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
汕尾市在廣東省的地理位置
概覽
省 廣東省
行政區類型 地級市
下級行政區 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2個縣
設市時間 1988年1月
現任市長 鄭雁雄
現任市委書記 戎鐵文
政府駐地 城區汕尾大道
地理
中心坐標 22°47′04″N 115°21′55″E / 22.78444°N 115.36528°E
總面積 4868平方公里
- 佔廣東省比例 2.7%
- 排名 廣東省地級行政區第14位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
總人口(2001) 299萬人
- 佔廣東省比例 4.1%
人口密度 614人/平方公里
本地語言 潮汕話、客家話
經濟
GDP(2008) 355億元人民幣
- 排名 廣東省地級行政區第20位
其他
時區 UTC+8(東八區)
郵政編碼 516600
電話區號 +86 (0)660
車牌號碼 粵N
網站: 汕尾市人民政府網
汕尾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南頻南海,東距汕頭160公里,西距深圳120公里,是珠江三角洲與粵東地區的結合部是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面積5271平方千米。居民主要為漢族。
目錄
[隱藏]
1 歷史
1.1 古代
1.2 近代
1.3 現代
2 地理
2.1 行政區劃
2.2 氣候
3 社會及文化
3.1 人口
3.2 語言
3.3 教育
3.3.1 中學
4 交通
4.1 汕尾市各個汽車站
4.2 汕尾來往各地的班車
4.2.1 省內
4.2.2 市內
4.3 公共汽車
4.4 廈深鐵路
5 經濟及產業
5.1 農作物
5.2 水產
5.3 工業
5.4 凍肉店
6 名勝
7 著名人物
8 參看
9 參考資料
10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編輯] 古代
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漁獵種植,生息繁衍。
《禹貢》有九州之說,時汕尾屬九州中的揚州南境;《週禮.夏官.職方》稱為藩服之地; 春秋屬南越;戰國入楚稱百越、秦至漢初,汕尾全境均屬南海郡博羅縣地域。
漢元鼎六年(公年前111年),海豐縣隸屬東官郡,轄地包括現汕尾市全境及惠來、 普寧、揭西之部分地區。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東官郡與梁化郡等並置為循州, 海豐縣改屬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豐且東部置安陸縣,安陸縣治設在大安屯(今陸豐大安鎮轄地) ,轄今之陸豐市、陸河縣及惠來、普寧、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又廢安陸縣, 並複海豐縣,仍隸屬循州。
元代,汕尾地區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惠州路;明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屬廣東省惠州府;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東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 海豐、陸豐兩縣同屬惠州府。
[編輯] 近代
中華民國建國後,隸屬廣東省潮循道,1930年(民國19年)起隸屬廣東省第4行政督察區。
[編輯]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豐、陸豐均屬粵東江專員公署管轄;1953年改屬東行政公署;1957年隸屬惠陽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劃歸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9月,又歸屬惠陽地區專署管轄。
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並析海豐縣南部沿海的汕尾、紅草、馬宮、東涌、田墘、捷勝、遮浪7鎮建置市城區;設陸豐縣北部山區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護、南萬、東坑等8個鎮設置陸河縣。
1992年底,市城區設出田墘鎮、遮浪鎮、新建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2002年轄1個市轄區、2個縣、1個縣級市,6個街道、47個鎮、2個鄉,133個居委會、711個村委會。年轄1個市轄區、2個縣、1個縣級市,6個街道、47個鎮、2個鄉,118個居委會、758個村委會。
2005年轄1個區2個縣1個縣級市10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
[編輯] 地理
全境陸地界線東西相距132公里,南北相距90公里,境內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錯,地勢北高南低。 境內主要河流有螺河、黃江、烏坎河、赤石河四大水系,總長253公里,流域面積3613.7平方公里。汕尾海域廣闊,海岸線蜿蜒曲折,港灣眾多,主要有紅海灣和碣石灣,海岸線長達302公里,有島嶼91個,並有大量淺海灘塗。 汕尾市地處粵東沿海,位於東經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北緯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南瀕南海的紅海灣和碣石灣;北接河源市,與紫金縣相連;東鄰汕頭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靠惠州市,跟惠東縣接壤。
[編輯] 行政區劃
下轄:1市轄區,2縣,1縣級市。
市轄區:城區。
縣級市:陸豐市。
縣:海豐縣,陸河縣。
汕尾市行政區劃列表[1]
縣(市、區) 鎮 街道 村委會 居委會
城 區 3 7 80 40
海豐縣 14 0 236 42
陸豐市 17 3 276 49
陸河縣 80 0 117 12
[編輯] 氣候
汕尾市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區,海洋性氣候特別明顯。年平均氣溫22.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毫米。 氣候溫和,水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多種動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
顯示▼汕尾 (1971-2000)氣候平均數據
[編輯] 社會及文化
[編輯] 人口
汕尾市各區(縣、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汕尾市 5,271.00 2,872,200 3,298,562
城 區 491,766
海豐縣 804,107
陸河縣 314,153
陸豐市 1,688,536
[編輯] 語言
通用和潮州話相似的汕尾鶴佬話,屬閩方言的閩南次方言。境內語言口音比較複雜,其中海豐與陸豐存在較大的差異。
陸河縣大部分地區使用客家話,屬客家方言海陸片。
由於汕尾毗鄰珠江三角洲,又毗鄰香港及澳門,加之香港電視節目落地的影響和省內人口流動,當地汕尾居民,特別是年輕一輩,大多具備粵語交際能力。
[編輯] 教育
[編輯] 中學
汕尾中學
鳳翔中學
鳳山中學
龍山中學
林啟恩紀念中學
白沙中學
彭湃紀念中學
海豐中學
新城中學
海豐三中
林偉華中學
田家炳中學
紅草中學
河田中學
馬宮中學
碣石中學
龍山中學
東湧中學
甲子中學
甲秀中學
文昌中學
[編輯] 交通
交通以海上航運和公路為主。汕尾港為粵東南主要進出口港口之一,航線達香港、廣州、上海等地。 深汕高速公路及廣汕公路(324國道)橫貫市境,市區距廣州市316.5公里、汕頭市207公里、深圳市224公里;海運四通八達,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僅81裡,往廣州、汕頭、廈門港也十分方便,成為粵西與粵東、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聯繫的重要紐帶。素有「小香港」之稱。建設中的廈深鐵路亦在汕尾設站。
[編輯] 汕尾市各個汽車站
汕尾汽車總站(荷包嶺)
霞洋客運站
[編輯] 汕尾來往各地的班車
[編輯] 省內
汕尾至深圳(僑社(羅湖口岸)、東湖、草埔、福田口岸)
汕尾至廣州(天河、廣園)
汕尾至惠州(市汽車站、黃埠)
汕尾至汕頭(市汽車站)
汕尾至揭西
汕尾至香港(往香港可在粉嶺、沙田及尖沙咀下車)
[編輯] 市內
汕尾至海豐
汕尾至陸豐
汕尾至陶河
汕尾至田墘
汕尾至馬宮
汕尾至遮浪(紅海灣)
汕尾至可塘
汕尾至沙港
汕尾至捷勝
[編輯] 公共汽車
2路由師範往風山媽祖 4路由東湧至霞洋車站 7路由信利電子廠至人民醫院 1路是從東海到上英鎮政府、 2路是城東到河西、 3路是東海到定光寺、 5路是人民路到博美廣場、 6路是玉照公園到金廂洲諸、
[編輯] 廈深鐵路
廈深鐵路將於2011年落成,到時在汕尾境內會設3個車站,分別是:
鮜門站(位於海豐縣鮜門鎮)
汕尾站(位於城區東涌鎮)
陸豐站(位於陸豐市東海鎮)
[編輯] 經濟及產業
[編輯] 農作物
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蓮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龍眼、香蕉、柑、桔等29科42種。香爐桔是汕尾市特有的優良無病苗木材料。
[編輯] 水產
汕尾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是廣東省著名的漁場之一。境內魚、蝦、蟹、貝、藻類齊全,漁業生產已有數百年曆史。大量生產的有藍園參(池魚)、海鯰(赤魚)、竹夾魚、鮎魚、大眼鯛(目鰱)、大甲參、石斑等。甲殼類有墨吉對蝦、近緣新對蝦等。貝殼有近江牡蠣(蠔)、翡翠貽貝、藍蚣、鮑魚等。藻類有廣東紫菜、鵝掌茶等。
[編輯] 工業
以造船、海產加工和漁具製作為主。
[編輯] 凍肉店
很多海豐人十分喜歡做生意,而且很多都遷下香港,因此香港有85%的凍肉店均由海豐人開創[來源請求]。
[編輯] 名勝
黎明洞
得道庵
龜齡島
玄武山
清雲山
[編輯] 著名人物
演藝人 蔡少芬 | 馬浚偉 | 林保怡 | 向華強 | 向華勝 | 徐淑敏 | 徐克 | 王秀琳 | 李珊珊| 田馥甄 | 蔡一智 | 蔡一傑
政治人物 彭湃 | 陳炯明 | 陳演生 | 陳其尤 | 黃鼎臣 | 黃毓民 | 向前 | 謝非
公職人員 彭仕祿 | 呂樂
商人 林偉華 | 林世榮
音樂家 馬思聰 | 吳大江
其他 彭實戈 | 葉繼歡 | 施君龍
[編輯] 參看
時事及資訊 2005年汕尾東洲事件 | 太石村罷免事件
[編輯] 參考資料
^ 汕尾市行政區劃表 - 汕尾黨政信息網站
[編輯] 外部連結
汕尾市官方網站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1%95 ... E%E5%B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