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半個馬里 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叛軍宣布獨立 建立本民族伊斯蘭教權國家:阿扎瓦德 國際社會拒絕接受
作者 法广
2012年 4月 06日
在马里军政权拒绝下台的背景下,马里北部的图阿雷格反政府武装4月6日自行宣布独立,并要求国际社会承认他们所称的国家阿扎瓦德。反政府武装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他们会尊重与其它国家的边界。
目前还没有非洲国家表示承认这项独立声明。
马里反军政府阵线呼吁联合国展开紧急斡旋,以避免马里发生“灾难性”的人道危机。
马里境内的图阿雷格人十多年来要求在北部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并为此在持续与政府军作战。
马里3月21日发生兵变,起因是由于军人不满马里政府没有提供充足配备让部队有效打击北部图阿雷格叛军。兵变军人首先攻击军火库,随后占领国家电视台。兵变军人在第二天,也就是3月22日就对外宣布,推翻了阿马杜•杜尔总统(TOURE),控制了政权。
兵变军人在拿下首都巴马科后,还宣布终止宪法,解散政府机构解散,在恰当时机举行大选。图阿雷格叛军趁机在北部发动攻击,并且占领多个城市。
--------------------
马里图阿雷格叛军单方面宣布独立,各国拒绝接受
作者 法广
2012年 4月 06日
马里反叛分子图阿雷格人于周五单方面宣布独立。他们所在的区域是北部阿扎瓦德区(Azawad)。但图阿雷格人的独立遭到国外大部分国家的谴责。图阿雷格宣布独立使得马里本来就十分混乱的局势更加错综复杂。马里北部地区本来就被伊斯兰分子武装和犯罪分子控制,当地民不聊生,处于人道灾难边缘。
图阿雷格人宣布独立后,非洲联盟,欧盟,法国,法国前殖民地国家,美国以及马里周边国家全部拒绝接受图阿雷格人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做法,认为这一独立声明没有任何价值,也是没有出路的。
非盟委员会主席呼吁国际社会全面支持非洲的原则。但在尼日尔的图阿雷格负责人同样谴责马里图阿雷格人宣布独立。
图阿雷格所居住的阿扎瓦德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其面积相当于法国加比利时两国的领土。
3月22日,马里军人政变,推翻总统图马尼后,北部地区便沦陷到了盖达基地组织和其他犯罪集团手中,整个马里面临一场混战。
--------------------
安理会要求马里巴马科军政权下台
2012年 4月 05日
综合本台法语部及国际媒体消息,联合国安理会四月四日发表声明,要求马里巴马科军政权下台,并要求结束马里北部的冲突。这份声明是由法国发起的,十五个安理会成员国表示支持西非经济共同体在马里建立宪法秩序的努力,并对在当地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出现表示担心。
马里驻联合国常任代表乌玛达欧在声明通过表决时发表讲话,谴责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对马里的制裁。
3月21日,马里发生政变,部分军人推翻杜尔总统领导的政权,宣布组建“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责。马里军人发动政变的理由是总统杜尔在处理图阿雷格族武装问题上过于软弱。
然而,
现在的军政府不仅未能遏制图阿雷格族武装的进攻,反而给了其大举进犯的机 会。自3月30日以来,图阿雷格族武装已相继占领基达尔、加奥、通布图3个大区的首府,控制了约占马里一半面积的土地。有消息称,部分图阿雷格族武装正继 续南下,已到达中部地区莫普提,一路上基本没有遭遇政府军的抵抗。法国外长阿兰•朱佩3日表示,法国担心马里北部图阿雷格叛军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结盟,有可能引起该地区恐怖主义势力上升。
朱佩当天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说,
叛军已经占领马里北部地区,有证据表明占领北部军事重镇通布图的一支叛军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试图结盟在马里全境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权”。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为“基地”组织北非分支,活跃于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交界地区,近年来在这一地区策划了多起绑架欧洲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恐怖事件。
朱佩呼吁马里周边国家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以及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反对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朱佩否认法国将向该地区派出地面部队,但称法国已经做好准备为西共体提供后勤方面的支持。
政变发生后,西共体决定暂时中止马里的成员国资格,直至其恢复宪法秩序。另一方面。
西非经济共同体决定从2日起对马里进行外交、经济、金融全面制裁,并即刻组建军队,准备向马里派兵。
西非经济共同体轮值主席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称,制裁包括暂停马里在西共体的成员国 资格、关闭西共体成员国同马里的边境、禁止“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成员及相关人员在西共体范围内旅行、并冻结他们在西共体成员国的资产、禁止马 里使用西共体成员国的港口、冻结马里在西非央行的账户等。另外,西共体各成员国还将召回驻马里大使,西共体成员国领导人将在本周内于科特迪瓦阿比让举行会 议,商讨派兵问题。
马里军事政变领导人萨诺格星期四召集了一次“全国会议”,同时一名知名政界人士呼吁建立一个六个月过渡政府,在马里组织选举之前将国家团结起来。
马里政变领导人萨诺格说,这次政界和社会代表会议应当就如何应对马里面对的挑战达成共识。
--------------------
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马里
2012年 4月 05日
马里的动荡局势引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正在考虑向马里派出一支武装力量,迫使政变军人下台。政变军政府于3月22日推翻总统杜尔的统治,宣布组建“民主复兴和国家重建全国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责,掌握了巴马科的执政大权。但是,反叛力量的逐步扩大和推进,引发了另一重担忧:马里北部图阿雷格叛军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结盟,试图在马里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权”,可能引起该地区恐怖主义势力上升。
据法新社报道,
马里图阿雷格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周三晚间透过其网站发布一份公报,公报宣布,“民族解放运动”单方决定:自周四零时起,结束在马里北部的“军事行动”。公报指出:这项决定于“阿扎瓦德地区获得全面解放,考虑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美国、法国以及区域国家的强烈要求”之后作出。因此,“民族解放运动 ”要求“区域国家和国际社会保障阿扎瓦德地区民众免受马里任何形式的侵犯”。图阿雷格叛军和一些伊斯兰组织利用巴马科3月22日发生军事政变的机会,于上周末夺取了马里北部三个重镇。随后,由图阿雷格叛军领导的“伊斯兰后卫(Ansar Dine)及马格里布基地伊斯兰分子压倒了传统叛军的优势。分析人士认为,马里伊斯兰势力的抬头并非偶然。近年来,图阿雷格分离武装组织与基地关系密切的”伊斯兰马格里布组织”相互勾结,屡屡令马里政府军受挫。随着去年利比亚局势的骤变,大批从卡扎菲军火库中流失的装备以及前卡扎菲武装的散兵游将流入马里北方,一些基地骨干也接踵而至,令图阿雷格分离武装声势大振。
如今,伊斯兰组织的强势崛起引发国际社会不安,特别是法国。在法国的敦促下,安理会周三就马里局势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巴马科的政变军人立即重建合法政府并要求北部叛军立即放下武器并展开谈判。
马里的不稳定局势也显露其复杂性:一方面,需要面对政变军人政权;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由多个反叛组织构成的伊斯兰势力。目前,整个国家既要依靠一个迷途的军队,又要对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的“伊斯兰后卫”的意图提出疑问。
有分析认为,
马里总统杜尔的垮台是因为在“卡扎菲因素”渗入后,政府对北方分离主义武装活动应对不力、给政变军人起兵、推翻其统治以口实。但政变爆发仅4天,“伊斯兰后卫”和“解放阿扎瓦德民族阵线”就大举进军,攻城略地。在相继控制了北部地区多个城镇后,在当地推行实施伊斯兰教法。动乱的局势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已有10多万人逃离,流落他乡或邻近国家。马里政变军人政府周四发出呼吁,要求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北部局势。政变领导人萨诺格指出:西方国家既然能够跨过大洋前往阿富汗与原教旨主义者作战,又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前来马里呢?军人政府希望造福于国家,公认的敌人不在巴马科,武装力量要干预,就应前往北部地区。这位政变军人首领强调说:巴马科的生活在继续,行政管理也在正常运行,当务之急是北部地区。
地处西非的马里地广人稀,是令人垂涎的战略十字路口。国际社会绝不会对马里局势听之任之。但是,最终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可被各方接受的解决办法,尚需多方努力。
--------------------
安理会呼吁立即结束马里冲突
2012年 4月 04日
作者 法广
非洲国家马里自3月21日政变以来局势不断恶化,由反叛军和伊斯兰极端组织控制的北部地区人道状况尤其令外界担忧。周三,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发表主席声明,要求立即结束北部地区武装冲突,支持被政变推翻的马里政府尽早恢复宪政。
这是联合国自马里政变以来第三次就马里局势发表声明。该声明由法国发起、安理会15个成员国签署,声明严厉谴责所有的攻击、抢掠行为,要求反叛组织立即停止所有暴力冲突,寻求政治对话方式和平解决危机。
同时声明表达了对北非阿尔盖达恐怖组织在马里出现的担忧,认为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该地区的不稳定局势。
周三的声明还对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就马里问题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支持。马里政变后,西共体暂时中止了马里的成员国资格,宣布对马里进行经济和外交制裁,并威胁要对马里进行军事干预。目前该组织已部署3000士兵紧急备战。继西共体之后,非盟和美国也于周二宣布对马里采取制裁。
随着马里局势的不断恶化,当地的人道局势也日益严峻。尤其是北部反叛军占领地区,据罗马国际人道组织发言人周三表示,马里北部奇达尔,加奥和同布奇图三地目前有9万难民,当地所有的公共及私营设施,无论是办公、服务、银行、商店、医院等都遭到洗劫和损毁。
目前,安理会所呼吁的政治解决还看不到实现的可能,周三,马里一支反政变的组织否决了政变军政府发出的谈判建议,表示将不会参与和谈。
--------------------
马里战乱致使超过20万民众逃离家园
2012年 4月 04日
作者 法广
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的报告,今年以来,西非国家马里内乱不断,致使超过20万民众逃离家园。随着政局和安全状况的不断恶化,联合国难民署4月3日对该国日趋严峻的人道主义局势表示严重关切。
难民署指出,由于3月21日发生的军事政变所导致的政局动荡,以及武装团体乘势发动的军事行动,马里北部正成为越来越危险的地区。仅在过去5天,就有2000多人跨过边境逃往布基纳法索和毛里塔尼亚避难,还有更多民众正在逃亡途中。在前往马里的途中,许多人的汽车和金钱等私人物品被武装份子没收。
美国国务院宣布禁止马里政变军人及其家人进入美国,以此响应非洲国家为推动马里恢复宪政而采取的制裁措施。美国已经宣布暂停对马里除人道和食品援助之外的其他援助项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非洲联盟最近两天分别宣布对马里实施严厉制裁,其中包括关闭边界、限制政变军人入境和冻结政变军人资产。
--------------------
安理会就马里议题召开紧急会议
2012年 4月 03日
作者 法广
非洲国家马里的局势不明且令人担心,应法国要求,安理会今天商讨马里危机。马里发生军事政变后,马里北部的图阿雷格反叛军和支持他们的伊斯兰团伙自上周五以来趁机向马里北部城市挺进,已经拿下北部三座城市,其间没有遇到来自马里政府军和政变军人方面的任何阻力。
在马里发生军事政变后,马里北部的另一支叛军,即图阿雷格(touareg)反叛军和支持他们的伊斯兰团伙自上周五以来,趁机不断向马里北部城市挺进,已经拿下北部三座城市,即奇达尔(Kidal),加奥(Gao)和同布奇图(Tombouctou)。
图阿雷格反叛军受到当地政治组织“阿扎瓦德解放运动”Le MNLA, le Mouvement de libération de l'Azawad的支持。在马里北部还有其他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存在,包括马格里布的伊斯兰盖达圣战组织djihadistes d'al-Qaïda au Maghreb。
图阿雷格人是马里北部和跨越相邻几个国家的一个很大地区上的伯伯尔非洲游牧民族,他们中的一部分最近受到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响和支持。据本台非洲组的报道:当地人说:“阿扎瓦德解放运动”的武装力量占领附近的机场,而让其同盟Ansar Dine武装团伙占领同布奇图市的市中心。
马里北部及相邻地区的局势,将可能引发这一地区长期存在的阿拉伯社团和非洲人社团间的分裂。
应法国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将在今天周二开会,商讨马里危机,试图通过一项有关马里局势的声明,代表国际社会对马里政府倒台以及三个城市沦陷做出强烈反应。观察家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在会上一定会特别强调马里局势同利比亚之间的关系。利比亚战争之后,大量武器以及武装组织成员进入马里,加剧马里境内的紧张局势。
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首脑周一曾经在达卡开会,会议威胁要对马里进行军事干预,并宣布对政变上台的军政权实施禁运措施。马里周边国家已经宣布关闭同马里的边界。
政变上台的军政权之后回应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收复马里北部被伊斯兰势力占领的重要城市,恢复马里领土的完整。
--------------------
马里反叛武装迅速控制了加奥等地区
2012年 4月 02日
RFI/Anthony Terrade作者 法广
根据本台法语组周日夜间的报道,十天前发生兵变的马里,当地局势正在发生迅速变化。北部的反叛武装在不到二十四小时接连控制了加奥(GAO)和通布图(TOMBOUCTOU)这两座重要城市。
据悉,其中反叛武装在周日至周一夜间攻占的加奥,这不仅是一座有九万居民的城市,也是马里军方在北部的指挥中心。如今,反叛武装现已几乎占领了马里北部全境。面对当前局势的最新发展,在首都巴马科的军政权做出将快速恢复宪法秩序的承诺。
据介绍,西非国家马里境内的图阿雷格人要求在北部阿扎瓦德地区建立独立政权,并为此在数十年里持续与政府军作战。马里本次军人兵变开始于十天前的3月21日,起因是由于军人不满马里政府没有提供充足配备让部队有效打击北部图阿雷格叛军。兵变军人首先攻击军火库,随后占领国家电视台。兵变军人在第二天,也就是3月22日就对外宣布,推翻了阿马杜•杜尔总统(TOURE),控制了政权。兵变军人在拿下首都巴马科后,还宣布终止宪法,解散政府机构解散,在恰当时机举行大选。而在军人兵变中被推翻的杜尔总统则曾在3月28日周三接受本台法语组专访中透露,他依然躲在马里,没有被捕。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里于十天前发生兵变后不久随即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支持马里的宪政秩序。如今在巴马科掌权的军人,也因马里国内形势所迫,而不得不做出迅速恢复宪政秩序的承诺。另外,法新社周日发自巴马科的消息提到,军人政权现已至少派出了一名特使前往通布图与反叛武装谈判停火事宜。
--------------------
发动军事政变的马里军事首脑萨诺格Sanogo。
Habibou Kouyate / AFP
- Attachments
-

- 1.jpg (19.02 KiB) Viewed 221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