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飲講食、我哋好味嘅粵菜
Post a reply

沙河粉

Sep 26th, '11, 14:15

沙河粉


上湯河粉
沙河粉,簡稱河粉、河或粉是一種通過蒸煮米漿而成的粉條食品,是中國南方和港澳、東南亞一帶常見的一種食品,常見的煮法為炒或水煮後配湯,例如炒牛河、上湯河粉。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產廣州沙河鎮。

目錄

[隱藏]
1 製作方法
2 烹調方法
3 現狀
4 其他稱謂
5 參考文獻
6 參見
7 外部連結
[編輯] 製作方法



炒沙河粉
沙河粉原料是大米,將米洗淨後磨成粉加水製成米漿,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而成。因它是用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泡製的,所產的粉薄白透明,爽軟韌筋兼備,炒、泡、拌食皆宜。

[編輯] 烹調方法



拋鑊猛火炒
沙河粉可以用蒸、炒(分干炒和濕炒兩種)、煮等多種方法烹調。

湯粉: 常見有用大地魚作湯底,將河粉佐以魚丸。牛丸河粉在香港等地亦相當普遍。 
干炒:加油配韭王以猛火炒熟,加上醬油,可配牛肉、牛腩、豬什等,其中以乾炒牛河較為常見。
濕炒:在干炒後,打上芡汁。
煮:煮熟後,配上上湯,可配魚丸、牛丸、雲吞等配料
蒸:蒸熟後,自行醮醬。
[編輯] 現狀

手工製成的沙河粉色白,近來也有店家在其中加入各種蔬菜汁或者水果汁,製成五顏六色的沙河粉。沙河粉已實現機械化生產,在廣州隨之出現了大量自行生產的米粉,部分廠家甚至在陳化米中加入硼砂製作,影響了飲食安全。

2004年,廣州市政府考慮將沙河粉以「廣州沙河粉」之名申報「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從而加強對沙河粉製造業的管理。[1] 2009年,炒河粉被洛杉磯時報評為「年度十大食譜」冠軍。

[編輯] 其他稱謂

河粉和其他地方的同類食品,如客家人的粄條、閩南人的粿條極為相似,甚至無法分辨,以致很多時候,在多種方言交疊的地區,粄條、粿條和河粉都被視為同一種食物,例如在馬、新一帶,在福建人、廣府人、潮州人和客家人生活交融的環境,河粉和粿條可說是同義詞。

[編輯] 參考文獻

^ 廣東新聞:產權保護沙河粉將申請地域保護不讓隨意標稱
[編輯] 參見

乾炒牛河
米線
米粉
稻米#麵條類米製品
粄條
粿條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2%99 ... 3%E7%B2%89
Attachments
HofanUpClose.jpg
Chow_Kueh_Teow.JPG
Wok_Cooking.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