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討論同優秀網文轉載
Post a reply

支那殖民禍害彝族 涼山彝族農場千幾人幾乎全部黑戶

Dec 21st, '12, 17:56

支那殖民禍害彝族 涼山彝族農場千幾人幾乎全部黑戶

2012-12-12

四川涼山州彝族黑戶問題嚴重,西昌巿川興鎮一農場千多人,九成是黑戶,他們沒有身份證,沒法享有褔利,村內沒水電,孩子沒法接受完整教育。(海藍報道)

住在西昌巿川興鎮高中農場彝族人羅洪表示,他所住的農場有三條村共千多人,幾乎全部都是黑戶,僅幾個人有戶口,很多人跟他一樣沒有身份證,現在以務農維生,收入一年約四千元。十年前,為了孩子可以接受教育,他與家人從喜德縣一山區遷至西昌巿附近居住,由於他教育程度不高,政府亦沒有人員協助,在山區時從沒有登記戶口,遷至西昌巿也沒法辦戶口,沒有任何社會褔利。他有四名孩子,全沒有戶口,也屬超生戶,不能到巿內較好的學校讀書,目前其中兩名孩子在私立的金新學校就讀,學費受到慈善捐款資助。

羅洪又指,他只讀到小學五年級便輟學,從小要打工養家,一家人沒有身份證,生活困難。以前他曾外出打工,老闆沒替他申請社會保險,失業沒有賠償,他也沒有醫療保險,看病要自費。由於沒法辦戶口,他擔心孩子未來沒法讀中學。村內年老的彝族人,沒法到外面打工,生活貧困,沒戶口連低保都沒法申請。另外,高山農場沒有水泥路,交通不方便,村內沒水沒電。

羅洪說:現在沒有身份證,舉個簡單例子,以前到外面打工的時候,要去住一下旅店,需要身份證,我也沒有。還有像醫療保險,我都沒法辦。關鍵是我的孩子,如果沒有身份證,將來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就黑戶數字,羅洪指,以前村及政府統計,西昌巿及附近有四萬多彝族人沒有當地戶口,不過,有些人有老家的戶口,沒有遷過來,亦有很多在老家沒有戶口。

該鎮金新學校校長羅雲指,該校四百多名彝族學生中,九成九是當地的黑戶,原因他們約二十年前從涼山州各縣山區搬到這裡,比較靠近西昌巿,當時他們的父母不懂漢語,因為沒有當地戶口,小孩也沒法入學,學費亦貴。直至現在才有點改善,這裡有私辦學校。但學生家長收入不多,以打雜工為主,生活困難,而且超生嚴重。

羅雲又指,她從2003年在川興鎮辦這學校,當時十分困難,學生家長不會說漢語,從未開過家長會,九年來,她與老師教孩子漢語,由他們再教家長,現在家長也略會說漢語。學校沒有政府直接資助,不少慈善機構捐錢。由於教育部有規定,上中學要有戶口,不少家長返老家買戶口,約五成學生有其他戶籍,但不是西昌巿戶籍。

羅雲說:我們這裡在西山巿沒有戶口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現在通過我們學校,我們覺得沒有戶口,非常難辦事情,我們教育他必須要去辦戶口,現在應該大部分有,但都不是西山巿,他在當地有,在這裡全部都是黑戶。

就黑戶問題,記者曾致電西昌巿政府及人大辦公室,電話沒人接聽。

北京維權律師劉曉原指,中國自58年實行戶籍制度,只要有人口出生,都要替他辦戶口,其後實行居民身份證法,一般情況年滿18歲可辦身份證。彝族的問題可能他們超出計劃生育,不給辦身份證,但超生不給他們上戶口也是違法。他說:從法律途徑的話,他們可以去要求公安機關辦戶口,可以提出訴訟。另外,可以去走正常投訴,去政府的信訪部門反映投訴,要求公安機關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經營網報道指,四川大涼山深處名叫“馬產平”的地方,距離西昌巿僅50公里,聚居著4000多名彝族山民,其中一半是沒有戶籍的黑戶,他們不享有社會褔利、赤貧、文盲、受排擠,其子女幾乎都陷入失學困境。

“馬產平”的彝族黑戶散居在海拔二千米以上的群山裡,沒有政府行政村的管理和救助,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他們靠天吃飯,餓死沒人管”。那裡沒有路,從山下玉馬山村六組徒步爬山路,正常氣候也需兩小時才能到達,馬是唯一交通工具,但山路崎嶇,馬匹只能載貨物。

------------------------

點評:

對於冇戶口嘅彝族嚟講,唯一嘅兩個好處係可以任生同幼童有良好嘅母語環境,呢一同撈隔絕嘅環境,對保住彝族嘅民族繁衍同語言傳承好有效力。

一旦受支那所謂嘅教育,彝族就唔再係彝族,彝語亦將日漸消亡式微。

西粵雲貴同涼山嘅彝族並唔係真正意義上嘅單一民族,而係一個倮語系大族群,呢一大族群支系繁雜,各支系語言唔通兼且勢衰力弱,佢哋唯有埋力撐世居多元文化嘅粵獨堆,倮語系大族群至會獲得充足嘅抗支能量,冚族群至會有復興希望,若然唔係,遲早會畀川撈逐個熔滅。
Post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