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沖虛古觀
廣東博羅縣西北的羅浮山,為我國十大名山之一。群峰靈秀,古木蔥郁,石室幽岩,泉流淙淙,素有“南海蓬萊”之稱。在羅浮山南麓,有“沖虛古觀”,道教謂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東晉咸和初(公元326年),葛洪棄官為羅浮山中結廬煉仙丹,庵名“都虛觀”。葛洪“登仙”后,晉安帝義熙初(公元405年)改建“都虛觀”為“葛洪祠”,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擴建為“葛仙祠”,宋哲宗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更名“沖虛觀”。以后歷代均有修葺,至今保持完整。沖虛觀掩映在蒼松古柏之中,環境清幽靜謐。山門內為“三清寶殿”,供奉三清塑像及張道陵、荀玄、許旌陽、薩守堅四真君塑像,東神龕供奉“軒轅皇帝”,西神龕供奉“太乙真人”,殿堂內畫梁彩壁,金碧輝煌。正殿左側有古時葛洪煉丹取水的“長生井”,長年不干,古詩贊曰:“傳聞地獻寶,靈液出鳳草,每日汲三升,何必安期棗?”觀內有供奉浙江金華黃進野人的“黃大仙祠”,有供“呂洞賓”的呂祖殿。沖虛觀后有“稚川丹灶”,為罐形爐鼎,傳為當年葛洪煉丹爐。其旁有八角形水池。為葛洪當年采來仙草后的“洗藥池”,池畔有刻詩曰:“仙人洗藥池,時聞藥香發;洗藥仙人去不還,古池冷浸梅花月。”傳說蘇東坡也曾在此煉丹,他給兒子蘇過詩曰:“東坡之師抱朴老,真契早已交前生。”道教傳說,葛長庚(白玉蟾)及共弟子湛然、彭耜,彭胎仙均在此修道成仙。在近代史抗日戰爭時期沖虛觀曾是廣東抗日東江縱隊司令部所在地。1982年后,沖虎古觀又經精工修繕,殿宇更為壯麗,它是我國華南最著名的道教勝地,現為全真十方叢林。因與香港鄰近,故港、澳、台及東南亞道教徒來朝拜參者甚多。
- Attachments
-

- 9.jpg (21.93 KiB) Viewed 59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