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若開邦 - 若開民族發展黨:我哋好驚被伊斯蘭化
http://cn.nytimes.com/article/world/201 ... mar/zh-hk/宗教矛盾撕扯緬甸
THOMAS FULLER 報道 2012年12月03日
實兌難民營里的穆斯林女孩。一些組織稱實兌穆斯林面臨的是種族清洗。
緬甸實兌——這座位於海邊小鎮外圍的佛寺里呈現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象,七名身穿藏紅色長袍的沙彌在參天大樹的樹蔭下乘涼,他們的師傅尼亞那(U Nyarna)正在一間灑滿陽光的佛堂里會客。
但在這樣寧靜的環境里,尼亞那傳達的信息卻十分不和諧,與佛教避免傷害生物的觀念大不相同。他主動地開始控訴穆斯林,稱他們是侵略者、不受歡迎的訪客以及“卧榻之上的毒蛇”。
一座清真寺在實兌爆發的教派衝突中被燒毀,實兌是前英國殖民地的哨崗。
“依照佛教教義,我們不應該殺生,”尼亞那說。“但當我們感覺受到威脅時,就不能再當聖者了。”
目前,若開邦的暴力衝突已導致至少167人死亡,1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大部分是穆斯林。暴力事件致使大量穆斯林逃離該地區,一些人權組織譴責這是種族清洗。若開邦位於緬甸西部孟加拉灣沿岸地帶。作為一個年輕僧侶協會的會長,尼亞那與其他佛教領袖參與了將穆斯林驅逐出緬甸的運動,這反映了若開邦全邦範圍內排斥異己問題的嚴重程度。該國最近才開始從威權統治向民主過渡。
繼過去五個月的一系列致命的狂暴行徑和縱火攻擊之後,佛教徒要求將那些不能證明已經在此合法居住三代的穆斯林關進營地,然後送到任何願意接受他們的國家。而若開邦將近100萬穆斯林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在軍政府統治的50年里,穆斯林和佛教徒之間的仇恨受到壓制,而近幾個月來,這種敵意幾乎不受約束。
甚至連緬甸最重要的民主人士、受壓迫民眾的捍衛者昂山素季(Daw Aung San Suu Kyi)在評論暴力事件時都小心翼翼。作為訪緬的首位在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本月的到訪期間,將這個問題列為重要問題,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等截然不同的穆斯林國家也對此表示憂慮。
緬甸西部地區的佛教徒和穆斯林艱難共處了幾十年,在有些地方甚至共處了幾個世紀,但今年,那些將若開邦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社會結構已經崩塌。
逃離家園的穆斯林現在居住在類似貧民窟的營地里,食物和醫藥十分匱乏,而他們周圍的佛教人口都不願意與之為鄰。
“這個問題亟需解決,”緬甸的穆斯林議員瑞貌(U Shwe Maung)說。“如果沒有食物和避難所,這些人就會死亡。”
若開邦的穆斯林的處境非常危險,瑞貌要在政府安排的安保部隊的保護下才能出行。“政府給我安排了滿滿一卡車警察,”他說。“兩個、三個或者四個警察不夠。”
若開邦中佛教徒占多數,其領導人表示讓他們之所以感覺受到威脅,是因為高出生率導致穆斯林人口急劇膨脹,他們還發現一些伊斯蘭教儀式令人不快,比如屠宰動物。
“我們非常怕被伊斯蘭化,”若開民族發展黨(Rakhine Nationalities Development Party)總書記吳臘梭(U Oo Hla Saw)說。“這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祖先的土地。”
在6月和10月爆發的教派衝突中,村民們手持刀和棍棒,利用自製發射器發射磨尖的單車車輪輻條。在穆斯林占多數的區域,寺院被燒毀。在佛教徒占多數的區域,清真寺被摧毀。暴力事件的導火索是穆斯林被指責強姦並殺害了一名年輕的女佛教徒。
實兌是前英國殖民地的前哨基地,這裡的中心地區現在已經沒有穆斯林了,以前大量的穆斯林在這裡從事着裝卸工和其他體力勞動。
“我很害怕回去,”這次動亂之前在一所公立學校教書的埃吞盛(AyeTun Sein)說。他的住地東泰羌距離實兌有20分鐘車程,他說,這兒的人都沒有工作,因為沒人能離開這個滿是棚戶和帳篷的村子。
數位政治領袖稱,這種針對穆斯林的幾近整體隔離的做法只是權宜之計。但這種措施卻似乎變得越來越具有永久性。
“我不想念他們,”單車夫文貌(U Win Maung)說,他家的房子在6月份被穆斯林鄰居放火燒掉了。“我們之間的仇恨在與日俱增。”
在訪問緬甸期間,奧巴馬在仰光大學(Yangon University)發表了演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多元化的重要性,他特別指出了若開邦的“危險”局勢,並告訴聽眾說“沒有任何理由對無辜者實施暴力。”
“我們在美國學到的是,有一些道理是具有普適性的,無論你的長相、出生地、宗教如何,對每個人都適用。”他說。
若開邦的分歧很嚴重,即便在如何稱呼穆斯林上,各個族群都無法達成一致。很多穆斯林稱自己是羅興亞人(Rohingya)。但羅興亞不是緬甸官方承認的少數民族。
在緬甸全國各地,佔少數的穆斯林與占人口大多數的佛教徒混居,但人們對羅興亞人的仇恨最深,部分是因為他們人口眾多——根據聯合國數據,他們至少有80萬人——而且他們還主要集中在若開邦。(緬甸全國人口為5500萬人。)
若開邦的佛教居民把自己視為佛教古國妙烏(Mrauk U)的傳人。在民族上,他們不認為自己是緬甸人,緬甸政府也把他們看做是一個單獨群體。若開邦的佛教徒稱,他們感到了來自緬甸主要民族的擠壓、迫害,還遭到不斷擴張的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威脅。在暴力事件發生以前,若開邦的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間有一種主僕關係,有點類似於種姓制度,穆斯林干粗活,而佛教徒則通常是老闆。
“我們住在一起,但從來沒有相互交談,”今年51歲,在暴力事件中失去房屋的佛教徒居民森梅(Htwe May)說。
當被問到他們的孩子是否和穆斯林一起玩耍時,一群佛教婦女爆發出一陣大笑。
“連小孩子都知道他不該和一個卡拉爾一起玩”,今年55歲的登拉伊(Thein Hla Yi)稱,卡拉爾是對印度裔人的一種蔑稱。
佛教徒稱,穆斯林應該被視為非法移民。對於那些同情穆斯林的其他國家和外國媒體,他們感到憤怒。
這兩個群體的領導人都拿歷史來為自己的合法性辯護。
“這些人並不是從別處遷來的,”議會的穆斯林成員瑞貌說,他的父親是一位警官,祖父是若開邦的地主。“他們已經在這裡居住了幾個世紀。”
7月份,總統登盛(Thein Sein,又譯吳登盛)對一個美國訪問代表團稱,只有那些在緬甸居住了至少三代的穆斯林才可以成為公民。他說,其餘人都是“國家和平的威脅”,這些人要被送進營地然後送到國外。聯合國反對這個說法稱,不應該製造難民。
外交官稱,登盛已經放棄了這個立場,現在正在討論重新在緬甸國內安置那些流離失所的穆斯林。在奧巴馬來訪之前,他曾給聯合國寫信稱,一旦情緒穩定下來,他將會“解決有爭議的政治問題,包括重新安置被轉移的人群及發放公民資格。”但他沒有提供更多細節或者是時間進度。他已經下令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在接下來的幾周里該委員會會出台一份相關報告。
實兌的佛教徒稱,他們不願意妥協。尼亞那稱,很多穆斯林“沒有人性道德”,他們應該被送回穆斯林國家,和“自己的同類”一起生活。
-----------------------------
點評:回教嘅教義確實霸道,佛教文明喺中世紀曾經慘敗畀回教徒,佛教徒甚至比基督徒更仇視穆斯林。喺現世,回教文化同支那文化都係野蠻落後愚昧無知嘅代名詞,巴米揚大佛就毀於塔利班嘅手。
- Attachments
-

-

- 實兌難民營里的穆斯林女孩。一些組織稱實兌穆斯林面臨的是種族清洗。.jpg (72.87 KiB) Viewed 41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