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是誰?
羅興亞人(Rohingya)是緬甸的少數回教族裔,主要聚居於緬甸的若開邦北部,與鄰國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ar)地區,關係密切。在過去三十年,羅興亞人不斷從緬甸逃到孟加拉,成為當地的難民或非法移民。
他們為何逃離緬甸?
目前,約有六十四萬名羅興亞人居於若開邦北部,他們被緬甸政府剝奪公民權利,成為無國籍人士。據羅興亞人所述,他們飽受政府的嚴苛壓迫,包括被限制出入、強迫勞動、沒收土地,甚至結婚和生育也受到限制。
流徙到孟加拉的情況始於何時?
除了持續不斷的人口跨境遷移,羅興亞回教族裔曾分別在一九七八年(約二十萬人)和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期間(超過二十五萬人),兩次大規模經海路前往孟加拉。自一九九二年至今,已有約二十三萬名羅興亞人被強迫遣返緬甸。
在孟加拉,他們居於何處?
目前,約有二萬六千名羅興亞人居於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簡稱「聯合國難民署」,即UNHCR)設立的兩個難民營——「庫圖巴朗」(Kutapalong)和「納亞巴亞」(Nayapara)。此外,約有七千五百人棲身於泰爾(Tal)臨時營地,並估計有二千五百人居住在沙拉普(Shamlapur)的海灘上,另有部分羅興亞人(十至二十萬人)成功融入孟加拉當地社會,大多居於科克斯巴扎爾、班多爾班(Bandarban)和吉大港(Chittagong)地區。
他們為何最終棲身於泰爾臨時營地?
泰爾營內大部分居民本來擁有難民身分,並在聯合國難民署管理的難民營內生活。後來,他們被強迫遣返緬甸。為了躲避在緬甸持續不斷的剝削和虐待,他們再次逃亡,並半融入孟加拉社會。在二零零二年,孟加拉政府發起名為「Operation Clean Heart」的軍事帶領行動,迫使很多人逃離家園。此後,他們便在代格納夫的首個臨時營地安置下來。在二零零四年,這批為數約四千五百名的羅興亞人,被迫遷徙到目前的營地,其後仍有不少羅興亞人相繼遷入,因為他們認為營地的生活較在孟加拉城鎮或村莊更有保障,可免受虐待、剝削及歧視。
他們在孟加拉的地位如何?
孟加拉並非一九五一年聯合國難民公約的簽署國,但棲身在兩個聯合國難民營內人,已獲登記為難民(另有五千人未獲登記),一直在營內生活多年。他們屬一級難民,獲聯合國難民署和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提供援助。然而,泰爾營的居民獲當局界定為非法經濟移民(illegal economic migrants),無法享有權利,但當局對他們似乎仍採取容忍的態度。
泰爾營的生活環境如何?
泰爾營可說是一片彈丸之地,全長只有八百米,闊三十至五十米,糧食和飲用水都相當短缺。營地沿著公路延伸,就在河流的旁邊,營地內環境污穢不堪,且過度擠迫,營舍由木塊和膠帆布等簡陋物資搭成。雨季期間,有百分之七十九的營舍被淹浸。根據計算所得,每名泰爾營居民的平均生活空間,僅逾五平方米,與最接近鄰居的平均距離為一點二米,根本沒有土地可供耕種等用途。至於由聯合國難民署設立的營地,生活環境較佳,居民擁有較廣闊的空間,並可獲分派食物和接受基本教育。
無國界醫生為何在營內提供援助?
在二零零六年四月,無國界醫生為泰爾營進行評估,發現營地簡陋骯髒的生活環境,容易誘發腹瀉、呼吸道感染和營養不良等疾病,使居民的健康指標處於令人憂慮的水平。無國界醫生遂於臨時營地附近,開設診所及營養治療中心,開放予任何人士使用,當中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的病者為泰爾營居民,他們尤其受營養不良及疾病困擾。現時,診所每日處理超過一百四十宗診症,而營養治療中心則每日為四十多名小童提供餵食治療。無國界醫生亦於沙拉普海灘開設診所,每周診症一天,同時在兩個聯合國難民營內設立住院部,為當地難民提供醫療服務。
-------------------------
孟加拉武力鎮壓的受害者 無國籍羅興亞人
18/2/2010
© Juan Carlos TOMASI/ MSF
無國界醫生發表報告呼籲立即停止暴力行動,並對這些極度脆弱人士提供更多保護
在孟加拉的無國籍羅興亞人遭到武力鎮壓,數千人被迫在恐懼中逃離。在科克斯巴扎爾區(Cox’s Bazaar),他們被地方當局和居民趕離家園,其中許多人唯有在庫圖巴朗(Kutupalong)臨時營地尋求庇護。醫療組織無國界醫生在庫圖巴朗為遭受毆打和侵犯的人士提供治療,包括那些遭孟加拉邊境部隊試圖強行遣送回緬甸的人士。由於營地數目繼續激增,惡劣的居住條件對人們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在今天(二零一零年二月十八日)發表的報告中,無國界醫生呼籲立即停止暴力行動,並呼籲孟加拉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UNHCR)採取緊急措施,為在該國尋求庇護的羅興亞人提供更多保護。
無國界醫生孟加拉國行動負責人克里奇利(Paul CRITCHLEY)解釋說︰「自去年十月以來,已有超過六千人到達臨時營地,僅一月就有二千人。這些人就擠在這擁擠不堪、沒有衛生設施的地方,連基本的基礎設施都沒有。」 他續說︰「他們不獲准工作謀生,也不能接受食物救濟。隨著人數激增和資源愈趨不足,我們對進一步惡化的危機極度關切。」
幾十年以來,數以千計的羅興亞人──在緬甸的一支少數民族(也是宗教上的少數),一直在孟加拉尋求庇護。但是,只有二萬八千人被孟加拉政府認定為初步難民,居住在由聯合國難民署監管的官方營地裡。反之,有二十多萬人身份未被認定,基本上在沒有任何援助下掙扎著過活。孟加拉這裡人口密集,工作機會、居住空間和資源的競爭在本地層面已如此激烈,無國籍的羅興亞人的境況便更加堪虞了。
克里奇利總結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孟加拉政府立刻採取行動停止暴力行動,並為這些人提供他們應得的保護。」他續說︰「聯合國難民署同樣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以便制定出應對這一問題的清晰政策,同時必須保證與政府協議中的條款不會損害其作為國際保護者──為那些失去國家保護或沒有國家可去的人士提供保護──的角色。」
二零零九泰國船隻危機證明,要解決無國籍的羅興亞人的問題,是需要區域解決方案的。國際社會必須支持孟加拉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採取行動,使在孟加拉未獲登記為難民的羅興亞人,其尊嚴和福祉都都能得到保障。
無國界醫生自一九九二年起,在孟加拉提供醫療援助。現時,除了在庫圖巴朗開展的基本醫療護理項目,無國界醫生還在富爾巴利亞區(Fulbaria Upazila)開展了黑熱病治療計劃,並在吉大港山區進行一個基本醫療護理項目。熱帶氣旋艾拉在二零零九年五月底侵襲孟加拉,無國界醫生亦為受影響的數萬名災民提供援助。
-------------------------
孟加拉的羅興亞人︰從一個悲慘的處境到另一個
11/6/2009
無國界醫生為孟加拉另一個臨時營地 生活在不能接受的人道環境的羅興亞人提供援助
無國界醫生十分關注近期在孟加拉庫圖巴朗(Kutupalong)惡化的醫療危機,當地有數以千計的羅興亞人。羅興亞人來到緬甸若開邦(Rakhine)北部,信奉伊斯蘭教。他們未能獲得援助,在臨時營地掙扎求存。
當無國界醫生得悉當地不能接受的人道情況後,立即派出一隊醫療隊評估情況。估計當地約有二萬人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只能獲得少量潔淨的食水或衛生設施。
無國界醫生水利專家貝克(Michel BECKS)說︰「在庫圖巴朗非官方的營地,其水利設施及衛生環境十分惡劣,問題急需處理。糞便及污水在營地內隨處可見,表示營地有嚴重的健康危機。營內沒有足夠的食水供應點,而這些供應點亦缺乏保養。」
營養調查發現當地營養不良的情況幾乎到達警介級別。
無國界醫生緊急評估報告指出,全球廣泛急性營養不良的情況已經達到緊急級別,當地大部分的家庭都沒有足夠的食物。即將來臨的雨季將會為當地居民的健康增加即時的威脅,當地急需援助以阻止更多的死亡及疾病感染。
為回應當地的情況及得到歐盟人道援助辦事處的協助,無國界醫生正開展緊急救援項目,為營地內五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基本醫療護理服務,開設救護車服務和住院營養治療計劃,並設法改善營地的水利設施。
庫圖巴朗的臨時營地位於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ar)南部,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庫圖巴朗難民營的附近。這個臨時營地已經在該區出現多於一年,而人口亦續漸增加。臨時營地的居民為羅興亞人,他們於十多年前因在緬甸遭到歧視及迫害,而逃到其他地區尋求庇護。但只有少量羅興人獲得他們希望得到的援助,大部分逃到其他國家的人民遭受到無盡的屈辱。
目前,只有約二萬五千名在孟加拉的羅興亞人得到正式確認難民資格。數以十萬計的羅興亞人在沒有難民身份或援助的情況下掙扎求存,他們從一個悲慘的處境走到另一個,他們十分脆弱難以再尋找另一個地方。
無國界醫生多年來為緬甸內外的羅興亞人提供醫療援助,並目睹他們持續受到的苦困。不論在羅興亞人尋求庇護的國家,或更重要在他們的原居地──緬甸,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為這群長久受困的人民恢復健康及尊嚴。
- Attachm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