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那媽,頂硬上!兩廣人民要出聲!兩廣海南時政產經新訊同大粵本土粵人反支那殖民抗爭快訊
Mar 22nd, '10, 22:49
廣州是不是太包容了?作者:Adam 寫於:2010年1月2號「廣州是個包容的城市」,對於這句話,我從以前的自豪,到後來的無動於衷,到現在的不舒服,甚至厭惡、惡心。
坦白說,我雖然是廣州出生,但也只是移民的第二代,我每年的春節都要回鄉下過年,我的家鄉是講閩南話的,我第一種學的語言是普通話,直到5歲左右才開始講廣州話,而在我小時候,我甚至有點以這種有點復雜的身份為榮。
我是在大學畢業之後,才接觸到很多的外省人。我記得在我剛畢業工作的那家公司,有一次一個客戶發了一段搞笑的短片給我們的一個客戶經理(不記得是江西還是湖南人),這個短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是講一只牛在河邊,突然站了起來像李小龍上身一樣「啊呀~~」大打功夫。那個客戶經理煞有其事的召集了周圍的人,一起研究「到底這個人發這個短片想暗示什麼,我們是牛嗎?」。
我當時是純粹感覺這是搞笑郵件而已,何必勞師動眾的。可是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是有必要的,因為外省人從小所面對的外省人,比廣東人復雜得多,艱辛得多。特別是我到了深圳工作之後,感受最深的是,跟廣東人聊天比跟外省人聊天舒服很多,除了語言因素之外,最大的分別是,廣東人更真誠一點。有時候在電梯看到外省人之間的打招呼方式,我都覺得毛骨悚然「怎麼又是你」「等你啊~」「哪能勞煩王總等啊」然後是令人尷尬的寂靜……
對於這個問題,我在深圳思考了很久。我的感覺是,廣東人看問題更關注事情本身,而外省人更關注的是人本身。所以廣東人崇拜的更多是真相本身,而外省人崇尚的是虛偽一點,虛偽一點,再虛偽一點。如果廣州人說」人心隔肚皮「,那毫不誇張的說,外省人是」人心隔(肚皮x3)「。甚至是跟官場味最重的政府部門的人打交道,說粵語的人說話、辦事,盡管免不了某些特性,但也效率更高,也會留條後路給你。盡管很多人抱怨他們官僚,但可以負責任的說,如果去到別的省份,你會發現廣州人管理的廣州已經是很好很好了。
此時此刻,我發現原來廣州人的特質已經深深的滲入了我的血液裡了。
很多人覺得,廣州的發展是靠這幾百萬的外地人帶來,誠然,這必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我問個問題,人在中國哪裡沒有?世界上跟「人數」有關的世界紀錄九成都可以和中國拉上關系。那為什麼廣東一直走在前面?一個重要原因是廣東人更注重實效。舉服務業的例子來說,我在深圳吃飯,外省人做服務員的餐廳服務質素、態度一般都不如廣東人開的,特別是當你跟他/她說話的時候,廣東人會更專注的聽,而外省人往往是等你說完以後,一句「要什麼」非得逼你重新再講一次。我開始覺得,外省人,跟人說話之前,首先思考的是需要擺出一副高昂還是謙卑的姿態。比較普遍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了,而把事情本身以及別人的位置放得太低,或者說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階級,而不是平等。所以我一直認為,一個地方落後,不是天災,而一定是人禍。
一直以來,可能因為「山高皇帝遠」,廣州人都不太受那些君君臣臣的官僚思想束縛,但並不代表廣州人是沒有傳統道德觀念的,而相反,我感覺廣州人相對來說,更傳統一些,更保守一些。而且到了要施展愛心的時候,一向不問政事的廣州人都會團結得讓人驚訝,從我們的街坊身上,我一次又一次真真實實的看得到人性本善這個道理。很多人覺得廣州人貪錢,這並不是完全不對,但不代表廣州人眼裡只剩下錢。相反,我所見到的很多外省人,可能由於生存的壓力吧,一切事情都是用錢去看待,可以用我一個湖南的同事每天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去概括,「說白了,就是錢!」
說回廣州,我記憶中的廣州,一直都好像是6、700萬人,直到前幾年看報紙才知道原來已經突破了1000多萬人,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都雲集在這裡,一方面,這確實給廣州帶來了很多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廣州人卻要面臨十分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我畢業是從事IT業,工作過的公司,基本都是外省人的天下,確實,有很多來自各大名校的人確實是很優秀、很勤奮,可是,自私一點的看,廣州那曾經的六百萬人,現在卻要面臨著全國數以千萬甚至上億人一起搶飯碗,那是何等的壯烈。我還算年輕,還可以搶到一席之地,但是我們看到廣州很多的下崗工人,早早的於4、50歲就被迫回家,是因為他們沒用了嗎?恐怕不是吧,是因為一個賣牛腩粉的工也只用一千幾百就可以請一個來自湖南、四川17、8歲的小女孩了,更何況其他需要更高學歷的工作。在中國農村這個計劃生育政策頻臨崩潰的社會,我們何以螳臂當車?
對於「廣州人」這個身份,我是從9年前大學畢業之後開始慢慢的建立了起來,在之前,我並沒有太大的感觸,因為那時候滿大街都是廣州人,而我除了回鄉下也很少去其他城鎮。我記得小時候,班裡總有一兩個外省來的同學,一開始都不會說廣州話,我們並不會刻意的教他,但也不會排擠他,只是和他一起玩,很快這個人就會學會講廣州話,雖然還是有點口音,但是基本上是能用廣州話應付日常溝通。
可是現在,一看廣州的報紙,白雲區又發生凶殺案了,又是哪個省的跟哪個省的火拼,哪裡綁架,哪裡拐賣兒童;一出火車站,就被人用普通話纏住「要住宿嗎?」「你好,問一下,我的錢包丟了……」;在電梯裡,用盡全力「吼」電話的,在地鐵上,隨便丟垃圾、甩鼻涕、甚至捧著小孩拉尿的;當有急事要趕著過扶手電梯,但往往旁若無人的占住左邊的……每個論壇,只要說起廣州的治安差,就一定有全國各地的人指責廣州人,有少數的廣州人負隅頑抗,最終也被狠毒的語言所擊退。見得太多了,只令我越來越懷念小時候那個廣州,盡管沒有現在那麼多的高樓大廈,但是生活更簡單、更平靜。當然,每年的過年時間,是我感覺最舒服的日子,街上很少人,有的也只是廣州人。
今日的廣州,超過一半人不會講廣州話,也不想學廣州話。他們抱怨最多的是廣州的電視台怎麼這麼多粵語節目,我卻很想反問一句,我們一直都是只粵語的城市,你們來了幾年就需要改變掉我們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習慣了嗎?可是,我無奈了,當我看到樓下一家家的湘菜館、川菜館櫛次鱗比,甚至連麥當勞、肯德基的漢堡一個比一個辣,我無奈了,當我看到一個個餐廳明明是「廣式」卻變成」港式「,當我看到小區裡一個個講粵語的父母拖著一個個講普通話的小朋友,我無奈了。這不是我一個人能改變的。甚至,當我到了粵北山區,聽到當地人用粵語閑話家常,當我見回幾個南海、順德的大學同學,可以肆無忌憚的大說粵語,我竟然有點感動了。我們的省會,現在居然是第一個淪陷的地方。
一直有聽說,北京、上海是比較排外的城市,對於北京,可能更多是政府的人口控制,真要學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並不是特別的困難。對於上海,我比較佩服他們對自己文化的堅持,雖然這在很多人眼中是太「小家子氣」,但是這恰恰和廣東人的傳統思維相吻合,沒有小家,哪有大家?
面對現在這個廣州,空氣污染、人口密集、工作難找、治安惡劣,我不知能不能在這裡一直生活下去。但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在這裡工作到退休。因為這裡是我的根。
2010年,南都收集了很多新年願望,而這就是我的新年願望:
希望廣州的人更少一些,素質高一些,壞人少一些,就業機會多一些,傳統文化保留更好一些,總之,更宜居一些。(Adam)
最後,祝所有廣州人新年快樂!PS:本文原創,由於不太可能見報,就發表在這裡,僅代表一個30多歲的廣州市民的心聲,裡面內容若有失偏頗請見諒。廣州包容了新移民,也請新移民包容一下我這個老廣。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884592-1-1.html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phpBB Mobile / SEO by Art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