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粵!Cantonia!康頓尼亞!我哋粵人嘅世居祖根之地!粵民族嘅真正祖國!
Post a reply

清遠市

Sep 24th, '11, 17:07

清遠市

簡稱 清
別稱 鳳城
舊稱 洌江

清遠在廣東省的位置
概覽

省 廣東
政府駐地 清城區
地理
總面積 19015平方公里
- 佔廣東比例 11.2%
人口
總人口 387萬人
- 佔廣東比例 203%
本地語言 粵語
瑤語(只限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壯語(只限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其他
郵政編碼 511500
電話區號 +86 (0)763
車牌號碼 粵R

清遠市(官方外文名稱為Qingyuan,傳統粵語外文名稱為Tsingyün[1]),別稱鳳城,位於廣東省中部,北江中下游,北面和東北面與韶關市為鄰,東南和南面接廣州市,南與佛山市接壤,西與肇慶市相連,是珠江三角洲開放地區和粵北山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彙集區之一,也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目錄

[隱藏]
1 地理
2 歷史
2.1 名稱及其由來
3 行政區劃
4 交通
5 經濟
6 人口
7 旅遊
7.1 名勝古蹟
7.2 景點
8 特產
9 友好城市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編輯] 地理

清遠現轄清新縣、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清城區5縣1區,並代管英德市、連州市兩個縣級市。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7萬人,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

[編輯] 歷史

[編輯] 名稱及其由來

清遠又稱鳳城,是由於清遠的版圖像一隻鳳凰。鳳城之名還源自一傳說:在清遠市工人文化宮附近的一棵高大梧桐樹上棲息了一窩鳳凰,樹下住一青年,名張易,靠泛舟為生。有一年,北江洪水泛濫,俗語云:「南雄落水灑濕石,去到韶關漲三尺,落到英德淹半壁,浸到清遠佬無地走。」可見洪水之洶猛,一下子清城水淹,張易撐著小艇到處救人,救到梧桐樹下,聽到鳳凰吱吱喳喳,才發現水位快漫到樹頂,大鳳凰都出去找吃的,小鳳凰翅膀還沒長齊,眼看水已淹沒梧桐樹,張易趕緊游去樹中心抱起窩裡的小鳳凰,但張易的腳被樹的寄生藤纏住,無法脫身,只好將小鳳凰放置艇中,自己卻不幸被水淹沒,母鳳凰飛回來,見此感人一幕,覺得人為救鳳凰也肯捨命相救,自己也應當完成年青人救人心愿,就伏在水面,讓落水的人踩著它的背逃生,最後因體力不支,也犧牲了,化成清遠兩條街,所以清遠看上去像一隻鳳凰,而鳳凰犧牲的地方,稱為起鳳里,清城因此得名叫鳳城,而廣東有兩個鳳凰,是因另一父鳳凰飛回來發現愛妻已逝,傷心不已,帶著愛子飛走了,飛了去順德大良,故而順德大良也叫鳳城。

[編輯] 行政區劃



清遠小市江濱公園


清遠新城區


日落
區:清城
縣級市:英德 連州
縣:清新-佛岡-連山-陽山-連南


[編輯] 交通

鐵路: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廣清城際軌道交通[2][3]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清連高速公路
公路:107國道、106國道、323國道
水運:北江幹流航運
[編輯] 經濟

2005年清遠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15.7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一千美元。增幅23.3%,增幅為全省第一。 2010年,清遠的GDP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110億元,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0億元、增長33%,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規模升至廣東省第七位。 清遠漂流 來源於清遠市財政總收入170.74億元,同比增長47.0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72.78億元,同比增長45.47%,增幅在全省2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一。一般預算收入總量歷史性地排在全省第十位.  2007年9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06年度全國286個地級城市的綜合實力排名,清遠居全國第95位。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系列。  《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綜合增長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河源、清遠(三個城市並列)、鐵嶺、遼源、海拉爾、營口、通化、包頭、巴彥淖爾。

[編輯] 人口

漢族占絕大多數(95%以上),主要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

清遠市各區(縣、市)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清遠市 19,152.89 3,658,700 4,030,122
清城區 927.21 554,874
佛岡縣 1,292.92 319,481
陽山縣 3,418.37 536,358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1,164.84 115,857
連南瑤族自治縣 1,289.38 160,008
清新縣 2,725.07 735,129
英德市 5,671.02 1,087,695
連州市 2,664.09 520,720
[編輯] 旅遊



清遠飛來寺
[編輯] 名勝古蹟

飛來寺
飛霞風景區
英德寶晶宮
英德仙橋地下河
英德通天岩
連州地下河
連州湟川三峽
黃龍峽漂流
銀盞谷
故鄉里
新銀盞溫泉
長青果園
黃騰峽漂流
石角丹霞地貌
牛魚嘴
明霞古洞
農科大觀園
清羨園
飛來島度假村
飛來峽水利樞紐
田園牧歌
天子山景區
桃源生態旅遊區
高田碧水灘漂流
古龍峽生態旅遊
五星漂流度假區
清新溫礦泉
名將體育俱樂部
筆架山旅遊區
薰衣草世界
六甲金龍洞
太和古洞風景區
鴯鶓生態園
碧沙洲風景區
玄真古洞旅遊區
潭嶺天湖
連州福山
慧光塔
連州湟川三峽
連州地下河
靜福寒林
豐溪古廟
清虛觀
雲濤九派
燕喜亭
燕喜園林
燕喜山摩崖石...
黃花湖溫泉度假區
斑龍生態科技園
羊角山漂流
石聯風景區
頤和山莊
聚龍灣天然溫泉
天泉度假村
廣東第一峰
玉龍宮
賢令山
水口小桂林
北山古寺
三條勒
博物館
清遠賢令山
連南瑤山篝火晚會
連南南崗千年瑤寨
連南三排瑤寨
界河瑤家竹排游
鷹揚關
連山大旭山瀑布群
廣東九寨溝
連山天鵝湖
連山金雞山
連山馬頭山
連山福安
連山木碌沖淘金
連山吊腳樓
[編輯] 景點

清連高速

[編輯] 特產

清遠雞——品質優良,馳名省內及港澳市場。
駱坑筍
三杯鵝
石潭豉油雞
野生人工真菌類
白茶
[編輯] 友好城市

美國布里奇波特[4]
[編輯] 參考資料

^ 中華民國《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大部分根據粵語標準音廣州話拼寫,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話或其他方音拼寫而成。
^ 【清遠】輕軌連廣州地鐵 赴廣州25分鐘. 星島環球網. 2008-06-10 [2008-06-12] (簡體中文).
^ 清遠將建輕軌接廣州地鐵. 南方日報. 2008-06-11 [2008-06-12] (簡體中文).
^ 廣東省締結友好城市關係一覽表. 廣東外事網 [2008年9月22日].
[編輯] 外部連結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清遠市
清遠市政府門戶網站
清遠視窗
清遠旅遊網
清遠朋友圈
清遠家園網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8%85 ... C%E5%B8%82
Attachments
清遠飛來寺.JPG

Re: 清遠市

Sep 25th, '11, 16:42

清城區

清城區小市江濱公園
漢語拼音 Qīngchéng Qū

清城區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市轄區
政府駐地 鳳城街道
鄉鎮街道數 4個鎮4個街道
- 鎮數 4
- 街道數 4
方言 粵語/客家話
地理
總面積 927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55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1500
電話區號 0763
車牌首號 粵R
網站: qingcheng.gov.cn
清城區是中國廣東省清遠市的一個市轄區。清城區前身是清遠縣,建於秦朝,迄今已有2216年的歷史。1988年初經國務院批准,清遠撤縣建市,清城區是清遠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位於廣東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清城區總面積927平方公里,人口55萬,下轄4個鎮、4個街道。

-------------------

清新縣
漢語拼音 Qīngxīn Xiàn

清新縣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縣
政府駐地 太和鎮
方言 粵語/客家話
地理
總面積 2729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70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1800
電話區號 0763
網站: qingxin.gov.cn
清新縣位於廣東的西北部,是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過渡地帶。清新縣是一個年輕的縣,始建於1988年6月,全縣總人口70萬人,總面積2729平方公里,下轄8個鎮、1個林場。

-------------------

佛岡縣

佛岡縣振興路
漢語拼音 Fógāng Xiàn

佛岡縣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縣
政府駐地 石角鎮
方言 粵語
地理
總面積 1302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31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1600
電話區號 0763
車牌首號 粵R
網站: fogang.gov.cn
佛岡縣位於廣東中部,珠江三角洲邊緣,東經113°17′28″至113°47′42″,北緯23°39′57″至24°07′15″,與廣州從化、韶關新豐、英德和清城區毗鄰。全縣總人口31萬人,總面積1302平方公里。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民俗
2.1 豆腐節
2.2 舞被獅
3 氣候
4 交通
5 語言
6 經濟
7 教育
8 旅遊
9 特產
10 其他
11 參考資料
12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佛岡在兩漢時分別屬南海郡中宿縣、桂陽郡湞陽縣;南北朝時,佛岡的南部屬浮護縣、北部屬湞陽縣。隋唐時,屬清遠英德;清代嘉慶十六年七月庚辰(1811年11月5日)設佛岡廳,民國初期改縣,解放後曾經先後歸韶關、廣州、佛山管轄。

[編輯] 民俗

[編輯] 豆腐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三,佛岡縣高崗鎮社崗下村都要過豆腐節。

[編輯] 舞被獅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兩天,佛岡縣湯塘鎮圍鎮村的婦女都有舞「被獅」的奇特風俗,世代相傳。



[編輯] 氣候

佛岡春季平均溫度16℃;夏季平均溫度24℃;秋季平均溫度26℃;冬季平均溫度22℃,平均年降雨量2200mm 平均相對濕度75%;無霜期322天,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編輯] 交通

106國道
京珠高速公路
[編輯] 語言

粵語 
客家話


佛岡縣政府大樓,佛岡縣人民中心
[編輯] 經濟

佛岡縣石角鎮振興路是最繁華的商業中心,由政府投資8千萬舊城改造、中軸線擴建而成,各大購物中心密集,振興路北面是佛岡縣政府所在地(佛岡縣人民中心),人民中心廣場前面綠地綉著大字:「人民嚮往中心,中心服務人民」。正如該話所言,由於中心各項體育設施齊全,佛岡人民夜晚都喜歡向中心齊聚,成群結隊到中心遊玩,燈火隱約處,還可見一雙雙情侶,是名符其實的情侶路。



佛岡縣第一中學大門
[編輯] 教育

佛岡中學
佛岡縣第一中學
[編輯] 旅遊



觀音山龍潭山莊龍女瀑布
省級自然保護區觀音山,入口為龍潭山莊
王山寺旅遊度假區
2006年11月26日,在2006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暨泛珠三角旅遊推介大會上,佛岡縣龍山鎮上岳村的「古民居」入選人文歷史美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點),並作為古村保護型被列入第二批省級村莊整治的試點。[1]
湯塘黃花湖溫泉度假區:白雲溫泉山莊、頤和溫泉度假山莊、樵春山莊
聚龍灣天然溫泉度假村
金龜泉度假村
斑龍生態科技園
省級森林公園羊角山:由香港新信集團投資20億元人民幣興建的廣東清遠「羊角山水度假森林」首期項目主題景區——「森波拉奇妙世界」2007年9月8日開始對外營業。
[編輯] 特產

竹山粉葛、冰糖桔、荔枝、四九話梅、水頭蘆筍等等。

[編輯] 其他

[編輯] 參考資料

^ http://www.fgcity.com/Article/ArticleSh ... icleID=139
[編輯] 外部連結

佛岡縣政務網
佛岡農業信息網
佛岡在Google的衛星地圖

-------------------

陽山縣

陽山縣城
漢語拼音 YángShān Xiàn

陽山縣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縣
政府駐地 陽城鎮
方言 粵語/客家話/瑤語
地理
總面積 3372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1) 52萬
其它
郵政編碼 513100
電話區號 0763
車牌首號 粵R
網站: yangshan.gov.cn
陽山縣位於中國廣東省西北部,南嶺山脈的南面,連江中游,屬於清遠市管轄。東邊與廣東省英德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交界,南邊與廣東省懷集縣、廣寧縣、清新縣毗鄰,西邊與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州市接壤,北邊與湖南省宜章縣相連,總面積為3372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為52萬。縣政府駐地在陽城鎮。

目錄

[隱藏]
1 行政區劃
2 歷史
3 氣候
4 民族和語言
5 經濟
6 旅遊
7 交通
8 外部連結
[編輯] 行政區劃

2005年5月下轄12個鎮:陽城鎮、嶺背鎮、青蓮鎮、七拱鎮、太平鎮、黎埠鎮、小江鎮、黃坌鎮、江英鎮、杜步鎮、楊梅鎮、大崀鎮,1個民族鄉:秤架瑤族鄉。

[編輯] 歷史

陽山縣因秦朝末年在縣境設陽山關而得名,西漢漢武帝元鼎6年置縣,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公元803年,唐代大文豪韓愈被貶任陽山縣令時,曾發出「吾州之山水名天下」(見《燕喜亭記》,燕喜亭,位於連州中學)等讚美陽山的名句。

[編輯] 氣候

陽山位於珠江三角洲與內陸的結合部,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季節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編輯] 民族和語言

陽山縣居民以漢族人為主,另有一部分瑤族人。

陽山縣主要語言是陽山本地話,是粵語的一個分支;此外,還有一部分居民習慣使用客家話和瑤語。

[編輯] 經濟

陽山縣的經濟以農業為主,2001年農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65.3%。陽山的地勢差別很大,形成了差異巨大的氣候特徵,適宜種植不同氣候帶的作物及反季節蔬菜。陽山富有特色的農業產品有陽山雞、竹八鯉、同冠梨、淮山、板栗、沙田柚等。

在工業方面,陽山的煤、鐵、鉛、石灰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豐富,水力資源蘊藏量巨大,吸引了不少廠商前來投資,已先後開發了石螺、城南、光明、杜步等四個工業園區。

在旅遊業方面,陽山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發展迅速,每年舉行的「中國·陽山四驅越野車節」已成為拉動陽山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動力。

[編輯] 旅遊

陽山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豐富,主要的旅遊景點有廣東第一峰旅遊風景區、水口小桂林風光、石螺森林溫泉、縣城賢令山、韓愈遺迹和墨跡、摩崖石刻等。在廣東第一峰旅遊風景區內擁有廣東第一高峰,海拔1902米的南嶺主峰「石坑崆」,景區內原始森林和高山峽谷密布,喀斯特地形明顯,野生動植物眾多。

[編輯] 交通

陽山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其北面的陽山關是歷代名人進入嶺南的必經之道之一。

現在,陽山的水陸交通也很便利,107國道和323國道貫穿陽山全境,水路運輸直通清遠、廣州等地,可通航150噸的貨輪。

[編輯] 外部連結

陽山縣政府公眾網

-------------------

連州市
漢語拼音 Liánzhōu Shì

連州市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縣級市
政府駐地 連州鎮
方言 粵北土話/粵語/客家話
地理
總面積 2663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7) 52.07 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3400
電話區號 0763
車牌首號 粵RU,粵RV
網站: lianzhou.gov.cn
連州市是中國廣東省清遠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於廣東省的西北部,北江支流連江的上游。北面與靠湖南省交界。

現轄10個鎮2個民族鄉,全市總面積2663平方公里。

[編輯] 歷史沿革

西漢初年(公元前206)置桂陽縣,唐為連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三月,桂陽州省入連州,1912年改為連縣,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並改名為連州。

[編輯] 外部連結

連州市人民政府

-------------------

英德市

英德文峰塔
漢語拼音 Yīngdé Shì

英德市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縣級市
政府駐地 英城街道
方言 粵語/客家話
地理
總面積 5679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2) 104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3000
電話區號 0763
車牌首號 粵R
網站: 英德市人民政府
英德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北部,京廣鐵路線上。隸屬於地級清遠市,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目錄

[隱藏]
1 歷史沿革
2 地理
2.1 區位
2.2 地貌
2.3 水系
2.4 氣候
3 自然資源
3.1 礦產
3.2 水力
3.3 溫泉
4 語言
5 文化
6 交通
7 飲食
8 風景名勝
9 教育
10 參考文獻
11 相關連結
[編輯] 歷史沿革

英德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10萬年以前,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今英紅鎮雲嶺獅石山牛欄洞裡就生活著一群原始先民。新石器時代早期,在今青塘鎮四周的石灰岩溶洞中居住著一群原始先民。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間,南越國設湞陽(今英中、英東地區及翁源和新豐、佛岡部分地區)、含洭(今英西地區)2縣。是為英德建置之始。南越歸附中原後,湞陽、含洭2縣同屬荊州桂陽郡。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省陽山縣入含洭縣。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復置陽山縣;湞陽、含洭2縣屬荊州始興郡。

南朝·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湞陽縣為貞陽縣。六年,在貞陽縣西60里置岡溪縣。南齊建元元年(479年),貞陽縣復名湞陽縣。梁天監六年(507年),在含洭縣置衡州和陽山郡,治所均在含洭縣;湞陽縣屬衡州始興郡,含洭縣屬衡州陽山郡。梁承聖二年(553年),析湞陽縣地置翁源縣;湞陽縣屬東衡州始興郡。天嘉年間(560—566),改衡州為西衡州,治仍在含洭縣,含洭縣屬西衡州陽山郡,湞陽縣仍屬東衡州始興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湞陽縣屬韶州;十年,含洭縣屬洭州,改湞陽縣為貞陽縣,改屬循州;十六年(596年),貞陽縣一部併入曲江縣;十九年(599年),貞陽縣改屬廣州;二十年,含洭縣屬廣州。仁壽元年(601年),廣州改稱番州。大業三年(607年),含洭縣屬南海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在含洭縣地復置洭州,貞陽、含洭2縣屬之。貞觀元年(627年),貞陽縣復名湞陽縣,含洭縣改為浛洭縣,2縣屬廣州。天寶元年(742年),湞陽、浛洭2縣屬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湞陽、浛洭2縣屬廣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升廣州為興王府,湞陽、浛洭2縣屬興王府。乾亨四年(920年),在湞陽縣置英州,領湞陽縣。浛洭縣仍屬興王府。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浛洭縣改屬廣南東路連州;五年,避宋太祖趙匡胤諱,改浛洭縣為浛洸縣;六年,改屬英州。北宋乾興元年(1022年),避宋仁宗趙禎諱,改湞陽縣為真陽縣,與浛洸縣同屬英州。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被賜郡名真陽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英州為英德府,屬廣南東路,轄真陽、浛洸2縣,自始得英德之名。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為英德路總管府,屬江西行省廣東道;二十三年(1286年)降為散州。大德五年(1301年),復升為路,領真陽、浛洸、翁源3縣。至大元年(1308年)復降為州,領真陽、浛洸、翁源3縣。延祐元年(1314年),廢真陽、浛洸2縣,併入英德州,屬江西行省廣東道。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英德州為英德縣,屬廣東行中書省韶州府。隆慶三年(1569年),劃英德縣象岡、甘棠2都(今英德市青塘、白沙2鎮和新豐縣交界的地方)以及河源、翁源2縣一部分地方設長寧縣(今新豐縣)。

清沿明制,英德縣屬廣東省韶州府。嘉慶十八年(1813年),分英德縣大陂都高台、白石、獨石、逕頭4圖,岩下都虎山、觀音2圖及清遠縣一部分設立佛岡廳(今佛岡縣)。

民國時期,英德縣建置沒有大的變化。1949年4月,英德縣歸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英德,下轄英德、清遠、佛岡、新豐、翁源5縣。

1949年10月9日,英德縣城解放。英德縣初隸屬北江臨時人民行動委員會,後先後隸屬北江人民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江區專員公署、粵北行政公署、韶關專員公署、韶關專區革命委員會、韶關地區革命委員會、韶關地方行政公署、韶關市。1988年1月,清遠撤縣設市,英德縣從韶關市劃歸清遠市管轄。1994年1月,英德撤縣設市(縣級),仍屬清遠市。

[編輯] 地理

[編輯] 區位

英德地處廣東省中北部,北鄰韶關市曲江區、乳源瑤族自治縣,東鄰翁源縣、新豐縣,南鄰佛岡縣、清新縣,西鄰陽山縣。

[編輯] 地貌

2006年,全市總面積5671平方公里(56.71萬公頃,850.65萬畝),其中,耕地99643公頃(149.47萬畝),佔總面積的17.6%;園地7875.80公頃(11.81萬畝),佔1.4%;林地348998.89公頃(523.50萬畝),佔61.5%;牧草地168.41公頃(2526.15畝),佔0.03%;其它農用地15182.38公頃(22.77萬畝),佔2.7%;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4617.71公頃(36.93萬畝),佔0.43%;交通運輸用地1655.31公頃(2.48萬畝),佔0.29%;水利設施用地4869.23公頃(7.30萬畝),佔0.9%;未利用土地53039.38公頃(79.56萬畝),佔9.4%;其它土地11051.28公頃(16.58萬畝),佔1.9%。

[編輯] 水系

主要河流為北江及其支流連江、滃江。

北江,市境南端以上集雨面積3.4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55.8億立方米,其中汛期為115.8億立方米,佔全年的74.3%。滃江,集雨面積128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9.8億立方米,其中汛期為39.5億立方米,佔全年的79.3%。連江,集雨面積257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3.4億立方米,其中汛期為84.04億立方米,佔全年的81.2%。

在北江幹流上建有飛來峽水庫(壩址位於清新縣,英德為庫區)、白石窯水庫。

[編輯] 氣候

英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降水量自東向西漸增,差幅約100毫米。降水過程集中在4月—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左右,佔全年降水量的80.2%,其中4月—6月降水量921.7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48.5%。

[編輯]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

英德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全市已發現礦產37種,主要有硫、鐵、煤、錳、鉛、鋅、鎢、錫、銅、金、稀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儲量較大的有硫鐵礦8000多萬噸,鐵礦3000多萬噸,煤礦1.3億噸,大理石和花崗石10億立方米,石灰岩面積80多萬畝,還有銅、鉛、鋅、鎢、錫、金、銀、鉬、鉍、泥炭土、稀土、耐火黏土、水泥配料黏土、石英、砂礦、矽石、重晶石、螢石、英石等。

[編輯] 水力

境內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4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的約35萬千瓦。

[編輯] 溫泉

有4處溫泉資源,分別是望埠鎮溫泉、橫石塘鎮熱水湖溫泉、白沙鎮會英溫泉、水邊鎮熱水溫泉。

望埠溫泉:泉源位於望埠鎮鎮區東北1公里處。泉眼水溫63°C,單孔井水量2200立方米/晝夜,遠景水量可超過5000立方米/晝夜。溫泉於石灰岩中湧出,水質經中山醫科大學等分析,屬醫療熱礦泉,各種化學元素配比較好,含氡和硫化物,PH值F1-F3,屬中偏鹼性溫泉,對各種關節炎和皮膚、消化器官、神經系統等疾病有輔助療效。該泉源已開發利用,建設有李屋老溫泉、望埠女足基地溫泉山莊和英德溶洞溫泉度假村。

橫石塘鎮熱水湖溫泉:位於市區北部22公里的橫石塘鎮新群村藍屋自然村,水溫48°C—60°C,溫泉水自然湧出地面,水流量3800立方米/晝夜,水質明澈,有微淡硫化氫味,經檢測有多種保健治療功能。溫泉地處小型山谷盆地,盆地中有山丘,小河盆地中部緩緩流過,滋潤桑地稻田、山林草地,具有濃郁的鄉村氣息和田園詩韻。熱水湖溫泉正在開發,將建成仙湖溫泉旅遊度假區。

白沙鎮會英溫泉:位於市區東部的白沙鎮會英村。20世紀90年代初有一台灣投資者成立綠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溫泉養殖。該公司也將溫泉旅遊納入其發展計劃。

水邊鎮熱水溫泉:位於市區西南部65公里的水邊鎮熱水村,距鎮區6公里、市區65公里。泉源在小河側,自然湧出地面,涌水量大,水溫42℃—55℃,水質清,可聞硫磺味。經華南農業大學等檢測,以含硫、鈣、銅、鋅、鉀、鈉等礦物質元素為主,有抗菌消毒作用。溫泉周邊環境相對封閉,山清水秀,具有鮮明的野外度假休閒主題和特色,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編輯] 語言

[編輯] 文化

[編輯] 交通



英德站
鐵路:
京廣鐵路從市區東側約5公里的大站鎮經過。
武廣客運專線從市區西側經過。
公路:
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從東部經過;
廣樂高速公路(廣州至樂昌,即京珠複線,在建中)在市區西側約5公里處經過;
106國道從東部經過;
英佛一級公路(英德至佛岡)
252省道
253省道(沿北江東岸縱貫全境,其中清遠銀盞至英德段稱銀英公路,英德至曲江區大坑口鎮段稱英坑公路)
258省道
347省道(橫穿全境)
348省道
水運:北江航道、連江航道
[編輯] 飲食

英德紅茶
擂茶粥
九龍黃豆腐
望埠腐竹
清遠麻黃雞
西牛麻竹筍
青塘粉
[編輯] 風景名勝



英德市旅遊景點分布圖
英德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蓬萊塔等古迹。西部山區景色秀麗,沿北江沿岸點綴著寶晶宮、南山、碧落洞等景點。

寶晶宮
英西峰林走廊
仙橋地下河
通天岩
南山風景區
碧落洞
奇洞溫泉
英德國家森林公園
榮強小桂林
陽岩溝
蓬萊塔
文昌塔
金山祖廟
[編輯] 教育

英德中學
英德一中
英德八中
英德鐵路中學
英德華粵中英文學校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相關連結

英德市人民政府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漢語拼音 Liánshān Zhuàngzú Yáozú Zìzhìxiàn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吉田鎮
方言 粵語/壯語/瑤語
地理
總面積 1265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11.4萬人
其它
郵政編碼 513200
電話區號 0763
車牌首號 粵R
網站: gdls.gov.cn
連山屬清遠市管轄,是廣東的三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它歷史悠久,縣政府駐吉田鎮,下轄12個鎮3個農林場。全縣總面積1,265平方公里,人口11.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佔65%以上,是全省唯一有壯族、瑤族兩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縣。連山置縣於南梁天監五年(公元506年),經國務院批准,於1962年9月26日成立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漢語拼音 Liánnán Yáozú Zìzhìxiàn

連南瑤族自治縣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行政區 中國廣東省清遠市
區劃類別 自治縣
政府駐地 三江鎮
方言 客家話/粵語/瑤語
地理
總面積 1305.929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 14.8
其它
郵政編碼 513300
電話區號 0763
車牌首號 粵R
網站: liannan.gov.cn
連南瑤族自治縣,這塊充滿神奇色彩的瑤族聚居區,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地處北回歸線以北的北緯24°17′16″--24°56′2″,東經112°2′2″--112°29′1″之間。東北與連州市交界,東南與陽山縣相連,南接懷集縣,西鄰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北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接壤。

[編輯] 歷史

民國35年(1946年),國民政府撤「連陽安化管理局」置連南縣,縣府駐三江鎮,統轄瑤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5月16日成立連南縣人民政府,縣府駐三江鎮,轄瑤區。1953年,連山、連南兩縣合併,成立連南瑤族自治區(縣級)。1954年,原連山轄地划出,恢復連山縣建置。1955年,連南瑤族自治區改稱為連南瑤族自治縣。1958年,又與連縣、連山、陽山縣合併為連陽各族自治縣,縣府設在連州鎮。1960年,陽山縣划出後,連陽各族自治縣改稱為連州各族自治縣。1961年,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恢復連縣、連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建置,屬韶關地區管轄。1983年地、市合併後,由韶關市轄。1988年,劃入清遠市管轄。[1]

[編輯] 參考

^ 連南縣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