泛分布。


廠前街天后聖廟 2009.7.29


赤港南門當鏡古廟 2009
三山國王廟(王爺宮):


田心宮三山國王正像 2009.7.31
分布較普遍。達濠古城東牆外的王爺宮,赤港西門廟。青籃有三座:田心宮,青籃南門王爺宮,南光路南端王爺宮。西墩王爺宮,葛朱華鋪古廟等。幾乎村村皆有。

田心宮 始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一九八七年重修。裡面的三山國王雕像精美而莊嚴。
達濠王爺宮 始建於明朝,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改建三山亭,1985年遭火災,遂重建,2009年末再重修。


汕頭達濠王爺宮 2009.8.6


達濠青籃 田心宮 2009


西墩 三山國王 2010.2.1
關帝廟(關爺宮):關帝廟俗稱關爺宮,達濠有三座,分別是廠前街關爺宮,達埠陸厝池關爺宮,青籃西門古廟(並祀玄天上帝)。


廠前街關爺宮 2009.7.29


陸厝池關爺宮 2009.7.29


陸厝池關爺宮細部


青籃西門元帥古廟 2009


巡司埠雙忠古廟內


雙忠古廟「保障濠江」石匾


巡司埠神農古廟窗欞木雕
雙忠古廟:雙忠廟祀唐安史之亂中死守雎城的張巡、許遠二將。
達濠有兩座,一是巡司埠雙忠古廟,一是赤港龍田雙忠古廟。



赤港龍田雙忠古廟 2010


巡司埠雙忠古廟內景
木坑古廟:紀念介之推,達埠、河浦、廣澳都有木坑古廟。
大峰祖師廟(祖師公):大峰祖師俗稱祖師公。達濠較出名者為青雲岩祖師公,位於大瞭望山山麓。東湖嶺腳大峰寶殿,同時是善德古堂的堂址。


青雲岩祖師公殿前


東湖嶺嶺腳大峰寶殿


三界廟孔廟
三聖廟(神農古廟):通常將神農、孔子、濟公一起共祀,主祀神農,所以也稱為神農廟。巡司埠神農古廟、青雲岩風景區三聖閣即屬於這種情況。位於濠洲路的三界廟則有獨立的孔廟。
真君廟:達埠東門廟為真君廟。
地母娘娘:青籃、赤港有地母娘娘廟。
註生娘娘:屬於道教系統,多與其他神祇一起共祀,如青籃寶印古堂等。
城隍廟:位於達濠古城內,與達濠城(建於1717年)同時建立或稍後,20世紀50年代後被毀,今不存。
[編輯] 寺廟

青雲禪寺 位於青籃大瞭望山山頂,俗稱岩頂、青雲岩。
巨峰禪寺 位於珠浦東。
三界廟 位於濠洲路天公嶺(三界嶺)。
西山寺 又名獅山寺,西山佛祖。
雙泉寺 皇帝帽石山麓,雙泉公園後。
下尾庵 位於下尾。
白花尖大廟 位於礐石東面,臨南濱路。
掠鳥尾山蓮花寺 位於掠鳥尾山山頂
集聖寺 濠洲路,三界廟對面。
渡西寺 位於崗背村東的濠江邊。
[編輯] 教堂



汕頭基督教會葛洲堂 2010.1.29
基督教達濠堂 原位於永濠街7號,新堂位於磊廣路國稅局對面,2003年10月4日落成。
基督教礐石堂
基督教葛洲堂
基督教河浦堂
澳頭天主堂
東湖村有禮拜堂


汕頭基督教會達濠堂 2009.7.26


澳頭天主堂 2010.1.29
[編輯] 善堂



善德古堂 大峰寶殿 2010.1.30
[67] 善堂是潮汕本土民間慈善機構。

善堂 簡介 地址
達濠善德古堂 始建於清朝中後期,承瓞潮陽和平報德古堂,是潮汕四大善堂之一。 達濠小望山山腳大峰寶殿
達濠普德善堂 創建於1902年。崇奉大峰祖師,歷來以興辦慈善事業為己任。 達濠陸厝池
達濠慈愛善社福利會 創建於1932年,是汕頭市五善堂之一。 總堂現址:汕頭市礐石蜈田自然洞
(民國時為總堂義山)
總堂原址:汕頭市外馬路183號
河浦集慶善堂 1922年,陳金河倡建 河浦街道
玉石義誠善堂 創建於1933年,原名義誠社,1941年改名義誠善堂。 玉新街道玉石鄉
達濠從德善堂 或又寫作「崇德善堂」
達濠天雲善院 供孚佑大帝(呂洞賓),俗稱「仙師公」。據說有100年歷史,1984年復建 紅橋路下段
東湖義德善堂   東湖村
青雲念佛社 青籃北門外
洋背普德善堂 濱海街道華新居委
錢塘可西公善堂 濱海街道錢塘居委
[編輯] 祠堂

主條目:濠江區祠堂統計
顯示▼部分祠堂圖片展示
[編輯] 文物古迹

這是一個動態的未完成列表,內容可能會隨時增加,所以它可能永遠也不會補充完整,但歡迎您隨時修改並列明來源。


青雲岩 嘉靖五年(1526)石刻


「捫濤」 李棲雲 篆 2009.8.3


遮卻山泉流曲折 不容輕易到人間 張雲生
青雲岩 明嘉靖五年(1526年)五月初五。內有彌勒佛造像。
達濠三寨 (達濠寨、赤港寨、青林寨)建於明嘉靖時。
赤港寨門 東門:東峰挺秀。南門:南塘澂鑑。西門:西河瀠帶。北門:北斗輝映。另在東北面加建有「大道通達」、「紫氣東來」兩門。為清嘉慶已巳年(1809年)重建。東南西北四個門各有廟。赤港東門廟為福德老爺廟,南門為當鏡古廟,西門為三山國王廟,北門為玄天上帝廟。

永安橋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位於青雲禪寺正門前十幾步外。
達濠古城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編輯] 石刻



崗背北宋紹聖三年(1096)疊石石刻
河渡威武寨石刻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崗背迭石石刻 北宋紹聖三年(1096年)[68]
東湖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修路碑記。
磊口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摧鋒軍石刻,銘文:「摧鋒軍倫黃景定四年十一月念九日部兵抵此」。
崗背杏壇石碑 元延祐三年(1316年)[69]
澳頭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旗山 「震武寨」遺址石刻。
三寮四顧台石刻 明天啟元年(1621年)
[編輯] 砲台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達濠城的同時,於達濠島東南,建河渡炮台、廣澳炮台、蓮澳炮台三座炮台。
清嘉慶五年(1800年),於礐石建宮鞋石炮台。
清咸豐、同治年間籌築蘇安炮台,至光緒五年(1879年)建成。
[編輯] 塋墓



戶部檢法郎吳繼祖墓 在青藍山。[70]
鍾英墓 河浦街道河南居委。[71]
陳憺墓 河浦街道河東居委。
林梅軒墓 濱海街道錢塘居委。[72]


僉事李齡墓在濠浦樓下。
林有源墓 濱海街道上頭居委。

封庶吉士周同俊墓 ,子庶吉士周鳳來墓俱在達濠下尾園。
金門總兵湯寬墓 在砂都廣澳。父贈懷遠將軍順和也葬於此。祖贈懷遠將軍宅俊葬赤港赤石埔。
封武功大夫黃天申墓 在招都赤港鄉後。祖贈武翼大夫衍球葬砂都東湖鄉後。
台灣副將黃鳳墓 在澳頭鄉豎旗石。子游擊錫侯葬東湖。
於潛知縣陳泰年墓 在砂都鶴頭山(今河浦街道河北居委貓山)。
贈昭武都尉吳開茂墓 在葛州牛頭山。子贈昭武都尉祥騰葬砂都三層嶺。
贈武翼都尉黃龍驤葬砂都蘇澳。孫贈征仕郎黃遇春葬砂埔鄉前。
鹽城知縣姚逢熙墓 在雞母石腳(今大腳蝦水庫附近)。曾祖贈奉政大夫邦梁葬招都新寮鄉尖石山[73]。
南澳總兵梅春魁墓在招都東湖鄉。
福建廈門前營把總黃玉書墓在珠浦山上。
陳梅林墓 河浦街道河北居委疊石山。
陳作舟墓 玉新街道燎原居委龍角墓。
萬人墓



達濠萬人墓 2009.7.26
萬人墓在赤港村後,皇帝帽石山下,東臨達濠堂。民國廿八年(1939年)侵華日軍佔據達濠,封鎖港口,又值1943年亢旱,糧食無收,饑饉嚴重,餓殍遍野。地方從德善堂(十二社)辟冢於此,統埋路屍。一日一坑,逐日立墓(自農曆五月初四日起至十一月十四日正)。各墓碑文只書月日及位數。其中最多為五月十二日一墓,埋屍86具,全部共埋屍3440具。[74]

千人冡墓
千人冡墓在下尾農田中,旁邊有福德古廟,芳草凄凄。

汕頭市革命烈士陵園

汕頭市革命烈士陵園位於礐石風景名勝區焰峰山麓。陵園始建於1959年10月,並於1961年完成首期工程。[75]

[編輯] 濠上聞人

主條目:濠江區人物列表
[編輯] 古代

陳憺(1248—1318年),原籍福建省莆田縣,嘉定九年八月,陳憺以著作郎出知潮州軍州事,宋元易代之際,隱居濠浦(今河浦),為開鄉建族始祖。[76]
林有源 砂浦都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范應期榜進士 官戶部湖廣司主事,歷員外郎中,升興化府知府。
邱輝 馬滘人。
陳丕謨 濠浦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中舉。通經史、諸子百家言,尤工制義契金正希文。凡所為文,膾炙人口。
陳英猷 字式靄,濠浦鄉人。弱冠倜儻有大志,重道義氣節,讀書直控閫奧,不屑屑循章句。晚年築室鄉北之疊石山,僅容一榻,終日危坐。歷14載,著《演周易》四卷。
陳泰年 濠浦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恩科中舉,官於潛縣知縣。秩滿隱居於疊石山房,建志道堂以處學者。著有《文集》四卷、《潛州信讞錄》二卷。
陳蕃 字梅林,濠浦鄉人,於潛令泰年次子。工古文辭,尤邃經學,膺乾隆乙酉(1765)拔貢。嘉慶丙辰(1796)授四會教諭。著《經史析疑》二十四卷、《詩集古文辭》六卷、《經史余聞》四卷。
陳作舟 號笠漁,濠浦鄉稟貢。署廣州府教授。迨補羅定州訓導,卒於任所。存有《羅浮篇》、《羊城雜詠》,《同聲集》示梓。
徐勇 青藍人,官定廣協副將加左都督。
湯寬 達濠人,官福建金門鎮總兵官。
黃鳳 青藍人,官台灣協副將,署閩粵南澳鎮總兵官。
黃耀武 砂浦人,官浙江黃岩鎮總兵官。
梅春魁 青藍人,南澳總兵。
曾高 赤港人,官海門參將。
[編輯] 現代

陳應科 字芝毅(1907-1963)。出生於達濠。他家境貧困,但是自小受到家庭的好教養,聰明好學,胸懷大志,少年隨父親漂洋過海,到東南亞等地謀生。嗣後碾轉居宿香港。歷盡艱辛,以其不懈的努力,終於脫穎成為商界一代精英,家鄉名賢。[77]
蔡章閣 廣東潮陽縣達濠人。1913年生。1926年前往香港,1949年又創辦鼎大金屬製品廠有限公司。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名譽會長,潮州商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及全國政協委員。1968年被委任為太平紳士。1986年達濠華僑中學創建,捐贈120萬港元。
佘畯南(1916年10月6日-1998年7月29日),出生於越南,中共黨員,廣東潮陽縣達濠人。1941年10月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建築系,廣州市設計院副院長、總建築師。華南理工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著名建築專家。
陳觀烈(1920-2000.6.29)河浦人,貨幣金融學家、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1938年入重慶中央大學攻讀貨幣學和財政學,1944年赴美入哈佛大學文理學院,1947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旋即歸國,在南京從事對日索賠問題的研究。1948年後任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2006年6月29日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78]
張恭榮 祖籍汕頭市達濠街道葛洲鄉,1924年11月28日出生於香港,年幼時在香港受教育。15歲父親辭世,由長兄張恭良送往上海求學。18歲棄學從軍抗日,加入了第一批傘降部隊——鴻翔部隊。1945年日軍投降,返港後立即入讀「香港電訊專業學校」。1948畢業,加入了航海事業。1950年,返回香港協助兄長恭良開設西醫房。後從商,為恭榮企業有限公司、榮利(港深)運輸有限公司、香港電訊傳呼公司董事長。汕頭市榮譽市民。[79][80]
蔡煥章 青籃人,旅港潮商,1983年捐資10萬港元創建青籃小學[81]。
葉慶忠 1928年出生,祖籍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時任香港潮州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汕頭經濟特區顧問等職。香港太平紳士,廣州市榮譽市民,汕頭市榮譽市民,揭陽市榮譽市民。[82]
李科生 1933年生於汕頭市達濠一個歸僑小商業家庭。汕頭民生塑膠總公司創始人。
陳昌華 1937年生,赤港人,澳大利亞籍華人,早年旅港創辦實業,香港華成軟膠製品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先後捐資發展家鄉的醫療、教育等公益事業,還捐資60多萬元人民幣於赤港小學設立了「陳昌華先生獎教獎學金」。[83]汕頭市榮譽市民。[84]
謝志高 1942年生於上海,祖籍汕頭達濠。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5][86][87]
陳廷文 1943年生,河浦人,汕頭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當代廣東書法家系列·陳廷文卷》。[88]
黃振達 1947年生,珠浦人,廣東聯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89]
黃士心 1948年生於達濠。香港康泰旅行社董事長,香港太平紳士,港事顧問,廣東省政協委員。[90][91]
陳文華 河浦人,珠海市米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08年捐資1700萬元於河浦興建文華學校。[92][93][94]
陳振東 1952年出生,祖籍廣東汕頭濠江區,現任香港預發控股集團主席、汕頭經濟特區預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汕頭市政府政務諮詢委員。汕頭市榮譽市民。[95]
李照東 1954年生於達濠。幼時學書法,20歲起學畫。現為深圳市南山區美協主席。2008年《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李照東》出版。
楊煦生 1959年12月生於汕頭達濠。中山大學文學學士(1982)、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碩士(1988)、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2004)。歷任研究職位或教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8-91)、德國圖賓根大學東亞所漢學系(1994-99)、德國埃爾蘭根大學非歐文化所漢學系(2001-03;2003-07)。目前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2007~)。
李偉銘 出生於東湖村,近現代美術史研究學者。1983年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同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史論研究室,師從陳少豐教授攻讀中國美術史碩士課程,1986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廣州美術學院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嶺南畫派紀念館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96]
吳仰儒 經濟學家。出生於汕頭達濠。1982年畢業於湛江漁業學院,1987年在美國德拉瓦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93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進入盧格斯大學前,曾在香港大學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任助理教授,主講《金融理論》、《公司財務》和《投資學》。
陳坤達 1964年生,達濠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一個古鎮的情景與記憶》一書,現任濠江區文聯主席,汕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97]
洪波 1966年生,畫家,號出海堂主。美國真如堂藝術機構顧問,深圳述古堂美術館客座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居美國。[98]
黃光苗 1969年6月生,珠浦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洲集團、深圳中洲集團董事長。2005年捐資550萬元支持建設珠浦醫院。[99]
黃光升 珠浦人,深圳粵華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2009年捐資1000萬元支持達濠第二中學擴建教學樓和配套建設。[100]
吳茂順 1976年出生於達濠,舉重運動員。2004年雅典殘奧會男子67.5公斤級的舉重比賽以200公斤的成績獲得銀牌。[101]
[編輯] 注釋

^ 濠江區郵編和地名
^ 濠江概況之區劃概況. 汕頭市濠江區人民政府. 2008-10-30 [2010-08-01] (簡體中文).
^ [1]|濠江區區劃概況,濠江區政府
^ 請參見:汕頭市地名委員會。《汕頭市地名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ISBN 9787501130344 。
^ 1996《汕頭市地名志》,新華出版社,王琳乾。
^ 1988年,《汕頭市達濠區地名志》。
^ 汕頭各港區現狀及規劃情況. 汕頭市管理局 (簡體中文).
^ 汕頭:一座城市的圍海記憶. 新浪網轉《南風窗》. 2006-08-21 [2010-08-01] (簡體中文).
^ 1988年《汕頭市達濠區地名志》,[[2]]
^ 《廣東輿地全圖·潮州府·潮陽縣》 張人駿 清光緒23年 1897
^ 濠江區旅遊地圖. 濠江區旅遊局.
^ 汕頭海岸濕地聯合國示範區
^ 汕頭城鄉規劃局,汕頭市蘇埃灣紅樹林公園詳細規劃簡要說明
^ 汕頭濠江濕地白鷺相片
^ 濠江濕地風光照片 鷺舞翩躚
^ 濠江區水庫分布情況
^ 汕頭市濠江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簡介
^ 疏港大道濠江大橋上午開工. 汕頭特區晚報 (簡體中文).
^ [3]
^ [4]
^ "廣澳港區一期工程3、4號泊位建設進展順利".
^ 「世界十強」航運公司 四家落戶廣澳港區. 汕頭特區晚報 2010.7.9.
^ 廣澳港區建設加快推進. 濠江區政府.
^ 過海隧道正加強規劃設計. 汕頭都市報.
^ [5] 文匯報
^ 達濠國家一級漁港力爭10月開工 計劃2011年前完成建設 汕頭日報
^ 汕頭達濠一級漁港建設項目獲農業部批准實施建設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
^ 印發《汕頭市濠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 濠江區政府
^ 三大鹽場為小江場、招收場、隆井場
^ 見《宋會要》 食貨二三
^ 見《元一統志》卷九潮州路土產 鹽
^ 見洪亮吉《乾隆府廳州縣圖志·廣東》(第16冊)和隆慶《潮陽縣誌》卷九官署志
^ 見明隆慶《潮陽縣誌》 卷九 官署志
^ 周碩勛《潮州府志》卷二十三 鹽法
^ [6]
^ [7] 南方日報
^ [[8]]|濠江區廣澳20MW風電廠工程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中。2009.6.3
^ 汕頭市2009年招商引資推介項目
^ [[9]]|汕頭市濠江區分區規劃(2007-2020)公示
^ 汕頭國際海纜登陸站簡介
^ 在中國登陸的國際海底光纜
^ 亞太二號海纜系統路由圖和海纜架構
^ 汕頭電信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 汕頭氣象雷達站駐守高山「捕」颱風「捉」暴雨
^ 氣象預報設備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落戶汕頭
^ 濠江區城市建設與管理局
^ 汕頭濠江區: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 南方日報
^ 汕頭市區劃地名查詢系統
^ [10]
^ 濠江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昨揭牌 大華網
^ 濠江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招生啟事
^ [11]|河浦赤沙蚶
^ 留住我們的民間音樂
^ 潮州大鑼鼓獲民間文藝最高獎 南方都市報
^ 濠江潮樂團進京摘取「山花獎」汕頭都市報
^ 汕頭市迎春群眾美術書法巡迴展在達濠揭幕
^ 達濠「書法迷」寫出2萬字小楷長卷
^ 「濠江十人書法藝術展」近日展出
^ 汕頭濠江區榮獲「廣東楹聯之鄉」
^ 濠江區成立書法協會、美術協會並舉行會員作品展
^ 達濠謎事源遠流長
^ 天上一輪滿,潮汕萬家歡
^ 《汕頭市達濠區地名志》1988年
^ [[12]]|汕頭市濠江區僑聯成立「耆康會」
^ [13]
^ [14]
^ 善堂名錄
^ [見《潮汕金石文征》碑刻原文為:「東都王凰之吳越錢頤仲因過此地見此石有人留題遂立馬觀之是處巨石平然可愛次日攜酒樂飲扶暮而還因興命工刻石謾記歲月耳紹聖二年三月」,旁另有一石刻,字跡漫不可識,當更加久遠]
^ [見《潮汕金石文征》,「杏壇」二字徑32厘米。為文廟泮宮前雕刻,不知何年移於崗背]
^ [據光緒版《潮陽縣誌·山川·塋墓》]
^ 鍾英墓
^ 河浦林梅軒墓被列為文物保護點
^ 新寮鄉即今燈塔,2009因河浦工業區土地平整,此墓恐不存。
^ 汕頭宣傳網 達濠萬人墓
^ [[15]]|汕頭市革命烈士陵園詳細規劃簡要說明
^ [[16]]|清正有聲話陳憺,潮州日報
^ [[17]]|達濠街道,僑界人物。
^ 陳觀烈教授逝世 人民網 引《國際金融報》 (2000年07月04日第二版)
^ 桑梓情——張恭榮傳記
^ 張恭榮先生情系桑梓 20年捐資六千萬元助困
^ 近現代海外潮商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
^ [第四批汕頭市榮譽市民 2003-06.26 廣東僑網]
^ 汕籍港胞陳昌華回鄉頒發獎教獎學金
^ 第七批汕頭市榮譽市民(19位)
^ 源於傳統文脈的現代創造——謝志高藝術專欄
^ 謝志高的藝術北上
^ 謝志高——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達濠街道
^ 愛心接力、傳遞慈善——訪汕頭市書協會長陳廷文
^ 新浪財經人物
^ 黃士心:旅途美景繪春秋
^ Mr Jackie Wong, GBS, JP
^ 潮籍企業家出資1700萬建學校昨落成
^ 濠江文華學校落成交付使用 可容納2000多學生
^ 赤子心一片、桑梓情無限—— 記知名企業家陳文華先生捐資興學善舉
^ 汕頭市外事僑務局 汕頭市榮譽市民
^ 南方美術網
^ 文學集散地 陳坤達博客
^ [[18]]|出海堂記
^ 黃光苗 潮汕風情網
^ 達濠二中擴建工程和光鋒樓建設啟動
^ [[19]]|達濠街道,達濠人物
[編輯] 參考書目

周碩勛。《潮州府志》。清光緒19年(1893)。
饒宗頤。《潮州志》。民國38年(1949)。
黃一龍,林大春。《潮陽縣誌》。明隆慶六年(1572)。
周恆重。《潮陽縣誌》。清光緒十年(1884)。
李書吉。《澄海縣誌》。清嘉慶20年(1815)。
潮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潮陽縣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10。ISBN 9787218025636。
王琳乾。《汕頭市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ISBN 9787501143870 。
汕頭市地名委員會。《汕頭市地名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ISBN 9787501130344。
汕頭市達濠區地名志編纂委員會。《汕頭市達濠區地名志》。1988。
[編輯] 外部連結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濠江區
汕頭市濠江區人民政府
汕頭市濠江區企業投資信息網
濠江區工商業聯合會 濠江區總商會
濠江旅遊網
達濠街道官網
汕頭市城鄉規劃局

-------------------

澄海區

陳慈黌故居
漢語拼音 Chenghai Qu

澄海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區劃代碼 440515
政府駐地 澄華街道
現任區長 陳少麟
鄉鎮街道數 11
- 鎮數 8
- 街道數 3
方言 潮州話
地理
總面積 345.23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3) 71萬人
GDP 200.03億元(2009年)
其它
郵政編碼 515800
電話區號 0754
車牌首號 粵D
網站: gdchenghai.gov.cn
澄海區(漢語拼音:Chéng hǎi ,傳統郵政式拼音名稱:Tenghai,潮拼:Thêng hái;官方外文名稱為Chenghai)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南海之濱的廣東東南部,潮汕平原韓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帶,廣東第二大水系——韓江的主要出海口。西南連汕頭市龍湖區,西接潮安縣,北臨饒平縣,東臨南海。它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之一,中國重要的玩具生產基地。

目錄

[隱藏]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
4 氣候
5 經濟
6 教育
7 交通
8 風景區
9 名人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沿革



清嘉慶澄海縣疆域圖
遠古時代。澄海大部分地方還處於大海之中,是一個「海氣昏昏水拍天」的海灣,後來才逐漸沖積浮聚成陸。現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時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地,而龜山建築遺址的發現則證實澄海在西漢之時漢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已經開始融合。有專家認為,龜山建築遺址可能正是漢朝南海郡(南越國)揭陽縣縣城的所在地[1][2]。。晉朝時澄海地域屬東官郡海陽縣。隋、唐時屬潮州轄下的義安縣(海陽縣),宋元豐五年(1082年)澄海分屬海陽、揭陽兩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劃海陽縣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陽縣的蓬州、鮀江、鱷浦等三都,饒平縣的蘇灣都,共7個都置澄海縣,縣名取「澄靖海氛」之意,治所設於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市區)。

澄海縣明、清隸屬於潮州府,是潮州八邑之一。康熙五年(1666年)海禁,撤縣併入海陽縣,康熙八年(1669年)復置。咸豐八年(1858年),《天津條約》修定,劃澄海縣西南部沙汕頭為通商口岸。1921年,汕頭成立了市政府,與澄海正式分治,澄海縣隸屬於潮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解放後,澄海先後隸屬於潮梅人民行政委員會、潮汕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潮汕區專員公署、粵東行署、汕頭專員公署、汕頭專區革命委員會、汕頭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2月起,澄海成為汕頭市市轄縣。1994年4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澄海市,由汕頭市代管。200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行政區劃調整,澄海將外砂、新溪兩鎮劃分至龍湖區,同時撤市設立澄海區,成為汕頭市轄區。

[編輯] 行政區劃

轄3個街道、8個鎮:

街道辦事處:鳳翔街道、澄華街道、廣益街道。
鎮:蓮下鎮、蓮上鎮、蓮華鎮、東里鎮、溪南鎮、鹽鴻鎮、上華鎮、隆都鎮。
[編輯] 地理

澄海素有「一山一水八分田」的說法,全區總面積345.2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289平方公里,約佔80%;丘陵坡地42平方公里,約佔10%;水域面積佔9.6%。

山丘主要有蓮花山、南峙山、虎丘山、西陵山等,其中蓮花山主峰海拔562米,為全區最高峰,也是汕頭市大陸上的最高峰。澄海區為韓江主要入海口,韓江三條支流東里河、蓮陽河、外砂河自北往南呈扇形流經全區,注入南海。海岸線長達66.9公里,淺海灘涂總面積為121.33平方公里。

澄海東臨南海,北邊、西邊、南邊分別與潮州市饒平縣,潮州市潮安縣,汕頭市龍湖區交界。

[編輯] 氣候

澄海區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面因鳳凰山、蓮花山作天然屏障,冬季乾冷氣流南侵強度弱;面臨南海,境內水域面積寬廣,夏季受熱帶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大。其四季氣候特徵為:高溫多雨,雨熱同季,酷熱期短,雨量多集中於春夏兩季,無霜期長,四季不甚分明。 澄海區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217.7小時,日照百分率達51%;年平均氣溫21.2℃;全年無霜期362天;年平均降雨量1443.7毫米.全區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低溫、霜凍、低溫陰雨、寒露風、颱風、「龍舟水」、春旱秋旱等。

[編輯] 經濟

澄海最為發達的產業是玩具業以及羊毛衫。2009年,澄海區GDP總值200.13億元,占整個汕頭市近1/5[3]。

[編輯] 教育

全區現有中小學校152所,其中小學123所(公辦122所,民辦1所),中學29所(初級中學15所,完全中學10所,高級中學4所);省一級學校7所(其中小學2所,初級中學1所,高級中學4所),市一級學校4所,區一級學校31所,達標學校21所;幼兒園194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加掛職業教育中心、廣播電視大學牌子);特殊教育學校1所[4]。其中澄海中學被認為是全區最好的高級中學。

[編輯] 交通

汕汾高速公路 在本區上華鎮設有湖心出入口、隆都鎮設有店市出入口。
G324 324國道自東北部饒平縣進入澄海區,途經鹽鴻鎮,東里鎮,溪南鎮,蓮上鎮,蓮下鎮,廣益街道,澄華街道,向南進入龍湖區外砂鎮。
S231安澄公路起點位於澄海區蓮下鎮灣頭,與G324連接,經蓮下鎮、隆都鎮進入潮州市潮安縣。在隆都鎮店市與汕汾高速公路連接。
S335樟公公路起點位於澄海區東里鎮樟林,與G324連接,途經東里鎮,蓮華鎮進入潮州市潮安縣。
S336澄南公路起點位於澄海區澄華街道,與G324連接,經萊長渡口或南澳跨海大橋(在建)進入南澳縣,是汽車進入南澳的唯一通道。
[編輯] 風景區



鄭信衣冠墓入口
澄海區的旅遊景點有萊蕪省級旅遊度假區、陳慈黌故居、蓮花山溫泉度假村、塔山風景區、鄭信衣冠墓、程洋崗古村落、紅頭船公園、秦牧故居。

[編輯] 名人

唐伯元:中國明萬曆二年進士,萬年、泰和知縣,南京戶部主事、郎中、禮部主事、尚寶司丞、吏部員外郎。
林道乾:中國明著名海盜,柬埔寨國(一說是現在泰國境內北大年府的古北大年王國)把水使。
黃璧:中國清初著名畫家。
鄭信:即達信大帝,泰國吞武里王朝開國國王。
黃際遇:中華民國著名數學家。
吳貫因:中華民國著名史學家和語言學家。
比里·帕儂榮:第8、9、10任泰國首相。
差猜·春哈旺:第23任泰國首相。
許士傑:中國共產黨海南省前省委書記,海南經濟特區的開拓者。
秦牧:中國著名文學大師,散文家。
杜國庠:中國當代哲學家史學家。
唐大禧: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鄭秀文﹕香港樂壇天后
[編輯] 參考資料

^ 龜山遺址可能改寫潮汕史
^ 潮汕歷史文化的前史——秦漢之際對嶺南的統一與揭嶺及古揭陽的相關問題
^ "2009年汕頭市GDP統計".
^ "澄海教育發展概況".
[編輯] 外部連結

汕頭市澄海區人民政府網

-------------------

潮陽區

潮陽文光塔
漢語拼音 Cháoyāng Qū

潮陽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區劃代碼 440513
建置時間 東晉隆安元年(397年)設縣,2003年設區
政府駐地 文光街道
現任區長 林偉雄
鄉鎮街道數 13
- 鎮數 9
- 街道數 4
方言 潮州話
地理
經緯度 23°16′N 116°36′E
總面積 667.60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3) 154萬人
GDP 141億元(2008年)
其它
郵政編碼 515100
電話區號 0754
車牌首號 粵D
網站: gdchaoyang.gov.cn
潮陽區(漢語拼音:Cháo yāng,傳統郵政式拼音名稱:Chaoyang,潮拼:Tiê-iêⁿ;官方外文名稱為Chaoyang)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市轄區,因地處大海之北而稱潮陽。她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瀕臨南海,東面毗鄰濠江區,東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區,西接普寧市,南鄰潮南區,北界揭陽市,母親河練江由東向西穿過潮陽並於海門鎮注入南海。潮陽千年古邑,自宋代開始教育就較為昌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注 1]。原潮陽縣從清代中期開始便成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有"人縣"之說[注 2],不少人乘著紅頭船漂洋過海去求生。潮陽現有旅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20多萬人,是全國著名僑鄉之一[1]。潮陽民營企業較為發達,目前已形成谷饒內衣、和平音像、貴嶼廢舊拆解等產業鏈及果林生態、水產養殖等特色三農產業[2]。是中國"光碟之鄉"[3],打口碟源地[4]。

原潮陽縣包括今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等地。[注 3]。

目錄

[隱藏]
1 歷史
1.1 史前時期
1.2 隋唐時期
1.3 宋元時期
1.4 明清時期
1.5 民國時期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
2 地理
2.1 地形
2.2 氣候
2.3 自然資源
3 行政區劃
4 人口
4.1 方言
4.2 姓氏
5 旅遊
5.1 特產
6 文化
6.1 傳媒
6.2 民間藝術
6.3 民間盛會
6.4 文博場館
7 宗教
7.1 佛教
7.2 道教
7.3 天主教
7.4 基督教
8 經濟
8.1 農業
8.2 工業
8.3 第三產業
9 教育
9.1 高等教育
9.2 高中教育
9.3 職業教育
10 交通
11 體育
12 人物
13 相關條目
14 注釋
15 參考資料
16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主條目:潮陽歷史年表
潮陽於東晉隆安元年(397年)始置縣,時屬義安郡。唐永徽元年(650年)併入海陽縣,先天元年(712年)復置潮陽縣,縣治設於臨崑山(今和平鎮小北山附近)。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韓愈將縣治遷於新興鄉棉陽,之後郡、州幾度更易,潮陽縣都是潮州屬縣。不過其隸屬名稱,從廣南東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備道,其間時有變動。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再度併入海陽縣,十年復置潮陽縣。元代屬潮州路,明代屬潮州府,清代屬潮州府。

[編輯] 史前時期

考古人物於2009年8月在谷饒鎮仙波居委會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遺址,名為"新坡遺址"。共發現2座墓葬、1座灰坑,20件石器,9件陶器。石器包括14件石錛、3件礪石和3件其他石器。這些說明3000多年前潮陽就已經有人類活動[5]。

[編輯] 隋唐時期

隋開皇十年(590年)義安郡改為潮州,潮陽縣時屬潮州。隋大業三年(607年)潮州改回義安郡,潮陽縣時屬義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義安郡改為潮州,潮陽縣屬潮州。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潮陽縣併入海陽縣。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復置潮陽縣,縣治在臨崑山[6][注 4]。儀鳳二年(677年)崖山陳謙聯合洞蠻苗自成、雷萬興率眾攻陷潮陽縣城,陳元光入潮率兵討平之[7]。永隆元年(680年)嶺南行軍總督兼戍潮陽,設4個行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國分15道,潮陽縣屬江南道(次年改稱嶺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潮州改為潮陽郡,潮陽縣屬潮陽郡。乾元元年(758年)潮陽郡復改為潮州,潮陽縣屬潮州。貞元七年(791年)大顛禪師率徒於塔口山麓幽嶺下闢建靈山寺。是年寺成,大顛為住持。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前,潮州刺史韓愈遷潮陽縣治於新興鄉棉陽(既棉城)。

[編輯] 宋元時期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全國分15路,後又增3路,潮陽縣屬廣南東路之潮州。建炎元年(1127年)大峰祖師始建和平橋[8]。紹興二年(1132年)潮陽縣與揭陽縣一起併入海陽縣,十年復置潮陽縣,之後潮陽縣制未變。宋理宗紹定三年(1230年)潮州孫叔謹始建儒學於潮陽。景炎二年(1277)八月,元兵進攻潮陽,都統陳懿率畲兵七千投降。祥興元年(1278年)十一月,文天祥進屯潮陽伐陳懿,懿逃走;攻蚝坪,殺降元的潮州知州劉興。十二月劉子俊引江西兵入潮與文天祥會師再伐陳懿,陳懿潛導元將張弘范入潮追擊文天祥[9]。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改潮州為潮州路總管府,潮陽隸屬之。元統十七年(1357年),達魯花赤熊按攤不花始築潮陽城牆。

[編輯] 明清時期



明朝潮陽縣疆域圖


清朝潮陽縣疆域圖
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潮州路率所屬縣歸附於明,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潮陽隸屬之;是年在新興鄉海口(今海門鎮)設巡檢司(洪武二十七年遷至招收都大冊,更名招寧巡檢司),在奉恩鄉門辟(今關埠鎮)設巡檢司,在南山下設吉安巡檢司(洪武二十七年移貴山都貴嶼,清雍正十三年(1735)遷黃隴都峽山)。二十四年置潮陽守御千戶所於招收都(大概今達濠一帶),二十七年遷至海口村更名為海門千戶所。正統十年(1445年)海寇陳萬甯攻潮陽,知縣劉源洪擊走之。十三年,置桑田巡檢司。嘉靖四年(1525年)拆潮陽縣隆井三分之一及大坭、酉頭、惠來三都並拆海豐縣龍溪都置惠來縣。三十二年(1553年)正月海寇許棟犯潮陽招收都等處。三十七年(1558年)山賊首領楊繼傳、鄒文綱率眾攻陷潮陽洋烏等30餘鄉。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倭寇300餘人從海口始入潮陽被鄉兵擊退後肆掠鳳山錢崗等村,十一月倭寇千餘人與許朝光等海寇攻海門被官兵擊退。三十九年(1560年)正月都指揮武尚文御倭寇,殺寇400左右。六月山賊千餘人襲入縣城剛好在縣城備倭亂之事的潮州府通判翁夢鯉督兵與賊巷戰,同時鄉勇亦參與巷戰,至翌日天明周圍鄉兵來援從外合圍,寇始遁走[10]。四十二年(1563年)再拆潮陽縣洋烏、水、黃坑三都置普寧縣[注 5](至萬曆九年洋烏、水二都復歸潮陽)。三月倭寇攻潮陽,林大春協守募義勇500餘人據戰倭寇,潮陽被圍歷40餘日援兵來到始解。四十三年(1564年)吳平挾殘寇劫掠潮陽神山古埕等村。隆慶元年(1567年),總兵郭成殺盤踞林樟20餘年的賊首郭明。二年,曾一本劫掠潮陽。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倭寇進犯海門,參將麻鎮擊退之。四十六年(1618年),海寇袁進劫掠潮陽。隆武元年(1646年)九月,盜李班三攻貴嶼。二年三月,剿潮陽群盜平東浦、東山、陳禾陂、蓮塘、溪尾等九寨。十月陳拔五等圍攻潮陽縣城。十一月劉公顯攻潮陽,被拒。同月清降佟養甲、李成棟入潮。順治四年(1647年),清廷既定惠潮,七月頒赦惠潮詔。張禮據招收、砂浦2都稱渠長。五年,巡撫佟養甲,提督李成棟以廣東叛清附明。順治七年(1650年)三月,鄭成功入潮陽屠殺和平寨降溪頭寨。

[編輯]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3年屬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國9年直屬廣東省,民國14年屬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民國17年改稱東江行政公署),民國21年屬東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22年(1933年)划出兩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牆圍、圓山仔、金甌、風吹、仙斗、龜山灣、三順、流汾水、後棚、秋風嶺、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埡、林招等18個鄉村置南山移墾委員會(民國24年改稱南山管理局,相當於縣級)。民國25年屬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6年第五行政區改為第六行政區,潮陽縣依然隸屬之,民國38年4月屬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1]。

1916年3月26日,莫序雲在潮陽率先宣布獨立,為廣東反袁護國戰爭宣布獨立第一縣,此後饒平、澄海、潮安、汕頭警衛軍也紛紛響應獨立[12]。

1938年6月19日,日軍海艦聲東擊西炮擊潮陽,21日日軍攻陷了不遠的南澳縣。

1940年5月15日晨,在1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日軍100餘人、偽軍約200人,分3路進犯鳳崗、馬滘、崗背,鳳、馬失陷。時縣長沈梓卿調團隊馳援,克複鳳崗,16日晨再克馬嚳,敵偽死傷100餘人。1941年3月25日,日軍侵佔縣城,翌日海門。之後練江北岸大半淪陷。1943年:潮陽大旱,海門損失最嚴重,各善堂收埋屍體於蓮花峰下約11000餘具。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日軍無條件投降。9月17日國軍到潮陽縣城接收領土,次日繳交日軍槍械,潮陽宣告光復[7]。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20日縣城易幟(22日,潮陽全境易幟),成立潮陽縣人民政府。1950年2月,屬潮汕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銷,兩英一帶鄉村復歸潮陽縣,增設為第十區。6月,劃普寧縣的石橋頭西鄉、貴玉鄉、南安鄉和軍埠村歸潮陽縣。10月屬潮汕專員公署。1952年11月屬粵東辦事處,12月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屬汕頭專區行政專員公署。1958年5月,潮陽縣大長隴(保留汕柄村)及石船鄉的碗仔等9個村和陳店鄉的石港村劃歸普寧縣;達濠鎮、河浦、珠園鄉劃歸汕頭市。9月,潮陽縣雷嶺鄉的蔗尾等14村劃歸惠來縣。12月,因惠來縣與普寧縣合併,原屬惠來的東紅人民公社(轄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劃歸潮陽縣。1961年3月,惠來複縣,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個人民公社劃歸惠來縣;惠來縣的雷嶺人民公社,汕頭市的達濠、河浦人民公社劃歸潮陽縣。1967年3月,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3月,屬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1975年,達濠人民公社再度劃歸汕頭市,惠來縣的田心人民公社復歸潮陽縣。1980年1月,屬汕頭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7月13日(國務院12月22日批准),撤銷汕頭地區建制,實行地市合併,市領導縣的體制,潮陽縣隸汕頭市人民政府。1986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潮陽縣撤區置鎮建制,全縣設25個鎮。1993年4月9日國務院批准潮陽縣撤縣設縣級市。1999年為害極深的六合彩外圍碼賭博在原潮陽市經濟重鎮峽山鎮(現屬潮南區)首先開始[13],後蔓延至大陸多個省市,潮陽經濟因此倒退十年[14]。2000年]]9月12日:「807工作組」展開「月圓」行動,潮陽、普寧的「共和國第一大稅案」開始浮出水面。2002年9月7日:某些部門違反國家政策規定亂收費和教育搭車收費從而引發河溪鎮、金浦街道等鎮農民的「9.7」嚴重群體性事件[15]。2003年1月29國務院批准潮陽市區劃變更分設潮陽區和潮南區,劃歸汕頭市管轄;3月13日正式掛牌運作。2004年6月26日,潮陽區固話號碼升位,原已存在9年歷史的0661區號取消,換成與汕頭市統一的0754,並在原固話號碼之前加「8」,成為8位電話號碼[16][11]。

[編輯] 地理



原潮陽縣東部地形圖2
[編輯] 地形

境內屬沿海丘陵、平原地區。原潮陽市地形特徵為「兩山兩江兩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兩山為大南山,小北山;兩江為練江,榕江;兩平原為練江平原與榕江平原。
今潮陽區地形特徵為中部為小北山,小北山北邊屬榕江平原的一部分,小北山南部為練江平原一部分,東部為東山。練江出海口位於海門鎮,沿海是帶狀沙灘地,分布於海門鎮沿岸,經過多年營造的防護林培育,已成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編輯] 氣候

潮陽區緊靠北回歸線,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5℃,年平均降雨量為1721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1959-2007年)。7至9月為颱風影響季節。

[編輯] 自然資源

境內植被主要是喬木、灌木混交,又有針葉林、闊葉林。植物有農作物100多種,其中果類以西臚烏酥楊梅、金玉三捻橄欖、谷饒獅頭油甘最為聞名,另外潮陽姜薯也是潮陽特產;家養動物近20種,常見野生動物有60多種。海淡魚類約220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多達100種。

截止至2009年境內共有1座中型水庫(河溪水庫),89座小型水庫,119座山塘[17]。

[編輯] 行政區劃

主條目:潮陽行政區劃


潮陽區地圖
潮陽區現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文光街道、城南街道、棉北街道、金浦街道,9個鎮:海門鎮、河溪鎮、和平鎮、西臚鎮、關埠鎮、金灶鎮、谷饒鎮、貴嶼鎮、銅盂鎮[18]。

潮陽區各街道鎮區面積與人口數據(2003年汕頭人口計生局數據)
行政區 面積(km) 人口 居委會 村委會 簡介
文光街道 15.1 146649 10 0 由原棉城鎮於1994年11月10日分拆而成,1995年4月23日掛牌辦公。
城南街道 29.8 108651 14 0 由原棉城鎮於1994年11月10日分拆而成,1995年4月23日掛牌辦公。
棉北街道 32.215 54942 9 0 由原棉城鎮於1994年11月10日分拆而成,1995年4月23日掛牌辦公。
金浦街道 44.16 79252 1 4 原金浦鎮於1994年11月改成街道辦事處
海門鎮 38.5 115221 11 5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守御千戶所遷至此地,鎮以駐地沿其名
河溪鎮 55.66 79155 1 11 北宋末建有村落,因有溪流經此地注入牛田洋,故名
和平鎮 51.9 162174 19 3 鎮區原名蚝坪。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路經此地,倡議改名和平。
西臚鎮 109.46 154725 4 23 鎮區原名西蘆。後因此地村落祠堂大門對聯:「西山長拱照,臚水永朝宗 」,改稱西臚。
關埠鎮 54.46 121930 4 26 鎮區在嘉靖十一年(1532)以關前設圩埠,稱關前埠,後簡稱關埠。
金灶鎮 78.9 127383 4 59 原金玉鎮與灶浦鎮於2003年10月合併而成
谷饒鎮 71.8 135628 5 21 鎮區在明代因常鬧旱災,稱赤寮。清末修河引水抗旱保收,改稱谷饒。
貴嶼鎮 52.17 133727 8 19 鎮區駐華美村。
銅盂鎮 42.4 116044 3 25 鎮區在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創建村落。因村前有形似缽盂土尾潭,故名[19]。
[編輯] 人口


潮陽人口變動圖(萬人)
1391年-2003年
數據來源饒宗頤《潮州志》戶口志
清末汕頭埠開埠後,潮陽縣受其輻射,經濟活動發展較快,人口激增,從民國開始就成為中國一個人口大縣,直至2003年,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中國的第一人口大縣(或縣級市)。從1391年到2003年,潮陽至少有八次人口較大遞減變動。第一次是1525年析出惠來縣。第二次是1563年析出普寧縣。第三次是明末清初的倭寇之亂,人口增加勢態非常慢,且1642年的人口數量比1525年析出惠來縣時還要少一些。第五次是清軍攻佔潮陽後,人口激減至只有明末時期的四分之一。第六次是康熙元年(1662年)的遷界,時潮陽縣遷去直浦、竹山、招收、砂浦、隆井5都,附郭、峽山、舉練3都之半。第七次是抗日戰爭時期,1946年潮陽全縣總戶數176993戶,811632人,比日軍侵潮前的民國29年(1940年)勁減少210907人。第八次是2003年分拆潮陽市為潮陽區與潮南區。

根據汕頭市統計局,潮陽區2008年末總戶數320919戶,總人口1619502人。其中男性816297人,女性808283[20]。



[編輯] 方言

潮陽區的方言以潮州話練江片的潮陽話為主,分為棉城音,練江上游音,練江下游音。另外關埠鎮、金灶鎮音偏榕江片。小北山附近一小部分村落如金灶鎮東坑村,西臚鎮青山、埔尾村,谷饒鎮新寮、石壁、木丹坑、案前、石光、徑腳等村原來是說海陸腔客家話。

[編輯] 姓氏

主要大姓是蕭、郭、鄭、林、馬、姚、黃、李、張、陳。

唐貞元四年(788)入潮洪姓始祖洪圭(福建省莆田縣人,原工部尚書,謫任潮州刺史)創家岐北(今屬銅盂鎮)。之後洪圭後裔分衍於潮汕(含海陸豐)的12個縣、市,170多個鄉村[21]。南宋慶元元年(1195)潮陽蕭氏始祖蕭洵(福建省漳州人)任本縣知縣,歷任12年後定居潮陽[22]。

[編輯] 旅遊



潮陽西園外觀
明朝的「潮陽八景」是指大湖晴波、麻田紫氣、靈山留衣、東岩卓錫、龍首環青、虹橋跨練、玉峽山輝、蓮峰海色。雖歷經幾百年之後,但大多保存完好,只有「麻田紫氣」已廢棄。需要補充的是在2003年潮陽拆市分區的時候,「玉峽山輝」分屬現潮南區境內。其中「大湖晴波」、「蓮峰海色」位於現海門鎮國家AAA級風景區的蓮花峰風景區內,「靈山留衣」在現銅盂鎮的全國重點寺院靈山寺內,位於現金灶鎮境內雙簪峰的「龍首環青」是最原生態的景點,但卻最少人知道。

另外還有東山八景,既水簾亭、方廣洞、棲雲石、桐蔭亭、望仙橋、聚聖塔、七星石、五雷壇;靈山八景,既舌鏡塔,拔木塢、寫經台、祝聖碑、開善藏、白石槽、千叢果與留衣亭等這些說法。 除了這些外,潮陽的地標建築文光塔,以及西園,東山,西岩、大峰風景區、還有新開闢的明安里。另外入選第二批廣東省古村落的貴嶼鎮南陽古村也開始吸引遊人對散佈於潮陽境內眾多的古村落古寨的注意。

[編輯] 特產

棉城鱟粿,貴嶼朥餅,海門糕仔,和平蔥餅,這些都是最有潮陽特色的小食與甜品。其中以棉城鱟粿,貴嶼朥餅最為聞名。

[編輯] 文化

主條目:潮州文化


英歌
[編輯] 傳媒

1920年創辦的《新潮報》是潮陽第一張報紙,1929年4月1日創辦的《潮陽民報》是潮陽第一家民辦報紙,此後民國時期所創辦的報紙還有《韓江日報》、《潮陽縣民報》[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56年創辦《潮陽農民報》,為《潮陽報》前身,不過在1961年2月15日停刊,直至1996年5月1日復刊,到2007年1月12日全國報刊整治中再次停刊[23]。1985年3月潮陽設立電視差轉檯,7月正式開播,10月經國家廣播電視部批准,定名為「潮陽電視台」[11]。

[編輯] 民間藝術

潮陽為潮州文化圈,民間藝術活躍,種類繁多。其中以潮陽三瑰寶:笛套、英歌、剪紙最為聞名,這三者都被列入到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中。英歌是一種扮演梁山好漢的表演手持雙棍或小圓鼓進行表演的粗獷陽剛的廣場舞蹈,為民間所喜好,幾乎各街道各鎮都有自己的英歌隊。英歌很早就流傳到普寧、惠來、陸豐甲子鎮、揭東等地,現香港潮籍人士也多有組織英歌表演。而潮陽笛套則被譽為「華夏正聲」,雖有些式微,但有識之士正努力做工作挽救,比如文光街道的文光絲竹社就為了發揚笛套音樂不遺餘力。另外幾乎各村都有業餘的潮州弦詩樂隊。

[編輯] 民間盛會

潮陽的民間盛會主要是營老爺(游神活動),形式多樣,有三山國王巡遊,也有雙忠聖王巡遊,但其中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貴嶼街路棚、谷饒祭社最為聞名。而潮劇相比其他不斷式微的地方戲劇幸運的是,它靠著民間這些盛會,充當酬神戲,還很頑強的生存著。

[編輯] 文博場館

潮陽區圖書館:位於中華路87號,建築面積1820平方米。內設有書庫、圖書外借處、報刊閱覽室以及少年兒童閱覽室等,現有館藏圖書11萬多冊。屬「國家三級圖書館」[24]。
潮陽區博物館:位於文光街道興歸。
潮陽區工人文化宮:位於中華路,建築面積3008平方米。分娛樂活動樓、電影院、辦公樓三部分[25]。
[編輯] 宗教

[編輯] 佛教

潮陽佛教大體屬大乘禪宗中的臨濟宗、曹洞宗。發展至宋代傳入淨土宗,遂形成了禪淨結合,佛徒大都禪淨雙修的宗風。

早於晉代時期,潮陽城郊區塔山南麓便建有海潮古剎(現為西岩),唐大曆元年(766年),佛教南宗曹溪傳人、名僧惠照禪師住錫於此,收大顛、惟儼、懷海為徒。後大顛又拜一代高僧惠能的傳人青原行思的弟子——臨濟宗的石頭希遷禪師為師,於貞元六年(790年)與七年分別在潮陽東山南麓與塔口山麓創建白牛岩(現為東岩)與靈山寺。

潮陽曆代建立的岩寺還有宋大中禪符年間(約1008年)創建的石塔寺(現屬潮南區臚崗鎮)、金浦街道的創建於宋紹聖二年(1095年)的曾山寺、元天曆三年(1330年)僧人釋碧創建華古岩(現屬潮南區隴田鎮)、海門鎮的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的蓮峰寺、和平鎮的創建於天啟四年(1624年)的靈泉寺、以及棉城的創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大北岩與創建於清道光二年(1882年)石泉岩等岩寺。

據資料統計,建國前夕,潮陽全縣有岩寺、庵堂、精舍128處,常住佛徒797人。建國後至1966年,全縣岩寺、庵堂、精舍減為76處,常住佛徒426人。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佛事活動,佛徒被遣散。1976—1985年,佛教活動逐步恢復,全縣共有岩寺、庵堂、精舍99處,常住佛徒298人,居士1200多人。

[編輯] 道教

晉代,濮陽籍道士吳猛在仙陂等地開始進行道事活動。唐咸亨年間(670-673年),江西龍虎山道士陳假庵在縣城東山創建超真觀和東嶽廟。宋熙寧十年(1077年),仙陂建慈濟堂祀吳猛,時隱士吳復古已築庵於麻田。嘉定末年(1208-1224年),白玉蟾來潮陽活動。咸淳二年(1266年),道士趙汝篪建塔於棉陽(今文光塔址),元大德五年(1301年),縣城大街西建靈濟宮真君廟,其後西關、赤寮、和平等地也建真君廟,祀晉道士吳猛。元末明初,何野雲(即虱母仙)浪跡潮陽。天啟五年(1625年),林朝傅創建桑田嶼腳庵(今海棠觀)。清初,吳紹宗等重修東岩金頂寺,道士韞泉創建潮陽道教三堂:西岩的力騭堂、戌州的騭德堂、小北岩的真騭堂。民國13年(1924年),正一派道士姚大德於東山北段重建石洞玉龍宮。

[編輯] 天主教

主條目:潮陽區天主教堂列表
天主教傳入潮陽迄今大概有270年歷史,清乾隆元年(1736年)天主教開始傳入潮陽海門鎮,再傳到達濠的澳頭村。乾隆十二年(1747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派神甫來潮汕傳教,常住潮陽縣的神甫是曾斐理斯。時分兩英古溪堂區和沙隴望上堂區,屬汕頭教區管轄。

兩英古溪堂區:光緒八年(1882年)[注 6]於黃隴都古溪(今屬潮南區兩英鎮)建天主教堂。宣統二年(1910)後相繼在仙城、白墳、許厝鄉、銅盂、潮下、蕭渡、司馬浦、溝頭、陳店、湖西、貴嶼、南陽、玉窖及谷饒等10多個村落建教堂及祈禱所。

沙隴望上堂區: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注 7],魏神父(法國人)在峽山都望上(今屬潮南區隴田鎮)創建天主教堂。

[編輯] 基督教

主條目:潮陽區基督教堂列表
基督教傳入潮陽大概是150年歷史,在同治七年(1868年)浸信會耶士摩到潮陽棉城傳教,宣統二年(1910)浸信會在縣城龍井創辦潮光兩等小學堂。英國長老會差會於光緒四年(1878年)傳入潮陽縣。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民國7年(1918)傳入潮陽。屬中華基督教會嶺東大會。

[編輯] 經濟

潮陽從建邑開始到1993年撤縣設市之間的一千多年時間一直是廣東的大縣,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是廣東十五個一等縣之一[26],1992年是首屆全國百強縣之一,排名十四位[27]。後期走上了一條歪路,陷入造假與退稅案的困境中,經濟發展出現嚴重倒退,但經過這幾年的恢復,慢慢有所起色。

[編輯] 農業

潮陽從清代中期就是「人縣」,人多地少,生存壓力大,故精耕細作,種田如繡花[28]。1989年,潮陽成為全國第二個雙季稻年畝產「噸谷縣」[11]。但隨著工業的發展,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下,中國農村丟荒現象嚴重。潮陽也一樣出現嚴重的丟荒,不過這樣的背景下,也鑄就了全國種糧大戶馬四弟。他將這些被丟荒的土地承包起來統一種植,較為有效的解決了丟荒問題[29]。比較大型的農業企業有汕頭市糧豐集團。此外潮陽的經濟作物西臚烏酥楊梅、谷饒獅頭油甘也是相當有名。而金灶鎮的金玉三捻橄欖在2008年9月5日成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之一。

[編輯] 工業

潮陽的現代工業肇始於民國8年(1919年)實業家陳堅夫及其弟陳毅夫在縣城所創辦生產燈芯布的維新紡織廠,1923年陳堅夫又創辦了發電廠光利電燈公司。潮陽淪陷時期,工業受到破壞。中共建政後,沒收地主、資本家的工廠,相繼創辦了公營新潮染織一廠、動力機械廠、造船廠、農械廠、鍛壓機械廠、柴油機廠等國營與集體企業[30]。改革開放後,國有企業逐漸式微,民營企業得到很大發展,先後逐步形成多個專業鎮,如和平鎮的音像製品,谷饒鎮的針織內衣,銅盂鎮的文具業,金浦街道的小造紙業,貴嶼鎮電子回收產業。2008年全區完成工業產值309.2億元。

[編輯] 第三產業

潮陽現有星級酒店五家,其中四星級酒店一家,三星級酒店一家,二星級酒店一家。

[編輯] 教育

參見:潮陽區各級學校列表及潮陽曆代進士列表
唐朝韓愈在潮陽始置鄉校,歷唐一代,潮陽有洪奮虯1位進士。宋朝潮陽還未設有書院,當時整個廣東也只有五六所建制規模較大的書院,分別是潮州城的韓山書院、元公書院[31],曲江相江書院,惠州的豐湖書院,廣州的禺山書院等[32]。到了宋理宗紹定三年(1230年)潮州的孫叔謹始建儒學於潮陽[33],歷宋一代潮陽有文進士大概是39名(不含許申一門8進士),這個數量在廣東各縣是很高的[34]。

明洪武八年(1375年)奉詔在縣城始創5所社學:養正社學、源泉社學、西隅社學、聚會坊社學、南薰社學。直至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潮陽才有了第一所正式官辦的書院---北城書院,這是時任知縣劉景韶創辦的,規模為屋二所廊房二十間[35]。但在潮州內算是比較晚建立的,之前潮州另外兩屬的海陽縣、揭陽縣已各有兩所私人書院了。接著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有了第二所書院--文昌書院,有房三十一間[36];萬曆四十四年左右有東山書院(既現潮陽一中前身)[37],萬曆四十六年左右有龍首書院,崇禎七至十年有文光書院[36],共擁有過五所書院。另外像曾山書室雖無書院建制規模,但從明代開始不間斷有書生往此攻讀,歷500多年歷史,人才輩出[38]。歷明一代,當時大概才兩萬戶人的潮陽有過31名進士(不含現屬惠來的林遜),這個數量在當時整個廣東各縣也是非常高的[39]。

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知縣臧憲祖在縣治左側始建義學,義學之設到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潮州鎮總兵方耀又撥款於縣城新設義學4所:一在東門外長壽庵、一在西門外紫霄宮、一在南門外治平寺旁梵王宮、一在北門外龍神廟[40]。雍正五年(1727年),藍鼎元在縣城北門外將天教妖女林妙貴的祠廟改建為棉陽書院[41];乾隆二十年(1755年),貴山都富商張勳捐白銀3000兩創建貴山書院;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招收都人陳耀振在達濠倡建河東書院[42];道光四年(1824年),海門營參將何鍾岳倡議,把忠賢祠拓建為蓮峰書院;道光十九年(1839年)知縣吳均在縣城北門外龍神廟左側創建登龍書院;同治十二年(1873年),方耀撥款在峽山創建六都書院;同治十三年(1874年),方耀撥款在門辟(今關埠鎮)司署前創建奎光書院;光緒二年(1876年),方耀、署知縣葉大同等倡議,在縣學宮之南創建培元堂(即文祠,祀歷代先賢),祠置學田,充教育經費,還向富家勸捐籌款,資助貧寒諸生赴省上京應試,並規定捐款者可立其祖先牌位在祠中陪祀[40]。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蕭永康倡議在縣學宮創辦五都高等小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峽山都溪東人陳媽保向旅滬鄉人募款興建啟元學堂,同年縣城人鄭洪積10年教薪千餘元,在縣城創辦端本兩等小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創辦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宣統元年(1909)創辦縣立女子初等小學堂,址在學宮左旁魁星閣,於宣統三年(1911年)停辦,接著民國10年(1921)由縣長陳堅夫捐廉復辦,稱縣立女子小學,不過還是在民國30年停辦。宣統二年(1910年)浸信會在縣城龍井創辦潮光兩等小學堂,民國14年(1925)擴辦為私立潮光中學[11]。

[編輯] 高等教育

沒有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一座:

潮陽區廣播電視大學:位於中心區環市東路
[編輯] 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穩步前進,高考本科上線率全省前列,尖子生人數全省前列,但是潮陽的教育普及率比較低,目前潮陽區的高中學位仍然緊缺,而且全區高中學校發展不平衡和珠三角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現在潮陽區正力爭到2011年全區戶籍人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2007年潮陽區參加普通高考考生6542人,其中上一批線1075人,二批線3757人,三批B線以上5284人。上線率80.77%。

2008年潮陽區參加普通高考考生8263人,總分600分以上考生共362人,其中上一批線1170人,三批B線以上6773人。本科上線率45.47%,上線率81.97%[43]。

2009年潮陽區參加普通高考考生10327人,總分600分以上考生共883人,其中上一批線1391人,二批線4743人,三批B線以上8774人。本科上線率45.93%,上線率84.96%[44]。

2010年潮陽區參加普通高考考生9680人,其中上一批線1370人,二批線5016人,三批B線以上8803人。本科上線率51.82%,總上線率90.94%[45]。

現擁有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四所

潮陽一中
潮陽林百欣中學
潮陽黃圖盛中學[46]
潮陽實驗學校[47]
[編輯] 職業教育

潮陽區職業技術學校
潮陽建築職業技術學校
潮陽棉城職業中學
[編輯] 交通



民國潮陽窄軌鐵路線路圖
潮陽民眾重視交通,早在民國16年(1927)12月,潮陽首任民選縣長陳堅夫與其弟陳毅夫於民國13年(1924)合資築建的潮陽窄軌鐵路後溪至龍井段竣工通車(位於大概為現東山大道),全長5.8公里。擁有機車1台,客車12廂(可載600人)、貨車6廂,後因抗日而拆毀。民國18年(1929年)2月16日,潮陽縣第一條公路——普潮公路潮陽段(今為324國道潮陽段)築成通車。該公路於民國17年(1928年)秋築建,由礐石至石橋頭,全長41.7公里。[11] 全區雖在民間活躍資本的努力下基本上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但由於粵東地區長期受省政府的漠視,對外交通略顯落後,缺少高速公路。區內交通方面受資金等影響缺少一級公路,公交車方面也很不完善。

G010 深汕高速公路在本區海門鎮設有海門出入口。
G325 324國道自東北部濠江區進入潮陽區,途經棉北街道,文光街道,金浦街道,和平鎮,向西進入潮南區峽山街道。
S234揭海公路起點為海門鎮,途經潮陽棉北街道、河溪鎮、西臚鎮、關埠鎮、金灶鎮,進入揭陽市榕城區仙橋鎮。是潮陽區北部山區通往揭陽市的主要道路。但建設12年,2007年6月才完全竣工,使用幾年,路面情況已非常爛。
S237和惠公路南部與潮南區臚崗鎮接壤,經和平、銅盂、谷饒等鎮,是通往潮南區,普寧市的主要通道之一。但路況失修已久,開始整修。
另有規劃的有汕揭高速公路,揭惠高速公路
鐵路:在建的廈深鐵路自東向西經過關埠鎮、西臚鎮、谷饒鎮、貴嶼鎮,在境內的谷饒鎮設有潮陽站,預計2011年通車。
國家一類口岸:潮陽港、關埠港。[48]
[編輯] 體育

潮陽的主要體育活動為打籃球及桌球,而水鄉潮陽的傳統優勢體育項目是水上項目。曾經有多位潮陽籍游泳健將取得國際國家級的游泳金牌,比如有「一代蛙後」美譽的高慎卿。但在工業時代後,鄉村的河流受到很大污染,特別是盛產游泳健將的練江流域,游泳已難見蹤跡。帆板項目上有姚欣浩、陳佩娜在2006多哈亞運會獲得帆板金牌,黃文儀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獲得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金牌。

潮陽區體育館:建築面積4805平方米,觀眾席2200個。
潮陽體育中心:配備5個游泳娛樂園、8個籃球場、10個羽毛球場以及一個400米跑道的田徑跑道和足球場[49]。
[編輯] 人物

主條目:潮陽著名人物列表
潮陽相比潮安、澄海、饒平、揭陽等榕江北岸文質彬彬的潮汕人是異類,是「海盜的滋生地;是經營天才的誕生地」[50]。但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出13位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6位少將,1位中將,另至少有60多位大學校長與學院院長。

代表人物有:

許申:北宋江南東路轉運使兼管江西、湖南諸路。許氏後代共有41位進士。
鄭壽麟:中國最早的研究德國專家
郭任遠:銅盂鎮銅缽盂村人,中國心理學開拓者
劉遵義:谷饒鎮仙波村人,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劉侯武:谷饒鎮仙波人,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
蔡楚生:銅盂鎮集星村人,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奠基人
林百欣:已故,香港麗新集團創辦人,亞視永遠榮譽主席。
黃光裕:銅盂鎮鳳壺村人,國美老總
陳秀珠,香港電視女演員。
[編輯] 相關條目

潮南區
濠江區
[編輯] 注釋

^ 陳堯佐詩:海濱鄒魯是潮陽
^ 潮州俗語:海陽銀縣,潮陽人縣,揭陽米縣
^ 詳見潮陽縣
^ 據《元和郡縣誌》:縣治臨昆為貞元九年(793年)所置。
^ 明隆慶林大春《潮陽縣誌》、清光緒《潮陽縣誌》都說普寧置縣是嘉靖四十五年,可能因為此年普寧縣令才到任。其他一些志說是嘉靖四十二年。而從人口變化情況來看普寧縣是在此年建置。
^ 《汕頭市志》2000版說是1887年才始設教堂,《潮陽大事記》2005年版說是1882年。
^ 《汕頭市志》2000版說是1900年才始設小教堂,《潮陽大事記》2005年版說是1898年。
[編輯] 參考資料

^ 潮陽概況. 潮陽區人民政府網 [2010-07-24] (簡體中文).
^ 潮陽有了小貸款公司. 汕頭特區晚報. 2009-12-18 [2010-05-25] (簡體中文).
^ 廣東「光盤之鄉」汕頭潮陽產品出口勢頭強勁. 中國新聞網. 2009-04-11 [2010-07-24] (簡體中文).
^ 打口碟. 華語橋網轉《聯合早報》副刊龍捲風版文章 [2010-07-24] (簡體中文).
^ 汕頭首次發現新石器晚期遺址. 汕頭日報. 2009-9-10 [2009-12-23] (簡體中文).
^ 林大春. 《潮陽縣誌》. 明隆慶.
^ 7.0 7.1 饒宗頤. 《潮州志》. 汕頭潮州修志館. 1949.
^ 元朝徐來《報德堂記》
^ 《宋史》文天祥本傳
^ 周恆. 《潮陽縣誌》. 光緒十年.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2005年版《潮陽大事記》
^ 曾業英:陳炯明等廣東民軍在反袁護國戰爭中的作用
^ 女大學生上書省委憂『潮陽將不朝陽』潮陽掃蕩『六合彩』狂賭. 香港商報. 2000-01-31 [2010-05-25] (簡體中文).
^ 「六合彩」賭博:潮汕現代化的陷阱. 人民網轉《大地》文章. 2006-07-15 [2010-05-25] (簡體中文).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上半年涉及農民負擔案(事)件的情況通報. 浙江政府網. 2004-5-20 (簡體中文).
^ 《汕頭市志》. 2000.
^ 汕頭(水利)基本概況. 汕頭水利局 [2010-05-29].
^ 潮陽區概況. 潮陽區人民政府網 [2010-07-26] (簡體中文).
^ 1999年12月版《廣東省志、地名志》
^ 2009年汕頭市統計年鑒. 汕頭市統計局 [2011-05-25] (簡體中文).
^ 潮州《洪氏族譜》
^ 潮陽《蕭氏族譜》
^ 《潮陽報》停刊. 《潮南》雜誌潮之南網. 2007-12-13accessdate=2010-07-25 (簡體中文).
^ 潮陽市圖書館簡介. 汕頭圖書館. 2008-11-7日 (簡體中文).
^ 1996年版《汕頭市地名志》
^ 陸宗騏《廣東地方自治概況中》,民國二十六年
^ 1992年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名單(第1屆) (簡體中文).
^ 精耕細作農業在潮汕地區的形成和歷史變遷. 人民網轉周肇基、倪根金主編《農業歷史論集》,文章. 2006-07-15 [2010-05-25] (簡體中文).
^ 潮陽區和平種田能手馬四弟承包4000畝耕地種水稻. 南方網轉《汕頭日報》文章. 2003-09-14 [2010-07-25] (簡體中文).
^ 2005年版潮陽大事記
^ 《永樂大典》十三蕭潮字型大小
^ 劉伯驥《廣東書院制度沿革》第二章起源與變遷第一節宋代書院頁17
^ 明隆慶林大春《潮陽縣誌》第一卷建置沿革紀頁7
^ 郭棐《粵大記》卷四科第宋進士科
^ 明隆慶林大春《潮陽縣誌》第九卷官署志頁9,頁10
^ 36.0 36.1 光緒《潮陽縣誌》卷七壇廟
^ 吳榕青《潮州的書院》115頁附錄潮州歷代書院一覽表引康熙《潮陽縣誌》
^ 人才輩出的曾山書室. 汕頭特區晚報. 2007-01-17 [2009-09-12] (簡體中文).
^ 郭棐《粵大記》卷五科第明進士科
^ 40.0 40.1 光緒《潮陽縣誌》卷6書院義學
^ 吳榕青《潮州的書院》115頁附錄潮州歷代書院一覽表引碑記
^ 吳榕青《潮州的書院》115頁附錄潮州歷代書院一覽表引嘉慶《潮陽縣誌》
^ 汕頭市潮陽區2008年高考成績簡報. 汕頭市潮陽區教育局. 2008-06-28 [2009-09-13] (簡體中文).
^ 潮陽區2009年高考喜報. 汕頭市潮陽區教育局. 2009-06-28 [2009-09-13] (簡體中文).
^ 潮陽區今年高考實現總上線率和本科上線率雙突破. 潮陽廣播電台網站. 2010-6-27 [2010-6-28] (簡體中文).
^ 潮陽教育信息網 推薦學校 (簡體中文).
^ 潮陽實驗學校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終期督導驗收. 汕頭特區晚報 (簡體中文).
^ 潮陽區人民政府網 潮陽概括 (簡體中文).
^ 潮陽區夯實體育基礎設施. 2009-03-21 [2010-01-17] (簡體中文).
^ 黃光裕與汕頭老家. 新浪網轉三聯生活周刊文章 [2010-07-24] (簡體中文).
[編輯] 外部連結

潮陽區人民政府網

-------------------

潮南區
漢語拼音 Chaonan Qu

潮南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區劃代碼 440514
建置時間 2003年
政府駐地 峽山街道
現任區長 王槐峰
鄉鎮街道數 11
- 鎮數 10
- 街道數 1
方言 潮州話
地理
經緯度 23°15′N 116°24′E
總面積 596.42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3) 118萬人
GDP 152.29億元(2008年)
其它
郵政編碼 515144
電話區號 0754
車牌首號 粵D
網站: chaonan.gov.cn
潮南區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潮汕平原的中心地帶。東臨南海,西接普寧市,南鄰惠來縣,北與潮陽區接壤,是2003年1月29日由原潮陽市分出的新區。是中國著名僑鄉之一,是中國文具生產基地[參 1]以及日化用品、內衣紡織服裝重要生產基地。

目錄

[隱藏]
1 行政區劃
2 自然地理
3 經濟
4 第三產業
5 旅遊
6 教育
7 交通
8 人物
9 相關條目
10 外部連結
11 參考資料
[編輯] 行政區劃

主條目:潮陽行政區劃
潮南區下轄1個街道:峽山街道,10個鎮:井都鎮、隴田鎮、雷嶺鎮、成田鎮、紅場鎮、臚崗鎮、兩英鎮、仙城鎮、陳店鎮、司馬浦鎮。

行政區 面積 人口 居委會 村委會 備註
峽山街道 46.4 20.69 12 24 -
井都鎮 43.5 8.98 4 9 -
隴田鎮 70.96 12.62 8 23 由原沙隴鎮與田心鎮合併
雷嶺鎮 65.8 3.7 1 14 -
紅場鎮 85.3 3.2 1 23 -
成田鎮 56.77 9.22 3 12 -
臚崗鎮 50.4 13.81 4 11 -
兩英鎮 72.4 約20 13 17 -
仙城鎮 55.04 9.55 3 9 -
陳店鎮 28.3 10.20 10 13 -
司馬浦鎮 30.5 11.97 6 13 -
(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人口單位為萬人,截至到2008年底)
[編輯] 自然地理

潮南區為沿海丘陵、平原地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特徵為「一山一江一平原」,即大南山,起於紅場鎮潘岱村,自西向東延伸,主峰雷嶺大山海拔521米。北部隔練江與潮陽區相望,練江自西向東橫亙全境,形成練江平原。東部沿海為帶狀沙灘地。域內海岸線長14.7公里,海域面積4000多平方海里,山地面積38.23萬畝,耕地面積20.82萬畝。

潮南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年平均氣溫21.6℃,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雨季多集中在4至9月。

[編輯] 經濟

民營企業活躍,特色產業為日用化工、文具、紡織服裝、內衣、旅遊用品。擁有「雅倩」、「拉芳」、「金萬年」、「樹德」、「曼妮芬」等眾多全國著名品牌。

[編輯] 第三產業

在建五星級酒店二所,擁有四星級酒店三所,三星級四所[參 2]。

[編輯] 旅遊

仙城翠峰岩景區:位於仙城鎮
仙城仙湖景區:又名仙城八角亭、仙城半天佛仙湖文物風景區,位於仙城鎮
鵝地溫泉:位於雷嶺鎮
田心灣沙灘浴場:位於隴田鎮
[編輯] 教育

主條目:潮南區各級學校列表
省一級中學

六都中學
[編輯] 交通

全區雖在民間活躍資本的努力下基本上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參 3]。但由於粵東地區長期受省政府的漠視,潮南區得不到上級部門的重視,對外交通略顯落後,缺少高速公路。區內交通方面受資金以及腐敗困擾缺少一級公路,公交車方面也很不完善。區內現有100部潮南的士,按按照汕頭市統一標準,起步價為2公里5元[參 4]。

G010 深汕高速公路在本區隴田鎮設有田心出入口。另擬再在雷嶺鎮(華湖)設置出入口。
G325 324國道自東部的潮陽區和平鎮進入潮南區,途經峽山街道,司馬浦鎮,陳店鎮,向西進入普寧市佔隴鎮。
S235司神公路起點為區內的司馬浦鎮、南接兩英鎮、紅場鎮、雷嶺鎮,向南進入惠來縣華湖鎮,是通往惠來縣的主要道路。但路況失修已久,開始整修。
S237和惠公路自潮陽區和平鎮進入潮南區,經臚崗、成田、隴田等鎮,是通往惠來及深汕高速公路的主要通道。但路況失修已久,開始整修。
S337廣葵公路自潮陽區城南街道進入潮南區,經井都、隴田等鎮。
一級公路:陳沙公路屬省道田池線潮南區路段。
另有在建的汕普高速公路,規劃的揭惠高速公路
[編輯] 人物

主條目:潮陽著名人物列表
主要出經商人才,代表人物有:

周光鎬:峽山街道人,宋理學家,督戰邊疆,歷任陝西按察使,萬曆21年(1593)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任寧夏巡撫。
蕭吉珊:峽山街道人,原國民黨中央執委
鄭正秋:成田鎮人,中國電影事業奠基人。
馬化騰:騰訊公司老總
連瀛洲:已故,新加坡四大銀行華聯銀行創辦人。
鄭午樓:泰國京華銀行董事長
李光隆:泰國多家公司董事長
陳弼臣:泰國盤谷銀行董事長
廖烈文:泰國廖創興銀行總經理
鍾廷森:金獅集團主席
[編輯] 相關條目

潮陽區
[編輯] 外部連結

潮南之窗
[編輯] 參考資料

^ 榮膺中國文具生產基地 汕頭又添金字招牌. 汕頭特區晚報. 2009-09-10 [2009-09-11] (簡體中文).
^ 2009年汕頭市潮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潮南區政府網. 2010-4-19 [2010-06-22] (簡體中文).
^ 我區行政村通水泥路建設成績斐然. 潮南之窗. 2009-09-09 [2009-09-12] (簡體中文).
^ 「潮南的士」投入運營. 潮南之窗. 2009-09-09 [2009-09-12] (簡體中文).

-------------------

南澳縣
{{{Photoname}}}

南澳縣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區劃類別 縣
區劃代碼 440523
政府駐地 後宅鎮
現任縣長 林定亮
鄉鎮街道數 3
- 鎮數 3
地理
總面積 108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3) 7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5900
電話區號 754
網站: nanao.gov.cn
南澳縣(漢語拼音:Nánào,潮拼:Nâm ò;官方外文名稱為Nanao,傳統外文名稱為Namoa)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粵、閩二省交界海面,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縣城為後宅鎮。南澳縣由南澳島及周邊22個小島嶼組成,北回歸線橫穿海島。

目錄

[隱藏]
1 語言
2 南澳氣候
3 南澳地理
4 歷史沿革
5 歷史古迹
6 自然災害
7 健康問題
8 自然資源
9 旅遊資源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編輯] 語言

南澳縣通行屬於閩南語系潮汕片的以下方言:

後宅話
雲澳話
註:汕頭大學副校長林倫倫曾經多次到南澳縣進行方言考察,把後宅話和雲澳話的音系和汕頭話作對比,並把他的記錄收集在《廣東南澳島方言語音詞彙研究》一書裡頭。

[編輯] 南澳氣候

南澳縣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四季溫和,終年無霜凍,光熱充足。年平均氣溫21.5℃,年均日照2325.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72.5毫米,年均霧日12.1天。

[編輯] 南澳地理

南澳縣森林覆蓋率超過70%,綠化率94.6%。南澳島呈葫蘆狀,東西兩部為山丘,中部為沖積平原,總體屬低山剝蝕丘陵——剝蝕地貌。大尖山是南澳縣最高的山峰,海拔587米,同時也是汕頭市的最高峰。

[編輯] 歷史沿革

8千年前南澳島上就有人類生活。

西漢元鼎6年(前111年)南澳歸南海郡揭陽縣管轄。
明萬曆三年(1575年)詔設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營。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總兵。
清雍正十年五月丙子(1732年6月12日)設南澳廳。
民國元年(1912年)7月改南澳廳為南澳縣。
1914年10月,全縣原由廣東、福建分治劃歸廣東省管轄。
1918年2月13日,南澳大地震,深澳縣城夷為平地。
1927年,縣城從深澳移至隆澳(後宅)。
[編輯] 歷史古迹

南海二號
雄鎮關
宋井
獵嶼銃城
南澳總兵府
[編輯] 自然災害

南澳-南澎附近海域曾多發生過強烈地震(1600年7級地震,1918年7.3級地震,還有多次6級以上地震)[1]

[編輯] 健康問題

南澳島一直是食管癌高發區。其原因一直未找到,成為困擾當地居民的一個頭疼問題[2]。

[編輯] 自然資源

南澳的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可供開發的漁場5萬平方公里,有魚、蝦、貝、藻類1300多種。南澳處於台灣海峽喇叭口,風力資源取之不盡。年有效風時7200小時,平均風速8.2米/秒,風況屬世界最佳之列。南澳是中國第二大風電場,亞洲海島第一大風電場。

[編輯] 旅遊資源

「東方夏威夷」的青澳灣
亞洲最大海島風電場
南宋古井
[編輯] 參考資料

^ http://stdzt.stinfo.net/2000-ml.htm
^ 科研「突破口」,汕頭大學醫學院網站,2010年7月14日造訪。
[編輯] 外部連結

南澳旅遊網
南澳之窗

Re: 汕頭市

Sep 25th, '11, 18:30

潮陽行政區劃

本條目為輔助條目列潮陽行政區劃沿革,主條目潮陽區、潮南區、潮陽縣。
目錄

[隱藏]
1 現時區劃
1.1 潮陽區
1.2 潮南區
2 明朝隆慶
3 清朝光緒
4 民國時期
5 2003年潮陽市分拆前
6 參考資料
[編輯] 現時區劃

[編輯] 潮陽區

截至2009年,潮陽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

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文光街道、城南街道、棉北街道、金浦街道。
鎮::海門鎮、河溪鎮、和平鎮、西臚鎮、關埠鎮、金灶鎮、谷饒鎮、貴嶼鎮、銅盂鎮。
潮陽區行政區劃一覽表
鎮街 面積
(平方公里) 駐地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文光街道 15.1 興歸居委會 興歸居委會、文光居委會、平和東居委會、西雙居委會、平東居委會、桃園居委會、西門居委會、雙望居委會、曠園居委會、古帥居委會
城南街道 29.8 新宮居委會 新華居委會、五響居委會、新宮居委會、後雙園居委會、口關居委會、龍井居委會、五仙居委會、東內居委會、滄洲居委會、大南居委會、鳳上居委會、鳳北居委會、鳳南居委會、鳳東居委會
棉北街道 32.215 平北居委會 平西居委會、平北居委會、平南居委會、白竹居委會、五三居委會、五二居委會、蝴蝶居委會、棉田居委會、東家宮居委會
金浦街道 44.16 三堡社區 三堡社區、寨外村、南門村、梅東村、梅西村
海門鎮 38.5 不詳 新德居委會、蓮新居委會、東門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城關居委會、城北居委會、和睦居委會、西南門居委會、北新居委會、北門居委會、蓮花峰居委會、海興居委會、湖邊村、競海村、坑尾村、洪洞村
河溪鎮 55.66 河溪居委會 河溪居委會、湖東村、華東村、西隴村、南隴村、上坑村、東隴村、上隴村、新鄉村、南田村、中田村、西田村
和平鎮 51.9 中寨居委會 中寨居委會、新和居委會、鳳善居委會、鳳皋居委會、和平居委會、和鋪居委會、高豐居委會、白石居委會、里美居委會、塘圍居委會、下寨居委會、下厝居委會、新龍居委會、五和居委會、練北居委會、潮聯居委會、臨昆上居委會、塭內居委會、練豐居委會、安轎村、豐民村、練崗村
西臚鎮 109 西一居委會 西一居委會、西二居委會、竹林居委會、波美居委會、海田村、後埔村、烏石村、東鳳村、西鳳村、南鳳村、泉塘村、陂頭村、東潮村、竹嶺村、洋文村、店後村、興平村、青山村、埔尾村、龍西村、內輋村、龍溪村、里溪村、尖山村、外輋村、岩前村、烏岩村
關埠鎮 54.46 關埠居委會 關埠居委會、橋東居委會、福倉居委會、港底居委會、玉一村、玉二村、玉山村、集德村、新洪村、洋貝村、田東村、東湖村、橋頭村、上底村、溪西歐村、埔上村、堂後村、下底村、三村村、西平村、河腰村、巷內村、巷口村、庄厝村、宅美村、上倉村、路外村、路內村、井美村、樹下村
金灶鎮 78.9 金玉居委會 金玉居委會、澄港、潮美、溪頭、新港、新基洋、新榮、新廟、新陳、舒榮、彭厝、前洋、柳崗、官坑、河尾、金溪、徑頭、溝頭、蘆塘、花園、後洋、華崗、樂安、外洋、外美、陽美、仙田、石鼓、東里、東坑、田心圍、玉路、玉浦、玉林、大吳、下寮、徐寮、鄒陽、仙陽、新寨頭、廣美、高斗、港內、何厝、人家頭、路頭、旗頭、塗寨、寨內、後林、光溪、東倉、金溝、灶市(名單不全)
谷饒鎮 71.8 上堡居委會 上堡居委會、茂廣居委會、華光居委會、仙波居委會(原新陂)、新興居委會、大坑村、溪美村、新厝村、頭埔村、東明村、東星村、橫山村、溝南村、後溝村、烏窖村、官田村、蓮塘村、徑腳村、屯內村、仙地村、深洋村、案前村、新寮村、石壁村、石光村、木丹坑村
貴嶼鎮 52.17 貴嶼居委會 龍港居委會、仙彭居委會、華美居委會、南安居委會、北林居委會、聯堤居委會、東洋居委會、貴嶼居委會、渡頭村、仙馬村、鳳港村、鳳新村、泗美村、玉窖村、後望村、新厝村、湄洲村、佳安村、山力村、下隴村、新鄉村、坑仔村、浮山村、山聯村、山前村、西美村、石夾村
銅盂鎮 42.4 銅缽盂 銅缽盂居委會、勝前居委會、老溪西居委會、華岐村、草尾村、河隴村、溪邊村、深嶺村、新橋村、集星村、光星村、岐美村、宅美村、嶼南村、嶼北村、玉窖村、雙岐村、潮港村、鳳田村、鳳壺村、市上村、新岐村、溪東里村、肖渡村、桶盤村、樹香村、李仙村、洋美村
[編輯] 潮南區

截至2009年,潮南區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

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峽山街道。
鎮::井都鎮、隴田鎮、雷嶺鎮、成田鎮、紅場鎮、臚崗鎮、兩英鎮、仙城鎮、陳店鎮、司馬浦鎮。
潮南區行政區劃一覽表
鎮街 面積
(平方公里) 駐地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峽山街道 46.403 峽山居委會 峽山居委會、寨外林居委會、東山居委會、董塘居委會、汕尾居委會、桃溪居委會、泗聯居委會、洋內居委會、沙溪居委會、桃陳居委會、南里居委會、義英居委會、下東浦村、練南村、上西溝村、上東浦村、陳禾陂村、英大埔村、洋汾陳村、洋汾林村、溪南村、拱橋村、 拱上村、西港村、上家村、溝頭村、西溝村、東溝村、華橋村、東溪村、潮東村、隴美村、溪心村、大宅村、蓮青村、李圍村。
井都鎮 43.5 神山居委會 古埕居委會、平湖西居委會、神山居委會、上南居委會、平湖東村、平湖新村、鳳光村、新明村、和豐村、連豐村、隴一村、隴二村、詩家村、雙山村。
隴田鎮 70.96 東仙居委會、東波居委會、興隴居委會、溪西居委會、仙家居委會、浩溪居委會、華瑤居委會、田二居委會、珠埕村、合力村、敦灶村、長厝村、高埔村、永安村、西湖村、烏石村、石坑村、大布洋村、葫蘆村、芝蘭村、東華村、望上村、茆港村、溪尾村、北洋村、田一村、田三村、田四村、華林村、南埔村、南陽村。
雷嶺鎮 44.16 雙老居委會 雙老居委會、東老村、東新村、南溪村、仕可村、茶園村、旗北村、洋坑村、雙新村、鵝地村、西坑村、濟美村、店前村、麻埔村、東盤村、赤坪村、龜山村、松林村、霞厝村、龍坑村。
成田鎮 56.77 溪東居委會 家美居委會、田中央居委會、溪東居委會、簡樸村、西岐村、藍豐村、西宅村、寧湖村、深溝村、上鹽村、東鹽村、大寮村、千山村、沙陂村、後坪村。
紅場鎮 85.3 蘇林 蘇林村、蘇明村、四溪村、佳雞村、金埔村、潘岱村、疊石村、尖峰村、高桂村、大溪壩村、大陂村、豐厝村、虎白墳村、中村、老村、後田村、蔡肥村、鐵蜂胡村、大輋村、審者村、水頭村、水美村、虎空村、林招村、仙田村、伍田村、巫字村。
臚崗鎮 50.4 臚崗居委會 臚溪居委會、上厝居委會、臚崗居委會、臚新居委會、新慶村、泗黃村、泗和村、溪尾周村、四和村、新聯村、新中村、新民村、上隴林村、五豐村、後安村。
兩英鎮 72.4 兩英居委會 兩英居委會、牆新居委會、美林居委會、陳庫居委會、古厝居委會、永豐居委會,新圩居委會,新厝居委會,河浦居委會,牆老居委會,西隴居委會,高堂居委會,古溪居委會,崎溝村,後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畝村、高美村、新寮門村、秋風村、圓山村、西新村、東北村、鶴豐村、鶴聯村、鳳華村、仙斗村與仙新村。
仙城鎮 55.044 仙門城居委會 深溪居委會、老五鄉居委會、仙門城居委會、利陂村、梅徑村、東浮山村、長春村、神仙里村、榕堂村、紅墩村、七陂村、波溪村。
陳店鎮 28.3 文光居委會 文光居委會、湖西居委會、柯圍居委會、陳圍居委會、陳店居委會、定安居委會、溝湖居委會、溪口居委會、溪仙居委會、美南居委會、汕柄村、新溪西村、福潭村、鄭圍村、三合村、北溝村、流溪村、范溪村、港後村、流仙村、內新村、上宅村、洋新村、洋老村、浮草村。
司馬浦鎮 30.5 司下居委會 大布上居委會、大布下居委會、司上居委會、司下居委會、蔡溝居委會、長隴居委會、下店村、華里西村、溪美朱村、美西村、港洲村、仙港村、上底村、下橋村、下美村、塭美村、港美村、下方村、窖洋村。
[編輯] 明朝隆慶

洪武十四年潮陽知縣楊智丈量境內田土,開阡陌造冊籍,更改舊十四團為十六都。團名雖廢四鄉之號在官文也不通行,但至清光緒年間邑人還猶稱鄉都。嘉靖四年(1525年)析出隆井都三分之一及大坭都、酉頭都、惠來都給惠來縣,四十二年(1563年)又析出水都、黃坑都、洋烏都給普寧縣後,轄十都:縣廓都、峽山都、黃隴都、舉練都、貴山都、直浦都、竹山都、招收都、砂浦都、隆井都。到萬曆九年洋烏、水兩都復歸潮陽。

潮陽縣區劃一覽表(1572年)
鄉 都 村
新興鄉 縣廓都 具體村落待補充
峽山都 和平、溪頭、盧岡、埒頭(舊作劣頭)、占尾、桃谿、港頭、成田、黃竹岐、港朴、砂隴、茆港(以上之村已有土寨),泗港、溪尾、西宅、白宮寨、墩頭寮、大寮、半港寮(以上之村無寨)
黃隴都 峽山、東溪、華橋、石尾岐、東溝、溝頭、洋汾、東浦、大宅、甌阬、鶴洋、高豐、藍田、厚英(改名義英)、溪口、陳禾陂(以上之村謹設土圍)
洋烏都 時析出給普寧縣,至萬曆九年復歸潮陽。
興仁鄉 舉練都 舉練、梅花、臨崑、仙村、後港、草潮、銅鉢盂、溪東子、壺瓶脰(星散分布並無寨建制)
貴山都 貴嶼、大青洋、南陂、南洋、新陂、赤寮、官田、新橋、河隴、林前、林內、透口、神山子、下堤、藍門、南隴、隴頭、樟岡(以上之村俱有土寨),另外虎尾嶺、李媽橋、北山洋山尾雲隴大坑、橫山、蜑家岐、塔口、塘北、福庭、北嶼、月嶼、玉窖、大隴、下淋、壬嶼、麻埔隴、倉頭寮,等村俱被倭寇掠奪毀壞,大半為丘墟。
水都 時析出給普寧縣,至萬曆九年復歸潮陽。
黃坑都 時析出給普寧縣。
奉恩鄉 直浦都 廣尾寨、大窖、上橋、曲路、溪內、新寨子、藤港、門辟、石井、寨頭、前洋、後洋,(以上之村俱有土寨)北洋、新溪洋、西平、洋心、溪西、經頭、灶浦、東村(以上之村無寨),直浦、柳崗、河尾、河下、蘇洋、洋背、金溝、竹橋、東湖、井尾(以上之村多廢寨)。
竹山都 華陽、河溪、桑田、海田、西瀘、鳳山(因天順中以及嘉靖庚申間鄉人抵禦倭寇有力,臨近諸鄉人依附者萬計。後嘉靖癸亥為倭寇所毀)、龜山、泉塘、赤水、陂頭、陂尾、洋中。
招收都 馬窖、踏頭埔(原本出精兵,曾出鄉兵解潮陽縣城被倭寇之圍)、赤港、青林、下尾(林道乾受撫安插之地)、「左土右隸」頭(以上之村俱有寨)、湖邊、林後、東湖、許家洞、塘邊、下里、東隴、南沙灣、雞岡、羊背、大冊、岡背、崎石、浮山、濠浦(有寨,毀於賊)、樓下(有寨,毀於賊)、孤山、軍船頭、半徑、新寮、上浦、葛頭、茂洲、坂上、西山、下圍、豐積、白沙、溪頭、下澮(曾一本受撫安插之地)、三寮、河渡門。
砂浦都 砂浦(有寨)、施厝邊、牛田、磊口門、蘇梅灣、葛洲、澳頭、上頭、東湖(以上之村倭寇之亂幾乎為荒村)
豐歡鄉 隆井都 古埕、渡頭、平湖、後洲、甘泉、古汀、神山、練江、浦東(以上三村本設有土圍,後被海寇焚毀)
大坭都 時已析出給惠來縣
酉頭都 時已析出給惠來縣
惠來都 時已析出給惠來縣
註:各鄉都當時的情況參照林大春《潮陽縣誌》。
[編輯] 清朝光緒

嘉靖年間析出六都給惠來縣、普寧縣後,乃後增民里七坊為附廓都,萬曆九年洋烏、水復歸潮陽,是為十三都。雍正十年割水拓普寧尚存五圖仍屬潮陽改為附都,潮陽仍然為十三都。

潮陽縣區劃一覽表(1884年)
都 鄉
縣廓都 北關、埔尾、蜑家宮、吉貝圍(廢)、北湖(廢)、蠔礁、白竹仔、大白仔、林隴(廢)、蠏埔(廢)、小棉田、大棉田(以上之村在縣北)、紅塗窟、塗圍(以上在縣東南)、鹽丁寮(廢)、七里橋(廢)、西洋(久廢為圍)、嶺口尾(縣西)
附廓都 海門、金浦、岡頭、大南塘、小南塘、洞內、華徑(廢)、十家橋(廢)、營前(廢)、董井、湖邊、洪洞、猷灣、滄洲、墳庵(廢)、塔山後、官路、橋東、樓腳、太公庄、古戌、阬尾、新地、白土(隆慶中本義招許瑞林鳳於此,後知縣黃一竉上言不便)
峽山都 和平(分上中下三寨,上寨置有石堡把總駐防)、廬岡、埒頭、占尾、圖溪、港頭(上下)、成田、華瑤、黃竹岐、港朴、砂隴、茆港、月丹圍、廓宅(下)、後埔、大布洋、崎頭寮、烏石埠、半港、大寮、墩頭寮(廢)、白宮仔(廢)、後溝仔、新寮、濠陂、西埔、大潮、東宅、產石圍、學老埔、楊厝圍、楊梅山、暗阬、雲阬、高溝圍、疊石、五嶺、砂陂潭、後翁寮、五峰、溪南、田中央、草埔、張公寮、葫蘆寨、高厝寮、許厝寨、鋪前仔、高埔、西溝、長厝、西湖、江山圍、內浦、溪東圍、牛埕、流聚潮、鹽丁、牛溝、燉竃、寧湖、深溝、東圍、後棚、山家、東坡、葉者洋、溪西、溪朴、東霄、巫二、芝蘭質、中寮、望上、水汴、龍秋口、范厝圍、福善村、上埔、洪厝巷、下厝、英才港、潘厝圍、後溝、路尾、西尾岐、砂溪、謝厝圍、塘下、樓前、臨樵鄉、大埔、千山寮、穩下、樟樹厝、半港南、大埕尾、後埔仔、茆港南、劉厝寮、土尾、西湖肚、後宅、林厝圍、南溝尾、寨尾、寨東、鳳春、張甲、五厝圍、上隴、三湖、上厝、興朴、東里、仙家、大巷、後溪、江厝、新厝仔、北洋、中寮、港尾。
黃隴都 東溪、石尾岐、陽溪、溪口、藍田、後英、下橋、莿林港、拱橋、峽山、溝頭、洋分、東浦、大宅、甌坑、鶴洋、高豐、莿林港、拱橋、陳禾陂、華殿、英大埔、陳庫寮、崎溝、山高寮、洪厝港、港內仔、隴仔、溪東、蕭厝圍、溪南、草荒、小阬上、桂東劉、洋內、橋東、寨外圍、山尾、東山陳、寨仔(改名仁讓里)、塭尾、董塘、沙溪、大西洋、宅港、牆圍、蓮塘、鋪前仔、後洋、古溪、西港、白沙溪、小坑下、新安、湖仔、下家、草尾林、蔡厝地、溪心仔、楓林、松婆、東山、河浦寮、新埔仔、內湖、埔尾、風吹寮、顧厝寮、洪口輋、柯厝圍、高田圍、新寮門、太公庄、山溝寮、金梘寮、錦石湖、員山仔、石墳、牛角坵、西坑、林招、龍船嶺、旗幅、古春、橋頭、洋內郭、港頭仔、寨外、永茂圍、河尾杜、山後鄉、桃溪鄉、上厝、後田、永春圍、塗寨、洋內柯、河內、田中央、上埔、溝仔圍、占尾、新英、旗杆圍、溝尾、永豐圍、印石、馬腳埔、壩上、善嘉圍、龍潭、石碑仔、秋風嶺、三斗田、安溪、林者氏、水尾、赤竹埡、貴埔、東湖。
舉練都 梅花、鴨母寮、白石、仙溪、後港、臨崑、草潮、草尾、銅鉢盂、溪西、勝前、溪東仔、壺瓶脰、渡頭、尫轎、黃厝塭、阬畔地、潮下圍、港口仔、蔡厝廳、洋尾寨、桶盤寨、賀隴、鳳岐、下岐尾、鳳港、市心、田心、下岐仔、鳳心、市上、趙厝圍、新寮、新厝鄉、流西渡、龍船港、上圍、前隴仔、臨崑洞、大溝、田頭埔。
貴山都 南洋、下隄、新陂、赤寮、官田、新橋、賀隴、神山子、大阬、樟岡、橫山、蜑家岐、墖口、福庭、玉窖、下淋、壬嶼、魚湖村、浮山、溪邊、溪尾、土地、深坽、仙住、河尾、岐北鄉、岐南鄉、新寮仔、潮美、溝外、宅美、港"上辰下月"、新厝、岐內、東寮、岐頭、屯內、下隴、仙湖、八斗、砂寨埔、深洋、上埔洋、厝後洋、仙埔地、坑東圍、徑下、蓮塘仔、仙地、烏窖、溝南、鱟殼淤、松柏山、石佛、案前、萬成、進仔、永豐圍、西美、下洋寮、下尾、青洋山、烏門埕、橋仔頭、石夾、姜厝寮、盧厝寮、下家、石壁、新案下、牛踏埔、杜蒣嶺、內寮角、後溝、牛頭山、仙陂仔、虎山、山前、赤寮下、鳳林、前洋、謝厝圍、壬嶼北。
直浦都 門辟、直浦、柳崗、金溝、曲路、溪內、大窖、廣尾寨、上橋、藤港、石井、新寨仔、寨頭、前洋、後洋,新溪洋、北洋、西平、洋心、溪西、徑頭、竃浦、東村、河尾、河下、蘇洋、洋背、夏林、竹橋、東湖、井尾、上倉、京頭北、楊梅寮、豐饒、霞霖(久廢為圍)、陳家圍、大圍埔、西寮、福倉、員山仔、路內外、橋東、院後、棉達橋、京北林、宅美、橋頭、歐厝圍、陂頭仔、上底、樹下、東圍、北畔、石鼓、宅上、埔上、新寮、東里、華岡、花圍、西溝、溪頭仔、上下岐、新廟、宮山、神山宮、田心圍、後埔、安興、溪頭寮、劉厝圍、蘆塘、東阬、人家中、小東湖、港邊、埔尾、港尾仔、程厝圍、港底、深阬、吳厝圍、溪西寮、堂後、河腰、上寮仔、溪頭、洋尾、前宮、大寨頭、港內、何頭、岐頭、頭寨仔、新庵、鐵港、陂頭、人家頭、外洋、溝頭、山家。
竹山都 河溪、桑田、海田、西瀘、龜山、泉塘(既白水塘)、鳳山(因天順中嘗協攻夏嶺以及嘉靖庚申間鄉人抵禦倭寇有力,臨近諸鄉人依附者萬計,嘉靖癸亥為倭寇所毀,再後又屯聚)、赤水、陂尾、店後、洋中、青口、內輋、外輋、夾山、烏岩、姐墓陵、岩前、埔尾、洋文、新寮、烏石、竹林、北步、糞箕灣、牛眠、埕仔、員林、竹山嶺、上隴、下隴、南隴、桃李溪、下地、仙桂、上阬、馬厝寮、牛埔、東底、新地、x槯寮、觀石、橫山、月x、嶼腳、龍仔、後埔、南寮、東門社、舊寨、王老虎、中寨、山頭、洞口、白浮樹、浮山、華陽、西郊。
招收都 踏頭埔(達濠招寧司、既水師守備駐此)、林石、東湖、許家洞、塘邊、華里、東隴、南山(既南沙灣)、雞岡、馬滘、洋背、大冊、岡背、碕石、浮山、濠浦、樓下、孤山(廢)、軍船頭(廢)、半徑(廢)、新寮、上浦、葛頭、茂洲、坂上(廢)、西山(廢)、赤港、青林、下圍(廢)、埭頭、豐積(久廢為圍)、下尾(一名華美隆慶間撫林道乾安插與此竟叛去,已久廢為圍)、白沙、三寮、河渡、廣澳(廢)、溪頭、下澮、西墩、東畔圍、朱厝圍、大澮、長圍、羅厝圍、路頭崎、上頭、里前、棉花村、渡頭仔、大浦寮、占店。
砂浦都 砂浦、施厝邊、牛田、磊口門、葛洲、蘇梅灣(久廢為埠)、澳頭、松子山、湖仔(廢)、東湖、茂洲、鄭厝圍、葛圍、黃厝圍、頭寮、上人家、中寮、附中尾、尾寮。
隆井都 練江(廢)、古埕、浦東、平湖東、平湖西、古汀、神山、甘泉(廢)、後溪墘(廢)、鳳洲、渡頭、隴尾、東門仔、上店、南厝、蘆池、東溪頭、益裕(既新鄉)。
洋烏都 深溪、利陂、華里、倉頭、東浮山、山門、溪口、泗尾、溝湖、流溪、石橋頭、上宅、桂梓林、石港、黃牛寮、山門城、浮嶼、浮洋、金竹林、九坵、浮尾、司馬浦、禾溝、蔡溝、瀟渡、仙港、大長隴、大布、"土交"塘、華里東、下橋仔、波浪溪、第七陂、軍埔、林八渡、連厝圍、上底、港東、新住圍、西洋仔、牛草渡、港後、早美、新地、內圍、洋烏洲、足食寮、陳八車、洋西、清和圍、黃厝圍、第三壇、上塘仔、西隴仔、院前、新寮、長隴、下鋪寮、山柄、紅墩、永樂圍、隴宅、大輋、龜山灣、港美、下岐、外圍、霞處、草尾、葫蘆寨、橘仔腳、窖岐、浮洲、岐頭仔、埔掘岐、橋東、塗寨、人家頭、新墟、小壇、田中央、西橋頭、後壇岐、人家長、柵仔、林厝圍、下厝、下寮仔、溝湖仔、北溝、周厝圍、柯厝圍、顏厝圍、六斗壇、山門西、東湖、白茫溪、溪南、上寮、清湖、趙厝圍、溪頭、宅上、後港、松柏林、能坑、龍坑、露厝鄉、卜厝仔、田墘、店前、榕堂、安平里。
附都 村落情況不詳
註:當時的情況參照周恆《潮陽縣誌》
[編輯] 民國時期

民國22年(1933)析出兩英圩、河浦寮、顧厝寮、四美、古溪、牆圍、圓山仔、金甌、風吹、山溝寮、龜山灣、三順、流汾水、後棚、秋風嶺、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埡、林招等18鄉村與普寧惠來一部分區域合併成立南山移墾委員會,民國24年改稱南山管理局,民國37年民國政府指令改置為南山縣。1950年南山縣撤銷,原屬潮陽縣的十個鄉村劃歸潮陽。

潮陽縣區劃一覽表(1934年)
區名 鄉數 鎮數 鄉(鎮)名
一區 13 歸厚、淳化南、淳化北、平和東、平和西、興讓、南薰、南桂、錦纏、洞內、東郊聯、金浦、梅花。
二區 4 1 風崗、大南塘、小南塘、外四,海門(鎮)。
三區 30 達濠、附浦、南山、葛園、上人家、河浦、埔頭、松柏山、珠浦、磊口、葛洲、廣澳、塘邊、洋背、下底、下芽、玉石、洞豪、崗背、上頭、鳳崗、新寮、東湖、三寮、林後、馬活、赤港、澳頭、溪頭、青林。
四區 8 和平上中、港頭、西岐、溪頭上厝、石米岐、溪頭下厝、里美下寨、臚崗。
五區 23 峽山、泗水黃、泗水聯、溪尾、西港、桃溪、夏東浦、蓮塘、上東浦、大宅、英大埔、鶴洋、陳禾陂、洋溝、洋汾陳、義英、華橋五、華橋六、華橋東、南田、洋內、東溪、圖溪。
六區 16 大亨、新橋、橫山六鄉、仙陂、宅尾十三鄉、谷饒、溪西、下練、石佛八鄉、南洋上、南洋下、華美、上練、八堡、勝前、深洋。
七區 10 沙隴、井都、下家溪尾、成田溪東、華瑤西、簡樸、八堡、鹽汀、深溝、成田中央。
八區 40 福倉、金溪、柳崗、玉路、玉浦、南炮台、溝頭、堂後、橋頭、花園、前洋、田東、路內、路外、宅美、埔上、樹廈、港底、洋貝、金鉤、華陽、泉塘、風山鄭、內八、海埔石、玉井張葉、鳳山莊、鄒陽、東里、華崗、夏底、灶浦、玉井林、外八、鳳山李、大園埔、橋東、西臚、陂尾、桑田。
九區 5 7 溪尾、禾溝、高堂、華殿、媼尾,西南(鎮)、西北(鎮)、大布(鎮)、司馬浦(鎮)、金溪(鎮)、仙城(鎮)、仙港(鎮)。
[編輯] 2003年潮陽市分拆前

[編輯] 參考資料

明隆慶《潮陽縣誌》黃一竉修林大春纂
清光緒《潮陽縣誌》周恆修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