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具代表性的點心之一。以切成小塊的叉燒,加入蠔油等調味成為餡料,外面以麵粉包裹,放在蒸籠內蒸熟而成。叉燒包一般大小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採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稍為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又有一說傳統叉燒包的標準要求是「高身雀籠型,大肚收篤,爆口而僅微微露餡」[1]。
叉燒包是飲茶時必備的點心。叉燒包亦有急凍後放在超市出售。不過其風味與茶樓內新鮮供應的相去頗遠。
目錄
[隱藏]
1 坊間傳說
2 做法
3 趣聞
4 參見
5 資料出處
[編輯] 坊間傳說
叉燒包作為其中一種最常見和最受歡迎的飲茶點心,很受小孩子歡迎,亦成為不少坊間傳說的主角。香港流傳的一些傳說有:
叉燒包用的餡料來歷不明。除了是賣剩的叉燒以外,還可能加入其他不明物料。最廣為流傳的是將叉燒包中的餡料換成人肉,這項傳說後來更被拍成一部電影: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蒸叉燒包時要灑上水以令包面平滑。以前的酒家沒有噴水的水壺,點心工人會把水吞入口,然後噴到包上。因此吃叉燒包時要把最表面一層皮剝去。[來源請求]
[編輯] 做法
皮材料: 麵種一斤 (600 g)、麵粉八両 (300 g)、砂糖五両 (200 g)、泡打粉三錢(14g)
先將麵種放大碗內、落梘水、加入砂糖、臭粉、清水適量略搓,放在一旁
另一大碗內將麵粉、泡打粉開穴,把麵粉撥入搓勻後加入麵種,繼續搓至滑身
叉燒切片與飽獻撈勻
麵團搓成長條,用手分成一個個,做成蹄形稱「抽蹄」,用木棍轆成扁圓形,中間厚周圍薄,包入餡適量
六錢重皮一個包四錢餡,九錢重皮包六錢餡
猛火蒸約十分鐘
[編輯] 趣聞
由於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在圖片無法顯示的時候,會顯示紅色交叉圖案代替,狀似叉燒包的頂端,因此這種失效的圖片也被戲稱為「叉燒包」(即使說話者用的可能不是 Internet Explorer)[2][3]。
[編輯] 參見
叉燒
叉燒酥
叉燒餐包
飲茶
八仙飯店
[編輯] 資料出處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叉燒包
^ 引自《信報》2006年05月9日《飲情食趣》專欄,作者唯靈,香港知名權威食評家。
^
http://cha-siu-bao.onthewings.net/^
http://sweb.cityu.edu.hk/kayeelee5/www/chasiubao/^
http://evchk.wikia.com/wiki/叉包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89 ... 2%E5%8C%85
- Attachment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