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南北割裂由嚟已久,兩三年前義大利北部就有人鼓吹過要建立伯塔尼亞共和國,要波河以北地區脫離義國,當時歐債都未爆。
對比呢個伯塔尼亞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似乎更加有機。公元697年–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喺歷史上存在1100年,有深厚嘅歷史底蘊。
-----------------------------
威尼斯共和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威尼斯共和國
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
←
697年–1797年 →
→
國旗 國徽
1796年的威尼斯共和國
首都 威尼斯
常用語言 威尼斯語、拉丁語、義大利語
主要宗教 羅馬天主教
政體 共和國
威尼斯公爵
- 1789–97 Ludovico Manin
歷史
- 成立 697年
- 札達爾條約 1358年6月27日
- 里奧本條約 1797年4月17日
* 普遍認為共和國是於697年建立。
威尼斯共和國的疆域,15-16世紀
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語: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義大利語: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義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為中心。它存在於8世紀至1797年。拉丁語稱其為Serenissima,意思是「最尊貴的」。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政府
3 宗教
4 參見
5 注釋
[編輯]歷史
主條目:威尼斯歷史
威尼斯早先是東羅馬帝國的一個附屬國,於8世紀獲得自治權。在中世紀盛期,威尼斯由於控制了歐洲與累范特的貿易而變得非常富裕,並開始往亞得里亞海方向擴張。威尼斯海軍(由恩里克.丹都洛統帥)在1204年4月13日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攻陷君士坦丁堡並屠城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瓜分拜占庭帝國土地時,威尼斯獲得愛琴海內的很多島嶼,包括克里特島和優卑亞島。而曾經是十字軍據點的賽普勒斯島則於稍後的1489年被威尼斯吞併。
在15世紀初期,威尼斯人開始向義大利內部和達爾馬提亞擴張。威尼斯安插了貴族去管理這些地區。威尼斯的這些行動是為了響應米蘭公爵紀安·加利亞斯素·域斯格堤的擴張威脅。直至1410年,威尼斯已奪取整個威尼斯地區的大部份,包括很多重要城市包括維羅納及帕多瓦。威尼斯人亦與教宗爭奪羅馬涅的控制權。這導致1508年康布雷聯盟與威尼斯開戰、成員包括教宗儒略二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他們聯合一起欲消滅威尼斯共和國。雖然法軍1509年於安那迪勞戰役中取勝,但聯盟自己內部分裂,威尼斯並未有嚴重的領土損失。
從十五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和東地中海的擴張,爭奪威尼斯的勢力範圍,甚至侵佔威尼斯的領土,歐洲傳統的貿易航線受到威脅。本世紀末,美洲新大陸被發現,繞非洲通往東方的航路被開通。1517年埃及馬木留克王朝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傳統東西方通道完全被奧斯曼帝國人控制。從此,國際貿易逐步從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轉移,威尼斯開始衰落。1570年,賽普勒斯被奧斯曼帝國入侵,並在1571年被征服。儘管神聖聯盟(包括大量威尼斯軍隊)於該年稍後的勒班陀戰役中取勝,但威尼斯在確定失去賽普勒斯之後便很快跟土耳其人議和。1669年,經過長達24年的較量,克里特島終於被土耳其佔領。
由18世紀開始,雖然威尼斯共和國能繼續統治威尼斯地區、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和愛奧尼亞群島,但它已經衰落,活在它以前榮光的陰影之下。在1797年拿破崙法軍入侵威尼斯,隨後割讓給奧地利。1805年又變為拿破崙義大利王國一部分,1814年又被奧地利佔領。在1848年起義中威尼斯共和國曾短暫復國,但很快便被奧地利征服,成為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的一部分。1866年,脫離奧地利,統一到以撒丁尼亞王國主導的義大利王國。
[編輯]政府
在共和國成立早期,共和國的司法體系是獨裁統治,執政官是專制的統治者。威尼斯的執政官系終身制。最初的執政官由拜占庭帝國任命,從11世紀以來,都由本地人士選舉產生。1223年,里奧多貴族徹底地削弱威尼斯執政官的職權,它們設立顧問團(日後名為哥蘭提亞)和最高法庭(日後名為沙羅維亞)。他們亦成立了兩個部門稱為薩比安提斯(sapientes),日後並發展成六個部門。薩比安提斯轄下的部門和某幾個其它組織被稱為一個高里捷奧(collegio),它是一個部門去協助實行政府的職務。1229年由主要議會選舉出來的六十人1建立了一個參議院,名為威尼斯元老院(Consiglio dei Pregadi 或 Senato)。在這段時間公爵還有少許實權,而真正的權力操控在威尼斯大議會上,這是一個極為限制的議會式機構,只准許共和國內的貴族成員參與。威尼斯聲稱其政府是一「古典的共和國」,因為在聯合政府內,是由三個基本體制混合而成: 公爵的王權、參議院的貴族政治、和大議會的民主政治2。
1335年,「十人議會」設立並變得權力強大,而大約於1600年它因的職權受到規限而變得隱匿、沒有多大作為3。它的權力隨著時代轉變有所不同,由原來是大議會的從屬,到後來甚至反過來職權高於大議會。
[編輯]宗教
威尼斯人信奉天主教,但是不受羅馬教宗約束,這在中世紀是一種獨特的現象。威尼斯主教由威尼斯參議院提名後,由執政官通知教宗,教宗可以否決,但不能自推候選人。威尼斯有60個到70個教區,各教區神父由本區內房產所有人推舉,然後由威尼斯主教任命。一般僧侶受貴族監視。聖馬可是威尼斯的主保聖人,聖馬可大教堂與威尼斯執政官官邸相連[1]。
[編輯]參見
威尼斯執政官(Doge of Venice)
[編輯]注釋
^ 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Venice"條目,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67. Vol. XIV, p. 602.
The Political Ideas of St. Thomas Aquinas, Dino Bigongiari ed., Hafner Publishing Company, NY, 1953. p. xxx in footnote.
Machiavelli also refers to Venice as a republic. Niccolo Machiavelli, The Prince, trans. & ed. by Robert M. Adams, W.W. Norton & Co., NY, 1992. Machiavelli Balanced Government
- Attachments
-

-

- Flag_of_Most_Serene_Republic_of_Venice.svg.png (159.82 KiB) Viewed 211 times
-

- 485px-Coat_of_Arms_of_the_Republic_of_Venice.svg.png (188.13 KiB) Viewed 211 time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