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飲講食、我哋好味嘅粵菜
Post a reply

砵仔糕

Sep 27th, '11, 13:47

砵仔糕


白色的砵仔糕,以鋁箔容器盛載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廣東小吃糕點,源自廣東台山,在清朝咸豐年間的台山縣誌已有記載。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故名;但現在的製法已多數改用小瓷碗。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改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剛蒸好的砵仔糕,暖、滑、香、爽。

砵仔糕在八丶九十年代的時候,只有一丶兩種的口味。但到了現在,砵仔糕的口味增加了很多種。只要是你想出來的口味都可以嘗到。以前的砵仔糕通常都是以黃糖製造的,但現在有的是以砂糖,有的是以冰糖,還有的是以蔗糖製造的,這些都適合不同人的口味。這些口味不但有創意,而且還很健康。例如:綠茶砵仔糕,南瓜砵仔糕,這些都是一些健康小食。在深水步找到這檔碩果僅存的瓦砵頭砵仔糕。說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頭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備此糕點。

在老廣州西關也有售賣,一般一小半碗算單位,每個晶瑩剔透,咬下去的口感很彈牙,裡面還有一小堆的口味的餡料,多種多樣,有綠豆、紅豆、巧克力、菠蘿、椰子、香橙、芒果、馬蹄、西米、香芋等……

陽春缽仔糕

陽春的「缽仔糕」是有鹹的吃法,陽春當地人都非常喜愛這一種食物,陽春缽仔糕原始做法是通過研磨米漿再使用蒸焗的方法製作而成,蒸熟後可以添加蒜油和醬油調味,後期通過改良添加上了芋頭和芝麻令到缽仔糕風味更為突出。缽仔糕一般都是用一個小缽仔裝著,吃的時候用根竹籤劃開方格狀.

參見

碗糕
香港街頭小吃
外部連結

懷舊小食多滋味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0%B5 ... 4%E7%B3%95

---------------------------------

绝版瓦砵-砵仔糕   砵仔糕本来是用瓦砵头盛载,近年早已绝迹。

  在深水埗找到这档硕果仅存的瓦砵头砵仔糕。老板黄生说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头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备此糕点。

  生隆特别自台山运来砵仔做糕。钵头的的骰骰,直径只有两吋,容量小,受火力便均匀,不似大碗因火力不均造成边硬中间软的现象。而且瓦砵煮得愈多愈吸味,用旧瓦砵煮来的糕,会特别香些。砵仔糕一啖一个,香滑弹牙,有米香,老板黄生说他们每天闲闲地日卖出2,000个。

---------------------------------

香港红豆砵仔糕(2010-05-18)

砵仔糕是一种传统广东小吃糕点,源自广东台山,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台山县志已有记载。
传统的砵仔糕以黄糖、粘米粉等造成后,放在一个瓦制的小砵内蒸熟,故名;但现在的制法已多数改用小瓷碗。在吃的时候才把砵仔糕从小砵倒出来,以竹签穿起来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红豆;亦有砵仔糕改以白砂糖制造,因而是白色的。刚蒸好的砵仔糕是暖、滑、香、爽。
砵仔糕在八丶九十年代的时候,只有一丶两种口味。但到了现在,砵仔糕的口味增加了很多种。以前的砵仔糕通常都是以黄糖制造的,但现在有的是以砂糖,有的是以冰糖,还有的是以蔗糖制造的,这些都适合不同人的口味。这些口味不但有创意,而且还很健康。例如:绿茶砵仔糕,南瓜砵仔糕,这些都是一些健康小食。
这个小小的砵仔糕满载着很多香港人的童年回忆,因为小时候都常以砵仔糕作为点心和零食的一种,所以很多时也会买一个来回味一番当年的味道。
「坤记」的傅老板坚持每天自己磨粘米来做糕,比现成买来的粘米粉来得更有口感,香滑弹牙,有米香。「坤记」很多糕店都源用古法,即大部分工序用人手制作,所以产量都比较少。
另外,给大家一些提示,有些店是从批发商那边入货,都是一些预先包装的,用保鲜膜包裹或塑料盒盛载,味道都不如新鲜从瓷碗中穿起的那些。
地址:
坤记糕品专家:深水埗福华街115-117号北河商场地下10号铺 (北河街交界) (852)2360 0328
有记茶果:大埔乡事会街8号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2楼  (852)6151-0810
Attachments
20100518101103597.jpg
20100518101103597.jpg (70.04 KiB) Viewed 375 times
20100518101106926.jpg
20100518101106926.jpg (71.72 KiB) Viewed 375 times
Cantonese claypot puddings 砵仔糕.jpg
Cantonese claypot puddings 砵仔糕.jpg (33.57 KiB) Viewed 375 times
砵仔糕.jpg
Butzaigo.jpg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