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討論同優秀網文轉載
Post a reply

阿拉伯VS黑鬼 争夺油田 苏丹向南苏丹宣战

Apr 28th, '12, 18:13

阿拉伯VS黑鬼 争夺油田 苏丹向南苏丹宣战

2012年 4月 19日

作者 安娜

苏丹与南苏丹边界地区紧张冲突再次升级。南苏丹近来采取武装行动,从4月9日开始占领了苏丹南科尔多凡州的石油重镇黑格里格。苏丹则对南苏丹边界地区进行空中轰炸,目前,双方军队在边境地区隔河对战,国际社会担心南北苏丹冲突有可能导致双方全面开战。

就在苏丹与南苏丹兵戎相见之际,苏丹总统巴希尔这两天不断发表措辞强硬的讲话,他首先声称要推翻由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执政的现政权,并夺回被南苏丹占领的石油重镇。周四巴希尔他又再度强调,将以战斗的手段来解决苏丹与南苏丹之间的分歧。巴希尔的上述言论被视为对南苏丹宣战。

自今年3月底以来,苏丹和南苏丹围绕苏丹境内靠近边界的哈季利季油田归属问题的冲突不断升级,冲突并已导致大量伤亡。

苏丹与南苏丹冲突不断,石油是其主因。

我们知道,苏丹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双方2011年7月9日分开后,至今仍在为如何分割家产争论不休,而石油则是双方家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国家分裂之前,苏丹石油日常量是50万桶左右,其中四分之三产量来自南苏丹。但是,出口石油的输油管道、炼油厂和港口码头等设施都位于苏丹北方。这就造成了南苏丹有石油但是必须通过苏丹才能出口,而苏丹则拥有输油管道但是不拥有石油的窘境。如果双方的石油争端不能彻底解决,武装冲突很可能成为常态。南苏丹独立后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虽然苏丹是最早承认南苏丹的国家,但从南苏丹成立之初,国际间就在担心,两国会重新开战。

哈季利季为苏丹与南苏丹边境主要石油产区,每日大约可生产6万桶石油,占苏丹石油总产量一半左右。根据海牙国际法院2009年的裁决,位于苏丹和南苏丹边界北侧的哈季利季油田属于苏丹领土。但南苏丹政府上月宣布哈季利季油田属于南苏丹,并从4月9日开始占领了哈季利季,苏丹则对南苏丹边界地区进行空中轰炸,轰炸甚至波及联合国在当地的一个营地。

苏丹政府之后又指责南苏丹军队对哈季利季油田发动袭击,并称此举是“入侵苏丹领土”的行为。其后,苏丹部长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批准了苏丹议会作出的停止与南苏丹所有谈判并进行全国总动员的决定。

另据悉,就在南苏丹在去年7月独立前,中国就透过国营石油公司掌握苏丹境内石油出口。独立后的南苏丹政府虽然仍拥有油田百分之80%的储存量,但须经过苏丹控制对外输出,因此南苏丹认为中国和苏丹政府联手打压,拒绝履行过去的合约,造成石油产量减少,因此在边境引发冲突。

虽然联合国和非洲联盟近日要求南苏丹军队撤出哈季利季地区,并呼吁两国保持克制,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但双方的冲突日益加剧。据苏丹媒体称,周四,南苏丹武装对双方边境地带有争议地区发起攻击,目的阻止是苏丹军队重新夺回南苏丹石油重镇黑格里格控制权的行动。据称,已有15名苏丹士兵及7名南苏丹士兵在冲突中丧失。这是自4月10日南苏丹占领哈季利季油田以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冲突。

据最新的消息说,非洲联盟苏丹与南苏丹冲突调停人,前南非总统姆贝基将抵达苏丹,并与巴希尔会晤。此前,他在南苏丹会晤了南苏丹总统基尔,以了解南苏丹对未来双方关系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姆贝基原本希望举行一个有南北苏丹总统共同出席的峰会,时间定在4月3号,但由于双方因油田争议爆发武装冲突,峰会被取消。

目前各界对姆贝基的调停并不十分看好,原因是98%的收入来自石油资源的南苏丹已宣布暂停石油生产,这等于切断了其经济主要命脉。而苏丹也是严重依靠石油来源,石油问题一天不解决,苏丹与南苏丹的冲突就难以真正停止。

-------------------

2012年 4月 26日

正在北京访问的南苏丹总统基尔(Salva KIIR)因国内原因而将缩短其在中国的行程。法新社指出,苏丹和南苏丹之间现已爆发了战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表示,南苏丹总统基尔现已取消原定对上海的访问安排,中国非洲事务特使钟建华即将前往苏丹和南苏丹推动和平对话。

法新社说,南苏丹总统基尔周二在北京与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会晤时,指责喀土穆政权已对他的国家宣战。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则敦促南苏丹和苏丹之间保持克制,避免战争。而联合国方面消息显示,潘基文秘书长(Ban Ki-moon)认为,苏丹和南苏丹的冲突存在非军事解决途径。

路透社周三报道说,南苏丹周二指责苏丹攻击了两国边境南苏丹一侧的村庄、油井和部队,而苏丹则表示,喀土穆只是在自己的领土上攻击叛军。喀土穆官员在否认苏丹军队越过边境进入南苏丹领土的同时,还指责其境内的叛军得到了南苏丹和乌干达的支持。而南苏丹和乌干达则表示它们早已同苏丹境内的反叛组织断绝了关系。有报道指出,虽然苏丹否则其军队进入了南苏丹领土,但双方边境线的确切位置至今还没有划定。

路透社周三发自阿迪斯-亚贝巴(ADDIS-ABEBA)的另一则报道介绍说,南苏丹在去年2011年从苏丹独立以来,至今仍在如何划定双方共同边境问题上存在一系列的分歧,尤其是针对拥有丰富油气资源地区的归属问题。来自联合国的消息提到,4月9日南苏丹采取武装行动,占领了从存在争议的石油重镇海格里格(Higlig),而苏丹则对南苏丹边界地区进行了持续的空中轰炸。如今在国际压力下,南苏丹已于上周被迫从海格里格撤兵,但喀土穆方面指责,海格里格的石油设施已遭到破坏。

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在南苏丹和苏丹两国的石油和金融领域已经做了大量投资。中国是苏丹石油的最大买家,去年平均每天进口量达到26万桶左右,使苏丹成为它的第七大供应国。今年1月,由于南北双方就地处内陆的南苏丹所产石油运至苏丹港口应支付的价格方面没有达成一致,南苏丹暂停每日35万桶的生产,导致出口量大幅减少。面对朱巴与喀土穆之间的分歧,北京在今年初派出了中国特使钟建华。

如今南苏丹和苏丹之间的关系明显出现了恶化。对此,双方的盟国都感到不安,担心这一冲突的扩大,会威胁到地区的稳定。据介绍,南苏丹与苏丹之间最近发生的冲突,已经造成两国边境地区数万民众流离失所。对此,南苏丹的邻国乌干达甚至放话说,如果苏丹坚持其对南苏丹首都朱巴的攻击威胁,坎帕拉(kampala)就将介入冲突。而对中国而言,有报道说,南苏丹与苏丹之间的冲突令北京试图提高原油进口的努力变得复杂。

面对南苏丹与苏丹之间冲突的升温,非洲联盟周三要求南苏丹和苏丹在两周内恢复谈判,以便在三个月内达成一项协议。路透社说,在联合国安理会善意的关注下,非盟的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已列出了一份七点建议,要求双方在48小时内结束敌对行动,从有争议地区撤军。此外,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负责人约翰逊在本周早些时候,提醒冲突双方遵守人权和人道主义法的义务,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当地平民、国际援助机构、联合国人员及财产的安全。联合国官员还指出不加区分、导致平民死亡的轰炸必须停止。

-------------------

2012年 4月 24日

南苏丹总统基尔访问中国6天,这在南苏丹同苏丹交战两个星期,并指控又遭到苏丹空军轰炸之际,显得有些过长,但同时被解读为基尔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与诺言。基尔为了前来中国,行前下令军队撤出黑格里格。虽然南苏丹独立其国土拥有黑格里格,但所有油田的归属问题都没有谈判得出协议,当南苏丹的军队进驻黑格里格时,苏丹立即派遣军队,双方开战长达两个星期,南苏丹不占军事优势,军队死伤数千人,当地居民纷纷避难。基尔撤出黑格里格的姿态,虽然做给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看,可是巴希尔政权并不买账,巴希尔拒绝联合国呼吁的谈判建议,公开说对南苏丹唯一的谈判方式就是枪炮。

中国领导人今天开始将轮流会见接待基尔。从2005年苏丹分裂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就处于两边为难的处境。中国一直希望保持在苏丹的能源占据,同巴希尔政权保持受到国际社会微词的良好关系,即使独立后的南苏丹地理上拥有绝大部分的产油田,中国从来还没有对两个苏丹发表立场偏差的表态。中国一直希望两个苏丹和平,坐下来谈判解决争端。因此规劝和平被认为中国将向基尔表达的主要愿望与建言。中国一直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和不偏不倚政策。不过新的问题是,尽管基尔与巴希尔都想获得中国的支持,中国的建言或调停并不产生很大影响,两个苏丹并不会听从中国的影响,毕竟苏丹危机已经持续多年。

中国处于苏丹新危机凸显了中国在苏丹甚至非洲开发的微妙境地,冲突争端甚至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在非洲的雄心壮志。苏丹危机有可能继续长期僵持下去,中国面临选择,或是继续冒险或是放弃。研究中国进军非洲战略的分析认为,中国不会从非洲撤退,相反会进一步扩张,因为中国经济需要来自非洲的能源支持,但中国要强调避险。

根据去年的官方统计,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占据全部进口石油的百分之24。苏丹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之一,但是最近的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今年1-2月从苏丹进口的原油量同比却减少了近百分之40。

专家分析,苏丹仍然是一个中国重要的考量目标,当地战争让中国减少了原油进口,但中国在苏丹的石油行业和基础设施都拥有巨额投资。这些投资与原油净进口具有同样的分量。黑格里格的战斗冲突中被炸毁的油田设备几乎都是中国石油公司的投资设备,当地原油溢流一地,停火后中石油正在赶修设备。

中国投资非洲受损后能够抢险修复的其实并不多。中国在利比亚的各种投资在利比亚茉莉花革命推翻了卡扎菲政权,继而建立新政府之后,就基本全军覆没,中国正在与利比亚新政府进行修复关系的艰难谈判。苏丹的事件更证明中国在非洲大陆投资将面对巨大风险。上个月,苏丹的反政府武装绑架了29名中国公司员工,明显将这些人质作为政治谈判的筹码。这也是在苏丹发生的第四起绑架中国人事件。中国石油企业必然被卷入了苏丹和南苏丹的石油纷争,作为报复,南苏丹曾经把中国与马来西亚一家石油合资公司负责人驱逐出境。
Post a reply